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正宗續集 + 完結篇,再度讓人生為之一變!
■中文版獨家,兩位作者特別撰寫〈致臺灣讀者序〉!
■深度探討《被討厭的勇氣》中的許多概念,讓阿德勒的思想更具實踐性!
■若說《被討厭的勇氣》是了解阿德勒思想的「地圖」,本書就是帶領你實踐阿德勒思想、踏上幸福之路的「指南針」!
■《被討厭的勇氣》日韓均熱銷破百萬冊,臺灣連續100週高踞排行榜,熱銷40萬冊以上;雙書全亞洲熱銷破350萬冊,紀錄持續更新中!
實踐阿德勒心理學,讓人生再度為之一變!
◆人人都誤解了阿德勒。
◆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愛,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決定。
◆平凡無奇的日子,就是考驗。
勇敢去愛吧!
去愛的勇氣,就是讓自己變得幸福的勇氣!
唯有藉著去愛他人,才能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唯有透過去愛他人,才能促成自立;
也因著去愛人,才終於能得到幸福。
無論任何人,從這一瞬間開始就能獲得幸福。
只不過所謂的幸福,並不是停留在原地就能享有的。
睽違三年,辭去大學圖書館工作、成為國中老師的年輕人再度來到哲學家的書房。
這些年,他在教育現場實踐阿德勒理論,卻備受挫折,如今正為是否該放棄而苦惱不已:
「阿德勒的思想是一場大騙局,甚至是會帶來毒害的危險思想!」
「阿德勒的思想在現實社會中根本派不上用場,只不過是紙上談兵!」
「阿德勒的思想根本是不經用的論點、流於空泛的理想論!」
對於年輕人的控訴,哲學家表示:「是你誤解了阿德勒。」
日常生活中究竟該如何實踐阿德勒心理學?要如何才能步上幸福之路?而阿德勒所歸納的結論──為了幸福,人人都必須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擇」,究竟又是什麼?
如猛藥般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哲學問答,再度揭幕!
名人推薦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陳志恆(輔導教師、《此人進廠維修中!》作者)、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勇氣再推薦
《被討厭的勇氣》是為了讓讀者認識阿德勒心理學、綜觀阿德勒思想,也就是宛如「地圖」般的一本書。另一方面,本書則是為了能實踐阿德勒思想、踏上幸福人生的「指南針」,意即讓我們知道如何朝著前作所提示的目標前進,也可說是行動方針。──岸見一郎
《被討厭的勇氣》論及人生中的多項課題,其核心的關鍵提問可說是:「該怎麼做,人才能獲得自由?」相對於此,本書所要探究的問題則是:「該怎麼做,人才能變得幸福?」──古賀史健
讀者好評:果然是名著!
◆最戳中我痛處的,是完全否定「命運」這回事。「命運是要用自己的手去開創的」,讀過這本書之後,應該沒有人的人生仍絲毫不為所動吧?
◆從根本來說,本書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人際關係,都是有如猛藥般的書。
◆在內容上,本書對於前作《被討厭的勇氣》中所提到的阿德勒心理學重點之一──人生任務和社會意識有更深的探討,對於工作的目的,也讓我豁然開朗,不但很合理,更讓我對工作的態度有了改變。
◆本書的關鍵詞是「教育」和「愛」。所謂的教育,並不是由教導的一方去鞭策,而是教學雙方互相學習、共同育成。個人也是一樣,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尊重個人才行,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相信整個社會都會大大地往好的方向改變。
◆已經購買前作的人,務必再續讀本書;還未讀前作的人,也請務必連前作一起讀。本書有許多和教育相關的內容,特別推薦教師們閱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居於京都。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除了專攻哲學(西洋古代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外,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並成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的諮商師與顧問。自從撰寫暢銷世界各國、堪稱阿德勒心理學的新經典著作《被討厭的勇氣》後,便如同阿德勒生前所做的一樣,為了使世界更臻良善,花費許多精力在日本及海外與許多「年輕人」對話、進行諮商。著作包括《被討厭的勇氣》等多部阿德勒心理學作品。
古賀史健
株式會社batons代表。自由撰稿人。1973年出生於福岡。專門以聽寫記錄的方式從事書籍撰寫,參與過許多暢銷商業書刊與紀實文學書籍出版。2014年,因「以商業類書籍撰稿人的身分獲得注目,並讓撰稿人的地位大幅提升」而獲得該年商業書大賞的審查員特別獎。前作《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由於對阿德勒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落差感到困惑,於是再度前往京都探訪岸見一郎先生。經過數十小時的討論,以「勇氣二部曲」完結篇的角度寫就了本書──《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
譯者簡介
葉小燕
專職譯者、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
[email protected]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居於京都。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除了專攻哲學(西洋古代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外,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並成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的諮商師與顧問。自從撰寫暢銷世界各國、堪稱阿德勒心理學的新經典著作《被討厭的勇氣》後,便如同阿德勒生前所做的一樣,為了使世界更臻良善,花費許多精力在日本及海外與許多「年輕人」對話、進行諮商。著作包括《被討厭的勇氣》等多部阿德勒心理學作品。
古賀史健
株式會社batons代表。自由撰稿人。1973年出生於福岡。專門以聽寫記錄的方式從事書籍撰寫,參與過許多暢銷商業書刊與紀實文學書籍出版。2014年,因「以商業類書籍撰稿人的身分獲得注目,並讓撰稿人的地位大幅提升」而獲得該年商業書大賞的審查員特別獎。前作《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由於對阿德勒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落差感到困惑,於是再度前往京都探訪岸見一郎先生。經過數十小時的討論,以「勇氣二部曲」完結篇的角度寫就了本書──《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
譯者簡介
葉小燕
專職譯者、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
[email protected]
目錄
〈致臺灣讀者序〉在臺灣,發現阿德勒的瓶中信 岸見一郎
〈致臺灣讀者序〉探究阿德勒的幸福要訣 古賀史健
楔子
大家都誤解了阿德勒的思想
第一部 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阿德勒心理學是宗教嗎?
教育的目標是「自立」
所謂的尊敬,即是「如實看待他人」
對「他人在意的事」寄予關注
如果擁有「同樣的心境與人生」
勇氣會傳染,尊敬也會傳染
「無法改變」的真正理由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
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阿德勒心理學中沒有「魔法」
第二部 為何否定「賞罰」?
