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早就沒有威尼斯人了!
有人說,現在的威尼斯早被觀光客和海水佔據,很難找到幾個真正的威尼斯人。但只有行家才知道,從這個城市下沈開始,威尼斯便沒有威尼斯人了!
這是一塊荒地,若非沒有更好的選擇,誰也不願在此落腳,除了魚──同時也是這裡唯一的資源。惡水成了他們與大陸強敵之間的天險,卻也將世界阻絕在他們面前。對一個無法自己自足的蕞薾小島來說,這種退一步即無死所的現實,也成就了他們血液中根深蒂固的務實性格。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海洋國家要走出去,也必須走出去的宿命,因此當世人都在選邊站時,他們避談意識形態,只問國家利益,即使為此蒙受罵名……。
自戀的人說:「人之所以愛,是因為在情人身上看到自己。」我在威尼斯看到遙在萬里外的土地,你呢?──《海都物語》一本給新臺灣人的另類情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塩野七生
1937年7月生於東京,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哲學系,1963年~1968年間遊學於義大利。1968年開始執筆寫作。1970年第一部長篇《優雅的冷酷》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從該年起定居義大利。1982年以《海都物語》得到三多利學藝賞,1983年獲頒菊池寬賞,以表彰她歷年來的創作成就。1988年又以《我的朋友馬基維利》獲得女流文學賞。1992年開始以《羅馬人的故事》系列為寫作的主力,描述一千年羅馬帝國興亡的史事,計畫以十五年的時間每年出版一冊。1993年《羅馬人的故事Ⅰ》得到新潮學藝賞。1999年,獲司馬遼太郎奬。2001年,發行《塩野七生文藝復興著作全集》共七冊。2002年,榮獲義大利政府頒發國家功勞奬。
塩野七生
1937年7月生於東京,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哲學系,1963年~1968年間遊學於義大利。1968年開始執筆寫作。1970年第一部長篇《優雅的冷酷》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從該年起定居義大利。1982年以《海都物語》得到三多利學藝賞,1983年獲頒菊池寬賞,以表彰她歷年來的創作成就。1988年又以《我的朋友馬基維利》獲得女流文學賞。1992年開始以《羅馬人的故事》系列為寫作的主力,描述一千年羅馬帝國興亡的史事,計畫以十五年的時間每年出版一冊。1993年《羅馬人的故事Ⅰ》得到新潮學藝賞。1999年,獲司馬遼太郎奬。2001年,發行《塩野七生文藝復興著作全集》共七冊。2002年,榮獲義大利政府頒發國家功勞奬。
目錄
第八章 宿敵土耳其 1
第九章 朝聖套裝之旅 63
第十章 大航海時代的挑戰 107
第十一章 夾處兩大帝國之間 157
第十二章 地中海最後的堡壘 219
第十三章 韋瓦第世紀 257
第十四章 威尼斯之死 281
簡略年表 315
小城興亡大借鏡 323
第九章 朝聖套裝之旅 63
第十章 大航海時代的挑戰 107
第十一章 夾處兩大帝國之間 157
第十二章 地中海最後的堡壘 219
第十三章 韋瓦第世紀 257
第十四章 威尼斯之死 281
簡略年表 315
小城興亡大借鏡 323
序
序
近來,「文明衰退」的主題或「國家興亡論」似乎逐漸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
塩野女士潛藏著對行動,而且是對國際舞臺雄渾而激烈的行動根深蒂固的執著。立刻將這一點與祖國戰敗連接似乎太過分,但自1960年代便在歐洲生活,首次直接接受外面刺激的體驗而言,一定有什麼深深烙印在塩野女士年輕的感受之中。或許正是文藝復興研究讓塩野女士見識到當時義大利都市國家激烈的爭戰,因而成就了塩野流史觀的立足點,或曰跳板的作用也說不定。塩野女士的「物語」或傳記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她是以極自然、貼身的方式,大量活用過去日本人對歐洲事物極為欠缺的基本認識、現實感與現實認知。就這個意義來看,讀者不難發現自六零年代後半開始,日本在明顯高度成長後一變而為貿易、出口大國的事實,對塩野女士的史觀,尤其是威尼斯的觀察產生極微妙的影響。首先,同為缺乏資源的小國卻成長為貿易大國,正是威尼斯與日本的相同之處,讓人烙下深刻印象。但塩野女士並非大驚小怪地受到這樣的推論擺佈,反而刻意地不僅避談日本,甚至完全不作任何有意圖的比較類推。只是,作者這種沈默的用心卻更在讀者心裡喚起對歷史言外之意的推論,留下無可抹滅的印象。《海都物語》對現代日本人而言,不正是令人不禁害怕恐懼的歷史教訓?至少我在閱讀此書時,尤其在進入後半之後,愈讀愈無法壓抑心中令人窒息的感慨。塩野女士一流的興亡史觀反映出日本的現狀、前途,甚至未來。因此乍見之下雖然完全不著痕跡,卻是本隱含著憂國痛切心境的愛國史書。正如塩野女士摯愛的馬基維利,那位稀世的冷冽理性主義者,同時也是位看穿世情的冷眼政治旁觀者,其實正是打從心裡憂國憂民的愛國者一般,塩野女士亦然。
就讓我們仿效塩野女士稱馬基維利為「我的朋友」一樣,讀者們,也讓我們對「吾友塩野七生」脫帽致敬吧!
近來,「文明衰退」的主題或「國家興亡論」似乎逐漸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
塩野女士潛藏著對行動,而且是對國際舞臺雄渾而激烈的行動根深蒂固的執著。立刻將這一點與祖國戰敗連接似乎太過分,但自1960年代便在歐洲生活,首次直接接受外面刺激的體驗而言,一定有什麼深深烙印在塩野女士年輕的感受之中。或許正是文藝復興研究讓塩野女士見識到當時義大利都市國家激烈的爭戰,因而成就了塩野流史觀的立足點,或曰跳板的作用也說不定。塩野女士的「物語」或傳記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她是以極自然、貼身的方式,大量活用過去日本人對歐洲事物極為欠缺的基本認識、現實感與現實認知。就這個意義來看,讀者不難發現自六零年代後半開始,日本在明顯高度成長後一變而為貿易、出口大國的事實,對塩野女士的史觀,尤其是威尼斯的觀察產生極微妙的影響。首先,同為缺乏資源的小國卻成長為貿易大國,正是威尼斯與日本的相同之處,讓人烙下深刻印象。但塩野女士並非大驚小怪地受到這樣的推論擺佈,反而刻意地不僅避談日本,甚至完全不作任何有意圖的比較類推。只是,作者這種沈默的用心卻更在讀者心裡喚起對歷史言外之意的推論,留下無可抹滅的印象。《海都物語》對現代日本人而言,不正是令人不禁害怕恐懼的歷史教訓?至少我在閱讀此書時,尤其在進入後半之後,愈讀愈無法壓抑心中令人窒息的感慨。塩野女士一流的興亡史觀反映出日本的現狀、前途,甚至未來。因此乍見之下雖然完全不著痕跡,卻是本隱含著憂國痛切心境的愛國史書。正如塩野女士摯愛的馬基維利,那位稀世的冷冽理性主義者,同時也是位看穿世情的冷眼政治旁觀者,其實正是打從心裡憂國憂民的愛國者一般,塩野女士亦然。
就讓我們仿效塩野女士稱馬基維利為「我的朋友」一樣,讀者們,也讓我們對「吾友塩野七生」脫帽致敬吧!
佐伯彰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29
-
新書85折$247
-
新書9折$261
-
新書9折$261
-
新書95折$276
-
新書95折$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