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出心裁:香港華服製造的故事

別出心裁:香港華服製造的故事
定價:440
NT $ 348 ~ 396
  • 作者:林春菊新裝如初
  • 出版社:萬里機構
  • 出版日期:2017-01-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621461871
  • ISBN13:9789621461872
  • 裝訂:平裝 / 16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新裝之革,百年焉成。
金縷自縛,不如自真如初。
長衫,不只是一件「衫」。
長衫新穿,細味華衣蛻變的故事。

  《花樣年華》令東方旗袍為世人所識,但旗袍的故事不是太多人說得清。旗袍有轉折而豐富的意涵:從滿服演變卻盛載新思潮;是上海摩登,卻於香港發展出其黃金時代。《別出心裁》補足了一般時裝書漏掉的香港旗袍歷史,也為南方長衫正名。──方太初(作家)

  長衫與旗袍,其實兩者是有分別的。
  旗袍,專指二十年代後上海流行的女裝袍服,至今仍為上海的代表性符號。
  長衫,由海派旗袍蛻變而來的男女中式長袍,是廣東地區獨有的服飾文化。
  在廣東人佔多數的香港,長衫,盛載濃厚的本土文化和情懷。

  10+1個匠人故事,16套新裝演繹。
  回到初衷,讓手作技藝代代傳承,展現華服新生。

本書特色

  1.    有別於一般手工藝書,全書以華服文化為基調,結合長衫的歷史淵源、旗袍老師傅的故事和華服愛好者的分享,從新演繹華服的傳承與蛻變,推廣華服文化,重振香港式微的手作技藝。

  2.    備有長衫製作小知識,以圖解構領位、袖式、襟型等華服元素,讓入門者有初步了解,兼具實用價值。

  3.    圖文並茂,輔以短片(QR Code),是實實在在的聲畫圖文書。

名人推薦
  
  每次看見旗袍,都會浮現我對母親的回憶:兒時定期跟她往中環或銅鑼灣找師傅度身訂造旗袍。唐裝,更直接勾起我對她的思念:母親平日在家都會穿唐裝,不時帶我到花布街買布,再自行畫紙樣、剪裁、結紐……一針一線親手縫製,這或許也是六、七十年代女士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雖然我對旗袍或唐裝認識不深,但我認為旗袍及唐裝不只是衣服,它們還包含了香港文化、歷史、工藝和創意的傳承。八十後的Janko,一直致力推動中華服飾文化,身體力行,打造當代華服時尚。喜見她牽頭編撰《別出心裁》,訪問了多位隱世名師,將他們的寶貴經驗公諸於世,這份誠意實在難能可貴。──馬桂榕太平紳士(亞太文化創意產業總會榮譽會長)
  
  今年,Janko榮獲亞太文化創意產業總會的亞太文化創業產業大獎,作為創會會長,本人非常高興香港仍有設計師對華服有這麼大的熱情及堅持。《別出心裁》一書見證着她對華服的鑽研過程,其中〈華服學堂〉篇章也充分體現她致力傳承此珍貴的文化,此書值得香港新一代再三細讀。──蔡漢成教授,MH(亞太文化創意產業總會創會會長)
  
  創意是社會進步與動力的來源,春菊的「新裝如初」為中國傳統服裝注入源源創意,帶動香港大眾進一步重視欣賞東方服飾,可說是文化與產業的有機結合;今年更用心編撰《別出心裁》一書,在保護及推廣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實在不遺餘力。──許曉暉,SBS,JP(民政事務局副局長)
  
  旗袍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服裝,Janko的「新裝如初」,將創新概念結合經典元素,使旗袍成為時尚和典雅的服飾,有助傳承旗袍的技藝和中華文化。而《別出心裁》一書,必定是旗袍愛好者的珍藏。──嚴志明教授,太平紳士(香港設計中心主席)
  
  推廣華服任重道遠,春菊身體力行,以其設計專才及過人魄力為瀕危的寶貴文化傳承注入新生命,開闢新出路,值得鼓掌!──李惠玲博士(西藏文史及香港長衫文化研究學者)
  
  《花樣年華》令東方旗袍為世人所識,但旗袍的故事不是太多人說得清。旗袍有轉折而豐富的意涵:從滿服演變卻盛載新思潮;是上海摩登,卻於香港發展出其黃金時代。《別出心裁》補足了一般時裝書漏掉的香港旗袍歷史,也為南方長衫正名。──方太初(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春菊(Janko Lam)


  香港中式時裝設計師,「新裝如初」創辦人,以推廣華服文化普及化為己任。

  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會員,畢業於香港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時裝紡織設計系。畢業後任職無線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服裝設計師,為旗下藝員設計舞台及劇集服裝,作品包括《蒲松齡》、《正識第一》、《巴不得爸爸》等。2011年參加香港慈善機構Redress主辦的「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比賽奪得金獎,獲邀前往英國知名可持續時裝品牌From Somewhere實習。

