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任何人都能做到——越工作越快樂,成為有「成功潛力」的人
你是否認為「工作本來就是件痛苦的事」呢?
前幾天我問了邁一位進入職場第3年、20多歲的熟人這個問題:「你從學校畢業,要準備開始上班時,會不會很興奮地想說『接下來我應該會碰到許多令人愉快的事』呢?」
你認為他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後,一副難以啟齒的樣子開口:「我沒有那樣想過。」
然而我認為,這才是理所當然的反應。
在這求職冰河期的大環境中,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他想必也曾滿心幹勁打算好好努力。
但畢竟這個階段是要從所謂「人生的暑假」的大學生活,一下跳進怒濤洶湧的社會競爭之中。想到「接下來每天都得要擠進人滿為患的電車到公司上班了」,會感到憂鬱也是人之常情。
而進公司之後,又要面對一連串令人手足無措的狀況,恐怕沒多少人還能有心力去想要「樂在工作」吧。
然而,只要轉換一下心態,就能瞬間將工作變為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了。
本書雖然是要講解樂在工作的方法,但我並不是要強迫各位立刻將心態做180度的大改變。
要一瞬間宛如變了個人般地改變以往作風,這不是常人能辦到的。一般人面對突然的變化,都會感受到壓力。為了要樂在工作而作的努力,卻反倒給自己帶來壓力,這樣就本末倒置了。
雖說如此,若完全不作努力,也不可能改善現況。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從現在的工作與人際關係之中「試著多用一點心」。
工作上的煩惱,有許多是只要改變一下心態就能減輕許多負擔的。
假設你正為了每天的工作量太大而煩惱,這時候先不要糾結於眼前的問題,而是嘗試從別的角度來思考。不要一直想著:「其他人老是把工作推給我,真是倒楣」,而是試著告訴自己:「我還真是受歡迎,所以大家才想把工作委託給我」。
或是進一步這麼想:「我也沒必要把所有工作都往自己身上攬,有些事可以拜託工讀生處理。我來做一份工作守則教工讀生怎麼完成這項工作吧。」
重新審視先前都只以一句「反正就是這樣」帶過的問題,思考「真是如此嗎?」這就是我所謂的「試著多用一點心」。
不是要改變自己所處的現況,而是改變自己看待這個現況的方法。如此一來,就能夠發現自己工作的真正目標,以及旁人對自己的期望等等,原本難以發現的事物了。現在的你可能還沒有實感,但只要讀過本書,想必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了。
我直到2012年為止,當了19年的上班族。我從剛進公司時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才能讓現在的工作更有意義呢?」也做過許多次的錯誤嘗試。雖然花了點時間,但我總算找到可以真心認為「工作真有意思」的方法了。
現在的我能夠斷言:世界上最有趣的事,就是工作。
原因雖然有很多,但我在對學生或新進員工們都是這麼說的──
若你們能在一百年後的世界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一定是因為你們透過工作留下了某些成就吧。工作就是人們活過的證據,也是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的方法。
所謂的「社會人」可以說成是「與社會有所往來的人」。每個人透過工作,或多或少都讓社會有所改變。更有甚者,還可能在過世後也依舊獲得眾人的感謝。這就是工作最引人入勝的部份。
本書並不是服用就能立即發揮作用的「特效藥」。
而是閱讀後,可以幫助你拓展視野,找到新的思考方式,甩開煩惱與空虛感,放鬆心靈的一本讀物。
只要能到達這樣的境界,想必你也可以實際體會到先前無法發現的「工作的樂趣」了。
俣野成敏
序
轉職或跳槽的關鍵,不是學歷、證照,差別在於「工作能力」
你對現在的工作滿意嗎?
根據平成二十三年(西元二○一一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勞動經濟分析」,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滿意」的人,在正式員工中僅占百分之十一。
事實上,我們諮詢過不少二、三十歲的上班族,他們在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初次踏入社會,因為經濟蕭條、就業環境不好,有很多人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做了各種妥協,因而對現在的工作仍有所不滿。
這些不滿,答案則包括「薪水不夠高」、「工作價值低」、「穩定性不高」等等,不勝枚舉。
可是,儘管對第一份工作如此不滿,大多數人還是不敢辭職,仍選擇繼續從事現在的工作。因為先辭職再找工作,在就業競爭激烈的現在,還是有一定的風險;而且,從時間和勞力來看,若要騎驢找馬,頂多也只能在人力銀行網站登錄履歷而已!
不過,在這「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勞動市場裡,只有極少部份的人能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大部分的人,就算心裡想換工作,卻還是百般不願地承接每天的業務。回過神來,才發現一、兩年就這麼過去了……
然而,有些人卻不用主動找工作,就有眾多公司前來挖角,甚至還包括了不少知名企業,因而獲得不錯的轉職機會。
這兩者的差異,並不在於學歷、經歷或資格認證,而是「工作能力」。本書提倡的,就是以「成為各大企業老闆搶著要的人才」為目標的工作術。
也就是:「跳槽必備的工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