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摘錄)
所謂BIM技術,舉凡所有工程結構物,與其開放或封閉空間內有關之設施設備,在其存在的生命週期中,包括規劃、設計、請照、發包、施工、營運、維護、拆除等;其空間與時間、幾何與非幾何、動態與靜態、微觀與巨觀、跨專業、跨階段之相關多元媒體的整合資訊。這些工程結構物之實體,在電腦虛擬空間所模塑之數位化整合資訊,具有被建置、被參考使用、擴增、記錄、維護、儲存、模擬分析、傳承、運用等之共享需求,而且與其對應之實體實作盡可能接近擬真與同步,以及能計算、表達與載體的技術。
如果將一個建築物比作人的身體,鋼筋或鋼骨是人的骨架,混凝土有如人的肌肉,而裝修像穿衣打扮,那麼,將電力系統想像成人體的神經系統,給排水與汙水想像成血液循環系統與消化系統就再恰當不過了。我們常稱社區機電幹管系統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維生線(lifeline)」系統,可見,機電系統對於現代人的生活,以及對建築物運作與服務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廿世紀六零年代以前,極大部分建築工程專案之規模與機能複雜性普遍較簡單,當時的機電專業,相對於建築專業,從屬關係相當明顯;但隨著科技快速進步,建築物規模與機能需求之複雜性快速增長,其中配備之機電、空調等設施與相關設備越來越多,人類生活與活動倚賴它越深,它們在建築物中的分量與重要性已非昔日可比,特殊建築物甚至還凌駕其上,具有不可忽視的主導地位。BIM技術導入工程領域,使整個工程產業的作業流程產生質變,其中有如唇齒關係的機電與空調工程,自然也必須隨之調整,這對機電產業的激盪不小,如何面對與因應,應該是所有機電產業人士當前高度關心的議題。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之「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簡稱臺大BIM研究中心)為推動BIM技術教學需要,於2014年出版《透過案例演練學習BIM:基礎篇》後,頗受工程業界重視,該書是本中心所規劃的一系列教材之第一冊,是BIM初學者必須先學會的基礎。而本書《透過案例演練學習BIM:機電篇》,即為後續以同一棟建築模型為基礎,針對一般住宅建築之機電空調設施設備,在導入BIM技術於工程設計後施工前,以及施工中之實務作為與流程之教材。由於建築物機電設計之細節,涉及之法令規範極多,因此,教材內容涵蓋了許多法規之說明。當前BIM技術導入工程專案極為顯著的成效之一就是:建築模型與MEP塑模過程的視覺化整合及模型間的碰撞檢討,這也是本冊教材的發展主軸,努力傳達MEP塑模在整體BIM技術導入工程專案過程的重要角色。
謝尚賢、郭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