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

無相
定價:300
NT $ 210 ~ 270
  • 作者:崎雲
  • 繪者: 殺蟲劑
  • 出版社: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7-11-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550142
  • ISBN13:9789869550147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4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沉寂八年,活成一則困厄的寓言。

困厄所帶來的苦難接近於美,困厄有時就像是個孩子,
有其真,有其單純,
有其安然生長的歲月而與詩人相遇。

  《無相》是崎雲的第二本詩集,
  亦是三十歲前對於既往的反省與整理。

  八年來,有人說詩人外表的淡漠與孤獨,以及在寬慰他人苦難時的心境圓通,都只不過是獨自活在美麗的畫卷裡。畫卷美麗,但皆死寂;畫卷演繹人間世情與羅天諸相,但皆假非真,並非究竟。有人說,詩人後來走出了畫卷,再次歷經現實之中因人情所帶來的種種不堪,但這次他選擇留在現實,有時是帶著狼群應世的羅漢,是西方七斗之中的奎星,有時則是三途河邊的擺渡人。有人讚其善於忍辱,但詩人說那是因為理解,以及因理解所帶來的不捨。

  他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其值得體諒的委屈。

  詩人知道自己滿身缺陷,謂自己是「根性比較鈍的滿月」,故不欲多言、不好爭論、不諳人情,心中往往眾音俱寂,常懷愧疚,是故他的謙下,有時其實是自卑。詩人是自私的,總在等一劫將至,卻又為一切能夠預見的結局早早做了安排,有人為此流淚,詩人只是微笑以對。詩人看世間盡是透明的靈場,眾因聚集,各自有其源流與去向;看諸相非相,愛非愛、恨非恨、怨非怨,我們都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旁人也不是我們臆測中的模樣,眾生有諸相,諸相沒有真假,如遍地苦果,引來蚊蚋汲取酸澀的汁液,然苦果亦曾藏甘,只因時間造作,蚊蚋亦是眾生的喻依。

  喻依有時,亦為喻體。懺言有時,則成讖言。

  《無相》分為三輯,輯一所收十二首詩,書寫至今仍被留在苦難之中的遺憾。輯二的十四首詩,則是一些日常的挫敗與感情的懺言。輯三所收一百零七首短詩,為詩人2015年獲國藝會創作補助計畫之《銀葉側身》中的一小部分。此外,詩人並未為此書作序,而以二十篇的日記短文〈浮光〉代序,由近而遠,與所收錄之詩作正好形成往返回環的時間線。我們邀請讀者一起,看詩人是如何在物我之間尋找靈應的鏈結,在日常的歡愉中落淚,在苦難的失落中笑;看詩人是如何嘗試探觸世間諸相的本質,又於其後再造諸相,讓世間碎片,都放送他的光。

各界推薦

  詩人 吳懷晨、梁評貴、馮瑀珊 專文導讀
  李時雍、宋尚緯、林達陽、洪崇德、曾魂、楊智傑、楚影、謝予騰
   ──齊聲推薦

名人推薦(截錄)

  吳懷晨(詩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
  《無相》遣詞調句內斂成熟,意境幽遠,全書的哲學思緒已非一般年輕詩人可及。

  梁評貴(作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讀過去,就如翻過一座山,亦如行舟於時間之流上,所銘刻下去的痕跡。

  馮瑀珊(詩人、作家):
  每一個他者他相,都是我相的折射,每一個因緣生滅,都為了令人明白實相無相;明白不取於相,無住生心。

  李時雍(作家):
  寫詩的人都是透明的人,有人說他們容易染色,有人說他們浮光一樣,澄澈出情物自身的憂傷。

  宋尚緯(詩人):
  不特意寫善,也不刻意寫惡,童叟無欺,真實不虛。對我來說,能做到真實不虛,即是能除一切苦的不二法門了。

  洪崇德(詩人)
  而他又回來了。回想起來,學長只是生性低調,不交誼、不多說而已。靜靜的,就像他的詩一樣。

  曾魂(詩人)
  記憶之外,劫難噴發溢流且瞬即凝結,那些詩意是玻璃質的黑曜石。觸感冰冷但能量精純剛強,彷彿累世而成。

  楊智傑(詩人)
  當一個世代的書寫來到自我掏空式的抒情盡頭,《無相》靜靜試探著「非我」的可能性。¬

  楚影(詩人)
  崎雲在這次的詩集中,一再演繹霧中之雨,如何成為淘洗年歲的河,而歸淡薄的寂寞。

  謝予騰(詩人)
  詩人自知尚未成佛,且方識觀音,此時自己不過一樽獨坐的羅漢,冰川、浮光、寒意、愛人與劫難,是相非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崎雲


