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兒子的復活

神兒子的復活
定價:1300
NT $ 1,144 ~ 1,170
 

內容簡介

關於復活最重要的一本書

  復活,是耶穌群體誕生之源,是教會的根本,沒有復活的事件,信仰便是徒然(林前十五17)。沒有復活,彼得只能重操捕魚舊業,而非教會的磐石;保羅也不會寫出經典的書信,把福音傳給外邦人。但今天我們是否仍常聽聞關於復活的扎心信息?缺少復活話語的教會和信徒,還能有多少活力和生命力?

  賴特主教在這本經典著作當中,用完整的史料,從舊約正典、次經、第二聖殿時期的各種文獻、新約、早期教父及護教家等等,帶我們看到耶穌的復活,在歷史上幾乎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他細心地爬梳這個特殊信念形成的過程:復活從以色列復國的隱喻,成為具體的盼望,到了新約,因著空墳墓及耶穌向門徒顯現的重大經歷,使得基督教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復活運動」。身體復活的信念儘管出於猶太的世界觀,初代門徒卻因為復活事件而必須重新思索:耶穌到底是誰(基督論)、上帝是誰而祂對世界的救贖計畫為何(神論/救恩論),還有他們的身分和使命是什麼(教會論)。

  賴特仔細檢索新約所有復活的相關經文,發現復活不只是一個內心的安慰,而是一個關乎全世界的好消息──復活既然已經啟動,代表神的新創造己經開展,世界歷史發生了最關鍵性的轉折。神在這個墮落、充滿暴力的世界中,開始了嶄新的行動。死亡不再能夠狹制我們,新世界正在開始,新生命也成為了可能!

  你準備好了嗎?你願意深入去思索復活的意義,並且加入這個撼動天地的復活運動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賴特(N. T. Wright)


  賴特(N. T. Wright)現為英國聖安德烈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新約與早期基督教教授,是位多產的作家。曾有一位會友拿著賴特的Surprised by Hope走進他牧師的辦公室,顫抖地說:「如果這本書是對的,我整個人生都必須改變。」由此可見賴特著作的震撼力。

  賴特曾任古老、傳統的英國聖公會德倫教區的主教,卻深受許多當代福音派學者、牧者及平信徒的喜愛,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神學家之一。他堅持保持牧者和學者的身分;一方面,樂於把學術研究上的成果帶進信徒的造就中;另一方面,也勇於帶著信仰關懷,在學術研究上與不同的陣營對話。除了正在進行的學術鉅著《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系列(本書是第三冊),賴特也寫了許多適合平信徒閱讀的書。例如:《邪惡與上帝新世界》、《認識耶穌的十堂課》、《神話與的力量》(以上皆為校園出版)等等。

  他挑戰讀者回到猶太的世界中,跳脫既有的思維框架,去重新思索耶穌的事工、死亡與復活所帶來的顛覆力量。閱讀賴特的書,常常要我們走出過去聖經理解的舒適圈(不管是書的厚度,或是提供新的視角),但絕對會有豐富的收穫。
 

目錄

推薦序一 復活乃驅動信徒生活的真實確據/謝樂知/ XXI
推薦序二 復活是世界唯一的盼望/盧允晞/ XXIII
導讀 關浩然    /XXV
中文版自序    /001
序言    /003

第一部 場景設定     / 011

第一章 靶與箭    /013
一、導言:箭靶    /014
二、箭    /023
三、 歷史的出發點    /044

第二章 魅影、靈魂及其去處:古代異教中的死後生命    /049
一、導言    /050
二、魅影、靈魂、或有潛力變成神?    /059
三、更多來自死人世界內之生命?    /087
四、結論:單行道    /114

第三章 是醒來的時候了(上):舊約中的死亡和死後生命/119
一、導言    /120
二、與列祖同睡    /123
三、 之後如何?    /144
四、喚醒睡了的人    151
五、結論    175

第四章 是醒來的時候了(下):後聖經猶太教中的死後盼望/177
一、導言:如同光譜般多采178
二、沒有來生或沒什麼好說:撒都該派    180
三、有福而沒肉身的不死不滅    192
四、第二聖殿猶太教中的復活    200
五、結論:古猶太教中的復活    269

第二部保羅的復活觀    277

第五章 保羅的復活觀(哥林多    前後書以外的書信)    /279

一、導言:初期基督徒的盼望    280
二、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285
三、 加拉太書    292
四、 腓立比書    300
五、 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    312
六、 腓利門書    318
七、 羅馬書    319
八、小插曲:教牧書信    350
九、結論:保羅的復活觀(哥林多前後書以外)    356

