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在全球的營建產業界已經盛行多年,且隨著資訊工具的演進與應用的逐步熟練而持續在業界深化與普及當中。BIM的基本目標在透過與實體世界相當擬真的3D模型,繫結必要的關聯資訊,在工程整個生命週期間提供共享與輔助應用。從資訊軟體的系統設計經常提到的「三層式架構」(Three Tier
Architecture)來看,BIM的核心技術與其相當類似,包括第一層的參數化設計技術(操作介面層),第二層的物件導向技術(商務邏輯層),以及第三層的資料庫技術(資料服務層)。BIM技術的發揮應首重模型元件的初始規劃與設計,原因就是它可以同時帶有幾何與非幾何的參數(或屬性)資料,而「參數」的特質,除了能控管元件自身幾何造型與尺寸異動關係以外,也能延伸到控制一個工程專案模型中元件與元件間的互制牽動關係,另外,「屬性」資料不但能提供元件在實體世界中之特徵描述與命名、辨識碼等,而且可依需要附載不同性質的分類編碼或註解說明,甚至能將元件及相關資訊以超連結延伸到模型外的資源,包括檔案、網頁、資料庫等,提供不同需求的篩選與歸類管理。由於工程設計是自由度很高的創作行為,BIM塑模軟體不可能備妥所有設計創作所需之現成元件,因此,不斷客製符合設計創作所需之族群元件會是BIM塑模者非常重要的工作與專業能力。Charles
M. Eastman在BIM Handbook第二章詳細說明以物件為基礎的參數化建模原理,其中亦提及Autodesk Revit作為一個工具,它提供族群元件客製化開發的參數化設計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