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余英時教授為《顧頡剛日記》所寫的序言。顧頡剛以倡導「古史辨」運動知名於世,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績也集中在古代,上起夏、商、周,下至秦、漢。在我們一般印象中,他是一位典型「象牙塔」中學者,畢生與古籍為伍。作者從《顧頡剛日記》裡頭意外地發現:他的「事業心」竟在「求知慾」之上,而且從1930年代開始,他的生命型態也愈來愈接近一位事業取向的社會活動家,流轉於學、政、商三界。另一個更意外的發現是,與大家過去的認識截然不同,顧先生並不僅僅是一位謹厚寧靜的恂恂君子。在謹厚寧靜的後面,他還擁有激盪以至浪漫的情感。他對譚慕愚女士「纏綿悱惻」的愛情,前後綿延了半個世紀以上,從1924年初識到1978年題詩日記,讀來極為動人。這兩大意外的發現,使作者感到必須深入他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懂得他的志業、為學與為人。
目錄
引言 1
一、事業心與傅斯年 4
二、顧頡剛與胡適 24
三、顧頡剛與國民黨 52
四、一九四九年以後的顧頡剛 66
五、顧頡剛與譚慕愚 106
結語 154
附錄
一、顧頡剛、洪業與中國現代史學 157
二、顧頡剛的史學與思想補論 174
後記 185
iv 未盡的才情──從《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一、事業心與傅斯年 4
二、顧頡剛與胡適 24
三、顧頡剛與國民黨 52
四、一九四九年以後的顧頡剛 66
五、顧頡剛與譚慕愚 106
結語 154
附錄
一、顧頡剛、洪業與中國現代史學 157
二、顧頡剛的史學與思想補論 174
後記 185
iv 未盡的才情──從《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序
引言
《顧頡剛日記》始於1913年,終於1980年,全書約六百萬字,是一部內容極其豐富的原始史料。從1921年到1967年止,《日記》基本上是連續的,尤足珍貴。就我所讀到的近代學人日記而言,祇有《胡適日記全集》與《吳宓日記》正續兩編份量略與之相埒。我曾撰〈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作為《胡適日記全集》的序言,藉日記的材料,解答他一生各階段的若干疑點1。現在為《顧頡剛日記》寫序,我的重點稍有不同。反覆思考之後,我決定通過日記來窺測他的內心世界。
顧頡剛以倡導「古史辨」運動知名於世,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績也集中在古代,上起夏、商、周,下至秦、漢。在我們一般印象中,他是一位典型「象牙塔」中學者,畢生與古籍為伍。這次讀《日記》,我才意外地發現:他的「事業心」竟在「求知慾」之上,而且從1930年代開始,他的生命型態也愈來愈接近一位事業取向的社會活動家,流轉於學、政、商三界。另一個更意外的發現是,與我過去的認識截然不同,他並不僅僅是一位謹厚寧靜的恂恂君子。在謹厚寧靜的後面,他還擁有激盪以至浪漫的情感。他對譚慕愚女士「纏綿悱惻」的愛情,前後綿延了半個世紀以上,從1924年初識到1978年題詩日記,讀來極為動人。更難得的是譚完全當得起他的「超群軼倫之材」的評語:1926年聞一多稱她為"Chinese Jeanne d'Arc"(「中國的聖女貞德」);1958年她已被打成「右派」,但面對毛澤東的巨大威勢「仍強硬不服罪」。顧頡剛生命中這件大事,是我在讀《日記》前完全不知道的。這兩大意外的發現,使我感到必須深入他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懂得他的志業、為學、與為人。不用說,1949年以後他走進了一個到處是荊棘的敵意世界,精神上一直掙扎在極度痛苦之中,始終擺脫不掉「被征服者」的屈辱感。這些內心的活動也必須通過對日記作字裡行間的細密解讀才能呈現出來。
這篇序言共分五節;第一節論他的事業心及其與傅斯年的關係,這是他的主要志業與中心關懷。第二節論他與胡適的關係,這是他的學術生命的始點。「古史辨」運動導源於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所展示的史學革命新典範,但是他又有超越胡適典範的學問境界,以王國維之精新兼備為最後歸宿。其中種種錯綜複雜的互動是值得探索一番的。第三節論顧頡剛與國民黨的關係,旨在說明他為了種種事業之故,不得不向政界尋求支援的苦心。在同一節中,他在抗戰勝利前後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理念也通過日記而予以澄清。第四節凸顯他1949至1980的獨特生活境遇。這一時期中國大陸上的知識人本都是「同命鳥」,但大同之中仍有小異,每一個人的具體遭遇還是個別的。大同的部分本節概不涉及,祇有他個人「小異」的部分才值得探究。最後一節專論他和譚慕愚的一段情緣,貫穿了全部日記,上起1924,下迄1979。由於兩人交往散布在數十年之中,非聚攏在一處,便不能見其全貌。現代傳記未有不重視傳主的情感生活者。這不是發人陰私,而是因為非在這一方面有所深入,便不能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如實地呈現出來。
