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這就是德國!》緣起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回顧德國統一已然二十五年,四分之一世紀了。對於戰敗,被列強分為四區管制;德國人無言以對,承認事實,也接受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體制;但是雙方都誓言有朝一日一定要統一。然而「統一」只有一個選項,兩德人民心知肚明,所以當務之急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了。「統一」的時機點是什麼時候,沒有人可以給正確的答案。筆者當時1969年底在德國留學,由於我們的處境與德國類似,所以這個問題在那時候是和德國同學、友人討論得最多的。隨著時間的消逝,筆者想,德國人應該也是耐心的等待吧!
現在回憶在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的大學生活,除了繁重的課業之外,筆者常利用西德政府撥給各大學外籍學生辦事處的一筆「認識德國」的經費,定期舉辦在德國的參觀旅遊訪問(只要交象徵性的5馬克即可,外籍學生有優先名額,剩餘的名額才讓德籍學生參加)。
首先是1970年底的一場訪問西德首都波昂(Bonn)的眾議院開會情形。外籍學生被安排與德國民眾一同坐在旁聽席上,觀看聯合執政的SPD黨的黨魁布蘭德,施密特,與FDF黨的謝爾如何與反對黨CDU/CSU的黨魁柯爾(即後來的統一總理)辯論,兩造雙方、唇槍舌劍、犀利的言詞,你來我往,絕無冷場,每每引起兩黨支持者叫好鼓掌。
1971年的西柏林(West-Berlin),有一段旅程是筆者和一位越南(南越)籍的同學在漢諾威(Hannover)被安排搭德航飛機,越東德領空,直達西柏林機場,其它同學則仍照行程搭遊覽車越過前東、西德邊界,行經前東德進入西柏林,此乃因台灣及南越與前東德共黨國家沒有邦交,不准踏上它的土地。
1971年利用聖誕節去捷克旅行,在西德與捷克的邊界撿查站,筆者解釋原因,要求邊防官員在本人的護照上蓋入境戳記時,蓋模糊一點,他欣然同意。但是一位德國同學則沒有這麼幸運了,快接近邊界時,因他發現他的護照照片沒有留鬍鬚,他情急之下,馬上用黑色原子筆塗上鬍鬚(記得當時全車的人為他這個舉動笑翻了天),結果當然被識破了,要求他抵達布拉格(Prag)時,每天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到移民局去報到一次。如出一轍的事,筆者於1972年暑假回國省親,帶了一本用德文書寫並配上圖片的《中國觀光旅遊導覽》,在海關入境時,當時規定要打開大皮箱檢查,結果這一本書以攜帶違法書籍被沒收。
對於希特勒的統治,在德國人心中留下永遠的痛,是可理解的。筆者的德國同學有一年邀請去他家過聖誕節,當知道這個同學的父親曾當過希特勒的軍官時,筆者想更深入瞭解二戰情形,這位先生避之危恐不及、連連搖手、有點驚嚇地重複多次說:「他(指希特勒)是個罪孽深淵的嫌疑犯,我不想(也不能)談論他。」另外一位德國友人,二戰時,被徵調到東線,時值冬天,在蘇聯集中營受過苦楚,而筆者想瞭解當時情形,這位老先生舉起缺了一根手指頭的右手連連搖頭,面色痛苦且悲傷異常,只差沒掉下眼淚。待筆者參觀過位在慕尼黑郊區,於1933至45年關了足足有二十萬人的達浩(Dachau)集中營時,巨細靡遺地一一仔細看過了當時禁閉猶太人及異議份子的各處場所時,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竟然讓人不寒而慄,有窒息的感覺,這時方能體會這兩位歷劫歸來的人之痛楚。
德國人關心政治,也喜歡談論政治,同學們課餘聚會聊天時,「政治話題」也是首選之一,有時更自己發揮想像力,拿當時政治名人製造笑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記得1974年5月在上課時,看到大部分的德國同學竟然坐立難安,有一些人甚至私底下竊竊私語,待下課鈴一響,有一半的同學衝到停車場去。筆者心裡納悶,到底發生何事,問了留在教室的德籍同學,方知同學們是到他們的汽車裡,打開收音機(當時尚無手機),想知道布蘭德總理的事件如何收場。因為他的私人秘書竟然是東德安全局派去臥底的間諜。最後以布蘭德寫信給聯邦總統,辭去聯邦總理一職落幕。
1989年11月9日東德開放邊界,當時筆者在教育廣播電台主講「德語教學節目」,與德籍助講者〔安那(Anna,匿名)〕在錄音,當她在中場休息時,得知柏林圍牆倒塌時,竟然激動不已,久久不能平靜,無法再繼續錄音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元兇是希特勒,他的名字在德國近代史上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德國人很不願意再提到他,我們熟讀歷史,也知其人其事,如果要引用他的名字當廣告用詞的話,勢必要格外小心。因國情不同,如不妥善處理的話,勢必引起軒然大波。就有臺灣某知名電氣公司引進德國品牌的電暖器,推銷時,打著希特勒的招牌,廠商將希特勒按讚指著此電暖器的漫畫圖片刊登在臺灣,包括英文報紙的各大報紙上。報紙一出爐,不但引起德國駐台各單位的嚴重抗議;很多在台灣的德國人閱報見此廣告也一片嘩然。據廣告商的聲明,他們的用意只是想藉大家都認識的希特勒其強大的形象,來突顯德國製電暖器的保暖度經久耐用而已,沒有其他含義。這件事後來以廣告商撤銷此廣告,息事寧人。無獨有偶,有一年的台灣中學夏令營,五、六位高中生認為穿著納粹軍服,配戴勳章、帽子,模仿希特勒式的敬禮等一應俱全的報到方式很「酷」,經報紙披露,引起以色列駐台單位強烈的抗議,外交部副部長只好親自登門道歉解說,才平息風波。