教室是一個民主國家
不可以責罵,也不可以稱讚
脫序行為的「目的」?
厭惡我吧!拋棄我吧!
「懲罰」就能讓「罪過」消失嗎?
以暴力為名的溝通
生氣與責罵的意義相同
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選擇
第三部 由競爭法則到合作法則
否定「用稱讚讓人成長」的做法
褒獎讚揚會帶來競爭
共同體之病
人生由「不完美」開始
「自我認同」的勇氣
脫序行為是以「你」為對象
人為何想成為「救世主」?
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
第四部 凡給予的,就得著
所有的喜悅,也來自人際關係
「信用」?還是「信任」?
「工作」為何是人生任務?
任何職業均無貴賤
重要的是「如何運用自己被賦予的事物」
你有幾位好朋友?
要先「相信」
人與人之間,永遠無法心意相通
人生中「平凡無奇的日子」即是考驗
凡給予的,就得著
第五部 選擇愛的人生
愛,不是「陷入」
由「被愛的方法」到「愛人的方法」
愛,是「兩人共同完成的課題」
切換人生的「主詞」
所謂自立,是擺脫「自我」
那份愛,是為了誰?
怎麼做才能奪得父母的愛?
人們害怕「去愛」
命中注定的人?根本沒這回事
愛是「決斷」
重新選擇生活型態吧!
維持單純
給創造新時代的朋友們
〈後記〉再一次發現阿德勒 古賀史健
〈後記〉不要停下腳步,繼續前進吧! 岸見一郎
〈致臺灣讀者序〉探究阿德勒的幸福要訣 古賀史健
楔子
大家都誤解了阿德勒的思想
第一部 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阿德勒心理學是宗教嗎?
教育的目標是「自立」
所謂的尊敬,即是「如實看待他人」
對「他人在意的事」寄予關注
如果擁有「同樣的心境與人生」
勇氣會傳染,尊敬也會傳染
「無法改變」的真正理由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
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阿德勒心理學中沒有「魔法」
第二部 為何否定「賞罰」?
教室是一個民主國家
不可以責罵,也不可以稱讚
脫序行為的「目的」?
厭惡我吧!拋棄我吧!
「懲罰」就能讓「罪過」消失嗎?
以暴力為名的溝通
生氣與責罵的意義相同
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選擇
第三部 由競爭法則到合作法則
否定「用稱讚讓人成長」的做法
褒獎讚揚會帶來競爭
共同體之病
人生由「不完美」開始
「自我認同」的勇氣
脫序行為是以「你」為對象
人為何想成為「救世主」?
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
第四部 凡給予的,就得著
所有的喜悅,也來自人際關係
「信用」?還是「信任」?
「工作」為何是人生任務?
任何職業均無貴賤
重要的是「如何運用自己被賦予的事物」
你有幾位好朋友?
要先「相信」
人與人之間,永遠無法心意相通
人生中「平凡無奇的日子」即是考驗
凡給予的,就得著
第五部 選擇愛的人生
愛,不是「陷入」
由「被愛的方法」到「愛人的方法」
愛,是「兩人共同完成的課題」
切換人生的「主詞」
所謂自立,是擺脫「自我」
那份愛,是為了誰?
怎麼做才能奪得父母的愛?
人們害怕「去愛」
命中注定的人?根本沒這回事
愛是「決斷」
重新選擇生活型態吧!
維持單純
給創造新時代的朋友們
〈後記〉再一次發現阿德勒 古賀史健
〈後記〉不要停下腳步,繼續前進吧! 岸見一郎
序
推薦文
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價值、無法對他人的痛苦及需要給予真切的關注,是我們無法通往幸福人生的關鍵。藉由這本書,我再次感受到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對人類生命的貢獻,也更加確定幸福的人生是可及的實現。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作家)
推薦序
擁有信任孩子的勇氣
十幾年前,當我還是輔導與諮商領域的研究生時,在諮商理論課堂上所報告的學派,正是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當時對阿德勒的論點仍一知半解,直至二○一四年《被討厭的勇氣》在台灣出版後,才有機會再一次重新認識阿德勒。
而今,千呼萬喚,《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總算出爐!有別於首部曲做為阿德勒心理學的地圖,二部曲則被作者定位為行動方針,也就是具體的實踐方式,讓阿德勒心理學在實際生活中有了「落地」的可能性。
在本書的前作《被討厭的勇氣》裡,阿德勒具顛覆性的理論大大地震撼了讀者,包括我在內。其中「課題分離」的觀點,甚至影響我完成了《此人進廠維修中!──讓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這本以情緒療癒為主題的書籍。
我是一名中學輔導教師,在長期觀察中發現到,校園中的輔導諮商與教育工作似乎一直是兩回事,甚至隱微地處在對立面。而阿德勒心理學主張,諮商師的任務就是再教育,而教育工作者則要像諮商師一樣陪伴學生;不論諮商或教育,目的都是幫助個體朝向「自立」。在某種程度上,這樣的觀點也為學校系統中諮商輔導與教育之間的扞格不入做了解套。
令人興奮的是,本書探討的各種主題正是以教育場域為核心,其中揭示的教育理念正是要幫助學生「自立」。書中提到,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亦即不再繼續以自己的脆弱來支配別人(這是年幼孩子為求生存的行為模式),而能自己照顧自己的人生,同時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的觀點,與我這樣一名身處教育場域中的心理助人工作者,在學生輔導與諮商方面的理念──也就是協助案主「自我決定、自我負責」,是不謀而合的。
在現今的教育現場中,可以看到許多師長(包括父母)帶給孩子的教育,事實上是阻礙孩子朝向自立發展的。不論是給予過多的干涉、代替孩子做決定,甚至用威嚇的方式管理學生,都是反「自立」的教養方式。背後所隱藏的,其實是出自於大人對於孩子的不信任。
