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育兒、烹飪、衣著、交際、教育、養老與財政,用橫跨百年的家政傳統底蘊,教給您與下一代有教養的愉悅人生。
曾國藩滿女、清廷誥封一品夫人聶曾紀芬所流傳下來的家政之學,能夠給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家庭什麼啟示?就讓百年後的聶家孫女,帶領你穿越時空,發掘經典在生活中的大用。
「慈母育兒之功大於丈夫之濟世。」──聶曾紀芬,《聶氏重編家政學》
家政的古代意義本為家庭事務的管理。隨著時代的變遷,家政逐漸成為家庭關係及其事物的統稱。家政涉及家業、家法、家風、收支、教育、人與人的關係,乃至於家庭與親戚、朋友、鄰里的關係等。
本書分為兩部分,一是作者聶崇彬根據自身在西方生活多年的經驗,對曾祖母流傳之家政學所下的註解,並親身向新時代負責主政家庭的女性(與越來越多的男性)示範如何在生活中活用前人的智慧。二是全文刊登曾國藩滿女聶曾紀芬在光緒三十年出版的《聶氏重編家政學》刻本。全文共十二章,分類詳細,堪稱實用家庭生活指南。透過作者的親身分享,讀者將會發現許多清代時的家政條例從未過時,甚至還能與現代的教養理念起到相輔相成之效。
本書特色
【中西合璧穿時空】聶曾紀芬曾孫女親自分享融和了家學與西方生活經驗的治家之道
【經典史料重刊行】收錄聶曾紀芬於光緒三十年撰寫之《聶氏重編家政學》重新校對版
★曾國藩滿女、清廷誥封一品夫人聶曾紀芬所流傳下來的家政之學,能夠給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家庭什麼啟示?就讓百年後的聶家孫女,帶領你穿越時空,發掘經典在生活中的大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聶崇彬
聶崇彬,祖籍湖南,生於上海。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商業管理專業畢業。曾任香港酒店及上海廣告公司經理。移民美國後棄商投文,從2004年起在舊金山的《星島日報》擔任記者、編輯和專欄作家,曾出版《夢尋曼哈頓》、《行走美國》和《年華若水》等紀實文學。2004年加入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現為獨立寫作人。
聶崇彬
聶崇彬,祖籍湖南,生於上海。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商業管理專業畢業。曾任香港酒店及上海廣告公司經理。移民美國後棄商投文,從2004年起在舊金山的《星島日報》擔任記者、編輯和專欄作家,曾出版《夢尋曼哈頓》、《行走美國》和《年華若水》等紀實文學。2004年加入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現為獨立寫作人。
目錄
前言 和曾祖母合寫的書
第一章 無近憂必有遠慮
第二章 調教他人的口味
第三章 紅塵僕僕衫為主
第四章 以態度透著修養
第五章 開源節流基本元素
第六章 敬老唯尊無疾而終
第七章 至高至尚家庭總理
第八章 好家教保後代優秀
後記
附錄一 聶緝槼簡介
附錄二 《聶氏重編家政學》
第一章 無近憂必有遠慮
第二章 調教他人的口味
第三章 紅塵僕僕衫為主
第四章 以態度透著修養
第五章 開源節流基本元素
第六章 敬老唯尊無疾而終
第七章 至高至尚家庭總理
第八章 好家教保後代優秀
後記
附錄一 聶緝槼簡介
附錄二 《聶氏重編家政學》
序
前言
和曾祖母合寫的書
作為聶家人,崇彬熟悉曾祖母崇德老人的故事卻要早過曾祖父很早很早,因為是她的奶奶老是在孫女輩前提起這位和自己相處了二十年的婆婆,給她做人的典範和榜樣。
崇彬的奶奶過世也很久了,但她慈祥的音容笑貌,至今令自己未能忘懷。從來沒見過奶奶發脾氣,忍讓是她展露的最好品格了,所以崇彬一直希望,瞭解一下能影響奶奶的人,也是聶家的精神領袖,親眼去看看崇德老人曾經生長的地方,瞭解一下聶家的規矩家訓文化和曾家之間,有多大的關係呢?
