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2017年全新增訂版】

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2017年全新增訂版】
定價:450
NT $ 49 ~ 396
  • 作者:吉蒂‧弗格森
  • 原文作者:Kitty Ferguson
  • 譯者:蔡承志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7-12-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72358
  • ISBN13:9789571372358
  • 裝訂:平裝 / 43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增訂版
 

內容簡介

「我叫做史蒂芬.霍金,是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也是夢想家。」

  愛因斯坦之後,當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也是影響人類進程的大科學家
  本書為最具代表性的霍金傳記

  作者吉蒂‧弗格森是位科學作家,與霍金相識二十多年,曾協助霍金完成大作《胡桃裡的宇宙》。這次由她再次出擊,以報導文學的筆調,記述霍金的童年生活、和疾病搏鬥的歷程,以及致力追尋物理、宇宙科學知識的過程,側寫有關霍金的人生事蹟! 

  霍金說,身體和精神不能同時殘缺,無論命運有多麼糟,我們都要有所作為,如果沒有夢想,宛如沒有靈魂的軀殼。這是一本最能了解霍金的傳記,記載從霍金出生到二〇一六年的所有記事。透過本書,你將能一窺霍金的生活、學術研究外,更可以了解他的人生哲學。不僅是科普愛好者必讀的大書,也是科學門外漢探究霍金宇宙思想、非凡一生,不能錯過的經典大作。

國外媒體一致好評
   
  迷人!弗格森筆下的同情和知性,對霍金的獨特、創造貢獻,在科學和人性下了一個很好的總結──《自然》期刊(Nature)

  弗格森抓住了在我們這個時代中最活躍的人的生活和工作──《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內容引人入勝!──《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讀者可藉由一些科學定義、例子,簡單陳述來了解這是非常有趣的寫作──《倫敦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

  弗格森巧妙地傳達了史蒂芬‧霍金本人和他在現代理論物理學中的傑出地位,以及激動人心的感覺……這是非常棒的一本霍金自己的「時間簡史」──《書目》(Booklist)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吉蒂.弗格森(Kitty Ferguson)


  演唱家、指揮家以及科學作家。

  美國德州人,自幼學習音樂也熱愛天文與物理。十九歲進入茱莉亞音樂院,此後定居紐約、紐澤西州四十八年,於一九八〇年代晚期退休,弗格森透過寫作、演講,將科學知識與科學家故事介紹給一般民眾。

  撰寫《時空裡的黑洞》(Black Holes In Spacetime)一書時,請益於霍金,並與之結識,而後撰寫《霍金與統世理論的追尋》(Stephen Hawking: Quest for a Theory of Everything),一出版就登上暢銷書榜。她出版七本科學書籍、授權二十七種語文版本,並於二〇〇〇年協助霍金完成大作《胡桃裡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與霍金相識二十餘年,另著有:《丈量宇宙》(Measuring the Universe)、《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審定者簡介

吳俊輝(第一~四篇)


  劍橋大學宇宙學博士。於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九年間,在霍金教授所領導的相對論暨重力小組攻讀博士學位。

  現任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天文暨天文物理研究所合聘研究員,曾任美國航太總署長期太空天文學家、航太總署MAXIMA/MAXIPOL宇宙計畫科學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專任天文研究員。

  曾獲第一屆世界華人科普獎、台大教師傑出社會服務獎。

譯者簡介

蔡承志


  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科普書專業譯者。譯作包括《一本就通:宇宙史》、《大氣:萬物的起源》、《社會組也學得好的數學十堂課》、《小心壞科學》、《大腦比天空更遼闊》、《你的大腦是什麼顏色?》、《無中生有的宇宙》等六十餘本。
 

目錄

推薦序  不能沒有你!(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吳俊輝)

第一篇  宇宙的先行者:一九四二至一九七五年

1  追尋統世理論    
2  我們的目標不外乎完整描述棲居的宇宙    
3  挺身面對一切    
4  得知染上不治絕症,還有可能在幾年內要我的命,著實讓人嚇了一跳    
5  最大的問題是,那時是不是有個起點?    
6  我們從前有一個奇異點    