因為不信任,所以我們無法以孩子如其所是的樣子看待孩子,也不會因為孩子本身的存在而認為孩子是有價值的;也因此,我們對孩子充滿了是非對錯的評價。在二元對立的是非標準下,我們戴上了有色眼鏡,如判官般用一些行為規準來評價孩子。我們無法看見孩子的全貌,以致孩子總是得忙著追求外在的認同,內心卻匱乏無力。
從來,我們就與孩子處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而「孩子與我們是平等的」這樣的觀點,對許多師長而言,無疑是天方夜譚!是的,身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擁有「信任孩子的勇氣」,如此才有可能協助孩子朝向自立發展。而信任與尊敬孩子的本身,則是一種意願與選擇,但前提是:大人本身得先做到「自立」才行。
雖然至今阿德勒心理學的學派屬性仍定位不明,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其真知灼見無疑地影響到後日後各種心理治療理論學派的發展,包括人本、存在、認知行為等取向的心理治療,以及家庭系統療法,甚至近十幾年來才興盛的後現代心理學。
這一次,兩位作者又採用對話方式引領我們進入阿德勒心理學的世界,這又是一本讀來令人欲罷不能的高水準作品,等著你去領略箇中美妙。
陳志恆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
致臺灣讀者序
在臺灣,發現阿德勒的瓶中信
小時候,我曾有過這樣的想像:如果讓裝了信件的瓶子任由海水漂流,是否真會收到回信?漂到異國海岸的瓶子,偶然映入在附近散步那人的視線。發現瓶中信的他,一時興起寫了回信。而接獲來信的我,欣喜若狂……
由於直到《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前,阿德勒的思想在日本仍幾乎無人知曉,因此決定在臺灣翻譯出版時,我還擔心大家的接受度不知到底有多高。事實上,當我後來接獲消息,知道這本書上市不久後,旋即成為暢銷作品時,真的讓我感到非常開心。
我也曾直接收到好幾封臺灣讀者的來信。原來在臺灣,阿德勒的瓶子已經有許多人發現到了。
一本書能否稱得上是「經典之作」,唯有等待後世的評價。然而自《被討厭的勇氣》和本書《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出版以來,我一直暗自期許它們能成為經典。
要成為經典之作,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其一,這本書要歷經眾人長年來的閱讀傳誦。關於這一點,由於我們的著作才出版沒多久,儘管內心期盼它們得以在世代子孫持續閱讀下傳承綿延,但單就這項條件來說,或許還不足以成為經典。
不過要是說到了另一項條件,我個人認為《被討厭的勇氣》或許可以稱得上經典。因為這本書已經跨越國界,即使在臺灣也已經擁有眾多讀者。就這層意義而言,《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未來或許也將成為經典。
當一本書可以不受限於國情的不同,廣為各國讀者所接受時,正表示書中的論述並不只適用於某個國家,也正是擁有普遍性內容的最佳佐證。
作家山本有三先生曾寫過一本為《波浪》(暫譯)的小說。書中有一個角色,在面對一波波湧上而濺起的浪花時,說了一段話。儘管我們的父母因為曾受過苦,心裡想著再也不要子女經歷這些事,然而孩子們卻蔑視父母終其一生所歷練過的。彷彿不斷拍打著岸邊的浪濤,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仍不斷重蹈覆轍:
「雖然不知道人類自誕生以來是否已經活了數萬,或數十萬年,但我覺得似乎只有在這方面毫無進展。雖說大自然的步調是緩慢的,不過這未免也太慢了吧?難道是我這樣的想法太操之過急了嗎?」
讀了那些貫古通今、橫跨東西的典籍,會覺得過去的人類與當今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不論人類的進步再怎麼樣緩慢,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阿德勒的思想有一股力量,讓讀過的人非得改變生活方式不可。
若能藉由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喚起各位擁有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我將感到無比喜悅歡欣。
致臺灣讀者序
探究阿德勒的幸福要訣
一九九九年,透過岸見一郎老師的著作而接觸到阿德勒心理學的我,受到一股有如天翻地覆般的衝擊:一直以來所相信的知識和常理完全被顛覆、向來掛在嘴邊的藉口再也說不通。我眼裡慣有的那一片灰色世界,一口氣全部染上了色彩。
也可說是「與常識對立(反命題)」的阿德勒思想,給了當時身為苦悶青年的我極大的刺激、莫大的幫助,同時也讓我深受折磨。
例如在前作《被討厭的勇氣》中,哲學家斷言:「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我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希望自己不要被別人討厭。然而光是顧慮著「不讓任何人討厭」來過日子,勢必得面臨極為不自由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事實。總是對周遭察言觀色、隱忍自己想做的事、吞下自己想說的話、一切迎合他人而活。這樣的生活完全失去「自由」,唯一剩下的,只有那段彷彿被無形枷鎖捆綁住手腳的人生。
想要獲得自由,就必須付出一些代價。而人類社會中所謂「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如此這般的阿德勒思想,具有瞬間解決人生苦惱的力量,同時卻也因為所需的「代價」過於龐大,而伴隨著實行上的困難。
於本書《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中登場的,正是為了實踐阿德勒思想而苦惱的年輕人。
故事的舞臺,是前作的三年後。當年受阿德勒思想感召並決心要實踐阿德勒式生活的年輕人,再度拜訪了哲學家:「您所說的全是謊言。阿德勒的思想根本無法應用於現實社會,只不過是理想論。」他為此而憤怒到全身顫抖。說不定此刻的您,也正有著同樣的疑問。
為什麼我們即使知道了阿德勒的思想並打從心底表示贊同,卻還是難以付諸實現?為擁有自由、為了幸福所需的代價,又該如何去承受?
