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享受一個人生活的小確幸吧!
讀這本書,讓人無法不驚嘆編輯的巧思。全書的企劃概念相當完整,涵蓋層面廣。從溫馨動人,娓娓道來的生命經驗分享,生活美學的提案與體驗,美好生活從日常各個面向席捲而來,更提出極為實用而細緻,對於未來獨居生活的各種規劃建議。本書是實用貼心的生活寶典。更是在每天過日子的平凡裡,精煉出迷人的品味與美學。
為什麼討論獨居生活,是以女性的生活樣貌作為藍本呢?我想,是要以女性在生命週期中所可能遭遇的挑戰與困境,對照出選擇獨居並非是不得已的,而很有可能是一種主動的人生價值選擇。超高齡化、女性較為長壽或許讓女性被迫獨居,但書中也揭露出,許多女性面對日本社會加諸其社會角色束縛時,勇於掙脫既有框架,提出自己的生活主張。如此一來,「獨居」只不過是個階段性的狀態:既然可以選擇獨居,當然也有能力結束這個狀態。
本書以個案訪談方式,觸及七位女士的日常軌跡與生活樣貌。她們均擁有自己的專業身份,以經濟獨立的前提,享有以自身為核心的生活步調。這些女性的工作專長都與生活美學及創意有關:料理研究家、生活研究家、作家、漫畫家、設計師與美容師。因此,閱讀此書的首要愉悅為,展書之際,同時參與了這些女性從每日生活內容所鋪陳出來的優雅:如何使用鑄鐵鍋做出好料理、如何烘焙香醇咖啡豆?如何享受手繪陶瓷杯具,收藏古董、收集石頭……。
這本書的第二個閱讀的愉悅,在於體會小確幸的心情。日文漢字中的「確幸」,強調設定目標、經歷奮鬥過程後,獲取成果時刻的美好。這樣的心情也可以從這幾位女士的人生奮鬥故事裡看到:例如靠自己的能力,買下土地、存錢興建自己想要的家,安居家中,建構出在家創作的豐富天地;買下老房子,改裝成搭配廚藝工作室與家空間。家與房子之間的親密對話:不再是過去以核心家庭為依歸的唯一一種家想像,這些女性以其對房子的情感,建立起自己的家。
這本書,很日本。討論獨居者面臨的處境時,檢視危機與建議日後生活規劃完全立基於日本社會的生活經驗,也另外經由採訪,提出各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建議。例如遇到地震時的準備與因應方案、如何設定或購買居家保全服務,如何買保險,要租屋或買屋划算等等。貼心之餘,更期待這樣的一本書,可以出現台灣版。看見台灣女性的各自精彩,更讓我們體會在地生活的美好樣貌。
殷寶寧/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副教授
推薦序2
50歲以前,為自己準備好退休金!
「其實,一個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壞」,這不只是用唱的,而是累積無數的生活經驗,真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之後,才找到最適合的人生選擇。
沒錯,就是因為面對感情的挫敗,才會改變人生的選擇。我曾經在二十八歲的時候與相戀八年的同學訂婚,一切都按照人生的計劃在進行,但一場解除婚約的打擊,那個從大學時代就承諾要共度一生的人親口說「離開你,你活得下去;離開她,她活不下去」。堅強成為被放棄的理由,那種痛苦是可以打敗一個人所有的自信與求生意念的。後來,經過「台灣內觀中心」幾次十日內觀課程的洗鍊,真正認識自己,面對孤獨,終於體認「一個人的生活」有多好。
決定一個人生活,就必須提早做好理財規劃,培養賺錢的本事,財務的自主,也不分男女。我很慶幸,解除婚約的打擊發生在三十歲以前,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做好財務規劃。決定單身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媽媽的旁邊買一間房,可以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又享有獨立的空間。第二是善用各項投資工具,努力掌握每一個投資賺錢的機會,不管是基金、股票、房地產,不盲從、建立自己最有把握的投資模式。在台灣房地產起飛的階段,很慶幸我有足夠的時間去搜集所有的資料,提早把退休金放在風險極低的保險,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
錯過了結婚的最佳時機,累積了太多的「個性」,雖然生活中偶爾也會有二個人以上的生活,但我依舊確定,沒有生死相許,和那一個人終老一生的可能。於是把時間用在投資自己、寵愛自己,不需要遷就丈夫子女、公婆老小,這是何等的福報。應該說,上一輩子修來的福份,才能讓一切那麼隨心所慾、心想事成。放眼望去,週遭的朋友,離婚、分居,為財產、監護權打官司的朋友何其多,而我,解除婚約的小傷,早就復原了。
回不去了,因為,人生走了一大半,凡走過的痕跡,是包袱,也是成長。後來,我被界定為「財經專家」、「理財高手」,我承認。但是,那是因為我提早做了準備,也在五十歲以前為自己準備好了二份「三千萬的退休金」。一份是可以活到百歲所需要的財富和保險規劃;一份是隨時帶在身上三大信念:千萬要健康、千萬要幸福快樂、千萬要每天進步。這樣,一個人生活又何妨?!
蔡玉真/理財專家、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