第二篇  大霹靂挑戰:一九七〇至一九九〇年
7  這些人一定都以為,我們習慣天文等級的生活標準    
8  科學家假定過去、未來在因果之間都有獨特連結,一旦喪失資訊,這種連結就不存在。    
9  孕育我們這種生命的宇宙,是極不可能出現的    
10  我周遊各地四處旅行,卻始終沒辦法跌出世界的邊緣    
11  往下到底全都是烏龜    
12  嬰宇宙領域依然身處襁褓期    

第三篇  胡桃裡的宇宙:一九九〇至二〇〇〇年
13  理論物理學是否終點在望?    
14  不拍片演戲時,我喜歡解決物理學問題    
15  我想我們大有機會避開世界末日,同時也不會陷入另一次黑暗時代    
16  在我看來很明白了    

第四篇  偉大的設計:二〇〇〇至二〇一一年
17  不斷拓展的可能視界    
18  爺爺有輪子    
19  我的走向總是有點不同    
20  我叫做史蒂芬.霍金,是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也是夢想家

第五篇  愛的萬物論:二〇一二至二〇一六年
21  啊!優美的新世界,裡面有著這樣的人! 

名詞解釋
 

推薦序

不能沒有你! 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吳俊輝


  霍金教授是我年幼時期所神往的科學圖騰,一路引領我進入宇宙學的殿堂,因此在我所開的通識課「通往宇宙的神奇路」中,第一堂課便是播放他的生平影片並介紹他人生中的各個面向。過程中我意外地發現,文組的學生大多不知道他是誰,甚至還有人以為他是古代的科學家。在感動之餘,學生們常會和我分享中學時期的無奈,一種面對科學熱忱和理科成績之間大幅落差的無力感。因此:

  倘若你是同病者,那你必讀此書,它可以弭平你的創傷;
  倘若你是科學控,那你必讀此書,它可以錘鑿你的深度;
  倘若你是霍金迷,那你必讀此書,沒有理由;
  倘若你只是路人甲,那你必買此書,因為它必然可添色你的書架。

  霍金教授自己出版過不少膾炙人口的科普書籍,但或許是為求普及而常大幅簡化書中的科學內容及深度,讓人意猶未盡。這本書不一樣,它在勾勒出霍金完整生平的同時,也很扎實地闡述了半個多世紀以來黑洞學及宇宙學的發展與內涵,清楚透露出霍金教授在歷史上不可抹滅的地位。它很完整,可以同時滿足想看歷史、想學科學,以及想要獲得人生力量的各種讀者。

  我於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九年間,在霍金教授所領導的相對論暨重力小組(成立於一九六一年,即俗稱的RG Group)攻讀博士學位,因此書中所提到的多位科學家都曾是我的老師或朋友,例如湯森(Townsend)教過我黑洞理論及量子場論,巴羅(Barrow)是我念碩士時的系主任及申請博士班時的推薦人,圖羅克(Turok)是我博士學位的口試委員及求職推薦人,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當時任教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並錄取我為博士門徒(但我沒去因為選擇了劍橋),布赫爾(Bucher)在當時是霍金學者也是我的酒伴。因此,當我在邊讀此書、邊做審校時,便格外地融入與感動。原本我有種「這本書其實我也可以寫得出來」的傲慢,但越看到後面時就越感嘆:我不行。因為我知道的密辛沒有作者多,我對敘事闡理的耐性及細心沒有作者好,作者弗格森雖然出身音樂家,但她數十年的科普寫作功力卻透過此書展露無遺,令人好生敬畏。這本書大致以時序為架構譜出很好的傳記內涵,又細說黑洞理論及宇宙學,甚至觸及霍金的哲學思維。

  本書的英文原版於二○一一年出版(編按:初版出版日期,本書為修訂版,原文書出版日期為二○一七年一月),算是同類書籍中較新的,因此它包含了以上各面向的最新資訊,總覽並探討霍金教授近年來的科研思維及科普著作,很是精采。在科學內容上它也收錄了許多很酷的主題,像是終極理論、黑洞、超對稱、現實主義、無界構想、虛時間、歷史取和等等,圖文並茂,十足一副優良參考書的架勢。