前作《被討厭的勇氣》論及人生中的多項課題,其核心的關鍵提問可說是:「該怎麼做,人才能獲得自由?」
相對於此,本書所要探究的問題則是:「該怎麼做,人才能變得幸福?」
相較於前作,這位年輕人將以更為激昂、時而情緒化的方式去質問哲學家;哲學家則以更堅毅、間或嚴厲的言詞與態度來面對年輕人。正有如岸見老師與我為本書執筆的過程中,一再反覆激烈論辯的身影。
說起來相當奇妙,當初我在聽說前作《被討厭的勇氣》受到臺灣眾多讀者喜愛時,並沒有感到特別意外。究竟是為什麼呢?大致來說,有以下兩項因素:
首先,我個人對於臺灣的各位感覺格外親近。儘管在語言與國籍上並不相同,但不知為何,感覺不像外人,而像是夥伴。尤其是在二O一一年的東日本大震災時,承蒙各位大力支援,這份感激之情,至今依然深深烙印在我們日本人的內心。
其次,是因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是超越時代、國籍的普遍論述。一百多年前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市郊的阿德勒,不只是一位從事臨床治療的精神科醫師,他同時也是啟迪全人類、留下普遍且共通訊息的偉大思想家、哲學家。時隔百年的今天,他的思想以亞洲為中心,引爆佳評如潮,對此,我個人由衷感到喜悅。
阿德勒希望我們拿出莫大的「勇氣」。這絕非簡單輕易,而是嚴苛艱難的勇氣。然而只要能夠擁有這份勇氣,我們就可以改變自己、改變未來,還有包含過去在內的整個人生。勇氣哲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請各位務必一探究竟。
古賀史健
後記
再一次發現阿德勒
本書是二○一三年與岸見一郎老師共同著作出版的《被討厭的勇氣》續篇。
原本並沒有撰寫續篇的計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這位思想家,以阿德勒心理學的創始者而為人所知。有關於他的一切,前作的內容儘管未達盡善盡美,但在擷取該思想核心精髓之處,我個人認為或可算是功德圓滿。除了已透過《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感受到這一點外,我們也實在難以找出為一本理當已經完結的作品籌畫「續集」的意義。
後來,前作出版約莫一年過後的某次閒聊當中,岸見老師透露出這樣的想法:
「如果蘇格拉底或柏拉圖出生在現代,他們或許會選擇精神科醫師之路,而不是哲學。」
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成為精神科醫師?
希臘哲學的思想將被帶入臨床現場?
由於太過驚訝,我一時竟說不出話來。岸見老師在日本除了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第一把交椅之外,也是有能力譯介柏拉圖作品並精通古希臘學說的哲學家。當然,這段話並不是在貶低希臘哲學,而是如果只能為本書舉出一個誕生的契機,那麼就非岸見一郎老師所說的這段話莫屬了吧。
阿德勒心理學一概不用艱澀難懂的專門術語,而是以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淺顯用字來談論人生的種種問題。與其說是心理學,更不如說是具有哲學效果的思想。我認為,《被討厭的勇氣》或許也是這樣,並非做為心理學書籍,而是以一種人生哲學為大家所接受。
然而另一方面,這種哲學性的迴響,難道不會顯現出該思想在心理學上的不完美還有科學上的缺陷嗎?是否也正因為如此,阿德勒才成了「被遺忘的巨人」?甚至因為在心理學上的不成熟,而無法在學界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我就這樣帶著這些疑問,在未能獲得解答的情況下,持續接觸阿德勒學說至今。
為我帶來一線曙光的,正是岸見老師的那句話。
阿德勒並不是為了分析人類內心而選擇心理學。對於因胞弟過世而決定以醫學為志向的他來說,其思想的中心課題向來都是:「對人類而言的幸福是什麼?」只不過對於阿德勒生活的二十世紀初期來說,在了解人類、探究幸福真相這方面,最先進的手法恰巧是心理學而已。所以不該因為受到「阿德勒心理學」這個名稱所吸引,就單單只針對他與佛洛伊德或榮格之間的差異比較去埋首鑽研。因為阿德勒要是誕生在古希臘的話,應該會選擇哲學;而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倘若生於現代,或許會選擇心理學也不一定……關於岸見老師常說「阿德勒心理學是與希臘哲學在同一線上的思想」這句話的涵義,我似乎終於可以理解。
於是,將阿德勒眾多著述當成「哲學書籍」重新拜讀之後,我再度前往位於京都的岸見老師府上拜訪,展開一次長時間對談。主題,當然就是幸福論,也就是阿德勒一貫提問的「對人類而言的幸福是什麼?」
較前次討論更為熱烈的對談中,提到了教育論、組織論、工作論、社會論,甚至是人生論,最後連「愛」與「自立」這樣的大主題也浮上了檯面。關於阿德勒所談論的愛,還有自立,不知各位讀者有何感受?若是各位就如同我個人過去那樣,彷彿感覺到一股強烈撼動人生的驚奇與希望,那麼,再沒有任何喜悅更勝於此了。
後記
不要停下腳步,繼續前進吧!
超越時代一百年的思想家,正是這位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自二○一三年《被討厭的勇氣》發行以來,在日本,和阿德勒話題有關的環境有了極大轉變。例如在演講中或大學課堂上談到阿德勒的時候,如果是過去,就必須先從「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阿德勒的思想家」這句話開始說起。
然而現在,不論去到全國各地任何地方,都不必再說那句話了,就連出現在問答時間裡的提問,都是直搗核心的尖銳問題。如今早已不再是「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阿德勒的思想家」,大多數人都的確強烈感受到「阿德勒的存在」。
這種狀況不但讓《被討厭的勇氣》創下日本史上最長連續五十一週位居排行榜第一名的紀錄,和日本同樣銷售突破百萬冊的韓國,也同樣讓人有這種感覺。
在歐美各國廣為人知的阿德勒,其思想經過百年之後,才終於為亞洲地區所接受,令我這個長期研究阿德勒的人有著深深的感慨。
前作《被討厭的勇氣》,是為了讓讀者認識阿德勒心理學、綜觀阿德勒思想,也就是宛如「地圖」般的一本書。那是我和共同作者──古賀史健先生以「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經典書籍」為目標,一起花費數年才建構完成的大地圖。
另一方面,本書則是為了能實踐阿德勒思想、踏上幸福人生的「指南針」,意即讓我們知道如何朝著前作所提示的目標前進,也可說是行動方針。
阿德勒一直都是一位容易遭到誤解的思想家。
尤其是「鼓勵(賦予勇氣)」這方面的論述。在教養子女、學校教育,以及企業等人才培育的現場,往往遭人以「支配、操控他人」這種與阿德勒本意相去甚遠的說法去推介,遭到濫用的例子甚至可說層出不窮。
這或許是因為,比起其他心理學家,阿德勒對「教育」更具熱誠。學生時代的阿德勒對社會主義抱持強烈的關注,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認識到俄國革命的真相,對馬克思主義感到失望。因此,他認為不該以政治改革,而是以教育改革來達成人類救贖,並以此為志向。
特別是維也納市,在阿德勒的推動下,許多公立學校都設立了世界首創的兒童諮商中心,功績卓越。
而且他不只在兒童諮商中心為兒童或父母進行治療,還將這裡活用為教師、醫師,以及諮商師的訓練場所。換言之,阿德勒心理學是以學校為起點,進而拓展到全世界。
對阿德勒而言,教育並不在於學力的提升或問題學生的矯正輔導等這種層次的課題。促使人類進步、改變未來,這才是他心目中的教育。
阿德勒甚至斷言:「教師形塑孩子們的內心,人類的未來全都由教師一手掌握。」
那麼,阿德勒會因此只針對教育工作者抱有特別的期待嗎?