1990年7月筆者教授休假一年,在德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0月3日晚上約莫10點左右從研究室離開,踏著夜色返回住處,只見一輪明亮的圓月高掛天空,覺得甚是奇怪,一查看農民曆,竟然是8月15日,真是巧合,秋高氣爽,月圓人亦圓的日子,再打開電視,看到現場實況轉播,大柏林已成一座不夜城,這普天同慶的日子,也為德國人高興,終於等到否極泰來的一天了。時值德國統一已然邁入第25年,四分之一世紀了。有感於德國人運用智慧、耐心及努力再重新建設一個統一與和平的國家,因此將個人親身經歷之德國實況、分裂達四十五年的東、西德如何整合一一敍述。
這個在近代史因希特勒錯誤之領導的國家,蓄意掀起驚天動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初期,德軍的閃電戰術雖勢如破竹,攻無不克,舉世震驚;但這種不仁不義,師出無名的侵略戰爭,最終以戰敗收場。德國付出的代價是國土被分裂為二,造成人民流離失所,親人骨肉被迫分隔兩地整整四十五年。
至於戰後如何處置德國?戰勝國記取歷史的教訓,不敢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訂立那麼苛刻的凡爾賽條約,否則難保不再出現第二個希特勒。昔日這個被稱為詩人和思想家的國家,由美、英、法、蘇分區佔領,硬生生地成為四分五裂的國家,變成實行「資本主義」的西德與實行「計畫經濟」的東德,世人通稱為民主國家與共產國家。在這兩種南轅北轍的體制下生活的德國人無不希望掃除隔閡,能早日統一。四十多年來兩德的歷史事件諸如1948年第一次可歌可泣的「柏林危機」,英、美兩國以「空中橋樑」的方式回應蘇聯。1953年的東柏林工人舉行示威暴動,1961年第二次的「柏林危機」,一夕之間在東、西柏林之間架起滿佈地雷及炸彈的圍牆,更是舉世譁然,柏林圍牆成為德國分裂的象徵了。「德國問題」一直是世人注目的焦點,記得筆者於1985年與德國友人談論兩德有否可能統一的問題時,友人悲觀地說:「算了,已經等了四十年,大概沒指望了,就這麼過吧!」言猶在耳,1989年柏林圍牆一夕倒塌,兩德人民咸認統一的腳步近了。
兩德與四強以談判及協商的方式,取得共識,於1990年10月2日(剛好是我們的農曆8月15日),分裂長達四十五年的德國終於統一了。月圓人亦圓的那天,柏林及德國又成為鎂光燈的焦點。統一的德國,由前西德挹注金錢(那時尚是西德馬克)重修贊助前東德的建設。當時的德國總理柯爾(Kohl)告訴西德人再忍耐個十年,就可以不必再交「兩德統一稅」了。可是去年筆者再訪德國,詢問友人,得知目前德國人還在交納「統一稅」及「難民稅」等等,又國會也修法規定德國人男性延至滿六十七歲(原六十五歲),女性滿六十五歲(原六十二歲)方得領退休金。友人大吐口水,謂統一的代價太大了。另一友人也向筆者抱怨,她表哥從東德來投靠他們,其言行舉止、想法真是奇怪,不會與人敞開心胸說話,且要等著聽別人的指示,才會去辦事。統一後幾十年,筆者常常會聽到雙方互相稱呼對方為「東德佬」(Ossi)及「西德佬」(Wessi),此貶義字眼是彼此互看不順眼,衍生出的新詞彙。
本書將德國這個國家是什麼時候及如何出現在政治舞台上的?以簡史方式、扼要並重點交代德國人的老祖宗─西日耳曼人如何出現在政治舞台上的點點滴滴,為何會遲至1871年1月18日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之下,才建立一個真正屬於德意志人的國家及統一後的德國涉足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末。兩德在1945年從「零點」開始,如何重新整頓破碎的家園,處於美、蘇兩強控制下的東、西德如何各自努力、發展。隨著時序的推移,多次調整「德對德問題」的處理方式等等,到如何以和平的方式完成統一。
統一後的德國已然在歐盟(EU)執牛耳地位,尤其毆債風波,毆盟成員都盼望著德國像聖誕老公公帶來禮物,德國似乎成為歐盟唯一的救星了。目前歐盟可說在它的領導之下運作,德國一言九鼎的地位更顯得突出。時值統一將屆滿二十五週年,重新審視德國歷史,聚焦在這統一後二十五年的德國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科學與文化,希望能讓人了解這個擅長反思的民族,在歷史長河的起落轉折及走過的痕跡。
本書有感於德國1990年在世人的訝異聲中快速地完成兩德統一。除了精簡地敘述其一千多年的歷史概要,俾斯麥完成第一次的統一大業,再歷經一、二戰及被列強分裂成兩個不同體制的國家,經過四十五年後,突然又以不到一年的時間再次完成統一的過程。統一迄今至2015年,已然進入四分之一世紀的第二十五年,由於篇幅的限制,不再逐年地詳述每四年改選一次的各政府之施政,僅聚焦於統一後,前東、西德如何互相融合,和諧地在一個法制社會國家生活,期使讀者瞭解德國目前的狀況。
拙著承蒙臺灣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的策畫與提供不少寶貴的意見,在此致謝意。本書所列舉探討的觀點完全出於個人的管窺,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本人不揣鄙陋,雖貽笑於方家,希冀有益於後學,還祈望高明賢達不吝指正。
賴麗琇謹識
2015年7月於淡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