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繪古都:京都陶瓷漫步

色繪古都:京都陶瓷漫步
定價:400
NT $ 150 ~ 380
  • 作者:陳彥璋
  •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 出版日期:2017-07-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406092
  • ISBN13:9789869406093
  • 裝訂:平裝 / 15.5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京都人相信,每天使用的器物,
  決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品味。
  京都陶瓷是京都人引以為傲的日常風景,
  京都人用古都自產的陶瓷來盛裝野菜與旬食,
  從天皇到庶民,這樣的京燒器物,在在傳遞出對美好生活的態度與堅持。
  
  作者為專業古董鑑藏家,將其從事日本工藝品的研究心得與市場經驗不藏私分享
  
  ◎挖掘唯有行內人才知道的百年古董老店經營之道!
  ◎京燒陶瓷怎麼找、怎麼看、怎麼買、怎麼選購的完整攻略!
  ◎按圖索驥!附有古董店家的區域位置圖與店舖基本資訊及商品種類!
  
  看見京都在生活器物與實用美學的豐美面向
  
  京都人尊重自然、崇敬萬物,對四季更迭、天地諸相有著特別的感受能力!實踐在生活中,則蔓生出京都料理的優雅意境、形塑出京都器物的工藝美感;而京燒,則代表了京都人所有有形與無形的追求中,最具體而微的京都美學!
  
  十七世紀時,京都的陶藝工匠以京都的土壤燒製陶瓷並加以彩繪,即為京燒。京燒因其器形優美、繪工精巧,又產自天皇居所,深受皇室貴族喜愛,是地位與品味的表徵,時至今日,亰燒使用於一般的生活日常,同樣也是美感與品味的展現。
  
  本書不僅從實用的角度,細述京燒陶瓷如何製作、鑑別、審美?以及如何選購?更揭露多家具有重要地位的百年古董老店舖,深入探訪經營者,挖掘各家經營強項。更從美學的觀點,敘說京燒的發展脈絡、名家流派與歷史演進。一本書就能行家領路透見京燒,看見器物在京都日常裡的生活實用之美。
  
 

作者介紹

作著簡介

陳彥璋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現為台北高野美術有限公司執行總監。為專業的美術教育者與古董鑒藏家,也是一位傳統工藝的復興者及古典博物學的研究者。多年來致力於中國文化教育與文藝推廣,以講堂或傳統學堂的授課方式,來傳遞古今工藝用品與推廣生活實用美學。
 
 

目錄

序言──探索色繪陶瓷境界,鞠取京燒實用美學

Chapter1 前進!自由行與陶瓷器的巡禮
簡單!打開生活古都風
別怕!一切盡在預算中
切記!老謀深算行不通
迴避!婆娑羅京百鬼行

Chapter2 京都人的氣場
文化的氣場:京燒理想中的民藝與都市
自然的氣場:京燒生活中的料理與季節
心靈的氣場:京燒奧義中的蛻變與復興

Chapter 3古董店家的魅力值與京燒陶瓷的平價化
店鋪‧地理位置優勢
都屋/加津羅清/堂上(GALERIE Doué)/古美術やかた(Yakata)/古美術 柳 博/奧田連峯堂/田澤 古美術店/  店主‧眼光精準勝出
清水三年坂美術館/八木美術店/古美術 下中/ギャラリー安原/てっさい堂(貴道 昂)/思文閣/
店家‧手感溫馨無敵
丸福商店/東哉/菅沼 清峯堂/福丸太平堂
開店‧口傳心授別無他方
京都市大古董祭/東寺弘法古董市

Chapter 4平安京的四神獸與陶瓷器的鑑別學
源起、色繪的京燒與絢麗的光琳派
洛東的青龍與曼妙的仁清写
洛西的白虎與侘寂的乾山風
洛南的朱雀與富麗的薩摩燒
洛北的玄武與宮廷的古清水
 

