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匯集先秦軍事思想大成,
為兵家權謀類之始祖,
深受劉備、諸葛亮、孫權等政治家和軍事家的珍視,
影響後世軍事攻略戰術甚鉅;
為中國現存古代典籍中最古老的智慧兵學書籍,
古代帝王創國之學。
《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
本書亦是古代研討政治和軍事聯為一體的唯一兵學典籍,
要研究現代的全民總體性戰略,
若先研讀太公的《六韜》,可獲得澄澈之啟發。
註譯者徐培根上將的軍事涵養與實務經歷豐富,
講述考證精闢,編集化繁為簡,便於讀者入門。
《太公六韜》一書,又稱《姜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係殷商末期紂王時代,為周國一位史官所記錄,距今已三千二百餘年。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對話的形式寫成。
允為古代帝王創國之學,含義深奧,能充分讀解者甚少;管仲取其六守三寶之政制,即開創春秋五霸的事業;孫武擷其機勢奇正之運用,著為兵學的典範;自古以來,其治政治軍之道,乘機決勝之策,實未有能超越者。
《太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政治韜略。武韜,談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及武器和布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本書原文係採取明萬曆刻《武經七書直解本.六韜篇》為準據,另參考清康熙夏振翼氏纂輯《武經大全.六韜篇》加以校對;其中有異同之處,則採用義能通解者為本文之字句。
註譯者為使讀者易於明瞭太公姜尚講述本書之主旨、時代背景、以及當時文化狀況等,特別考證古代文獻,寫成前編一、二章,以為研讀本書的準備工作。至於《六韜》本文,則編成此書的本編,其註釋與譯解則採用原文與譯文分開的方法,以方便讀者可以一口氣讀完原文或譯文。
惟對於當時所用武器裝具、編制操法等,因時代進步,多已廢棄不用;為了讓讀者節省閱讀精力起見,特將與此有關的篇章移出,編集為後編以供參考。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時變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太公六韜.文韜篇.盈虛》
文王曰:「六守何也?」太公曰:「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是謂六守。」
文王曰:「敢問三寶?」太公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穀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於君,都無大於國。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太公六韜.文韜篇.六守》
本系列「古籍今註今譯」是由臺灣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文化總會、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出版,為中華文化之精髓。為了便利閱讀,把一部一部古書用今天的語言,以今天的解釋,整理編印起來,稱為今註今譯。每部書所邀請的註譯者都是學識豐富,而且對其所註譯之書有深入研究的學者,他們從事註譯工作的態度也都相當嚴謹,有時為一字一句之考證、勘誤,參閱與該註譯之古籍有關書典達數十種之多者,絕對是值得珍藏的經典古籍權威大作!
作者介紹
註譯者簡介
徐培根(1895—1991)
浙江省象山縣人。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中國陸軍大學、德國陸軍大學畢業。
歷任參謀長、參謀處長、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主任、航空署長、軍械司長、駐美軍事代表團參謀長、陸軍大學教育長、參謀次長、國防大學校長、國防研究院教育長、備役二級上將、國民大會代表等職。
著作有《「縱深陣地之攻防」原則與應用》、《總體戰與總動員》、《中國古戰史之研究》、《美國後勤制度之研究》、《現代戰爭通論》、《中國歷代戰爭史第一編》、《孫臏兵法注釋》、《中國國防思想史》等十餘種。
徐培根(1895—1991)
浙江省象山縣人。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中國陸軍大學、德國陸軍大學畢業。
歷任參謀長、參謀處長、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主任、航空署長、軍械司長、駐美軍事代表團參謀長、陸軍大學教育長、參謀次長、國防大學校長、國防研究院教育長、備役二級上將、國民大會代表等職。
著作有《「縱深陣地之攻防」原則與應用》、《總體戰與總動員》、《中國古戰史之研究》、《美國後勤制度之研究》、《現代戰爭通論》、《中國歷代戰爭史第一編》、《孫臏兵法注釋》、《中國國防思想史》等十餘種。
目錄
序 言
校譯要則
前 編 古代典籍與太公著述的介紹
第一章 古代學術的流傳
第一節 生存技術與經驗的積累
第二節 中國古代學術與經驗的傳授
第三節 中國古代兵學的傳授
第二章 太公著述的研究
第一節 太公所處的時代
第二節 太公革命戰略與六韜
第三節 太公革命戰略的實施
第四節 太公著述的流傳
第五節 太公著述讀後感言
