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藝術治療手冊》在許多場合已堪稱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標準概論類的教科書。這本全面性的書籍專注在藝術治療師的工作上:他們做什麼、他們在哪兒執業,以及如何與為何藝術和治療加在一起能幫助療癒和瞭解所突顯的問題。本書對這個專業的新進展有清晰的描述,包括神經科學、研究、個人執業以及科技對治療場域影響的幾個部分。

  Caroline Case 與Tessa Dalley有豐富的藝術治療教學、督導以及臨床實務的經驗。她們使用來自治療師及病患藝術治療的第一手資料,那些含括了心理動力思考、藝術過程中影像的角色,以及藝術治療師工作場域的部分。《藝術治療手冊》同時也聚焦在藝術治療師他們自己、他們的執業、背景以及訓練上。本書包括一個範圍廣泛的圖書目錄,涵蓋了現今藝術治療全面性範圍的文獻、相關議題,和包含了一個精神分析用語的名詞釋義附錄。

  本書也含括了臨床工作者和所有層級受訓學生均可受用的基礎理論與實務,可謂藝術治療師、輔導員、心理治療師、心理學家和學生,以及從事其他種藝術治療之專業人士的關鍵性文本。

 
 

目錄

chapter 1 導論(陸雅青)
chapter 2 藝術治療師(陸雅青)
chapter 3 藝術治療室(周怡君)
chapter 4 藝術治療中的治療(周怡君)
chapter 5 藝術治療中的意象(王秀絨)
chapter 6 個別藝術治療(王秀絨)
chapter 7 藝術治療團體工作(蔡汶芳)
chapter 8 理論發展及其對當前藝術治療實務的影響(蔡汶芳)
chapter 9 藝術與精神分析(林純如)
chapter 10 對精神分析理解之發展進程(許純瑋)
名詞釋義
藝術治療理論及相關領域的書籍
英國藝術治療師協會

 
 

審閱者序

  臺灣最早藝術治療概論方面的中文專書為1995年遠流出版社出版的《藝術治療的理論與實務》(Images of Art Therapy)(Tessa Dalley、Caroline Case等人合著,原著出版為1987年)。本人曾為之寫序,對這個1981年正式獲得英國國家認可的專業之發展略識其概廓。1999年當英國的藝術治療師成為國家註冊的專業時,這個全球發展第一的里程碑為全世界的藝術治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同感歡欣之餘,也希望能解開「為什麼英國的藝術治療能如此發展」的奧秘。

  一般同業均以為英國的藝術治療相較於美國的藝術治療更受精神分析的影響。然而40、50年代Herbert Read「藝術應為教育的基礎」的主張和對藝術中表達、想像與自發性的關注,不只影響了當時藝術教學的方向,對早期的藝術治療前行者也大有啟發。由此專業在英美兩國努力成為心理衛生領域被認可的專業之歷史發展和沿革來看,藝術治療亦稱為藝術心理治療,似乎有著在「藝術即治療」和「藝術心理治療」兩個理念之間螺旋似的循環且上行的發展歷程。即便現階段全球藝術治療的發展再度強調藝術的過程和其固有的療癒本質便是藝術治療實務的核心,但在精神分析運動發展蓬勃、已成為文化中重要養分的英國,心理領域嚴謹的精神分析訓練(含被分析的歷程),也成為藝術治療訓練的基礎。開宗明義地,進入此領域接受訓練的學生必須具備藝術或設計學位的先備經驗。藝術治療師的身分認同包含了自身獨特的藝術家的部分。藝術+心理治療的高度淬煉,形成較少主導和干預,全然尊重案主自發性創作的藝術治療歷程。厚實的理論和嚴謹的訓練機制(含接受個人心理治療、實務被督導等要求)讓治療師對治療情境歷程中的種種現象得以涵容和領悟。

  The Handbook of Art Therapy自1992年初版後(編按:本書為原文書第三版),在英國即為許多場合中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概論類的教科書。第二版(2006年)的其中幾章也是本人多年來所使用的教學素材。作者之一Caroline Case曾於2009年應臺灣藝術治療學會之邀,在其年會期間擔任講座講師並帶領工作坊,其言行舉止予人樸實無華、敦厚謙虛且深具人文素養的印象,與書中對治療工作的描述相呼應,可以說是曖曖內含光的表率。

  實務與理論的發展息息相關,本書的內容深入且清楚地描述了英國藝術治療的全貌。做為此領域的教科書之一,相對地也反映與形塑了今日藝術治療在英國的樣貌。有感於國內英國藝術治療相關的中文文獻較為不足,且近年來對「藝術即治療」取向的過度簡化,忽略了治療室中創作歷程的心理動力,一直有翻譯本書的念頭。幸運地,本書兩位作者在第二版出版暌違18年後的修訂,讓本版書更能反映與貼近當下的需求。

  感恩本書的翻譯團隊,在兼顧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餘,騰出時間來投入此一不容易的翻譯任務。她們都是國內資深的藝術治療師,多位具英國藝術治療的訓練背景。此翻譯的困難不只在於作者的書寫風格,更在於對背景知識的理解─其中精神分析脈絡下的情境描述往往需要時間去細膩咀嚼,並與自己的實務經驗相對應。相信所有的譯者與我一樣,在此翻譯的過程對自己的藝術治療工作有更多的洞察,也獲得不少專業上的成長。

  此外,為方便中文版讀者的閱讀,本書在呈現上與原著有兩點不同。首先,內文中參考文獻的寫法改為臺灣學界普遍使用的APA格式。如原書內文中出現的(Case and Dalley 2006)改為(Case and Dalley, 2006)。再者,原書中「除非是描述特定的案例,否則案主和治療師一般都會被稱作『她』」(前言第xi頁)的特點,在中文版中,除非文中有明確的指涉對象,否則所出現的第三人稱我們盡量以中性的「其」、「治療師」帶過,以尊重當代性別平等的社會思潮。

  絕大多數藝術治療概論類的書籍,通常為一兩位專家學者負責策劃編輯、多位作者負責書寫不同章節形式的構成,但本書確實是由兩位作者一步一腳印的共同完成。從閱讀過幾本同類書的讀者觀點來看,本書之珍貴在於揭示和深化了此專業一些「大家都視為理所當然,但未必確實遵行」的情節,並給予一個有脈絡可循的說法(如第51頁的「臨床記錄的保存、實證本位服務以及臨床指南」);內容的完整性,從此專業在英國的發展,治療師的養成和維持,治療實務現場,理論之演化與應用等,細膩的提點如此周全,恰如兩位作者對藝術治療入門者、同道或對藝術有興趣的心理專業者從頭到尾的關切,稱之為手冊實不為過;最後,即便心理動力取向並非適用於每個個案族群、或個案在特定階段或時候的藝術治療唯一選項,它卻是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而本書提供了最直接而清晰的入門管道,這在本書最後名詞釋義部分,作者所下的工夫─「意在能幫助讀者對文本有基礎的認識,而無須涉入到它的歷史和頗為複雜的概念發展中」(第325頁)可見一般。

  本書中文版的發行,特別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的支持,在出版業普遍不景氣的當下,願意出版如此小眾的專業書籍,讓本人在退休計畫擬定之後,得以一償宿願,全力投入做翻譯和校閱本書的工作。期待這本以精神分析(本書作者對心理動力理論的通稱)觀點來書寫的藝術治療專書,能為中文世界的心理治療領域注入更多活水,讓心靈的藝術表達可以被關注的傾聽,並真誠恰當的回應。
 
陸雅青 謹識
2017.05.02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405
  2. 新書
    95
    $428
  3. 新書
    95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