  本書倒數第二章的標題是「我叫做史蒂芬.霍金,是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也是夢想家」,寓意頗深,希望每位讀者在閱畢後也都能找到並喊出適合自己的類似字句。在我留學的那個年代,霍金教授還可用手操控電腦及電動輪椅,並揚起燦爛的笑容,但如今因全身肌肉持續萎縮,而只能仰賴臉部的些微肌肉和高科技來操控電腦,他目前唯一能做的除了自來不變的豐富思維外,就只剩揚眉和顫嘴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霍金教授是最好的寫照,我們感謝老天在醫界宣告他只剩一年餘生之後,又讓他繼續留在世間近半個世紀,否則科學界的發展不知將失色多少,疾苦的眾多生靈也將少去一個激奮的良源。或許讀者們並無法如我幸運般能親睹他的丰采並天天聽他講笑話,但透過此書,您所能獲得的感動、啟發,以及對他的景仰,絕對不會比我少。就讓我們以最謙卑的心,一起向霍金教授及這本書致意。
 

內容連載

床邊故事
 
大家都知道,物理學家從頭到尾都沉溺於他們的物理學。霍金的情況比他的多數同事更甚,部份也是他的身體障礙帶來的結果,不管在什麼時候,他到哪裡都可以把研究工作帶著走,因為他的研究幾乎全部在他腦中進行。索恩便曾這樣描述,他發展出非常少見的能力,能熟練操作種種心像,好比物體、曲線、表面和形狀,而且不只採用三個維度,還在時空四維中運作。
  
霍金的工作模式,經常出現他在《時間簡史》書中記述的那種床邊發現的事例:「一九七〇年十一月某晚,我女兒露西誕生後不久,我一邊準備就寢,一邊開始思索黑洞。由於我有身障問題,這個過程也就相當緩慢,因此我有很多時間。」換了其他物理學家,或許就會奔向書桌,提筆塗寫筆記和方程式,霍金卻是在腦中產生他事業生涯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而且那時他已經躺在床上,於是整晚他都醒著,急切等待黎明破曉,他才可以打電話給潘洛斯,告訴他這項新洞見。霍金堅稱,潘洛斯早先就想到這點,卻沒有領會這其中的意涵。
  
霍金浮現的想法是,黑洞永遠不會變得更小,因為事件視界的面積(無法回頭的半徑,這裡的脫離速度會變得超過光速)永遠不會縮減。
  
簡短複習一下,塌縮恆星會收縮到脫離速度等於光速的半徑。恆星塌縮跨越那個半徑之際,它發出的光子會發生什麼事情?那裡的重力太強了,不容光子脫離,卻也不足以把它們拉入黑洞,光子就待在那裡徘徊。那個半徑就是事件視界。一旦恆星繼續收縮,隨後它發出的一切光子,也全都要被拉進內部。
  
霍金想到的事情是,在事件視界徘徊的光線路徑,不可能是彼此趨近的光線留下的路徑。彼此趨近的光線路徑最終會撞在一起,接著就墜入黑洞,不再徘徊。事件視界的面積想要縮小(也就是讓黑洞縮小),則其上的光線路徑就必須彼此接近。然而一旦發生這種事,它們就會墜入內部,而事件視界也就不會變小。
  
還可用另一種思考方式,就是了解到黑洞其實可以變得更大。黑洞的尺寸由本身的質量來決定,所以每當有新東西墜入並增添原有質量,黑洞都會變大。倘若沒有東西能脫離黑洞,它的質量就不可能縮減。黑洞不可能變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1
    $49
  2. 二手書
    16
    $70
  3. 新書
    27
    $123
  4. 二手書
    49
    $220
  5. 新書
    64
    $288
  6. 新書
    75
    $338
  7. 新書
    75
    $338
  8. 新書
    79
    $356
  9. 新書
    79
    $356
  10. 新書
    79
    $356
  11. 新書
    79
    $356
  12. 新書
    79
    $356
  13. 新書
    79
    $356
  14. 新書
    85
    $383
  15. 新書
    88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