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味

入味
定價:360
NT $ 284 ~ 442
  • 作者:左壯
  • 出版社:龍時代
  • 出版日期:2016-03-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755505
  • ISBN13:9789865755508
  • 裝訂:平裝 / 24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入味》以知識性隨筆,從一個異文化學者的視角,深入世界各地華人日常生活內部,描繪了以亞洲人為主,以及世界上各個社會族群、階層之間的飲食文化萬象:從青海到上海;加拿大洛基山到內蒙大草原;從古羅馬到今日紐約;從西雅圖富豪到貴州山區平民百姓;從中國傳奇「雜碎」到哥本哈根迷幻「野間」……融合人性、自然、廚藝為一體,圖文並茂,思維開闊,信手拈來,冷峻犀利,堪稱世界美食學的拓荒之作、美食文化書的巔峰之作。

本書特色

  俗話說:「山中走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
  只要是能食用的東西,都可作為食材使用。

  西班牙番紅花海鮮飯、俄羅斯的羅宋湯、中國瀋陽的滷雞架、英國甜菜根烤麵包...遊走美食、品味與文化,帶你什麼都嚐一嚐!

  『愛吃」和「懂吃」只有一線之隔:你是什麼樣的人,端看你對飲食的看法

  味蕾的感動,來自食物的原味,以及深留記憶的片刻……
  飲食,一種藝術,也是美好的生活態度!
  找回「吃」的滿足與感動……

  每日三餐,我們機械地將失去原形原味的餐點送入口中,滿足了「快」的節奏,卻忘了食物的「真味」與「記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左壯


  知名加拿大籍異文化作家、美食學家,被美國西雅圖新聞記者譽為「食聖」。

  20世紀70年代出生於中國東北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1978年隨父母遷居瀋陽。1989年入大學學習英文、德文及民俗學,同年開始發表詩歌及散文作品。碩士畢業後進入新聞界,拍攝以二戰為題材的紀錄片《見證》,曾榮獲中國國務院外宣金橋獎。2005年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紐約、西雅圖生活,亦曾就職於Google,擔任香港《明報》美食及影評記者、FairChild電視台社會生活節目嘉賓主持人。

  2009年至2011年於多倫多經營以中國私房料理為特色的餐廳,並擔任廚師。2013年回到上海,同年出版《一把鹽:人間有真味》,提出「行知合一,和諧有度」的健康飲食理念,榮獲「2014世界美食美酒圖書博覽會」最佳外語圖書獎。
 

目錄

推薦序  左壯的「吃學」    愛德華.君度︱02
自  序  讓味道從潘朵盒裡飛出來︱03

Part1 問味‧折桂識香
紅   ︱10
辣味別傳   ︱17
自然熟的奧祕  ︱25
公母之爭   ︱30
談香   ︱34
果醋本紀   ︱41
梅納反應隨想錄   ︱52
上色   ︱56

Part2 醉味‧竹下行廚
千年古鎮裡的安樂窩   ︱66
張媽媽的空中菜園   ︱71
與「鐵棍哥」聊天   ︱85
叨咕出來的餡餅香   ︱91
草原尋味記   ︱95
「村支書」 ︱101
應阿婆的茶園   ︱109

Part3 證味‧異域迷迭
在西雅圖挖蟶子   ︱120
雞架的滋味  ︱124
惑麵   ︱129
吃蟹鍋想起俄羅斯大列巴   ︱136
派克市場蹓躂記   ︱147
覺醒的資本主義——全食超市  ︱156
耶誕夜的後廚   ︱162
疙瘩湯和羅宋湯   ︱167
塔克的食兒   ︱174

Part4 推味‧羅勒奔走
可頌與德國結   ︱178
甜菜故事   ︱185
薩蘭高麗的胡蘿蔔沙拉   ︱191
戴金帽子的韃靼牛肉   ︱195
西行雜碎記  ︱204
「巨勝奴」小考   ︱219
「weird」的食物   ︱226
歸來吧,雕胡飯  ︱234
味由何來   ︱242
 

推薦序

左壯的「吃學」


  飲食文化方興未艾。如今它是一個國家形象中的重要部分。全球多數大學都已開始研究飲食文化,也帶動許多飲食文化作家和美食書籍脫穎而出。

  《入味》成功之處在於,作者左壯在解析人類飲食文化現象時能夠兼顧多種文化之間的關係。身為一名有專業廚師經歷的跨文化學者,他在東方和西方、不同種族和文化群落間搭建了一座橋梁。他不拘一格,涉獵廣泛,有著與眾不同的多元文化視角,從歷史、健康理念、社會學直到藝術。