前言      

  器物的製作經過層層演進,風格與技藝相輔變化,值得仔細鑑賞與研究,器物誌宛如一座螺旋的階梯上下延伸,溝通了古今生活的文化史,這也造就了古董陶瓷迷人的魅力。本書的立意,在幫助讀者建立京燒陶瓷這整座階梯的結構或骨架,試圖歸納其脈絡與演繹其形式,建構出深入淺出的認識方法,讓初窺京燒色繪的新人,能夠把握合適的認知方式;也冀望已具有諸多經驗的玩家,能夠從此書來擴充審美與鑒賞的見地,一起培養美感與收藏,一同分享京燒的陶瓷大道!數百年來,京燒色繪寄寓了人生的吃喝玩樂,啟迪了實用之美、工巧考據、絲路貿易等等話題,這樣活潑而貼近生活的工藝之道,確實能昇華人心,勵精圖治,富庶內斂!寫書的立意,是期望中文有一本切入京燒陶瓷器的著作,能夠由淺入深、由深成專、由專得精,如此一一延續與通達,使得工藝與美術運動可以再次開展。

  器物源自於學養,而學養自有其境界,境界仍然有所差異。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談到「治學的經驗」,提出了三種境界的成就,藉此來隱喻學養的層次,以及心靈的場域。因而筆者認為:好學猶如製器、勤學必須鑑古、實學應承工巧,這三點雖然也是層層而上,然則心志實在是無二無別、同心同理。先生曾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的境界」,如此暗喻了人生在世,當有一番成功的磨煉與自我的追尋!因此,話說回來,吾人若能具足「見解與信念、實踐與省察、修己與化人」,有了以上這三者,才能證成工藝之道;也正好呼應先生治學的三個階段!

  據此,我們來總結京燒色繪的學養,可以觀照器物之德與博古之真,蘊育文化之教與生命之善,同參人之樂與成人之美,如此一來一往、有教有證、即知即行。同理,先生的治學經驗,應可歸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正是詞話裡三種境界的「體、相、用」;它們詮釋了器物的見地,發揮了工藝的利生,並且開展了心靈的格局。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本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指志向純正而有所感懷之人,猛然登上高樓眺望,照見生命的自強不息與浩然正氣,正是這個「體」,顯達了成熟的自信與慎獨的自覺,示現為蕭颯秋景,西風黄葉,山闊水長,天然之道,引人入勝,誠所謂:古道識途人,案書何達意?時空循環的變化中,暗喻了至德而有識者的志趣。鑑真學人,應當興發道業而有所為。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詞引自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後兩句,原詞是表達真誠的摯愛,艱辛而無悔。因此,若把「伊」一字理解為「相」,也就是在工藝美術中所追求的理想和所實踐的理想物,算是順理成章的態度了!工藝之道的美學中,暗喻了至樂而無我者的節操;悟美學人,達及無分別心而離一切妄相。

  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中的最後詞句,梁啟超曾評此為:「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然而,這只是借詞喻事,已非文學賞析的表象,反倒是更加點出了「用」:器物殊相分陳,然而器理本是歸元為一的!器用的圓通奧義,暗喻了至上而無待者的超越;持善學人,存養無所用而天下為。

  無疑地,今人也常常用這三重境界來說明人生離合、運途升遷、成敗得失、修養境地等等。然而,先生的闡釋,特別講究學養兼容的歷練,並且洞悉人生起伏的歷程,從三才匯通而道法自然!也就是說,所有成功的學人都有過這三種進程,並且以此來檢證:立定目標而能有志於學,意欲追尋而有所羈絆,離於言說而能所自如;在衝擊中蛻變,在磨難中安忍,在精微中無待;識於學而行於藝,能博古而利今人,端正器而養心神。如此三境,逐步挺進而走過,逐漸歡喜而收割,逐一任運而玅傳。事實上,不少人也往往僅入於第一境界,或僅止於第二境界,對於器物的學養,實在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境界者自得之。

  所以說,工藝之道應當映照出這三種境界,進入其一而想超越它再往下一者,卻不是那麼簡單。凡器宇軒昂者,猶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學養總是訴諸果敢堅毅,不屈不撓,守成創新,這般努力從古迄今,締造了工藝美術的人文精神,也是古今器物的文化生態。因此,建立京燒陶瓷辨識的路徑,沿著歷史帶脈爬梳出演變的各種方式,並且能夠靈活運用在不同階級的各種生活層面,增加對於優秀器物的見識與辨識,從博覽中擢升真知、從類聚中辨別優劣,而後再將理念與學養對觀於實際的器物上,說明了陶瓷器物能夠遊走在想像與現實之間,理解到京燒陶瓷對於人品德性與技藝師承的追求,正是千年工藝能歷經考驗而不斷茁壯的原理所在。