  一直以來,林積極參與各項可持續時尚活動及展覽,作品曾於巴黎羅浮宮、德國、上海、港澳等地展出。2012年與品牌Esprit合作,在香港推出首個以再生織物為主題的再生活時尚別注系列;同年獲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邀請在「時裝•視野」展覽作品,並獲香港文化博物館永久收藏。2013年,獲透視雜誌頒發「40 under 40 2013」時裝及首飾獎項,及後受邀參與本地獲獎年輕創意人才廣告項目「靈感傳港」。2014年7月在元創方PMQ開設新店,推廣自創品牌「新裝如初」。

新裝如初  Classics Anew

  致力於傳承中華傳統生活之風雅,保護日漸枯竭的民間衣藝。以現代語言闡釋傳統旗袍理念,沉浸於一針一線的巧妙構思,為新時代女性圓一個舊上海夢,又遊刃有餘地行走在國際潮流尖端,迎來一個新的衣着時代。
 
 

目錄

第一章  香港長衫的歷史變遷
初露尖芽──晚清至1920年代
暫緩過渡──1930至1940年代
黃金時代──1950至1960年代
光華漸黯──1970至1980年代
華麗回歸──1990年代至今
長衫小知識
一、長衫各部位名稱
二、長衫領位和袖式
三、長衫襟型
四、長衫製作工具
五、製作長衫測量部位名稱及位置
 
第二章  與師傅對話
《花樣年華》背後──梁朗光師傅
塑造一幕幕經典──殷家萬師傅       
裝飾她人的夢──簡漢榮師傅
「紐」轉乾坤──浦明華師傅
妙「針」生花──范小英師傳
 
第三章  女裝長情
長年的婀「娜」多姿──華慧娜女士
萬麗叢中「旗袍男」──袁建偉先生
 
第四章  新瓶老酒  脫胎不換骨
新裝演繹
華服學堂
新裝如初
 

自序

給  我的兒子陳霖

    
  今年是忙碌的一年,除了忙着公司「新裝如初」的旗袍展覽和長衫工作坊外,更在年頭迎來一個小生命:我的兒子陳霖。在他未出世之前,其他人都跟我說:「現在你即管盡情發展自己的事業!到孩子出生後,他會是你的一切。」我以前不相信,說「新裝如初」就是我的孩子,現在我相信了──我偏愛剛出生的小兒子。話雖如此,我兩個「孩子」都想兼顧,為母則剛,於是便要在工作和家庭中取個平衡。
    
  兒子生於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這個當媽媽的除了希望他健康快樂成長外,有時不禁想怎樣為他遮風擋雨,怎樣才能教導他成為頂天立地的人。我想我一定會教他有關長衫的一切,我想沉蘊細緻的文化承傳可以豐富他的見識和內涵,他日面對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希望他可以不忘追求一絲不拘的耐性,和謙虛勤勉的初心。
    
  於是,這本書就此誕生。

林春菊
二零一六年九月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香港長衫的歷史變遷

百年霓裳.源遠流「長」


旗袍,於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流行的一種傳統中國女裝袍服,起源說法不一:有指是晚清旗人與漢人服飾交融而生,有指是旗人長袍和外穿的馬甲背心合二為一,更有說法指是清末民初期間女權覺醒,男袍女穿再另行演化。但在廣東人佔多數的香港,由於袍款與廣州婦女慣常穿的「衫」相似,只是加長蓋着褲管,是以百年來「長衫」一詞更廣泛通用於香港男女裝的長袍。綜觀兩岸三地,除了香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才交替使用「長衫」和「旗袍」二詞,其他地區一律採用後者。長衫,盛載着我們濃厚的香港本土文化和情懷。

香港女裝長衫的發展過程或者稱不上為一段「歷史長河」,但亦非資歷顯淺;泰若娓娓道來,可分作五個階段,分別是:萌芽期、過渡期、黃金期、低潮期,以及回歸期。

初露尖芽──晚清至1920年代

清代中晚期典型的旗女長袍寬身平直、闊袖,長及掩足;服裝裝飾花紋極為繁縟,低領圈、袖邊、衣襟、袍身都有多重的精美彩繡鑲邊,大方華麗。同期漢族婦女維持上衣下裳的傳統,下身穿裙或穿褲子。上衣及褲子以寬大為有穩重美,綴以寬鑲邊或精緻花邊;裙子有繁縟刺繡,花團錦簇。滿漢經過了近300年的長期接觸,服裝文化互相交融:漢女的上衣變得越來越長,似滿族長袍;滿族的長袍向上縮短,似漢女露出足部。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政府,把滿族長袍暫時打入冷宮。1920年代,旗女長袍脫胎換骨,興起一種新式「馬甲旗袍」――套在上衣外面的背心長袍。長馬甲及後逐漸與短襖合二為一,變成了連袖的長袍,消除了中間重疊的部份,成為現代旗袍的雛型。清代長袍式的寬闊平直,配以簡單滾邊、「倒大袖」短袖至手腕或手肘,衣袖、袍身隨時間慢慢收窄、裙擺短至小腿,形似當時男性長袍。

相比於內地大城市長衫文化風靡,二十世紀初期的香港女性,除了大家閨秀和影視名流之外,一般甚少穿着長衫。當時長衫全用人手縫製,直身無曲線,剪裁、設計較為簡單,大多不能水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48
  2. 新書
    79
    $348
  3. 新書
    85
    $374
  4. 新書
    9
    $396
  5. 新書
    9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