第六章 哥林多前後書的復活觀(上):導論    /363
一、導言:難題所在    364
二、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以外)的復活觀    366
三、 哥林多後書(四章7節~五章11節以外)的復活觀    387
四、 結論:復活於哥林多    402

第七章 哥林多前後書的復活觀(下):關鍵段落    /405
一、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    406
二、哥林多後書四章7節~五章10節    464
三、 結論:保羅的復活觀    477

第八章 當保羅目睹耶穌    /481
一、導言    482
二、保羅親身的論述    486
三、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歸信/蒙召    498
四、 歸信和基督論    505
五、 結論    511

第三部 初期基督教的復活觀(保羅書信以外)    513

第九章 重新聚焦的盼望(一):復活敘事外的福音書傳統/515

一、導言    516
二、馬可福音和平行經文的復活觀    519
三、 馬太/路加資料(有時稱為「Q底本」)的復活觀        549
四、 馬太福音的復活觀    556
五、 路加福音的復活觀    557
六、 約翰福音的復活觀    562
七、結論:四福音的復活觀    572

第十章 重新聚焦的盼望(二):其他新約著作    /575
一、導言    576
二、使徒行傳    577    
三、希伯來書    585    
四、一般書信    590    
五、啟示錄    601
六、結論:新約聖經論復活    609

第十一章 重新聚焦的盼望(三):早期基督教典外文獻 /613
一、導言    614
二、使徒教父    615
三、早期基督教次經    632
四、護教家    638
五、早期偉大神學家    650
六、早期敘利亞基督教    672
七、以「復活」為靈性歷程?拿戈瑪第文庫等文本    681
八、結論:二世紀    702

第十二章 盼望寄託於一人:耶穌是彌賽亞和主        /705
一、導言    706
二、耶穌是彌賽亞    707
三、彌賽亞耶穌是主    718
四、結論:早期基督徒世界觀當中的復活    737

第四部 復活節故事        745

第十三章 復活節故事的一般問題    /747        

一、導言    748
二、復活敘事的起源    750
三、復活敘事令人詫異之處    763
四、歷史性的選項    774

第十四章 恐懼顫抖:馬可福音        /783
一、導言    784
二、結尾    786    
三、從故事到歷史    794
四、從馬可的觀點看復活節    798

第十五章 地震和天使:馬太福音    /803
一、導言    804    
二、大地震裂,屍體起來    804
三、祭司賄賂兵丁    809
四、墳墓、天使及耶穌的第一次顯現(二十八1~18)    814
五、在加利利山上(二十八16~20)    816
六、結論:馬太福音與耶穌的復活 820

第十六章 火熱的心,擘開的餅:路加福音        /823
一、導言    824
二、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和使徒行傳第一章在路加整體著述中的位置    827    
三、獨一無二的事件    835    
四、復活節與教會生活    839
五、結論:路加福音與耶穌的復活    840

第十七章 新的一天,新的任務:約翰福音        /843
一、導言    844
二、約翰福音第二十章在整卷福音書中的位置    850    
三、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的貢獻    860
四、結論:福音書的復活節故事    865

第五部分 信仰、事件與意義    869

第十八章 復活節與歷史    /871

一、導言    872
二、墳墓和會面    873
三、兩個對立理論    885
四、必要條件    895
五、「耶穌復活」面對的歷史挑戰    900

第十九章 復活的耶穌,神的兒子    /911
一、世界觀、意義和神學    912
二、「神的兒子」有何意義    917
(1)導言
(2)耶穌的復活與彌賽亞身分
(3)耶穌的復活與世界之主宰的位分
(4)復活與關於神的問題
三、用箭射太陽?    932

參考書目    935
縮略語    935
A.原典資料    940
B.二級文獻    947
索引
古代文獻索引    981
當代作者索引    1014
 

推薦序一

復活乃驅動信徒生活的真實確據

 
  人死不能復生,然而基督信仰卻堅信上帝藉聖靈使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不僅如此,基督信仰更進一步宣告,聖靈如今在教會眾聖徒中,成為信徒復活的確據和盼望。死亡終將為生命所吞滅,因上帝是那叫人從死裡復活的生命之主。基督徒盼望的是復活,不是輪迴轉世,不是靈魂不滅,不是永恆的回歸,也不是肉身不死,也不是意識的長存。復活是「死後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 after death),換言之,基督徒相信人死後將進入一個不同的存有狀態,聖經常以「睡」形容這居間的狀態。「居間」表明這不是個恆久長存的狀態,而是個短暫、中介的狀態。睡了的人終將睡醒。但這復活的人,他擁有的不再是會朽壞的肉身,而是永遠長存的身體。