本 編 六韜
第一篇 文韜 政治戰略之一
文師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二篇 武韜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
第十六
第十七
第三篇 龍韜
第十八 (原文移後編)
第十九
第二十
第二十一
第二十二
第二十三
第二十四 (原文移後編)
第二十五 (原文移後編)
第二十六
第二十七
第二十八 (原文移後編)
第二十九
第三十
第四篇 虎韜
第三十一 (一部衍之摻文移後編)
第三十二
第三十一
第三十二
第三十三
第三十四
第三十五
第三十六
第三十七
第三十八
第三十九
第四十
第四十一
第四十二
第五篇 豹韜
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
第四十五
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
第四十八
第四十九
第五十
第六篇 犬韜
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
第五十三 (原文移後編)
第五十四 (原文移後編)
第五十五
第五十六 (原文移後編)
第五十七 (原文移後編)
第五十八
第五十九
第六十
後 編 六韜文內與現代軍事無關之篇章
第十八
第二十四
第二十五
第二十八
第三十一
第五十三
第五十四
第五十六
第五十七
編後語
附 圖 衝擊戎車編成及周代軍制
校譯要則
前 編 古代典籍與太公著述的介紹
第一章 古代學術的流傳
第一節 生存技術與經驗的積累
第二節 中國古代學術與經驗的傳授
第三節 中國古代兵學的傳授
第二章 太公著述的研究
第一節 太公所處的時代
第二節 太公革命戰略與六韜
第三節 太公革命戰略的實施
第四節 太公著述的流傳
第五節 太公著述讀後感言
本 編 六韜
第一篇 文韜 政治戰略之一
文師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二篇 武韜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
第十六
第十七
第三篇 龍韜
第十八 (原文移後編)
第十九
第二十
第二十一
第二十二
第二十三
第二十四 (原文移後編)
第二十五 (原文移後編)
第二十六
第二十七
第二十八 (原文移後編)
第二十九
第三十
第四篇 虎韜
第三十一 (一部衍之摻文移後編)
第三十二
第三十一
第三十二
第三十三
第三十四
第三十五
第三十六
第三十七
第三十八
第三十九
第四十
第四十一
第四十二
第五篇 豹韜
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
第四十五
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
第四十八
第四十九
第五十
第六篇 犬韜
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
第五十三 (原文移後編)
第五十四 (原文移後編)
第五十五
第五十六 (原文移後編)
第五十七 (原文移後編)
第五十八
第五十九
第六十
後 編 六韜文內與現代軍事無關之篇章
第十八
第二十四
第二十五
第二十八
第三十一
第五十三
第五十四
第五十六
第五十七
編後語
附 圖 衝擊戎車編成及周代軍制
序
徐序
太公兵法,計有《六韜》、《三略》和《陰符經》三種,流傳至今已歷三千一百六十餘年,為中國現存古代典籍中最為古老的兵學書籍。在此三千一百六十餘年中,因流傳方法之不同,文字書法之變遷,各代之記載各有不同。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裏,載有太公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共二百三十七篇。又同志儒家類另有周史六強六篇,唐顏師古註稱:「周史係春秋時代周惠王襄王時人,一說是戰國時代周顯王時人。弦即韜字。六張即今之六韜也。」《隋書.經籍志》兵家類裏 '卻祇載有太公六韜五卷,太公陰謀一卷,太公陰符經一卷,太公兵法六卷,黃石公太公三略三卷,而沒有漢志所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舊唐書.經籍志》兵家類裏載有太公陰謀三卷,太公六韜六卷,黃石公三略三卷,《新唐書.藝文志》所載與此相同。《宋史.藝文志》則載有六韜六卷,朱服校定太公六韜六卷,三略三卷,陰符二十四機一卷,又吳章註陰符三卷。《明史.藝文志》載劉寅七書,內有太公六韜三略,列於兵家,而陰符經則列於道家。由於以上所述三千一百六十餘年來之輾轉流傳,各書之名稱篇數各有不同。於是一般文人學士們懷疑諸書都是後人的偽作,議論紛紜,頗使讀者心中發生甚大的困惑。最近中酮大陸的考古團體在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的漢墓發掘中,得到漢代竹簡四千九百多枚,內有六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尉繚子、管子、墨子等書,其中六韜等書,與傳世之今本大略相同。據其報告,臨沂縣銀雀山的雨座漢墓,係在西漢武帝初年(約在西元前一四○年前後) 所埋葬。由此可以證明六韜等書,在漢代初年已有定本,前述顏師古所言並不虛妄。我們現在正從事於整理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之際,對於太公姜尚所著六韜、三略和陰符經各書,加以整理和考證,藉以祛除讀者心理上一種真偽難分的迷惑,確是我們在復興中國文化運動中一項急要之事。
