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歐洲音樂,歷經了後浪漫主義、民族主義風格、印象主義、象徵主義與表現主義,以至於受到異國主義或東方主義元素的影響,其產生多種風格挑戰的音樂創作,使音樂歷史的發展與音樂風格處於承先啟後重要的轉折點,在音樂創作的表現上,亦呈現出多元化的新氣象。這段時期的作曲家流派與眾多技法,由於受到異文化思潮的影響,作曲家們思考著如何超越調性的藩籬和融合東西方和聲語彙的方法,不斷地挑戰與創新,探索和聲色彩以及音樂創作上的可能性。
其中的普契尼,是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最傑出且最受推崇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之一,本書研究對象為普契尼受到異國主義影響下的音樂創作,以及其在東方元素的置入而作為創作的題材的歌劇作品《杜蘭朵》,並從歌劇中選擇大小調以外的教會調式與五聲音階相關的樂曲段落,從音階、調式、複調、和絃構造、轉調等和聲語法及創作技巧層面上深入分析,探討西方作曲家普契尼透過東方元素,影響其音樂創作觀、作曲技術與音樂創作上和聲語彙之音樂風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曉雯
現職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
學歷
.德國國立漢堡音樂暨戲劇學院作曲家文憑
.德國國立漢堡音樂暨戲劇學院音樂理論教育文憑暨教師資格
經歷
.德國國立漢堡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博士生
.「德國新音樂作曲協會」會員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會員
.「亞洲作曲家聯盟暨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會員
獲獎
.第十四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最佳作曲人入圍獎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鼓勵創作獎。
音樂作品
.管絃樂、室內樂、混聲合唱、聲樂作品、劇場音樂
出版品
.音樂專輯《南島軼事》
張曉雯
現職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
學歷
.德國國立漢堡音樂暨戲劇學院作曲家文憑
.德國國立漢堡音樂暨戲劇學院音樂理論教育文憑暨教師資格
經歷
.德國國立漢堡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博士生
.「德國新音樂作曲協會」會員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會員
.「亞洲作曲家聯盟暨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會員
獲獎
.第十四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最佳作曲人入圍獎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鼓勵創作獎。
音樂作品
.管絃樂、室內樂、混聲合唱、聲樂作品、劇場音樂
出版品
.音樂專輯《南島軼事》
目錄
序文
第一章︱歐洲十九、二十世紀交替之音樂風格
第一節 作曲家流派與技法概述
後浪漫主義、印象主義、民族主義、無調音樂∕表現主義
第二節 異國主義影響下的音樂創作
法國的影響、南歐-西班牙的影響、東歐等國的影響、
俄羅斯的影響、東方的影響
第三節 東方元素的置入─中國元素
第二章︱普契尼與歌劇《杜蘭朵》
第一節 作曲家生平暨重要作品概述
後浪漫主義風格、真實主義風格、異國主義風格
第二節 歌劇《杜蘭朵》
人物與角色、劇情概述
第三章︱和聲語法分析原則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各式音階、和絃與轉調手法
第二節 和聲語法與轉調手法分析
單一調式、混合調式(複調)、和聲語法、轉調手法
結語
參考書目
第一章︱歐洲十九、二十世紀交替之音樂風格
第一節 作曲家流派與技法概述
後浪漫主義、印象主義、民族主義、無調音樂∕表現主義
第二節 異國主義影響下的音樂創作