曾祖母曾紀芬是清朝重臣曾國藩文正公最小的女兒,按照湖南話,大家都叫她「滿小姐」。晚年號崇德老人。十八歲時由文正公親自選定,定親我們家,湖南衡山聶家,是個三代進士、兩代翰林的書香門第,被認為樂善好施,門風極好。她的婚事,由於文正公的染病、去世,一直拖到光緒元年九月二十四日才進行。那年曾祖母紀芬已經二十四歲,帶去的嫁妝中就有文正公發給她的家訓「功課單」。
二○一五年五月,崇彬開始走上整理和研究家族的文化歷史的軌道,第一個念頭,就是去尋根,為此她從美國來到了曾文公的湖南故居富厚堂。
富厚堂完全滿足了她內心的渴求;在尋根的路上並發現了崇德老人在近代史上還曾有過一本舉足輕重的出版:《聶氏重編家政學》。遺失了很久的崇德老人一本家傳的治家規矩,經過了風雲變幻,終於被崇彬海內外遍及搜索下找到了。越讀越驚訝與讚嘆。
清朝咸豐二年間出生的崇德老人,在光緒三十年長夏於浙江官書局出版的那本《重編家政學》竟然有太多太多當時的新觀念,和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女性文化遙遙呼應,讓崇彬看到世紀之前的前衛女性思想。
於是自己動了一個念頭,是否能夠「穿越時空」與曾祖母合著一本新書?以自己多年寫專欄時幽默風趣的西方都會女性觀念和筆調,重新與崇德老人在書中隔空交流,甚至將曾祖母當年所提到的規範,與自己在西方國家生活近二十年的所見所聞作比對,尋找到曾祖母前兩世紀所「先知」撰寫的新女性與新世代預言,早已不謀而合地出現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
本書抓住女性最感興趣的育兒、烹飪、衣著和人際主題,來帶入頗沉重的教育、養老、健康、財政等主題。在看過一百多年來聶家的實踐後,只要有規有矩有章可循,執行有覺,一個趨精緻、有教養、頗愉悅的人生絕對屬於您。
和曾祖母合寫的書
作為聶家人,崇彬熟悉曾祖母崇德老人的故事卻要早過曾祖父很早很早,因為是她的奶奶老是在孫女輩前提起這位和自己相處了二十年的婆婆,給她做人的典範和榜樣。
崇彬的奶奶過世也很久了,但她慈祥的音容笑貌,至今令自己未能忘懷。從來沒見過奶奶發脾氣,忍讓是她展露的最好品格了,所以崇彬一直希望,瞭解一下能影響奶奶的人,也是聶家的精神領袖,親眼去看看崇德老人曾經生長的地方,瞭解一下聶家的規矩家訓文化和曾家之間,有多大的關係呢?
曾祖母曾紀芬是清朝重臣曾國藩文正公最小的女兒,按照湖南話,大家都叫她「滿小姐」。晚年號崇德老人。十八歲時由文正公親自選定,定親我們家,湖南衡山聶家,是個三代進士、兩代翰林的書香門第,被認為樂善好施,門風極好。她的婚事,由於文正公的染病、去世,一直拖到光緒元年九月二十四日才進行。那年曾祖母紀芬已經二十四歲,帶去的嫁妝中就有文正公發給她的家訓「功課單」。
二○一五年五月,崇彬開始走上整理和研究家族的文化歷史的軌道,第一個念頭,就是去尋根,為此她從美國來到了曾文公的湖南故居富厚堂。
富厚堂完全滿足了她內心的渴求;在尋根的路上並發現了崇德老人在近代史上還曾有過一本舉足輕重的出版:《聶氏重編家政學》。遺失了很久的崇德老人一本家傳的治家規矩,經過了風雲變幻,終於被崇彬海內外遍及搜索下找到了。越讀越驚訝與讚嘆。
清朝咸豐二年間出生的崇德老人,在光緒三十年長夏於浙江官書局出版的那本《重編家政學》竟然有太多太多當時的新觀念,和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女性文化遙遙呼應,讓崇彬看到世紀之前的前衛女性思想。
於是自己動了一個念頭,是否能夠「穿越時空」與曾祖母合著一本新書?以自己多年寫專欄時幽默風趣的西方都會女性觀念和筆調,重新與崇德老人在書中隔空交流,甚至將曾祖母當年所提到的規範,與自己在西方國家生活近二十年的所見所聞作比對,尋找到曾祖母前兩世紀所「先知」撰寫的新女性與新世代預言,早已不謀而合地出現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
本書抓住女性最感興趣的育兒、烹飪、衣著和人際主題,來帶入頗沉重的教育、養老、健康、財政等主題。在看過一百多年來聶家的實踐後,只要有規有矩有章可循,執行有覺,一個趨精緻、有教養、頗愉悅的人生絕對屬於您。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無近憂必有遠慮】
崇德老人語錄:
「教兒如讀書習字算格物之類,皆智育之最要者智育者心思上之教育開其聰明知識也。雖然,尤莫要於德育德性上之教育純是教人行善去惡,有德育以堅固其心堅固者外物不能移也。」