  總而言之,京燒器物的鑑賞,在於訴說出人生的境界,更要創發出生命的價值,蛻變出自我的極限。跨界、昇華、轉化,而終於回歸的大成就者,回望來時路,依然取這三重詞話,來演說工藝的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見山非山,見水非水;觀山即山,觀水即水!京燒色繪的脈動,抑或陶瓷工藝的奧妙,盡在其中,但願此際,意匠之力、聖人之心、以及無言之教,能與讀者再三互勉、砥礪、參學,方能成就器物工藝的文化復興之路。
 

內容連載

京燒的脈絡源遠流長。早在室町時期,便形成專為京都皇家貴族研發燒製的陶器。進入桃山時代後,更衍生成專門以茶會社交與禮儀教育而特製的道具屋,從日常用品的普及延燒到花藝、茶席、香學、書道、景觀、祭祀,用此六者來達到物質與精神合一的生活,文人雅士紛紛追尋其中的逸趣,因而形成系統稱之為「藝道」或「雅藝」。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陶瓷器物不斷演進而形成以「京燒」這個名詞來總括:京都成為陶瓷窯燒的核心戰區。一般是以十七世紀前期來起算,各地前來的優秀工匠都齊聚京都,因而誕生了許多的窯坊與技術,加上食物與器物是社交活動的重點之一,時至今日依然如此,所以「京燒」也是現代陶瓷的母體和源流。
 
事實上,來自民工巧藝的柴窯,重視「工筆技巧的鍛煉」與「釉色調配的承傳」的人文素養,這是京燒生存的重要原因,因此陶瓷器必須結合書畫筆法,並且保有釉料發色:學習南宋畫院與明朝文人的風格喜好,觀察自然的四時變化大自然與充滿生命活力的動植物,竭盡全力投入陶瓷器的設計與開發,進而承載了古物的紋飾與神話的象徵,幾百年來的累積孕育了時代精神,即是「器物開展了功用,功用落實了生活,生活體悟了美感,美感回歸了空寂,空寂開顯了生命、生命契合了自然」這六項工藝精神的環節支拄著「藝道」,具體而微地彰顯在京燒色繪的歷史裡。如今我們透過古董來說明京燒陶瓷器,如何製作、如何鑒別、如何審美、如何實用以及如何延續,讓古董美術與陶瓷工藝再現再臨、更甚更妙。
 
源起、色繪的京燒與絢麗的光琳派
古都的價值說來說去,用「人不親而土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裡的土壤芬芳精純,山川清靜可以善用。許多人來到京都後,往往投入京燒陶瓷製作,造成窯口與技法的考據豐富而錯綜,加上中國工藝的研習與積累,以及歐亞的絲路貿易,地理區域與築窯燒法,基本上很難確切做出單一脈絡的考據分析,民藝時期的窯區田野調查,正好說明陶瓷工藝深耕於土地倫理,京燒就是以京都土壤為主,而造就出來的色繪陶瓷,說明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演化譜系。
 
基本上,色繪的技藝保存與創作革新,根植於京都在地生產者的「品德、品質與品味」:嚴謹恪守配方比例、運用設計發展日常生活上的實用,所以說「工藝即是美術」,一體兩面;透過雅藝訓練來開發文化貿易,講究服務人群來發展食衣育樂,不斷積累京燒的學問和藝術,歸結起來,色繪陶瓷是以人為本的民生工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8
    $150
  2. 電子書
    7
    $280
  3. 電子書
    7
    $280
  4. 新書
    75
    $300
  5. 新書
    79
    $315
  6. 新書
    79
    $316
  7. 新書
    88
    $352
  8. 新書
    88
    $352
  9. 新書
    9
    $360
  10. 新書
    9
    $360
  11. 新書
    9
    $360
  12. 新書
    95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