並非如此。如同他將諮商定位於「再教育」這件事所讓我們了解到的,阿德勒認為,生活在共同體中的所有人類都在從事教育,也都在接受教育。實際上,透過養育子女而邂逅了阿德勒的我,就從孩子們身上學習到許多「理解人性」的智慧。不用說,您當然也一樣,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學生。
談到有關於自己的心理學,阿德勒表示:「了解人類並不容易。個體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恐怕是所有心理學中,最難以學以致用的了。」
單單只是學習阿德勒心理學,是什麼也不會改變的。
如果只當成一種知識去認知,是一步也不可能前進的。
而且就算鼓足勇氣踏出了那一步,也不可就此停下腳步。必須跨出一步,再一步。永無止盡的步伐累積之後,就是「進步」。
研讀過地圖、手持指南針的你,今後將踏上什麼樣的道路?亦或是停留在原處?本書若能協助各位擁有「變幸福的勇氣」,將是我至高無上的喜悅。
岸見一郎
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價值、無法對他人的痛苦及需要給予真切的關注,是我們無法通往幸福人生的關鍵。藉由這本書,我再次感受到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對人類生命的貢獻,也更加確定幸福的人生是可及的實現。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作家)
推薦序
擁有信任孩子的勇氣
十幾年前,當我還是輔導與諮商領域的研究生時,在諮商理論課堂上所報告的學派,正是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當時對阿德勒的論點仍一知半解,直至二○一四年《被討厭的勇氣》在台灣出版後,才有機會再一次重新認識阿德勒。
而今,千呼萬喚,《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總算出爐!有別於首部曲做為阿德勒心理學的地圖,二部曲則被作者定位為行動方針,也就是具體的實踐方式,讓阿德勒心理學在實際生活中有了「落地」的可能性。
在本書的前作《被討厭的勇氣》裡,阿德勒具顛覆性的理論大大地震撼了讀者,包括我在內。其中「課題分離」的觀點,甚至影響我完成了《此人進廠維修中!──讓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這本以情緒療癒為主題的書籍。
我是一名中學輔導教師,在長期觀察中發現到,校園中的輔導諮商與教育工作似乎一直是兩回事,甚至隱微地處在對立面。而阿德勒心理學主張,諮商師的任務就是再教育,而教育工作者則要像諮商師一樣陪伴學生;不論諮商或教育,目的都是幫助個體朝向「自立」。在某種程度上,這樣的觀點也為學校系統中諮商輔導與教育之間的扞格不入做了解套。
令人興奮的是,本書探討的各種主題正是以教育場域為核心,其中揭示的教育理念正是要幫助學生「自立」。書中提到,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亦即不再繼續以自己的脆弱來支配別人(這是年幼孩子為求生存的行為模式),而能自己照顧自己的人生,同時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的觀點,與我這樣一名身處教育場域中的心理助人工作者,在學生輔導與諮商方面的理念──也就是協助案主「自我決定、自我負責」,是不謀而合的。
在現今的教育現場中,可以看到許多師長(包括父母)帶給孩子的教育,事實上是阻礙孩子朝向自立發展的。不論是給予過多的干涉、代替孩子做決定,甚至用威嚇的方式管理學生,都是反「自立」的教養方式。背後所隱藏的,其實是出自於大人對於孩子的不信任。
因為不信任,所以我們無法以孩子如其所是的樣子看待孩子,也不會因為孩子本身的存在而認為孩子是有價值的;也因此,我們對孩子充滿了是非對錯的評價。在二元對立的是非標準下,我們戴上了有色眼鏡,如判官般用一些行為規準來評價孩子。我們無法看見孩子的全貌,以致孩子總是得忙著追求外在的認同,內心卻匱乏無力。
從來,我們就與孩子處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而「孩子與我們是平等的」這樣的觀點,對許多師長而言,無疑是天方夜譚!是的,身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擁有「信任孩子的勇氣」,如此才有可能協助孩子朝向自立發展。而信任與尊敬孩子的本身,則是一種意願與選擇,但前提是:大人本身得先做到「自立」才行。
雖然至今阿德勒心理學的學派屬性仍定位不明,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其真知灼見無疑地影響到後日後各種心理治療理論學派的發展,包括人本、存在、認知行為等取向的心理治療,以及家庭系統療法,甚至近十幾年來才興盛的後現代心理學。
這一次,兩位作者又採用對話方式引領我們進入阿德勒心理學的世界,這又是一本讀來令人欲罷不能的高水準作品,等著你去領略箇中美妙。
陳志恆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
致臺灣讀者序
在臺灣,發現阿德勒的瓶中信
小時候,我曾有過這樣的想像:如果讓裝了信件的瓶子任由海水漂流,是否真會收到回信?漂到異國海岸的瓶子,偶然映入在附近散步那人的視線。發現瓶中信的他,一時興起寫了回信。而接獲來信的我,欣喜若狂……
由於直到《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前,阿德勒的思想在日本仍幾乎無人知曉,因此決定在臺灣翻譯出版時,我還擔心大家的接受度不知到底有多高。事實上,當我後來接獲消息,知道這本書上市不久後,旋即成為暢銷作品時,真的讓我感到非常開心。
我也曾直接收到好幾封臺灣讀者的來信。原來在臺灣,阿德勒的瓶子已經有許多人發現到了。
一本書能否稱得上是「經典之作」,唯有等待後世的評價。然而自《被討厭的勇氣》和本書《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出版以來,我一直暗自期許它們能成為經典。
要成為經典之作,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其一,這本書要歷經眾人長年來的閱讀傳誦。關於這一點,由於我們的著作才出版沒多久,儘管內心期盼它們得以在世代子孫持續閱讀下傳承綿延,但單就這項條件來說,或許還不足以成為經典。