其次,太公姜尚所著的《六韜》、《三略》和《陰符經》三部書, 一般人都稱它為「太公兵法 」。但細按其內容,涉及政治、人民心理、以及經濟等項,範圍頗為廣泛,與孫武、吳起、孫臏等所著純軍事性的兵法頗不相同,此乃由於兩者所處的時代形勢有所不同之故。孫武、吳起、孫臏等所研究之戰爭,是兩個敵對囤家間之純軍事性戰爭,而太公姜尚所研究之戰爭,乃是以西周蕞爾小國來推翻殷商王朝的革命戰爭。兩者形勢迥不相侔,所以指導戰爭的努力和方法,亦各不同,明白這個道理,則對於太公的著述,當有更確切的感覺和更深一層的瞭解。
太公的著述,距今已有三千一百六十餘年,其間有文字書法的變化,撰寫語言的變遷,並有漏誤錯簡諸端的謬誤。使讀者有難讀難解之處。但是讀者如果能夠體會其精神,領悟其要旨而加以靈活運用,則雖是數千年前的陳言,仍有助於今日之建功立業以有益於國家也。
一九七三年,中國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現為中華文化總會)從事於我國古代典籍的整理。余奉命校譯《太公六韜》一書,於是竭其駑鈍,細心加以校訂與譯註,並詳考其寫作時代與當時文化之關係,以及作者著作之動機與時代背景等,以使古代賢豪智慧之光芒,得以重新照耀於今日。庶幾憑前賢寶貴之積聚,使後嗣者得有更大之創獲焉。忽促校譯,我們深以未能得到最近在山東省漢墓中出土之六韜竹簡以作核對,至為遺憾。此種願望,當俟諸異日。考證古代典籍,事屬專門學識。余不文,雖勉力為之,總不免魯魚亥豕之誤。深望海內賢達,加以指教,實不勝感幸。
太公兵法,計有《六韜》、《三略》和《陰符經》三種,流傳至今已歷三千一百六十餘年,為中國現存古代典籍中最為古老的兵學書籍。在此三千一百六十餘年中,因流傳方法之不同,文字書法之變遷,各代之記載各有不同。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裏,載有太公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共二百三十七篇。又同志儒家類另有周史六強六篇,唐顏師古註稱:「周史係春秋時代周惠王襄王時人,一說是戰國時代周顯王時人。弦即韜字。六張即今之六韜也。」《隋書.經籍志》兵家類裏 '卻祇載有太公六韜五卷,太公陰謀一卷,太公陰符經一卷,太公兵法六卷,黃石公太公三略三卷,而沒有漢志所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舊唐書.經籍志》兵家類裏載有太公陰謀三卷,太公六韜六卷,黃石公三略三卷,《新唐書.藝文志》所載與此相同。《宋史.藝文志》則載有六韜六卷,朱服校定太公六韜六卷,三略三卷,陰符二十四機一卷,又吳章註陰符三卷。《明史.藝文志》載劉寅七書,內有太公六韜三略,列於兵家,而陰符經則列於道家。由於以上所述三千一百六十餘年來之輾轉流傳,各書之名稱篇數各有不同。於是一般文人學士們懷疑諸書都是後人的偽作,議論紛紜,頗使讀者心中發生甚大的困惑。最近中酮大陸的考古團體在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的漢墓發掘中,得到漢代竹簡四千九百多枚,內有六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尉繚子、管子、墨子等書,其中六韜等書,與傳世之今本大略相同。據其報告,臨沂縣銀雀山的雨座漢墓,係在西漢武帝初年(約在西元前一四○年前後) 所埋葬。由此可以證明六韜等書,在漢代初年已有定本,前述顏師古所言並不虛妄。我們現在正從事於整理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之際,對於太公姜尚所著六韜、三略和陰符經各書,加以整理和考證,藉以祛除讀者心理上一種真偽難分的迷惑,確是我們在復興中國文化運動中一項急要之事。
其次,太公姜尚所著的《六韜》、《三略》和《陰符經》三部書, 一般人都稱它為「太公兵法 」。但細按其內容,涉及政治、人民心理、以及經濟等項,範圍頗為廣泛,與孫武、吳起、孫臏等所著純軍事性的兵法頗不相同,此乃由於兩者所處的時代形勢有所不同之故。孫武、吳起、孫臏等所研究之戰爭,是兩個敵對囤家間之純軍事性戰爭,而太公姜尚所研究之戰爭,乃是以西周蕞爾小國來推翻殷商王朝的革命戰爭。兩者形勢迥不相侔,所以指導戰爭的努力和方法,亦各不同,明白這個道理,則對於太公的著述,當有更確切的感覺和更深一層的瞭解。
太公的著述,距今已有三千一百六十餘年,其間有文字書法的變化,撰寫語言的變遷,並有漏誤錯簡諸端的謬誤。使讀者有難讀難解之處。但是讀者如果能夠體會其精神,領悟其要旨而加以靈活運用,則雖是數千年前的陳言,仍有助於今日之建功立業以有益於國家也。
一九七三年,中國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現為中華文化總會)從事於我國古代典籍的整理。余奉命校譯《太公六韜》一書,於是竭其駑鈍,細心加以校訂與譯註,並詳考其寫作時代與當時文化之關係,以及作者著作之動機與時代背景等,以使古代賢豪智慧之光芒,得以重新照耀於今日。庶幾憑前賢寶貴之積聚,使後嗣者得有更大之創獲焉。忽促校譯,我們深以未能得到最近在山東省漢墓中出土之六韜竹簡以作核對,至為遺憾。此種願望,當俟諸異日。考證古代典籍,事屬專門學識。余不文,雖勉力為之,總不免魯魚亥豕之誤。深望海內賢達,加以指教,實不勝感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47折$210
-
新書63折$284
-
新書79折$356
-
新書79折$356
-
新書85折$383
-
新書9折$405
-
新書9折$405
-
新書9折$405
-
新書93折$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