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深陷親人過世的悲傷是患了憂鬱症嗎?
害羞 vs. 社交恐懼症、貪吃 vs.狂食症,該如何區隔?
調皮好動坐不住的孩子,何時開始成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精神疾病是生物學、心理學,還是社會關係的問題?
 
  精神醫學作為一門專科起始於19世紀的精神病院,只是當時的精神病院仍以收容、照護為主;19世紀末陸續開始出現高壓淋浴、藥物注射、睡眠療法等物理治療方式,不過仍與今日概念中的精神醫學相去甚遠。1930、1940年代,精神醫學界一度盛行「三合一」的治療方式:胰島素昏迷、電擊、額葉切除術。精神科醫師們開始直接對大腦下手,自此精神疾病的治療方式一路突飛猛進。二戰結束後,挾著戰時的醫學發展,1954年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托拉靈」上市,精神藥物學時代正式展開。1988年「百憂解」出現,精神疾病治療再次大大地往前跨了一步。
 
  不過,人們在精神方面的問題並未就此解決。
 
  從1987到2007年,二十年間美國境內精神疾病患者增加了兩倍,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數是之前的三十五倍!《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一版出版於1952年,至今已經到了第五版,收錄的精神疾病數量也從60種增加到近300種。我們發現了更多的精神疾病嗎?擴大診斷的結果,是否讓健康的「正常人」成了病患?
 
  【救救正常人】

  今日,有數百萬人整天擔心自己生病,也被診斷出精神疾病,還接受許多不必要的治療。我們把日常生活問題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籤,普通人被汙名化,醫療資源也因此被大量浪費。我們忽略人類與生俱來自我療癒的能力,把這個工作交給大藥廠,讓它們賺進白花花的鈔票。

  每個人有各樣的生活經驗,有各種情緒起伏:壓力、失望、傷痛、挫折。這些都是作為「人」會陷入的低潮狀態,不應被當作精神疾病。

  作者法蘭西斯醫師除了是精神醫學病學家,也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編修工作小組的主持人。在本書中,他從語言學、哲學、統計學爬梳「正常」與「不正常」的定義與界線,帶領讀者回溯心理治療的歷史,回顧巫術、希臘時期、中世紀歐洲對精神疾病的處理方式,接著談到十八世紀歐洲精神之發展,最後帶入當代DSM之成形,論述其貢獻、影響與缺失。
 
  【精神病大流行】

  如果發明藥物是為了治癒疾病,為何精神科用藥發展的同時,卻使罹病的患者越來越多?會不會當代這種以藥物為主的醫療模式,反而引發了精神病大流行?

  過去二十年來,精神醫學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有了相當大的轉變;我們不再「諱『疾』忌醫」,也開始接受藥物作為治療方式及其功效。1999年的精神醫學報告指稱,科學文獻的確證明了精神科用藥至少在「短期內」是「有效」的,有人說這些藥物就像「用來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但長期而言,這些藥物真的「治療」了患者嗎?

  本書從四個案例訪談起,接著講述精神疾病治療的歷史脈絡,以及藥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則是利用案例及研究資料,逐步探討近五十年來思覺失調症、焦慮症、憂鬱症、雙相情緒障礙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美國境內的盛行狀況,並針對每一種疾病的治療結果研究做了基本回顧。所以,是否我們自以為建立了一場精神醫療的革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第四部分的三個章節就是在討論這個問題。最後一部「解決之道」試圖從目前幾種發展中的解決方案,找出精神疾病另一種思考面向,以及其他可能的解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伯特‧惠特克 Robert Whitaker


  羅伯特‧惠特克為醫療科學報導作家,1992年曾於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奈特科學新聞研究員」(Knight Science Journalism fellow),其針對精神病患者及製藥工業的報導獲得多項醫學科學寫作獎項,如喬治‧波克獎(George Polk Award)。惠特克為《波士頓環球報》撰寫一系列關於精神病患被濫用藥物的報導曾獲1998年普立茲獎提名。

  其他著作尚有《瘋狂美國》(Mad in America)、《地圖繪製者的妻子》(The Mapmaker's Wife)、《在上帝的膝上》(On the Laps of Gods),最新作品為2015年出版、與寇斯葛洛夫合著的《被影響的精神病學》(Psychiatry Under The Influence: Institutional Corruption, Social Injury, and Prescriptions for Reform)。

艾倫‧法蘭西斯 Allen Frances

  艾倫‧法蘭西斯醫師為前杜克大學精神醫學病學家,同時也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編修工作小組的主持人。

譯者簡介

王湘瑋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曾任職於出版社。

廖偉翔

  成功大學醫學系畢業、政治系輔系。「公醫時代」創始成員,「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成員之一。合著有《島國關賤字》(左岸)。目前為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不分科住院醫師。

黃思瑜

  台大外文系畢業,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國際非營利組織總部祕書、自由譯者,現為美商公司專職口譯。譯有《下一個100年》、《我們曾是公民:只來了一半的末日》等書。
 
 

目錄

【救救正常人】

前言
 
第一部 四面楚歌
第一章 甚麼是正常?什麼是異常?
第二章 從巫醫到心理醫師
第三章 濫診
 
第二部 精神疾病熱潮有害健康
第四章 過去的熱潮
第五章 現在的熱潮
第六章 未來的熱潮
 
第三部 回到正常
第七章 不再過度診斷
第八章 當個聰明的病人
第九章 精神醫學的好壞
 
終章
致謝
注釋
 
【精神病大流行】

導讀 打開潘朵拉之盒/彭榮邦
前言
 
第一部 解析一種流行病
第一章 現代瘟疫
第二章 軼事思考
 
第二部 精神科用藥的科學基礎
第三章 流行病的根源
第四章 精神醫學的神奇子彈
第五章 追獵化學失衡
 
第三部 治療成果
第六章 揭露一場悖論
第七章 苯二氮平類藥物的圈套
第八章 偶發疾病變成慢性病
第九章 雙相情緒障礙症大爆發
第十章 解釋一場流行病
第十一章 散布至兒童的流行病
第十二章 受苦的孩子們
 
第四部 細說一套妄想
第十三章 意識形態的興起
第十四章 人們所說的故事……以及沒說的
第十五章 清點獲利
 
第五部 解決之道
第十六章 改革的藍圖

終章
誌謝
注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