不過要是說到了另一項條件,我個人認為《被討厭的勇氣》或許可以稱得上經典。因為這本書已經跨越國界,即使在臺灣也已經擁有眾多讀者。就這層意義而言,《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未來或許也將成為經典。
當一本書可以不受限於國情的不同,廣為各國讀者所接受時,正表示書中的論述並不只適用於某個國家,也正是擁有普遍性內容的最佳佐證。
作家山本有三先生曾寫過一本為《波浪》(暫譯)的小說。書中有一個角色,在面對一波波湧上而濺起的浪花時,說了一段話。儘管我們的父母因為曾受過苦,心裡想著再也不要子女經歷這些事,然而孩子們卻蔑視父母終其一生所歷練過的。彷彿不斷拍打著岸邊的浪濤,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仍不斷重蹈覆轍:
「雖然不知道人類自誕生以來是否已經活了數萬,或數十萬年,但我覺得似乎只有在這方面毫無進展。雖說大自然的步調是緩慢的,不過這未免也太慢了吧?難道是我這樣的想法太操之過急了嗎?」
讀了那些貫古通今、橫跨東西的典籍,會覺得過去的人類與當今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不論人類的進步再怎麼樣緩慢,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阿德勒的思想有一股力量,讓讀過的人非得改變生活方式不可。
若能藉由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喚起各位擁有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我將感到無比喜悅歡欣。
岸見一郎
致臺灣讀者序
探究阿德勒的幸福要訣
一九九九年,透過岸見一郎老師的著作而接觸到阿德勒心理學的我,受到一股有如天翻地覆般的衝擊:一直以來所相信的知識和常理完全被顛覆、向來掛在嘴邊的藉口再也說不通。我眼裡慣有的那一片灰色世界,一口氣全部染上了色彩。
也可說是「與常識對立(反命題)」的阿德勒思想,給了當時身為苦悶青年的我極大的刺激、莫大的幫助,同時也讓我深受折磨。
例如在前作《被討厭的勇氣》中,哲學家斷言:「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我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希望自己不要被別人討厭。然而光是顧慮著「不讓任何人討厭」來過日子,勢必得面臨極為不自由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事實。總是對周遭察言觀色、隱忍自己想做的事、吞下自己想說的話、一切迎合他人而活。這樣的生活完全失去「自由」,唯一剩下的,只有那段彷彿被無形枷鎖捆綁住手腳的人生。
想要獲得自由,就必須付出一些代價。而人類社會中所謂「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如此這般的阿德勒思想,具有瞬間解決人生苦惱的力量,同時卻也因為所需的「代價」過於龐大,而伴隨著實行上的困難。
於本書《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中登場的,正是為了實踐阿德勒思想而苦惱的年輕人。
故事的舞臺,是前作的三年後。當年受阿德勒思想感召並決心要實踐阿德勒式生活的年輕人,再度拜訪了哲學家:「您所說的全是謊言。阿德勒的思想根本無法應用於現實社會,只不過是理想論。」他為此而憤怒到全身顫抖。說不定此刻的您,也正有著同樣的疑問。
為什麼我們即使知道了阿德勒的思想並打從心底表示贊同,卻還是難以付諸實現?為擁有自由、為了幸福所需的代價,又該如何去承受?
前作《被討厭的勇氣》論及人生中的多項課題,其核心的關鍵提問可說是:「該怎麼做,人才能獲得自由?」
相對於此,本書所要探究的問題則是:「該怎麼做,人才能變得幸福?」
相較於前作,這位年輕人將以更為激昂、時而情緒化的方式去質問哲學家;哲學家則以更堅毅、間或嚴厲的言詞與態度來面對年輕人。正有如岸見老師與我為本書執筆的過程中,一再反覆激烈論辯的身影。
說起來相當奇妙,當初我在聽說前作《被討厭的勇氣》受到臺灣眾多讀者喜愛時,並沒有感到特別意外。究竟是為什麼呢?大致來說,有以下兩項因素:
首先,我個人對於臺灣的各位感覺格外親近。儘管在語言與國籍上並不相同,但不知為何,感覺不像外人,而像是夥伴。尤其是在二O一一年的東日本大震災時,承蒙各位大力支援,這份感激之情,至今依然深深烙印在我們日本人的內心。
其次,是因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是超越時代、國籍的普遍論述。一百多年前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市郊的阿德勒,不只是一位從事臨床治療的精神科醫師,他同時也是啟迪全人類、留下普遍且共通訊息的偉大思想家、哲學家。時隔百年的今天,他的思想以亞洲為中心,引爆佳評如潮,對此,我個人由衷感到喜悅。
阿德勒希望我們拿出莫大的「勇氣」。這絕非簡單輕易,而是嚴苛艱難的勇氣。然而只要能夠擁有這份勇氣,我們就可以改變自己、改變未來,還有包含過去在內的整個人生。勇氣哲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請各位務必一探究竟。
古賀史健
後記
再一次發現阿德勒
本書是二○一三年與岸見一郎老師共同著作出版的《被討厭的勇氣》續篇。
原本並沒有撰寫續篇的計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這位思想家,以阿德勒心理學的創始者而為人所知。有關於他的一切,前作的內容儘管未達盡善盡美,但在擷取該思想核心精髓之處,我個人認為或可算是功德圓滿。除了已透過《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感受到這一點外,我們也實在難以找出為一本理當已經完結的作品籌畫「續集」的意義。
後來,前作出版約莫一年過後的某次閒聊當中,岸見老師透露出這樣的想法:
「如果蘇格拉底或柏拉圖出生在現代,他們或許會選擇精神科醫師之路,而不是哲學。」
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成為精神科醫師?
希臘哲學的思想將被帶入臨床現場?