  本名吳俊霖,一九八八年生,台南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碩士,現就讀於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班。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創世紀詩社六十周年紀念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x19全球華文詩獎以及各地方文學獎等,寫詩,也寫少量散文。現為創世紀詩社同仁,經營網路媒體《安安,你好Date With Writer》,並著有詩集《回來》(角立,2009年)。詩集《銀葉側身》則獲國藝會創作計畫補助。

設計師簡介

殺蟲劑


  插畫設計、塗鴉藝術家。
  在街上從事塗鴉藝術多年,曾任職Yo Gallery和道具屋藍濃行銷及視覺設計;目前為工作室【獨立製作】負責人。
 

推薦序

無相之相
梁評貴(作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第一次與崎雲相識,大約在十年前,彼時的自己大三,參與一場詩社的活動,與崎雲在台北見面。那時候的彼此都怯生生的,唯有抱持著對文學的喜好,在人世之海中牽起一條繩,繩中有結,結裡面,都是對文學,對自身的徬徨與疑慮而凝起的心。那時我們的心多飽滿,崎雲甫出第一本詩集,而我正向寫作的路途踏開第一步,當時雖未深談,卻對崎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人事轉過幾輪,我們經歷各自的旅途與艱難,從大學畢業到碩士班,碩班畢業到了博士班,現在的我們皆已年近三十,無數的緣如河流支脈,曲曲折折,繞過巖石與山坳,終匯聚至貓空山下的學校。似各自荷擔行李的旅人,他從那處上山,我從這處切入,照過一次面,後經長久的路途,如今又在這裡遇見了。

  不同的是,彼此的眼神中,多了點滄桑與穩重,若時間如刀如鑿,歲月都刻在瞳裡,一劃劃,雕得多深,但那也不是疲憊,而是對整趟旅途,有了更多的了解。後來,入學的前一兩年,我們都遭遇各自生命的難題,想如何面對未來以及面對當下,更多的是,要如何安放自己的心。若說大學見面的那時,創作也許對我們來說,執起筆,酣暢淋漓地寫下一切,一張紙,一台電腦,文字喀喀搭搭敲響,暨乎篇成,映在眼簾裡,讀起來都像是酒。而現在更像是,一字一句緩慢鋪陳推進,每走一步就是越過心裡的一道坎,嗑嗑絆絆,明明句號的終點近在眼前,卻要在心裡築起一座須彌大山,翻過無數的山頭,耗盡氣力,才終於甘願地坐在終點喘息,此時,則更像飲一杯茶,茶心才剛剛被沖開,在一壺熱水裡舒展開來,沒有甜味,沒有烈酒的醇,以及醉人的氣,氣味裡,只有葉木的青,喉中的苦,以及神識的清醒。

  《無相》共分為三輯,其中夾雜崎雲個人的代序短文,內容多敘述這些年來自我的內心掙扎,讀過去,就如翻過一座山,亦如行舟於時間之流上,所銘刻下去的痕跡,往往可以與詩義相互補充,形成意義的回環,讀者或可視其為獨立抒情的短文,亦可視其為詩義補充的註腳,無論哪者,讀來均有所得。崎雲題書名為無相,典出佛經,但會不會是無相也是一種相,正因為開放了自我的悲傷,融進他人的生活裡,因此每一個相都是我,都是自己。消泯千差萬別的外相後,世間所留下的,應是千古不變的情,以及愛與寬容、悲傷與怨恨。其相有異,然其情不變,因此無相也有了共同的相,知道一切還能同情共感,就好了。