  賴特指出,這復活的盼望是基督信仰特有的標記,初代教會所處的希羅文化中,無人持相同的盼望。異教一致認定死是條不歸路,有去無回,或有所謂的靈魂不滅,但絕無復活(死後生命之後的生命)的可能。

  賴特認為,這復活的盼望源自猶太信仰。然而,猶太信仰也不從起初就具有復活的盼望。賴特指出,早期的猶太信仰,鮮少關注個體的存亡,在意是國族及子嗣的永續長存,然而,百姓因深信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具有創造及再造的大能,克勝苦難及死亡的復活信念因此油然而生。不僅個體擁有復活的盼望,同樣經歷顛沛流離、衰敗死亡的國家,也因相信上帝,而有了被擄歸回的「復活」盼望。

  賴特認為,初代教會繼承了這激進的盼望,吸納它成為信仰的核心。初代信徒一致肯定信徒有肉身復活的盼望。賴特強調,復活盼望是基督信仰的獨特標記之一,外邦人無人持相同信仰,猶太人也只有部分持相同的盼望。初代教會卻是獨排眾議,一口同聲,肯定復活的重要性和確實性。賴特認為唯有基督的復活能為這獨特的歷史現象提供合理的解釋。

  基督信仰一方面延續並光大了猶太的復活盼望,另一方面卻對這盼望做了許多不同層面的修正。賴特指出,這修正包括,基督徒不再對以色列懷抱被擄歸回的「復活」盼望。不是因為基督徒放棄了這盼望,而是基督徒認定耶穌基督成就應驗了這盼望。耶穌就是以色列,他的死與復活就是以色列的被擄歸回。復活已經啟動,末世己經來到,但復活的全面實現仍有待基督再來。復活不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分作三個不同階段,先有耶穌的復活,再是現今存在的教會,最後才有全面最終的復活。賴詩認為唯有耶穌的復活能為這些修正和變動提供合理的解釋。

  賴特筆下的復活,不再是歷史中的不可能,反成了唯一能夠合理解釋歷史現象的充分和必要的事件。賴特藉歷史為信仰做「辯護」。然而,與其說是辯護,不如說是他在為讀者指引道路,看明上帝的百姓如何在歷史中逐步辨明上帝的心意,看到復活的盼望如何茁壯、成長,經過耶穌的復活而有所轉變;而耶穌過後,復活不再只是盼望,而是驅動生命的確據。這條路徑有些曲折蜿蜒,忽隱忽現,不易追尋,幸有賴特這樣的林中人,時時漫遊林間,為後人指引方向,引導眾人朝最終的復活邁進。

謝樂知
聖光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
 

內容連載

序言
 
I
 
此書的前身本是《耶穌與神的得勝》(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1996年出版)的最後一章。《耶穌與神的得勝》是「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Christian Origins and the Question of God)系列叢書的第二冊,第一冊則是《新約與神的子民》(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People of God,1992年出版)。你面前這書成了這系列的第三冊,其實是偏離了原定計畫。既然不時有人問起我前因後果,所以解釋一下也好。
 
《耶穌與神的得勝》差不多寫成的幾個月前,SPCK出版社的西門.金斯頓(Simon Kingston)來找我,說《耶穌與神的得勝》的封面和書背已印好,讓這本書的內頁頁數有了上限,我怎麼辦才好?假如按照原定的寫作計畫,即是把本書的內容濃縮成七十頁左右(當時竟以為可以做到,真笨)作為前書的最後一章,那麼《耶穌與神的得勝》便至少會有八百頁厚而「擠爆」新印好的封面,對一個中年的學者對說,實在目不忍視。
 
天意安排下,我當時正要為耶魯大學神學院(Yale Divinity School)舉辦的「謝弗專題講座」(Shaffer Lectures,譯按:共三場)選定講題,於1996年秋季前往主講,碰巧是《耶穌與神的得勝》預定出版日期的不久之後。按要求,講題要跟耶穌有關。我正躊躇,該如何把那本剛要出版的厚書濃縮成講座內容,還是索性在演講中探討耶穌的另一些方面,是該書中還未曾探討的(我本希望《耶穌與神的得勝》的內容已夠詳盡;我確實並非刻意遺漏相當於三次演講的資料)。兩個問題可一併解決:把《耶穌與神的得勝》探討耶穌復活的一章抽出來,用於耶魯大學的演講,再把三場演講的內容寫成一本短篇作出版,歸入這套叢書系列,插入《耶穌與神的得勝》與本來計劃出版的第三冊(以研究保羅為題,如今成了第四冊)之間。(此舉惹來意料不到的結果:有些給《耶穌與神的得勝》寫書評的人,指責我漠視或不信耶穌復活。我相信如今這指控終可告一段落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1144
  2. 新書
    9
    $1170
  3. 新書
    9
    $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