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序
策略規劃可再展風華
這些年來筆者一直大力倡導企業要做「策略地圖」的規劃與建置。因為台灣企業,無論是內需,還是外貿,都已面臨變革與重新洗牌的時刻。這不是大家努不努力的問題,而是大家清不清楚的問題。
看到政府的無作為,企業的觀望,上班族的確幸,真是令人擔心。
雖然1970年代後走了30年的代工榮景,讓台灣創造經濟奇蹟,1990年代後走了25年以中國大陸作為生產基地的互補優勢,讓台灣持續擁有優勢,但是大家應該可以發現,自2010年後,這些都被取代了,台灣的強調在中國大陸不再吃香,於是就出現製造業快速退出中國大陸,零售消費產業在中國大陸日益失色被取代。
因為中國大陸的新世代對台灣已無世代連接的感情,卻是出現「新世代革命」的風潮,新商業模式、新製造模式、新金融模式、新資訊模式均割捨掉過去的相關連結。這種斷連式的不連續讓台灣的產業經濟頓時陷入失去臍帶的養分,這就反映出為什麼台灣出現低迷無助的現象。
當然,並非全部如此,有智慧的決策者、上班族與企業仍是持續的成長與發展,這主要得力於快速轉念、轉變與轉型,將眼光看向全世界,並懂得進行「策略規劃」,建構「策略地圖」,讓自己與團隊能與世界接軌,並進行企業的「轉型規劃佈局」。
可惜的是,仍有80% 以上的人與企業仍守在自閉保守與安逸中,不知也不覺大禍海嘯之將至,正如大前研一的一本著作所言:便利店讓人們變頹廢。因為1000元日幣(約等於300元新台幣)可活一天。
筆者也常提到低價、減項經營是代表一個企業、社會、國家的落伍與低迷。不求精緻生活與文化,將導致不正常價值觀的出現,諸如食安、低階、不精進的現象,如此就不會有精進的態度與精實。這就是目前台灣的現象。
其實,台灣的優點與優勢仍多,只是沒有發揚光大。例如台灣人的高IQ、高EQ與勤奮,加上多年來的外貿優勢(可惜新世代已漸失),還有多年來的精密產業基礎,整合上游原物料與零組件的技術能力,這些都是可以加以運用的優勢資源條件,只要快速地加上接軌國際、佈局國際的規劃,相信仍可再造風華。
本書就是基於此感受開立系列相關課程的整理,望能喚醒瞌睡的社會,再創新局。
陳宗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