  他的第一本書《一把鹽:人間有真味,半酣意尤長》(A Miscellaneous of Folk Culinary Art)能夠跨越文化溝壑,放眼全球,給「世界美食家圖書大獎」的評委會留下深刻印象,並贏得其中一個重要獎項。

  他的第二本書更是將其異文化的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他所研究的領域裡不時呈現出可貴的同理心,來自全世界各種文化形式下的民俗美食事在《入味》裡和睦相處。他尊重文化多元性 ,並肯定其價值。

  他注重飲食文化研究的不同面向,不把焦點擺在烹調法,更少提及高檔的菜餚;而是著墨在世界各角落、不同社會階層、生活方式與飲食發展史所呈現出的種種飲食方式。

  這也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遴選各國飲食文化以納入「人類無形文化遺產」時所秉持的思想。法國、墨西哥及日本皆以其美食為榮,也以其技藝高超的大廚為榮,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關心的是,飲食型態當中的社會文化屬性必須保存與傳承。

  廚藝和飲食研究如今已經是全球許多大學裡的必修科目。左壯研究美食學(Gastronomy),包括從營養學角度發現、品嘗、體驗、研究、理解和記錄美食與人類感官品質間的關係及文化延展。在這個學科的指導下,生物和化學知識被應用於烹調,形成著名的「分子廚藝」。但美食學不僅限於此,它還包括與飲食相關,更為廣泛的文化現象。

  有意思的是,另一位中國美食書作者、東方美食集團主席劉廣偉與左壯同年同月出版了一本英文書名為《An Introduction to Eatology》的著作,他用了一個詞,叫「Eatology」,可以理解為「吃學」。這兩部書的結構方式截然不同,卻殊途同歸,都表達了人們對諸多飲食文化現象理解的訴求。

  除了思想上的啟迪意義及其出色的文筆,左壯的書還能讓讀者感受到快樂。他從一個異文化人的角度審視世界上各種文化思想,公允持正,獻給大家一本難得的飲食文化參考書。希望這本書能夠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與更多人分享。

  左壯,向你致謝。

文/愛德華‧君度(世界美食圖書大獎評委會主席)
 

內容連載

Part 1
問味——折桂識香


我站在廊橋上。楓葉正片片飄落,從森林一直蔓延到橋堍。橋堍邊站滿了觀光客。
橋下,一群群的鮭魚飛速從我們腳下游過。牠們在洄游。這裡是牠們久違的老家。
牠們的身體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變紅了呢?

【第一章】

01.紅

【引言】

草莓紅透,小孩子看了便不走。媽媽大怒,說草莓上了藥不能吃。小孩子見媽媽堅決,「哇」地一聲就嚎了起來:「媽——媽!」

【內文】

DERU,西雅圖一家裝修素雅的披薩店。占地不大,坐落在一個小購物廣場裡,四周都是別墅、小巷,還有一排排參天古樹。

沙拉有點甜,起司疙瘩湯很濃,裡面加了雞肉絲。店主說披薩是用果木爐子烤的,原料均是自製;分量不大,無需切分,麥香濃郁。我要了純起司披薩,買單的時候問服務生,番茄醬為什麼那麼紅,在家每每烤得黯然無色。服務生懵懂,進廚房問過主廚,回頭說絕對是獨家祕方,保證不是買來的成品。

歐洲早些年流行過食品色素「紅2G」(或E128),用於烤腸和漢堡裡添色,因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苯胺而被禁。中國也發現過蘇丹紅。現在食用紅色素主要是番茄紅素。雖名為番茄紅素,其實多是從番茄、胡蘿蔔、芒果、西瓜、葡萄、木瓜中用化學方法提取出來的,中國西南、西北地方產的胡蘿蔔多數是紅色的。天然微生物發酵法雖然也可以提取番茄紅素,但技術上還不穩定,少有人用。普遍的做法是萃取,石油醚(petroleum ether)、丙酮(acetone)、氯仿(chloroform)、乙醚(ether)和正己烷(n-Hexane)是常用的萃取劑,再烘乾製成粉末。粉末食物的加工我在《一把鹽》中講過的。番茄紅素還被大量應用於飲料製品中。從葡萄皮中提取的色素叫「葡萄皮紅」,很悅目,還悅耳,商家就把它加在各種口味的嬰兒乳製品裡。還有很多被允許但要求限量使用的紅色素,如誘惑紅(allura red,食用紅色40號),常用於糖果包衣、霜淇淋、雪糕、糖果、糕點、飲料等的著色。而科技飛快發展中,美食家實在也不可能一一列舉與參透各式各樣的紅色素。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84
  2. 新書
    85
    $306
  3. 新書
    88
    $317
  4. 新書
    9
    $324
  5. 新書
    9
    $324
  6. 新書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