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海德格爾生平
他是(有可能除了維特根斯坦之外)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是(有可能除了黑格爾之外)最名不副實獲得「哲學家」稱號的人,因為他是把空洞的措辭偽裝成深邃言語的大師。他又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德國鄉巴佬,還一度是一個輕信別人又妄自尊大的納粹分子。他對納粹進行過嚴厲的批評,雖然這在當時不可避免地需要遮遮掩掩。他對我們這個時代的痼疾以及我們殷殷期待的療治這些痼疾的藥方進行過鞭辟入裡的分析。這些論斷中的每一個都是海德格爾的一個側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根據。能引發這樣一些對立反應的人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人呢?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出生於德國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希小鎮一個貧窮的天主教家庭。父親弗里德里希(Friedrich)幫人看酒窖,還為當地教堂做司事。1903年,馬丁在一筆獎學金的資助下去了康斯坦兹讀中學,住在一家天主教堂辦的寄宿宿舍裡。當時這樣做就是為了準備以後當牧師。1906年他轉到弗萊堡的一所中學就讀,教會為他免費提供食宿。據他自己講,他就是在這裡讀了現象學運動先驅之一弗朗茨.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的《論亞里士多德學說中「存在」的多重含義》(1862),引發了他對哲學的興趣。後來他還讀到了卡爾.布萊格(Carl
Braig)的《論存在:本體論論綱(1896),這本著作中摘錄了大量亞里士多德和中世紀其他哲學家如阿奎那等人的著述(「我的現象學之路」,74)。1909年海德格爾從中學畢業,成為一名見習耶穌會會士,但工作不到一個月便因心臟病,另外或許還有缺少職業精神的原因而被辭退。隨後海德格爾進入弗萊堡大學學習神學和經院哲學。1911年發生在海德格爾身上的一場危機使得他不再把神職當做自己的主要志向,而是轉向了哲學、倫理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就在這期間,他開始研究現代哲學,尤其是埃德蒙.胡塞爾(EdmundHusserl)的《邏輯研究》。胡塞爾是現象學運動的主帥,他致力於系統研究人類有意識的精神過程,而不考慮這些過程非精神的原因和結果。海德格爾1913年以題為《心理主義的判斷學說》的博士論文完成學業。在博士論文中,他運用胡塞爾的觀點,批判了從人類心理學角度對判斷的邏輯觀念進行的嘗試性分析。1915年海德格爾的任教資格論文《鄧.司各特的範疇和意義學說》使他獲得弗萊堡大學的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