總體戰:希特勒崛起的導師與德國開戰的指南

總體戰:希特勒崛起的導師與德國開戰的指南
定價:280
NT $ 221 ~ 379
  • 作者:魯登道夫
  • 原文作者:Erich Ludendorff
  • 譯者:魏止戈
  • 出版社:八旗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2-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590586
  • ISBN13:9789869590587
  • 裝訂:平裝 / 216頁 / 14.8 x 19.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總體戰》推翻了《戰爭論》,填補了希特勒《我的奮鬥》!
  魯登道夫是希特勒的精神導師,他的思想推助德國再次走上戰爭路
  《總體戰》的思想好壞參半,引發各種論戰至今未休
  現代戰爭不再有天南地北、不再分男女老幼,「總體戰」能教給我什麼?

  
  總體戰,又稱全面戰爭,就是傾全國之國力,為國家的生存,凝聚全國的意志,取得戰爭最後勝利的戰略思想。魯登道夫根據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指揮經驗與教訓,整合經濟、政治、科技、團結精神以及領導統御等元素,發展出全民參與國防、全民支持為國家生存而戰的總體戰理論。對於研究德國歷史和德國軍事思想史,《總體戰》具有重要價值,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著作。
  
  作者在書中花了一些篇幅來修正長年主導普魯士軍事戰略思想,被奉為聖經般重要的《戰爭論》的指導,他認為克勞塞維茨的理論都已經不合時宜,應棄如敝屣。
  
  戰爭是國家確保生存的最高考驗,也是一個國家生存意志的最高表現。「總體戰」——魯登道夫體現在本書的核心概念,是動員全民的力量——軍事、民事、精神和物力全面參與戰爭。這些概念也影響了那個世代的軍事與政治思想與制度。
  
  魯登道夫在1935年創立「總體戰」這個詞。簡單來說,戰爭不僅僅是軍隊的事情,也跟參戰國的每個民眾的生活和精神息息相關。雖然有許多評論認為,《總體戰》是一個為獨裁者所設想的概念,但經由轉換當中的一些概念以後,魯登道夫的戰爭觀依然為今日的國防體系所接受。目前世界各國制訂的動員制度主要是以魯登道夫的《總體戰》概念為指標。
  
  魯登道夫體認到,人民是實行總體戰對於國家存亡的關鍵因素之一,並且強調「一個民族的精神團結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是領導總體戰的基礎」。他同時提出「軍隊扎根於人民之中,是人民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人民的力量決定了軍隊在總體戰中的力量強弱,也是支撐一個國家在總體戰中生存下去的動能。
  
  《總體戰》的內容同時反映出魯登道夫及納粹黨人陰暗的一面。如果沒有魯登道夫,就可能不會有希特勒。前者的「刀刺在背傳說」對後者的崛起有推波助瀾之勢。是魯登道夫釋放了希特勒成功所必要的德國社會、軍事和政治的力量。希特勒崛起之後,也把「總體戰」觀念融入納粹德國的國家發展戰略裡面,因此魯登道夫也被人們稱為「納粹第一人」或「希特勒的導師」。魯氏不但主張反基督教、反猶太、反民主制度,甚至主張獨裁統治,《總體戰》是世人警惕極端思想再次為惡勢力所用的最佳讀本。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


  1865年出生於東普魯士波森一個瑞典家庭,德國將軍、軍事戰略家。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並率部取得赫赫戰功。歷任德軍步兵旅長、軍團參謀長、參謀本部、最高統帥部等職務。一戰後,投入政治活動,成為新國家主義與種族運動的領袖,還曾支持希特勒在1923年發動的失敗政變。積極寫作,除了為自己一戰時的作為與結果辯護,也提出日後德國的戰略思想走向。《總體戰》是他在過世前兩年的1935年出版的作品。

譯者簡介

魏止戈


  名取義為武,止戈為武,致力和平之意,大學畢業,軍事研究者,喜好軍事,尤其對軍事理論和戰史感興趣,從事軍事理論、戰史研究數年,譯有《戰爭論》、《兵法簡述》、《謀略》等,與人合編《國防論》,編著有《以色列戰爭史》(尚未出版)。
 
 

目錄

編序
第一章 總體戰的本質
第二章 民族的精神團結是總體戰的基礎
第三章 經濟與總體戰
第四章 軍隊的兵力及其內涵
第五章 軍隊的編制及其使用
第六章 總體戰的實施
第七章 統帥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總體戰爭的本質
 
我並不打算撰寫一本關於戰爭理論方面的書。
 
對我而言,戰爭理論是陌生的。而且,我多次說過,我是一切理論的敵人。在我看來,戰爭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東西,是一個民族生活中最嚴肅的現實。事實上,我要說的就是這個問題,不過,我並沒有打算重複那些婦孺皆知的東西。
 
由於這本書的讀者定位是全體人民,所以我重點研究的是人民在這個問題上所不熟悉的種種。民族生存鬥爭(Lebenskampf)的本質是全體人民必須要瞭解的大事情。但是,他們獲得這方面的知識並不需要通過閱讀浩瀚如海的戰爭教科書,而只需要簡明易懂的解說就足夠了。
 
在此要做一下聲明,我在這方面所講述的,純屬個人最為重要的戰爭經驗,而不是像某些國家猜度的那樣,是什麼官方言論。
 
大約一百年前,戰爭理論大師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一七八○年至一八三一年)就對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一七一二年至一七八六年)和拿破崙時代(一七九三年至一八一五年之間)的戰爭經驗做了深入的研究,寫成了《戰爭論》(On War)一書。該書認為:戰爭是迫使敵人屈從我方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這點完全正確。在研究為達到這個戰爭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時,克勞塞維茨只考慮通過會戰和戰鬥來消滅敵人的軍事力量。這點成為進行戰爭毋庸置疑的原則,也成了總體戰領導者的首要任務。
 
因此,克勞塞維茨這個在戰場上消滅敵軍的觀點,勢必具有深遠的意義。對此,希里芬將軍(Alfred von Schlieffen,一八三三年至一九一三年)在一九○五年《戰爭論》再版前言中,也做了中肯貼切的論述。而我也對此深表贊同。
 
但是,我想說,這部書縱然是經典著作,但它是過去一個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已跟今天的情況脫節,甚至可以說,《戰爭論》會擾亂人們的思想,使人們誤入歧途。
 
克勞塞維茨說的「戰爭的多種多樣性」的那個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對於「戰爭的多種多樣性」,克勞塞維茨這樣寫道: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21
  2. 新書
    79
    $221
  3. 新書
    79
    $221
  4. 新書
    79
    $222
  5. 新書
    79
    $222
  6. 新書
    85
    $238
  7. 新書
    88
    $246
  8. 新書
    9
    $252
  9. 新書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