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一枝花。為什麼?
禪起源於「拈花微笑」。昔時,靈山法會之上,釋迦牟尼佛默然無言,揀起座前一朵花,對著眾人一轉。眾人不識其意。迦葉尊者在旁忍不住,破顏微笑。釋迦牟尼佛於是開口:「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禪於是出世了。
禪微妙,禪不立文字,禪是別傳,禪實相無相,乃是以心接心之物。但一如「指月」,要人見月,不得不以指點醒,「指」是必要的,於是有了話頭、有了公案、有了參究、開示,乃至有了一本又一本的語錄,但實在都是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而已。禪難嗎?可以逗弄玄虛者,本來多不難。尤其回歸本質,回歸那一朵花的話。捻花微笑的霎那,未必即參得最高禪道,卻足以讓人心平氣和,領略靜好。——資訊爆炸,時時競逐外物、抓兔跑鹿的今日,禪,是一種需要。
楊惠南教授退休後,也翻看禪籍,於眾多公案中,揀出與花相關的99則公案,一一指點,寄望引人見月,得知靜好。為讓明月更顯,傅月庵又從日本國會圖書館找來種種花譜,為公案添顏色,再多一指頭,加上楊雅棠裝幀設計,又添一指。三指同向,目的則一:
數位時代裡,禪離你更近,起身推椅而出,月亮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