法國的影響、南歐-西班牙的影響、東歐等國的影響、
俄羅斯的影響、東方的影響
第三節 東方元素的置入─中國元素
第二章︱普契尼與歌劇《杜蘭朵》
第一節 作曲家生平暨重要作品概述
後浪漫主義風格、真實主義風格、異國主義風格
第二節 歌劇《杜蘭朵》
人物與角色、劇情概述
第三章︱和聲語法分析原則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各式音階、和絃與轉調手法
第二節 和聲語法與轉調手法分析
單一調式、混合調式(複調)、和聲語法、轉調手法
結語
參考書目
序
序文
就歐洲音樂而言,十九世紀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1918)之前,處於世紀交替之關鍵時刻,具有意義非凡的承先啟後作用:相對於十九世紀而言,二十世紀的作曲手法更具多樣性,使用的媒介也更廣泛;除了延續十九世紀末後浪漫主義主音音樂的傳統之外,歷經了印象主義、民族主義與無調音樂時期,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展出來的音列主義與新古典主義。作曲家們不再侷限於主音音樂的範疇,在音樂中大量使用不協和音,而變化音或變化和絃,更時常無準備狀態地轉入遠系轉調,呈現音樂調性的模糊感。作曲家們企圖嘗試超越調性的可能,轉向自由調性與無調性的和聲語法。本書將著眼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重要轉折點,探討這時期的音樂風格之和聲語法及作曲技巧。
本書分為三章:第一章就歐洲十九、二十世紀交替之音樂風格,概述作曲家流派與技法、異國主義影響下的音樂創作以及東方元素的置入作為創作的題材;第二章簡述普契尼生平、歌劇作品以及《杜蘭朵》創作背景與內容;第三章為音階、轉調以及和聲語法等技巧性的分析與探討。希望透過本書的這些研究,能使讀者從不同的觀點切入,瞭解世紀交替之際重要音樂觀念形成之脈絡以及當時重要的作曲技術與和聲語法。
本時期作品繁多,作品複雜具多樣性,本書著重在東、西方語彙其不同媒材的探討,選擇普契尼歌劇《杜蘭朵》裡,呈現異國風格的調式(教會調式)與五聲調式音階相關等和聲語彙的樂曲段落,並透過作者參酌普契尼歌劇總譜以及鋼琴改編譜後制成的和聲簡化譜作為分析案例,試圖由西方音樂及作曲技術切入其受到異國主義-東方主義影響下的創作。筆者學力有限,難免產生遺漏與錯誤,望各方讀者及專家不吝指正。
張曉雯
2016年9月
就歐洲音樂而言,十九世紀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1918)之前,處於世紀交替之關鍵時刻,具有意義非凡的承先啟後作用:相對於十九世紀而言,二十世紀的作曲手法更具多樣性,使用的媒介也更廣泛;除了延續十九世紀末後浪漫主義主音音樂的傳統之外,歷經了印象主義、民族主義與無調音樂時期,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展出來的音列主義與新古典主義。作曲家們不再侷限於主音音樂的範疇,在音樂中大量使用不協和音,而變化音或變化和絃,更時常無準備狀態地轉入遠系轉調,呈現音樂調性的模糊感。作曲家們企圖嘗試超越調性的可能,轉向自由調性與無調性的和聲語法。本書將著眼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重要轉折點,探討這時期的音樂風格之和聲語法及作曲技巧。
本書分為三章:第一章就歐洲十九、二十世紀交替之音樂風格,概述作曲家流派與技法、異國主義影響下的音樂創作以及東方元素的置入作為創作的題材;第二章簡述普契尼生平、歌劇作品以及《杜蘭朵》創作背景與內容;第三章為音階、轉調以及和聲語法等技巧性的分析與探討。希望透過本書的這些研究,能使讀者從不同的觀點切入,瞭解世紀交替之際重要音樂觀念形成之脈絡以及當時重要的作曲技術與和聲語法。
本時期作品繁多,作品複雜具多樣性,本書著重在東、西方語彙其不同媒材的探討,選擇普契尼歌劇《杜蘭朵》裡,呈現異國風格的調式(教會調式)與五聲調式音階相關等和聲語彙的樂曲段落,並透過作者參酌普契尼歌劇總譜以及鋼琴改編譜後制成的和聲簡化譜作為分析案例,試圖由西方音樂及作曲技術切入其受到異國主義-東方主義影響下的創作。筆者學力有限,難免產生遺漏與錯誤,望各方讀者及專家不吝指正。
張曉雯
2016年9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285
-
新書99折$298
-
新書$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