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言
1996年賀伯颱風導致林肯大郡倒塌開啟了當代台灣氣候災難的序言,接連著,2000年象神風災、2001年納利與桃芝風災、2001年北臺灣乾旱、2004年敏督利風災導致中橫坍塌、2009年莫拉克風災小林村滅村698人死亡或失蹤、2010年宜蘭大水兩台陸客遊覽車在蘇花公路墜谷、2015年初嚴重乾旱等,顯示二十年來台灣已經成為劇烈氣候變遷下敏感、脆弱的風險共同體。相對的,在全球,美國的Katrina
與2012年Sandy相當嚴重的風災、2010年、2011年澳洲洪災、2010年巴西洪災、2011年泰國洪災肆虐遍及三分之一國土、2013年海燕颱風侵襲菲律賓、2015年日本鬼怒川百年來大水、2015年美國加州因乾旱野火肆虐、2015年底美國東岸氣候高溫、2015年底英國York百年來大水,而相應的,2016年初因北極極地寒流南侵,造成臺灣北部平地罕見的下雪。
這些劇烈的氣候災難與風險,跨越了單一氣候科學領域,也關聯到各種地質、海岸、農業與公共衛生領域,而其產生的衝擊更橫跨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問題,形成了跨尺度、跨空間、跨疆界等大規模的衝擊。面對這些未來越來越巨大的全球跨界風險,如何讓國家永續發展,如何藉助我們對氣候、災害與風險治理的經驗,尤其是結合大學內裡不同領域的專業,提供跨界科學與知識的論述與分析,是本書出版的初衷。
就國家發展而言,世界上常有許多的指標,讓我們瞭解國家發展的狀況。從這些指標與台灣的排名來看,台灣的表現其實是相對不錯的。行政院主計總處發表的人類發展指數(HDI)的計算成果,台灣在全球188個國家,排名在第18名。實際上其他許多的指標,也都說明,台灣在世界上的發展狀況,還算是很好的國家。政府透過各種政策工具去促進各種指標的進步,台灣可以有很好的成績。就氣候變遷的威脅,可以利用哪些政策工具與調適行動,是所有政府部門,應努力面對的。
同樣的,國家發展的指標中,有哪些國家是值得我們效法與參考的,尤其是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文化發展背景與軌跡。因為一個極端天氣劇變,往往讓許多的成長停滯,甚至影響許多政策推動的時程。未來國家面對氣候變遷,如何訂定相關調適政策與工具,是另外一個挑戰。例如糧食、能源與水資源的問題如何解決?有識之士,應未雨綢繆,協助國家發展。我們如何讓這塊土地充滿生機、永續發展,是我們的責任。
基於跨界風險的挑戰,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一同和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合作,邀請不同自然、社會科學領域學者一起努力提出研究研究專業,希望能就相關的課題,提出對政府的建言。本書集合了24位學者就氣候變遷下,對國家發展的一些看法。這些看法也說出了當代的幾個主要課題。本書大致分成四個方向著手,即自然資源、國土規劃與災害、社會變遷與調適及永續發展與藍圖。這些課題,也是我們國家發展的重要議題。
我們在關心國家發展之際,從自然到社會面向的關懷,是我們心之所繫之處。更希望能有系統的剖析這些問題所在,能讓社會大眾有更多的瞭解。更感謝共襄盛舉的作者,把多年的研究心得轉換成可以讓社會大眾也瞭解的議題。然匆促成書,謬誤在所難免,尚請讀者見諒。
林俊全(臺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周桂田(臺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