由於太過驚訝,我一時竟說不出話來。岸見老師在日本除了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第一把交椅之外,也是有能力譯介柏拉圖作品並精通古希臘學說的哲學家。當然,這段話並不是在貶低希臘哲學,而是如果只能為本書舉出一個誕生的契機,那麼就非岸見一郎老師所說的這段話莫屬了吧。
阿德勒心理學一概不用艱澀難懂的專門術語,而是以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淺顯用字來談論人生的種種問題。與其說是心理學,更不如說是具有哲學效果的思想。我認為,《被討厭的勇氣》或許也是這樣,並非做為心理學書籍,而是以一種人生哲學為大家所接受。
然而另一方面,這種哲學性的迴響,難道不會顯現出該思想在心理學上的不完美還有科學上的缺陷嗎?是否也正因為如此,阿德勒才成了「被遺忘的巨人」?甚至因為在心理學上的不成熟,而無法在學界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我就這樣帶著這些疑問,在未能獲得解答的情況下,持續接觸阿德勒學說至今。
為我帶來一線曙光的,正是岸見老師的那句話。
阿德勒並不是為了分析人類內心而選擇心理學。對於因胞弟過世而決定以醫學為志向的他來說,其思想的中心課題向來都是:「對人類而言的幸福是什麼?」只不過對於阿德勒生活的二十世紀初期來說,在了解人類、探究幸福真相這方面,最先進的手法恰巧是心理學而已。所以不該因為受到「阿德勒心理學」這個名稱所吸引,就單單只針對他與佛洛伊德或榮格之間的差異比較去埋首鑽研。因為阿德勒要是誕生在古希臘的話,應該會選擇哲學;而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倘若生於現代,或許會選擇心理學也不一定……關於岸見老師常說「阿德勒心理學是與希臘哲學在同一線上的思想」這句話的涵義,我似乎終於可以理解。
於是,將阿德勒眾多著述當成「哲學書籍」重新拜讀之後,我再度前往位於京都的岸見老師府上拜訪,展開一次長時間對談。主題,當然就是幸福論,也就是阿德勒一貫提問的「對人類而言的幸福是什麼?」
較前次討論更為熱烈的對談中,提到了教育論、組織論、工作論、社會論,甚至是人生論,最後連「愛」與「自立」這樣的大主題也浮上了檯面。關於阿德勒所談論的愛,還有自立,不知各位讀者有何感受?若是各位就如同我個人過去那樣,彷彿感覺到一股強烈撼動人生的驚奇與希望,那麼,再沒有任何喜悅更勝於此了。
古賀史健
後記
不要停下腳步,繼續前進吧!
超越時代一百年的思想家,正是這位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自二○一三年《被討厭的勇氣》發行以來,在日本,和阿德勒話題有關的環境有了極大轉變。例如在演講中或大學課堂上談到阿德勒的時候,如果是過去,就必須先從「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阿德勒的思想家」這句話開始說起。
然而現在,不論去到全國各地任何地方,都不必再說那句話了,就連出現在問答時間裡的提問,都是直搗核心的尖銳問題。如今早已不再是「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阿德勒的思想家」,大多數人都的確強烈感受到「阿德勒的存在」。
這種狀況不但讓《被討厭的勇氣》創下日本史上最長連續五十一週位居排行榜第一名的紀錄,和日本同樣銷售突破百萬冊的韓國,也同樣讓人有這種感覺。
在歐美各國廣為人知的阿德勒,其思想經過百年之後,才終於為亞洲地區所接受,令我這個長期研究阿德勒的人有著深深的感慨。
前作《被討厭的勇氣》,是為了讓讀者認識阿德勒心理學、綜觀阿德勒思想,也就是宛如「地圖」般的一本書。那是我和共同作者──古賀史健先生以「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經典書籍」為目標,一起花費數年才建構完成的大地圖。
另一方面,本書則是為了能實踐阿德勒思想、踏上幸福人生的「指南針」,意即讓我們知道如何朝著前作所提示的目標前進,也可說是行動方針。
阿德勒一直都是一位容易遭到誤解的思想家。
尤其是「鼓勵(賦予勇氣)」這方面的論述。在教養子女、學校教育,以及企業等人才培育的現場,往往遭人以「支配、操控他人」這種與阿德勒本意相去甚遠的說法去推介,遭到濫用的例子甚至可說層出不窮。
這或許是因為,比起其他心理學家,阿德勒對「教育」更具熱誠。學生時代的阿德勒對社會主義抱持強烈的關注,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認識到俄國革命的真相,對馬克思主義感到失望。因此,他認為不該以政治改革,而是以教育改革來達成人類救贖,並以此為志向。
特別是維也納市,在阿德勒的推動下,許多公立學校都設立了世界首創的兒童諮商中心,功績卓越。
而且他不只在兒童諮商中心為兒童或父母進行治療,還將這裡活用為教師、醫師,以及諮商師的訓練場所。換言之,阿德勒心理學是以學校為起點,進而拓展到全世界。
對阿德勒而言,教育並不在於學力的提升或問題學生的矯正輔導等這種層次的課題。促使人類進步、改變未來,這才是他心目中的教育。
阿德勒甚至斷言:「教師形塑孩子們的內心,人類的未來全都由教師一手掌握。」
那麼,阿德勒會因此只針對教育工作者抱有特別的期待嗎?
並非如此。如同他將諮商定位於「再教育」這件事所讓我們了解到的,阿德勒認為,生活在共同體中的所有人類都在從事教育,也都在接受教育。實際上,透過養育子女而邂逅了阿德勒的我,就從孩子們身上學習到許多「理解人性」的智慧。不用說,您當然也一樣,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學生。
談到有關於自己的心理學,阿德勒表示:「了解人類並不容易。個體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恐怕是所有心理學中,最難以學以致用的了。」
單單只是學習阿德勒心理學,是什麼也不會改變的。
如果只當成一種知識去認知,是一步也不可能前進的。
而且就算鼓足勇氣踏出了那一步,也不可就此停下腳步。必須跨出一步,再一步。永無止盡的步伐累積之後,就是「進步」。
研讀過地圖、手持指南針的你,今後將踏上什麼樣的道路?亦或是停留在原處?本書若能協助各位擁有「變幸福的勇氣」,將是我至高無上的喜悅。
岸見一郎
內容連載
〈大家都誤解了阿德勒的思想〉
哲學家 不是的。這樣回答你好了,幾乎沒有其他思想像阿德勒心理學這樣,那麼容易遭受誤解,卻很難理解。嘴上說「自己對阿德勒很了解」的人,絕大多數都誤解了他的思想。他們沒有帶著勇氣往真正的理解靠近,也不願意直視思想另一端無比遼闊的景色。
年輕人 大家都誤解了阿德勒?