幼兒期的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的根基,有兩方面是極其重要的,一是品格習慣養成,二是智力方面的開發,正所謂三歲定八十。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教育有以下的目的:一,學習遵守法律秩序。二,處理好人際關係。三,養成勤勞的習慣。四,成為有品德的人。歷史學者胡忠信對康德的見解有補充評論,他說:學習遵守法律秩序是人類邁向文明的第一步,成為有品德的人是文明的目的。因為人類有著天然的使命,就是建立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教育未必是以今日人人看重的,灌輸知識、別輸在起跑線上,而是品格培養。如果把人生進程比喻一條寬闊的大河,那品格的養育就如同在大河兩邊都砌上牢不可破的堤壩,護佑著人生軌跡有序地前進,絕不會因突發的事件而泛濫成災。
「以發據其智慮恢張其能力擴充其好任俠之精神,孕育其愛國家之運量,凡世運進化之風潮,有不可驟而行之者焉,譬如築隄禦水,茍其基礎未固則轉眼而崩潰也,必矣故教兒童於初離繈褓之時,亦猶築禦水之隄也。」
所以崇德老人認為品格習慣培養甚為重要:
「品格者立品之格局,即人身模樣也。何以幼小即講品格,凡人立身之善惡,全系乎幼時品格之良否。凡事習至慣熟,久之遂成自然,若功時之習慣,其為力最大入骨亦最深,有至終身不改者。」
崇高的道德情操,是做人的楷模。為什麼從小就要培養高尚品德呢?因為一個人是否對社會有益,全在於孩提時代是否培養了優良品質。習慣成自然,自幼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優良習慣一旦養成,便會刻骨銘心,受益終身而不改變。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也指出: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崇德老人語錄:
「教兒如讀書習字算格物之類,皆智育之最要者智育者心思上之教育開其聰明知識也。雖然,尤莫要於德育德性上之教育純是教人行善去惡,有德育以堅固其心堅固者外物不能移也。」
幼兒期的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的根基,有兩方面是極其重要的,一是品格習慣養成,二是智力方面的開發,正所謂三歲定八十。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教育有以下的目的:一,學習遵守法律秩序。二,處理好人際關係。三,養成勤勞的習慣。四,成為有品德的人。歷史學者胡忠信對康德的見解有補充評論,他說:學習遵守法律秩序是人類邁向文明的第一步,成為有品德的人是文明的目的。因為人類有著天然的使命,就是建立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教育未必是以今日人人看重的,灌輸知識、別輸在起跑線上,而是品格培養。如果把人生進程比喻一條寬闊的大河,那品格的養育就如同在大河兩邊都砌上牢不可破的堤壩,護佑著人生軌跡有序地前進,絕不會因突發的事件而泛濫成災。
「以發據其智慮恢張其能力擴充其好任俠之精神,孕育其愛國家之運量,凡世運進化之風潮,有不可驟而行之者焉,譬如築隄禦水,茍其基礎未固則轉眼而崩潰也,必矣故教兒童於初離繈褓之時,亦猶築禦水之隄也。」
所以崇德老人認為品格習慣培養甚為重要:
「品格者立品之格局,即人身模樣也。何以幼小即講品格,凡人立身之善惡,全系乎幼時品格之良否。凡事習至慣熟,久之遂成自然,若功時之習慣,其為力最大入骨亦最深,有至終身不改者。」
崇高的道德情操,是做人的楷模。為什麼從小就要培養高尚品德呢?因為一個人是否對社會有益,全在於孩提時代是否培養了優良品質。習慣成自然,自幼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優良習慣一旦養成,便會刻骨銘心,受益終身而不改變。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也指出: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66折$230
-
二手書7折$244
-
新書79折$277
-
新書79折$277
-
新書79折$277
-
新書85折$298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
-
新書$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