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導讀
《和悲傷說再見》鼓勵孩子用口語表達情緒,
並學習體諒他人的感受,不僅有助兒童認知及情緒發展,
也為動物福利,以及我們忠實的狗兒朋友們盡了一份心。
相信多數人都聽過「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兒是社會性動物,牠們習慣群體生活,放眼望去,狗兒不但在人類社會佔有一席之地,甚至與許多人的日常密不可分。
幼兒出生之後短短幾年間,無論聽見、看到,抑或家裡本身就有飼養,孩子們總是很快就能以各種渠道接觸這種迷人的毛茸生物。兒童圖畫書的內容經常與動物有關,且不乏以狗兒為主軸展開故事,有時是單純地由狗兒擔任要角,有時會進一步介紹狗兒的習性與照養方法,有時注重刻劃幼兒與犬隻之間的情誼,還有一些則談及不少國家──包括我們自己──都持續經歷的流浪動物議題。
《和悲傷說再見》是有點獨特的一本書,它和上述的狗兒繪本主題不大一樣,它著眼於動物福利。主角狗兒作為聖誕禮物被送到了第一戶人家,故事中的老夫妻給了狗兒看似完善的照顧,餵牠吃飯、洗澡,提供牠一個休息的地方,卻完全不了解狗兒的其他需求,也不與狗兒親近。夫婦倆用威嚇的方式,尖叫或者大吼,禁止狗兒展現牠們自然的天性,例如不准狗兒吠叫、挖土或者啃咬物品,希望牠能乖乖地待在家裡而不惹出任何麻煩。這對夫妻甚至沒給狗兒一個名字,於是狗兒替自己取名為「悲傷」。
劇情走到這裡,可想而知狗兒有什麼感受?很多愛狗成癡的大人和小孩應該毋庸置疑地認同這是個「悲傷」的故事。前面提到,《和悲傷說再見》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讓兒童及兒童照顧者能用較淺顯的方式觸及動物福利的領域,並且如果能再多用心觀察,會發現從孩子開始認識世界以來,這個議題一直都離我們不遠,卻罕有人主動和幼兒談論。
常見的動物福利「五大自由」中除了不讓動物挨餓外,還包括「免受痛苦和傷病的自由」、「表達天性的自由」及「免受恐懼的自由」,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樣要求頗高,畢竟不合標準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換個角度思考,當狗兒進入人類家庭的那天起,我們為了自己的生活,限制狗兒只在特定的區域活動、吃我們為牠們挑選的食物、配合我們的行程外出散步或上廁所,如果狗兒的行為能全部符合預期,對人類來說肯定最為方便,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原來我們擅自決定了狗兒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一切,卻忽略狗兒某些基礎需求,讓狗兒別無選擇。
而在這個繪本故事裡,身不由己的感覺對人和狗兒來說都一樣悲傷難過。
幸好,有時候想改變這種情境,我們只需要給狗兒多點機會。故事後半段,「悲傷」遭遇了一個重大的轉折,牠終於能夠自由地表現自己、體驗世界,從此日子截然不同。當幼兒逐漸脫離牙牙學語,正是同理心萌芽的時期,家長、老師和兒童照顧者在日常生活中關切幼兒感受的同時,或許也可以提供像《和悲傷說再見》這樣一本書,鼓勵孩子用口語表達在不同情境下的他們可能會有的情緒,並學習體諒他人的感受,不僅有助兒童認知及情緒發展,也為動物福利,以及我們忠實的狗兒朋友們盡了一份心。
JFK繪本屋店長 真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