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偽裝的勇氣:活出最真的你

不偽裝的勇氣:活出最真的你
定價:300
NT $ 198 ~ 334
  • 作者:畢潔絲
  • 原文作者:Mary Pytches
  • 譯者:宋雅惠
  • 出版社:校園書房
  • 出版日期:2017-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985387
  • ISBN13:9789861985381
  • 裝訂:線裝 / 20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找回不偽裝的勇氣,
突破生命困境、轉化社會風氣!

  TRUTH既指真理,也指真相。詭譎的2016年結束前,《牛津英語詞典》選出年度關鍵字:post-truth「後真相」,形容民眾被個人信念、煽情手段牽著走,選擇性地吸收資訊、形成輿論,客觀的事實真相反而失去影響力。政客公然撒謊;企業捏造產品數據;心口不一成為日常必備的社交禮儀,為了點閱率、按讚數,不惜在社群媒體上呈現片面資訊甚至扭曲事實……凡此種種已成常態,誰還在乎真相?

  有人在乎。畢潔絲在《不偽裝的勇氣:活出最真的你》裡,不僅分析上述文化形成的原因,更犀利指出:真相的失落,其實天天在我們內在上演。她剖析人會使用哪些心理機制來扭曲、操弄真相,逃避面對事實的不安感。這些偽裝的伎倆甚至會在下意識中形塑一些慣性反應與行為模式,明知會帶來負面結果,卻總改不掉,生命成長的可能性因而受限,活得不再完整、不再自由。

  本書是畢潔絲根據幾十年牧養與諮商經驗所開出的一帖解藥。她從各種角度勸勉基督徒,煉淨自己,成為一個真實、正直的人。書中更細談誠正品格與領導力的關係,從教會到社會,惟有擁抱真相、追求真理的人作領袖,其所帶領的群體才有可能追隨榜樣,啟動轉化。

  市面上有琳瑯滿目的各種「力量」和「勇氣」,然而最不可少的只有一樣:不偽裝的勇氣。在「後真相」的時代,我們要站的位置不是真相的後面、前面、甚至對面。那值得奔赴的地方只有一個──真相的裡面,活在真理中,從個人到群體,活得坦蕩無偽,活得真實無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畢潔絲(Mary Pytches)


  《還你自己一個大人》(校園,2003)作者。曾修習心理學與輔導課程,出版過十一本書。其夫曾任英國聖公會的智利、玻利維亞、秘魯教區主教,夫婦倆在南美服事十七年後返英牧會,並於一九八九年創辦跨宗派的New Wine International,旨在裝備地方教會領袖、轉化國家,於聖公會退休後仍在此機構服事。
 
 

目錄

前言………………11
第1章 岌岌可危的真理………………13
第2章 自覺是關鍵………………25
第3章 認識神、認識自己………………43
第4章 逃避真相的伎倆………………59
第5章 操弄真相的手法………………75
第6章 警鐘響起!………………91
第7章 神的試煉………………105
第8章 超自然覺醒!………………123
第9章 幫你自己一把………………133
第10章 誠正的人有福了………………149
第11章 誠正的領袖………………163
附註………………189

 
 

前言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1 耶穌向來直言不諱,這些直白的話,讓我不大敢動筆寫「自覺」(self-awareness)與「誠正」(integrity)這個主題。儘管害怕敞開自己去面對偽善的指控,但我還是著手處理這個思量已久的主題,而且我相信,這主題在「後現代」時代格外重要。

  當然,寫作這個主題的過程中,我也被迫細察自己的心。說我已經達到完全誠正的地步,是不實之言,不過我想,大概要上了天堂才能達到那樣的境界,但我不可能等到那個時候再來寫這本書吧!

  當今社會,誠正的品格已經受到侵蝕。有此體認的不只我一個人。葛尼斯(Os Guinness)在他的大作《回到真理》(Time for Truth)裡頭,特別強調真理/真相(truth)在當代面對的危機,並且具體說明活出真理會讓人在生命的每一個層面受到挑戰。當今的文化就是這樣,我不禁懷疑,真的有可能作一個真實的人(a man of truth)嗎?我照鏡子的時候,才會察覺到臉上的斑點、暗沉的眼袋、不均勻的膚色。只有正視這些缺點,才有改正的機會。這是一本關於自覺的書,而我相信,自覺正是培養誠正品格的關鍵。(編按:本書作者使用truth 一詞時,或意指「真理」,或意指「真相;事實」,全書依其前後語境擇適者或兼用之。)

  如往常一樣,我要感謝我的先生大衛,他不辭勞苦讀我的手稿、編輯文字,他的耐心讓我驚嘆。他不只改正我的文法,還進一步在他的藏書和報紙裡為我搜尋例子和引言,我只能說,他是真的愛我!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岌岌可危的真理

我在一九五四年成為基督徒。我從小生長在一個敬畏神的家庭,雖然我們家沒有上教會的習慣。家人灌輸我道德生活的重要性。誠實是必要的,而我通常也樂於接受他們設立的標準。直到青少年時期,我才開始懷疑上帝也許不存在。我找不到上帝存在的證據。就算祂存在,我也不覺得祂會對我有興趣。但是一九五四年,有人邀請我去附近一個教會聚會。當天的崇拜非常安詳、莊嚴,講道也很有說服力。我開始想,說不定基督教真的對我有好處。每個禮拜聽著構思嚴謹的講道,這些邏輯清楚的論述說服了我,於是我終於決定成為基督徒。我知道自己已經找到了生命中失落的那一塊,並且迫不及待要作主的門徒。我去上一個名為「基督徒學校」的課程,這門課以容易理解消化的方式教導教義。我還去聖經學院接受更多有系統的基督教信仰造就。我學了「四個屬靈的定律」,這是專為非基督徒設計的,用來說服他們基督信仰是確實可信的。我還讀了《墓石懸謎—復活的千古反思》(Who Moved the Stone? 中譯本:楊信成譯,香港:基道,2003)這類的書,這些書的論述強而有力,讓我確信基督真的從死裡復活,而且他一定是神的兒子。

四十年後,有一次我跟一群渾身黑衣、哥德式打扮、身上穿洞掛環的年輕人吃飯。這群年輕人很講究靈性,但說起話來卻讓我大惑不解。他們相信宗教,但來者不拒,令人憂心。是的,他們信耶穌,但也向其他的宗教學習。他們說自己過著有道德的生活,卻對其他人完全違反聖經標準的生活方式不置可否。對他們來說,道德似乎是沒有絕對的。他們對所有事都表達寬容的態度—惟獨反對我這種認為有客觀真理存在的信念。跟他們談話,就像是想要在澡盆裡抓住一塊滑溜溜的肥皂一般。

從我信主到跟那群年輕人談話的這四十年間,西方文明有很大的轉變。西方世界本來相信有客觀真理,我年輕信主時所繼承的這套世界觀,安全而理性,現在則轉變成一種沒有絕對標準的後現代文化。從前那些論證,對年輕的一代已經沒有說服力了。

西方世界觀的巨大轉變對我們有很多方面的影響,但影響最大的領域是人對於真理/真相的認知,連帶危及「誠正」這種品格。不過,在探究「誠正」這個非常重要的主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後現代文化的根源是什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
    $198
  2. 新書
    88
    $264
  3. 新書
    88
    $264
  4. 新書
    9
    $270
  5. 新書
    9
    $270
  6. 新書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