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人民的接觸能否促進融合?這是當今政府和社會都很關心的議題。過去學界對於兩岸走向的問題,多從結構層面探討,甚少從個人接觸的角度進行分析。本書以長居大陸的臺灣人士為研究對象,觀察他們與當地人長期接觸之後,究竟能否融入當地社會?若是能/不能,又是什麼原因導致?
本書的經驗資料,來自作者 2009 年在大上海與東莞周邊的訪談與問卷調查所得。研究發現,個人的「社會階級」與「身分認同」分別對臺人「生活層面」與「社交和心理層面」影響甚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瑞華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研究領域為臺商研究、移民研究、政府與企業關係、比較政治經濟。編有《臺商研究》一書,並曾在臺灣政治學刊、東吳政治學報、中國大陸研究等期刊發表文章。
本論文獲國科會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補助、陸委會中華發展基金獎助研究生赴大陸地區研究、蔣經國基金會赴國外短期研究等補助。
林瑞華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研究領域為臺商研究、移民研究、政府與企業關係、比較政治經濟。編有《臺商研究》一書,並曾在臺灣政治學刊、東吳政治學報、中國大陸研究等期刊發表文章。
本論文獲國科會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補助、陸委會中華發展基金獎助研究生赴大陸地區研究、蔣經國基金會赴國外短期研究等補助。
目錄
第一章、緒 論
第一節 緣起與重要性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文獻回顧
第一節 社會融入與同化理論
第二節 階級與社會融入
第三節 社會認同與社會融入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三章、「階級差距」抑或「身分制約」?社會融入之量化分析
第一節 敘述性分析
第二節 測量指標
第三節 統計發現
第四章、階級不同不相為謀
第一節 客觀差異:消費能力
第二節 主觀差異:生活方式
第三節 主觀與客觀落差:滯後效應
第五章、認同轉變:實際中國與想像中國
第一節 中國人/臺灣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或破壞者?
第二節 「臺灣人」與「中國人」的語意轉變
第六章、結論
附錄
附件一 我國對中國大陸(含香港)貿易統計表
附件二 中國大陸臺灣人生活與態度調查訪談提綱
附件三 中國大陸臺灣人生活與態度調查問卷
附件四 臺灣歷年對大陸地區投資分區統計表
參考書目
第一節 緣起與重要性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文獻回顧
第一節 社會融入與同化理論
第二節 階級與社會融入
第三節 社會認同與社會融入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三章、「階級差距」抑或「身分制約」?社會融入之量化分析
第一節 敘述性分析
第二節 測量指標
第三節 統計發現
第四章、階級不同不相為謀
第一節 客觀差異:消費能力
第二節 主觀差異:生活方式
第三節 主觀與客觀落差:滯後效應
第五章、認同轉變:實際中國與想像中國
第一節 中國人/臺灣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或破壞者?
第二節 「臺灣人」與「中國人」的語意轉變
第六章、結論
附錄
附件一 我國對中國大陸(含香港)貿易統計表
附件二 中國大陸臺灣人生活與態度調查訪談提綱
附件三 中國大陸臺灣人生活與態度調查問卷
附件四 臺灣歷年對大陸地區投資分區統計表
參考書目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166
-
新書79折$166
-
新書85折$179
-
新書88折$185
-
新書9折$189
-
新書9折$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