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時裝觀察世界,細敘時裝的故事與慾望。
三宅一生的皺褶裡蘊藏了日本的歷史與社會變化;
十七與二十世紀都是女設計師大爆發的時代,兩個時代互有對話;
當上世紀初消費文化與城市空間結合一起,造就了第一個拍攝巴黎時尚櫥窗的阿特熱(Eugène Atget);
皺褶決定衣物的結構,也解放了女性身體;
Yves Saint Laurent最喜歡男人與女人身上的毛髮,別忽略毛髮是現代身體規訓史其中一要項;
Fashion week是節慶與儀式,而在Snapchat上直播Fashion show,真實與即時竟同時可得?
時尚不止於時裝,更是時代的印記,
關於生活、風習與格調的城市記憶。
「每次望著母輩的舊照片,扭花紋白毛衣、千鳥格紋長褲、暗紅色圓頭平底鞋,當時時興的髮型與耳環,現在看來不合時宜,但卻有種永恆在其中。
是有些甚麼定格在照片裡,那不是單單描述服裝的式樣、照片中人的髮型、動靜,就可觸及的,而是一切相加而呈現的一種時代的氛圍。
如果人們想擁有一件流行的物品單純因為出於慾望,那麼留下不再流行的物品又是因為甚麼?」
在時尚裡,瞬間即永恆。
掀開時尚層層疊疊的花邊與襯裙、舒展時尚的皺摺,內裡是謊言與夢,還是另一種真相?
方太初透過時裝與時裝相關的故事觀察世界變化,以時尚符號、靈魂、風格與慾望講述時尚與時代的關係。
目錄
符號
旗袍:時代映照
波鞋:反禮儀的革命
皺褶:拉緊與放鬆
假髮:虛張聲勢
體毛:羞恥、醜、挑釁
Snapchat:一縱即逝的時尚資訊
時裝雜誌:風格資訊化
靈魂
Diana Vreeland:第一代時尚狠女
Iris van Herpen:未來是個謎
Nadège Vanhee-Cybulski:設計大師背後的女人
三宅一生:此身與皺褶
Eugène Atget:第一個拍攝時尚櫥窗的人
Albert Camus:讓大衣包裹他微微的不安
衣飾忘憂:相體裁衣
風格
一場美國之旅
時尚與科技的雙重烏托邦
從傳統韓文化到世界潮流
超現實時裝本質
爵士時代的女子
中國故事與時尚寓言
欲望
日本紳士與隔壁的女人
香港迷離劫
絲襪與鏡子的悖論
物慾時期的土耳其
特朗普、胭脂掃與性快感
六○年代法國物慾消費
時裝的真像、謊言與夢
旗袍:時代映照
波鞋:反禮儀的革命
皺褶:拉緊與放鬆
假髮:虛張聲勢
體毛:羞恥、醜、挑釁
Snapchat:一縱即逝的時尚資訊
時裝雜誌:風格資訊化
靈魂
Diana Vreeland:第一代時尚狠女
Iris van Herpen:未來是個謎
Nadège Vanhee-Cybulski:設計大師背後的女人
三宅一生:此身與皺褶
Eugène Atget:第一個拍攝時尚櫥窗的人
Albert Camus:讓大衣包裹他微微的不安
衣飾忘憂:相體裁衣
風格
一場美國之旅
時尚與科技的雙重烏托邦
從傳統韓文化到世界潮流
超現實時裝本質
爵士時代的女子
中國故事與時尚寓言
欲望
日本紳士與隔壁的女人
香港迷離劫
絲襪與鏡子的悖論
物慾時期的土耳其
特朗普、胭脂掃與性快感
六○年代法國物慾消費
時裝的真像、謊言與夢
內容連載
衣飾忘憂:相體裁衣
看《我和Dior的華麗邂逅》(Dior and I, 2015)總覺得主角不是徘徊在Dior atelier裡的Christian Dior本尊幽靈,也不是新入主,面對完全陌生的高級訂製服行業,正徨徨不安的Raf Simons,而是在atelier裡那數十名裁縫。當中尤以女性為主,她們很多已屆中年,這套Dior and I將這些多年來被創意總監光暈遮掩的女裁縫師帶到世人眼前。
總說時尚是男設計師的世界,從十九世紀中後期起,固然有Madeleine
Chéruit、Jeanne Paquin、Jeanne Lanvin、Coco Chanel、Elsa Schiaparelli這些懂裁衣也會設計的女子,但業界內仍是以男性為主。來到二○一六年春夏之間,英國倫敦Savile Row終於有了第一名首席女裁縫Kathryn Sargent在這兒開業,這可是裁縫街二百年來首名自立門戶的女裁縫。不禁叫人思索女裁縫的故事是怎樣的?