  輯一名為眾音俱寂,所述主要為自身的孤寂,當所有事物都靜下來,我們只能聆聽到自己的聲音,又或者我們向來所聆聽的,本來就是自己,從來別無他人。其間記載了台南大地震之事,其表姊一家不幸罹難於維冠大樓之中,於事發當下,我人亦在屏東,正經歷外婆的離世,彷彿那一年,如何坦然面對生死離別,成了自身最重要的課題。而寫詩是對於自我的試煉,也是如蟲子尋光源而來,反覆以肉身敲擊窗戶的行為,以為外邊有光,於是奮力向外撞擊,直至肉身壞毀消滅,我們也永遠不會知道,在光源裡面,有什麼等待著自己。

  眾音俱寂,卻更像是一場與自我的對話,他人皆離席而去,只有自己是唯一的課題。如〈定局〉善用了神與人之間的視線互換,神將時間與空間拉至無限遠處,理解一切是必然衰敗的定局,〈啟蟄〉則說獨自留下來面對陰影,不再讓誰受傷,成為一種顯應,若神有願,真正的悲心也只是不願讓萬物,不再有被傷害的可能。〈空氣〉同樣也是透過人神互換的視角,人總是想從神那裏得到什麼,但若不能呢?或者說,從一開始,就沒有什麼可以被得到,那麼神的存在,又是否有其意義?因此,人生一切的悲願與承擔,從來都是自我的事情,一切都是自我之戰。這些年來,選擇了就讀博士班這條道路,似乎註定在學業與人事都要歷經變動,一場場拉扯,都把我們飄向一個更不定的未來。而這份未來捉摸不定,從過去所受的一切訓練,一切教養,似乎只是向河流裡擲出石子,揚起一點點的波瀾,隨即沒了回音,彷彿大家都在前進,而自己,只是落於河中定點的固執,沉落底端,如是堅硬不移,等待更大的流向,將我們沖向下一個彼岸。

  輯二名為一劫將至。「劫」,又稱劫波或劫簸,來源於佛教的宇宙觀,本指某個極長的時間區段,後又引伸帶有「劫難」之意。想崎雲取名為一劫將至,應指某個時間區段即將結束,其中亦可能帶有劫難將來之意。輯中所述,當可以見到某段日子,或感情,或生活方式的結束。是結束,也是劫數,任何與熟悉事物的分離,總是讓人難以應對,進退失了依據。而書寫則是一種回到當下情境的再整理,此輯讀來,似要在棉裡穿一根針,偏要在柔軟處,藏起堅韌的銳意穿梭,然而刺破了雖有些痛,但串起來,原為散絮的棉,竟似成一床被,安好的蓋著,像是對過去的致意,結束了,躺下來,蓋上被,一切都只留夢裡。

  這輯讀來,說的都是失去的故事,崎雲不斷探討原先存在的,後來失去的,不斷反覆對照映現,似是為了不讓自己停駐在時間之流的任何一個端點,如回望最早的過去,一劫將來的起點,對照自身的現在,一劫已至的終點。無盡的未來之流緩緩而來,每一個瞬間其實都在分流,都在割裂自己。這本是人生常態,生離死別本就在日常的每個呼吸中,一旦自我覺察到這點,就必然得忍受自己的一部分被命運割裂開來,割裂是傷,是痛,是一部分的自己隨水流去,而無能追回,分裂與捨離,忽然之間就成了來到三十歲的當口,所必然面對的事情。最後,自己似乎也只能為自己而來,不期盼著誰,只要有自己,一切便應是圓滿。

  輯三則名世間靈場,崎雲捨去肉身存有的視角,以情感情緒為體,行住坐臥為用,我們如何如一縷輕煙般穿梭在這有情世間。世間靈場,無論我們有無肉體,都已是執著的靈,崎雲之眼蛻去人身皮囊,映現我們共同的執。如:〈07〉「我們/都是踩著別人的影子在走」,如果我們脫去人身,只剩單純的情感與記憶,如輕煙般在空氣中飄盪,不再被誰注意到,那時的自己,是否會渴望溫暖,渴望重新獲得一個有五感六識的身體,崎雲透過這樣的互換,將原始純粹的孤寂感提煉出來,濾去五感六識,只剩情感,此世間是靈場,亦是情場。透明的人彷彿就是自己,近幾年,在身旁友伴一一邁入社會,走向職場,朝九晚五一如我們在城市街頭會遇到的上班族,而我們仍停滯在此,仍在校園,形成一個奇異的怪圈,在時間的迫近下,身漸透明,當眾人皆上班時,我等可能伏臥在床,眾人歸家與親人相聚,享受溫馨的晚餐時刻時,而我等可能正亦上工,時序的錯亂,情感的錯雜,每過一秒,我們都變得更透明了一些,說到底,無論有無軀殼,我們都是透明的人。