以上五節大致概括了顧頡剛一生活動的主要範疇。但這篇序言並非傳記,不過把《日記》中最主要的傳記材料提煉組織起來,供未來傳記作者的參考而已。
《顧頡剛日記》始於1913年,終於1980年,全書約六百萬字,是一部內容極其豐富的原始史料。從1921年到1967年止,《日記》基本上是連續的,尤足珍貴。就我所讀到的近代學人日記而言,祇有《胡適日記全集》與《吳宓日記》正續兩編份量略與之相埒。我曾撰〈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作為《胡適日記全集》的序言,藉日記的材料,解答他一生各階段的若干疑點1。現在為《顧頡剛日記》寫序,我的重點稍有不同。反覆思考之後,我決定通過日記來窺測他的內心世界。
顧頡剛以倡導「古史辨」運動知名於世,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績也集中在古代,上起夏、商、周,下至秦、漢。在我們一般印象中,他是一位典型「象牙塔」中學者,畢生與古籍為伍。這次讀《日記》,我才意外地發現:他的「事業心」竟在「求知慾」之上,而且從1930年代開始,他的生命型態也愈來愈接近一位事業取向的社會活動家,流轉於學、政、商三界。另一個更意外的發現是,與我過去的認識截然不同,他並不僅僅是一位謹厚寧靜的恂恂君子。在謹厚寧靜的後面,他還擁有激盪以至浪漫的情感。他對譚慕愚女士「纏綿悱惻」的愛情,前後綿延了半個世紀以上,從1924年初識到1978年題詩日記,讀來極為動人。更難得的是譚完全當得起他的「超群軼倫之材」的評語:1926年聞一多稱她為"Chinese Jeanne d'Arc"(「中國的聖女貞德」);1958年她已被打成「右派」,但面對毛澤東的巨大威勢「仍強硬不服罪」。顧頡剛生命中這件大事,是我在讀《日記》前完全不知道的。這兩大意外的發現,使我感到必須深入他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懂得他的志業、為學、與為人。不用說,1949年以後他走進了一個到處是荊棘的敵意世界,精神上一直掙扎在極度痛苦之中,始終擺脫不掉「被征服者」的屈辱感。這些內心的活動也必須通過對日記作字裡行間的細密解讀才能呈現出來。
這篇序言共分五節;第一節論他的事業心及其與傅斯年的關係,這是他的主要志業與中心關懷。第二節論他與胡適的關係,這是他的學術生命的始點。「古史辨」運動導源於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所展示的史學革命新典範,但是他又有超越胡適典範的學問境界,以王國維之精新兼備為最後歸宿。其中種種錯綜複雜的互動是值得探索一番的。第三節論顧頡剛與國民黨的關係,旨在說明他為了種種事業之故,不得不向政界尋求支援的苦心。在同一節中,他在抗戰勝利前後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理念也通過日記而予以澄清。第四節凸顯他1949至1980的獨特生活境遇。這一時期中國大陸上的知識人本都是「同命鳥」,但大同之中仍有小異,每一個人的具體遭遇還是個別的。大同的部分本節概不涉及,祇有他個人「小異」的部分才值得探究。最後一節專論他和譚慕愚的一段情緣,貫穿了全部日記,上起1924,下迄1979。由於兩人交往散布在數十年之中,非聚攏在一處,便不能見其全貌。現代傳記未有不重視傳主的情感生活者。這不是發人陰私,而是因為非在這一方面有所深入,便不能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如實地呈現出來。
以上五節大致概括了顧頡剛一生活動的主要範疇。但這篇序言並非傳記,不過把《日記》中最主要的傳記材料提煉組織起來,供未來傳記作者的參考而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5折$18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9折$225
-
新書$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