裁、縫:掩蓋與掀露
裁縫是相體裁衣的職業,由是經由手藝,裁縫為一個特定的身體裁出最適合它的衣裝。當中必然包括一些直覺:怎樣去感知一個身體,怎樣以各式觸感、溫度的布料,去或掩藏或顯露這個身體的一些面向。二○一五年的電影The Dressmaker(港譯《華麗轉身》,二○一六年上映),正是關於一個女裁縫怎樣以她的裁縫技巧報復虛偽的世界。電影改編自澳洲作家Rosalie Ham同名暢銷小說,講述五○年代,一位才華洋溢的服裝設計師Tilly,她在巴黎為Madeleine Vionnet工作,後者輾轉將她推薦給Cristóbal Balenciaga。本來前途一片光明,卻執著於自己小時候背負殺死小男孩的罪嫌被趕出小鎮,為了找出真相,毅然帶著縫紉機從巴黎返回澳洲小鎮。
故事背景設在小鎮,幾將封閉社會裡的偏見與病態都呈現了——鎮長、老師、士多老闆、警長、醫生、被歧視的寡婦,每人都長久地扮演各自的角色,沒有流動的改變。而從外界回來的女主角,帶回了各式時尚新裝,故事就此展開。將時裝與小鎮並置本身已是十分有趣的設定:你怎能在閉塞的社會中了解時間的流逝呢?猶是死去兒子的女人仍沉浸在二十多年前的悲傷中,Tilly的母親仍背負著女兒是殺人犯的屈辱。但縱是如此,走在時代前端的新裝,依然在這如死水的小鎮裡施展魔力。
看《我和Dior的華麗邂逅》(Dior and I, 2015)總覺得主角不是徘徊在Dior atelier裡的Christian Dior本尊幽靈,也不是新入主,面對完全陌生的高級訂製服行業,正徨徨不安的Raf Simons,而是在atelier裡那數十名裁縫。當中尤以女性為主,她們很多已屆中年,這套Dior and I將這些多年來被創意總監光暈遮掩的女裁縫師帶到世人眼前。
總說時尚是男設計師的世界,從十九世紀中後期起,固然有Madeleine
Chéruit、Jeanne Paquin、Jeanne Lanvin、Coco Chanel、Elsa Schiaparelli這些懂裁衣也會設計的女子,但業界內仍是以男性為主。來到二○一六年春夏之間,英國倫敦Savile Row終於有了第一名首席女裁縫Kathryn Sargent在這兒開業,這可是裁縫街二百年來首名自立門戶的女裁縫。不禁叫人思索女裁縫的故事是怎樣的?
裁、縫:掩蓋與掀露
裁縫是相體裁衣的職業,由是經由手藝,裁縫為一個特定的身體裁出最適合它的衣裝。當中必然包括一些直覺:怎樣去感知一個身體,怎樣以各式觸感、溫度的布料,去或掩藏或顯露這個身體的一些面向。二○一五年的電影The Dressmaker(港譯《華麗轉身》,二○一六年上映),正是關於一個女裁縫怎樣以她的裁縫技巧報復虛偽的世界。電影改編自澳洲作家Rosalie Ham同名暢銷小說,講述五○年代,一位才華洋溢的服裝設計師Tilly,她在巴黎為Madeleine Vionnet工作,後者輾轉將她推薦給Cristóbal Balenciaga。本來前途一片光明,卻執著於自己小時候背負殺死小男孩的罪嫌被趕出小鎮,為了找出真相,毅然帶著縫紉機從巴黎返回澳洲小鎮。
故事背景設在小鎮,幾將封閉社會裡的偏見與病態都呈現了——鎮長、老師、士多老闆、警長、醫生、被歧視的寡婦,每人都長久地扮演各自的角色,沒有流動的改變。而從外界回來的女主角,帶回了各式時尚新裝,故事就此展開。將時裝與小鎮並置本身已是十分有趣的設定:你怎能在閉塞的社會中了解時間的流逝呢?猶是死去兒子的女人仍沉浸在二十多年前的悲傷中,Tilly的母親仍背負著女兒是殺人犯的屈辱。但縱是如此,走在時代前端的新裝,依然在這如死水的小鎮裡施展魔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67折$296
-
新書79折$348
-
新書85折$374
-
新書88折$387
-
新書88折$387
-
新書9折$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