  崎雲合此三輯為《無相》,在眾音俱寂中等待一劫將來,劫來以後,世間化為靈場,你我皆成透明的人,一部詩集也就是一次的成住壞空,也是近幾年崎雲經歷種種人事遷變的心路歷程,以詩達義,向為崎雲所擅,撰序文至此,願每位翻開詩集閱讀的人,一如他末尾所說:「不懼業緣染,生死能擔當。」皆能因詩離苦而得樂。

2017年10月15日,秋日大雨,撰於台北木新路寓所

作者序

浮光代序.一


  聽著蟲子不知疼痛地撞擊著格菱窗面,一次、兩次,初覺煩躁,久了,便被轉移了注意,仔細聆聽,測度每一次的撞擊,帶著多少的蠻橫與堅決,又是為何,使我心疼起其屢敗屢試的傻氣。我不知道自己憐惜的是什麼,是那幾隻平攏雙翅,靜靜攀附在窗面而早上就會死去的蛾,還是振翅相擾,必將在甲殼上留下傷痕的蟲子。死亡是安靜的,或者說安靜是死亡的前戲,而受傷,無論是否感到痛苦,大多有熱鬧相伴,只是光就只有這麼一點,拼命擠進來,也只能得到一夜短暫而虛無的滿足。

  整個夜晚,都在黑暗的室內寫稿,累了,便看看年代已久的電影,在影像中尋找答案。刻意不開燈,是因為某些疲憊在暗中,比較不會被人發覺,不說話,靜靜地,也就沒事了。有時,一盞檯燈,便是心中所有的光明,一個夜晚,便像是過完一整個人生。因為窗格的阻絕,外頭能見的,只有一圈薄淡的光,光中有模糊的剪影,人們常以為,那就是全部了,那便是我現下能夠展露的東西。想一室皆是肉身之殼,有時候的鑿擊,其錚錚然,不是從外面傳來的,而是從裡面開始,一路碎出去。
 

內容連載

〈定局〉
 
我總是一個人
沒有幸福可以給你
沒有健康,沒有多餘的愛
與財富
只有青澀的靈魂
能時常看著
偶而撥弄筊杯與籤筒
看你滿懷期待的來
有時結伴,有時孤獨
穿越陰影與濃霧
聆聽蜂鳴
自黑曜的心裡響起
感應來自天地
荒涼的冷,冷如一場大戲的落幕
奉苦澀的茶,飄搖的燭火
與充滿變數的禱詞
你給我的
也就這麼多了,你比我老
即使我金漆漸退
滿身塵灰,你老
但至少還擁有肉身
肉身仍在衰頹
但我擁有的所有變化
卻都早已是定局
 
〈轉身〉
 
「幻無定相,當何所轉?」《維摩詰經.觀眾生品》
——記永泰縣嵩口鎮古碼頭德星樓下清代〈奉憲永禁溺女碑〉
 
還能再往哪裡去
混濁的河水已多次
帶走了我
避開魚群哀憫的所在
回到黑暗的地方
去接近光明。靜靜地
聽水草戚戚
輕撓木質的舢舨
傳遞小而細碎的回音
暗和舛弱氣息
與防風林後的大寂靜
是誰落下淚來
是我父抑或我母
踩碎淺灘上的岩石
復又被遍地的碎石所螫傷
流出琥珀之蜜
與悔恨的啜泣聲,隨風
累世,徘徊在此
還給這些肉身
乾淨的靈魂。姐妹們
想傷口如河道已經裂得很長
很長,碑上文字
已漸漸螁落於河灣
我願將月光留給妳們
我願是最後一個
走出濃霧的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
    $210
  2. 新書
    79
    $237
  3. 新書
    85
    $255
  4. 新書
    88
    $264
  5. 新書
    88
    $264
  6.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