哲學家 嗯。如果有人一接觸到阿德勒的思想,就立刻感激萬分地表示:「我活得比較輕鬆了。」這個人便是對阿德勒有很深的誤解。因為當你真正了解阿德勒對我們的要求所具有的那些實質內涵時,應該會為了要求之嚴厲而震驚到全身發抖。
年輕人 您的意思是說,就連我也對阿德勒有誤解嗎?
哲學家 目前為止聽你所說的內容,是那樣沒錯。不過話說回來,也不是只有你會這樣。許多阿德勒學派的門徒(阿德勒心理學的實踐者)是以誤解為入口而登上理解的階梯。相信你一定是還沒找到那道應該攀登的階梯;即使是年輕時候的我,也不是馬上就找到的。
※ ※ ※
哲學家 現在的你在教育工作上遇到瓶頸,顯露出對阿德勒的不信任,而且接連兩次激動地表示要捨棄阿德勒。為什麼需要那麼憤慨呢?想必你一定認為阿德勒的思想就像魔法一樣,只要揮一揮魔杖,一切都能立即實現。
如果是那樣的話,你是應該要捨棄阿德勒;必須拋棄你一直以來帶有錯誤認知的阿德勒,認識真正的阿德勒。
年輕人 才不是這樣!第一,我原先就沒有期待阿德勒像魔法一樣。第二,您之前應該說過這句話:「無論任何人,從這一瞬間開始就能獲得幸福。」
哲學家 是,我的確說過。
年輕人 這句話本身不正是所謂的魔法嗎!您一邊提出忠告說:「不要被假鈔給騙了。」一邊又將其他假鈔往人家手裡塞。這根本就是典型的詐欺手法!
哲學家 無論任何人,從這一瞬間開始就能獲得幸福。這不是什麼魔法,而是儼然不爭的事實。無論是你,還是任何人,誰都可以向幸福跨出那一步。只不過所謂的幸福,並不是可以停留在原地就能享有的,一定要在自己邁出步伐的那條路上持續不斷前進。這一點必須事先釐清。
你已經跨出了最初的那一步,而且跨出了一大步。可是你的勇氣遭受挫折,所以正打算要停下腳步或折回原點,你知道為什麼嗎?
年輕人 您是在說我的耐力不夠吧?
哲學家 不是的。是因為你還沒有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擇」,不過如此而已。
年輕人 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擇?什麼抉擇?
哲學家 剛剛也跟你提過了,是「愛」。
哲學家 不是的。這樣回答你好了,幾乎沒有其他思想像阿德勒心理學這樣,那麼容易遭受誤解,卻很難理解。嘴上說「自己對阿德勒很了解」的人,絕大多數都誤解了他的思想。他們沒有帶著勇氣往真正的理解靠近,也不願意直視思想另一端無比遼闊的景色。
年輕人 大家都誤解了阿德勒?
哲學家 嗯。如果有人一接觸到阿德勒的思想,就立刻感激萬分地表示:「我活得比較輕鬆了。」這個人便是對阿德勒有很深的誤解。因為當你真正了解阿德勒對我們的要求所具有的那些實質內涵時,應該會為了要求之嚴厲而震驚到全身發抖。
年輕人 您的意思是說,就連我也對阿德勒有誤解嗎?
哲學家 目前為止聽你所說的內容,是那樣沒錯。不過話說回來,也不是只有你會這樣。許多阿德勒學派的門徒(阿德勒心理學的實踐者)是以誤解為入口而登上理解的階梯。相信你一定是還沒找到那道應該攀登的階梯;即使是年輕時候的我,也不是馬上就找到的。
※ ※ ※
哲學家 現在的你在教育工作上遇到瓶頸,顯露出對阿德勒的不信任,而且接連兩次激動地表示要捨棄阿德勒。為什麼需要那麼憤慨呢?想必你一定認為阿德勒的思想就像魔法一樣,只要揮一揮魔杖,一切都能立即實現。
如果是那樣的話,你是應該要捨棄阿德勒;必須拋棄你一直以來帶有錯誤認知的阿德勒,認識真正的阿德勒。
年輕人 才不是這樣!第一,我原先就沒有期待阿德勒像魔法一樣。第二,您之前應該說過這句話:「無論任何人,從這一瞬間開始就能獲得幸福。」
哲學家 是,我的確說過。
年輕人 這句話本身不正是所謂的魔法嗎!您一邊提出忠告說:「不要被假鈔給騙了。」一邊又將其他假鈔往人家手裡塞。這根本就是典型的詐欺手法!
哲學家 無論任何人,從這一瞬間開始就能獲得幸福。這不是什麼魔法,而是儼然不爭的事實。無論是你,還是任何人,誰都可以向幸福跨出那一步。只不過所謂的幸福,並不是可以停留在原地就能享有的,一定要在自己邁出步伐的那條路上持續不斷前進。這一點必須事先釐清。
你已經跨出了最初的那一步,而且跨出了一大步。可是你的勇氣遭受挫折,所以正打算要停下腳步或折回原點,你知道為什麼嗎?
年輕人 您是在說我的耐力不夠吧?
哲學家 不是的。是因為你還沒有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擇」,不過如此而已。
年輕人 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擇?什麼抉擇?
哲學家 剛剛也跟你提過了,是「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34折$110
-
二手書41折$130
-
二手書5折$160
-
二手書5折$160
-
二手書53折$170
-
二手書53折$170
-
二手書53折$170
-
二手書53折$170
-
二手書53折$170
-
二手書56折$180
-
二手書59折$190
-
二手書59折$190
-
二手書59折$190
-
二手書63折$202
-
二手書63折$202
-
二手書65折$209
-
二手書66折$210
-
二手書66折$210
-
二手書66折$210
-
二手書66折$210
-
二手書66折$210
-
二手書66折$210
-
二手書66折$210
-
二手書66折$210
-
二手書68折$218
-
二手書69折$220
-
二手書69折$220
-
二手書69折$221
-
電子書7折$224
-
二手書72折$230
-
二手書72折$230
-
二手書72折$230
-
二手書72折$230
-
二手書72折$230
-
二手書72折$230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二手書73折$234
-
新書75折$240
-
新書79折$252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9折$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