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二個大陸:百萬中國移民如何在非洲投資新帝國

中國的第二個大陸:百萬中國移民如何在非洲投資新帝國
定價:450
NT $ 210 ~ 405
  • 作者:傅好文
  • 原文作者:Howard W. French
  • 譯者:李奧森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5-10-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44183X
  • ISBN13:9789863441830
  • 裝訂:平裝 / 37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年度最受注目好書=

  本書揭露在非洲進行經濟、政治與社交活動的中國人所亟欲掩蓋的真實面孔,

  以及做為當代新興帝國的中國,正如何全面扭轉世界與數以百萬計的人群

  非洲大陸位處歐洲正下方,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經英法西葡等國家長時間的殖民。在二次戰後,去殖民主義運動與民族主義興起,政局逐漸穩定下,今日非洲不論是做為消費市場或生產市場,都具有極大的潛力,早已跳脫昔日暴力衝突、貪腐、恐懼等老舊的刻板印象。

  然而全世界,似乎僅有中國人明瞭非洲的機會無窮。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海外投資的「走出去」戰略推波助瀾之下,這塊面積可吞三個中國之地,也正適合為中國城市人口滿溢的窘境尋找出路。非洲的中國移民如今已達上百萬之譜,這群人之中,有商人、街頭小販,或是隨著官方企業到非洲進行建設作業的工人,不諳英語、不識大字遂貿然前往的人也在所多有,究竟他們是抱著何種心態來到離家萬里遠的地方?深入非洲的中國人,他們的性格及文化又為當地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

  作者傅好文曾任《紐約時報》駐中部與西部非洲、中國上海等地分社社長,對於中國長期援助非洲基礎建設與經貿合作,以及中非之間強烈的地緣政治關係,具有獨到的觀察和見解。有別於三萬呎視角的分析,他的踏察足跡遍及非洲十五個大小國家,以中、葡、法等多國語言進行透徹的第一手訪問;其調查廣博深邃,無人能及。

  傅好文除了專訪手握政策主導權與兵符的外交官、政治家,更採訪現蹤於非洲街頭巷底的中國移居者──農民、建立中小型工廠的企業家、五花八門的貿易商、醫生、教師、走私販與性工作者──深入了解他們的背景、動機、對中國生活的不滿和所懷抱的非洲夢,同時,謹慎而敏銳地勾勒出中非合作的真實面貌與貪污問題,讓人清楚看見中國備受爭議的殖民主義企圖,以及正在改變的世界。

【各界讚譽】

王文靜 商周集團執行長
吳宗樹 挪威國際路加組織南部非洲區域主任暨駐馬拉威國家主任、屏東基督教醫院海外宣教部專案經理
張鐵志 作家、文化與政治評論人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曉鵬 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副教授
羅世宏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嚴震生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台灣非洲研究論壇執行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夏偉(Orville Schell),亞洲協會美中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富強之路》作者
「傅好文運用自身擔任記者的豐富經驗,探查非洲與中國,他精彩詳實的新作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中國於遙遠陌生大陸所獲得的成就。他筆下的中國人神奇地主導了非洲的大小事務,包括大型體育館、醫院、大學、高速公路的建造,以及礦業、能源鑽探等,此外,也有不少中國人經營小商店、農場或家族事業。《中國的第二個大陸》壯闊地描寫出世界最新一波的離散現象,而此現象承諾將改變被遺忘的大陸。」

◎歐逸文(Evan Osnos),《紐約客》記者、《野心時代》作者
「傅好文以最豐富、中立與全面的觀點思考中國於非洲所扮演的角色。傅好文所揭露的故事不僅僅關乎中國或是非洲兩地,而是不同文明在互相衝擊後如何能產生嶄新的能量。他的筆觸飽含哲思、同情,並擁有其他作者難以企及的真實性,但卻不宣揚任何偏頗的意識形態。」

◎彼得‧馬斯(Peter Maass),《原油世界》作者
「誠摯感謝傅好文完成如此深入而精彩的傑作。他大膽地帶領讀者穿越遙遠的工廠、農地與中國企業家的客廳,深入觀看湧入莫三比克、尚比亞與塞內加爾等地的中國移民。他企圖觀看全球經濟的另一面,並見證非洲當地居民小心翼翼面對新殖民者的處境。藉由閱讀此書,我們不僅能了解中國、非洲大陸,更可以窺見正在改變的世界。」

◎史考特‧史特勞斯(Scott Straus),麥迪遜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傅好文是最具洞察力的美國記者之一,過去二十年來,他提供了精湛的非洲報導。他精彩而豐富的新書直擊中國與非洲兩地與其關聯性。任何近期踏上過非洲大陸的人都知道,中國早已成為當地難以忽視的新勢力。然而,作者更細緻入微地探詢無人追問過的中國移民角色。他的筆觸犀利而富智慧,書中人物個性鮮明而令人難以忘懷,他所追尋的議題真相則複雜而令人震撼。任何對中國與非洲大陸,或全球化現象與移民潮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都會因此書而受益良多。」

◎詹姆斯‧法羅斯(James Fallows),美國知名中國事務專家、《中國宇航》作者
「鮮少有作家膽敢挑戰揉合紀實報導與故事的寫作方式,《中國的第二個大陸》顯然是傑出之作,並讓人愛不釋卷。傅好文以充滿人性的小故事,呈現其外交觀察與分析。」

◎威廉‧菲尼根(William Finnegan),《複雜的戰爭》作者
「日益蓬勃的中國強權有可能為非洲帶來雙贏局面嗎?本書將提供最詳盡深入的研究與報導。《中國的第二個大陸》充滿了驚喜,作者筆下的人物有的是為逃避中國政府貪腐現狀而前往非洲大陸的探險家,也有的是毫不顧忌破壞非洲自然環境的石油業者。我認為傅好文提供了無可媲美的傑作,深入探討繁複、龐大的中非議題。」

◎史蒂芬‧史密斯(Stephen W. Smith),杜克大學教授、《法國世界報》前非洲版編輯
「傅好文行雲流水地穿越非洲大陸,他通曉中國與非洲兩地的文化特性,並揭露百萬中國人在非洲創造的各自歧異的移民生活,同時他也記錄了非洲人民對於大批湧入的中國人的回應。傅好文的字字句句皆鮮活無比,他筆下的前線先鋒者們是如此的獨特奇異,有血有肉,令人嘖嘖稱奇。」

◎馬哈茂德‧馬姆達尼(Mahmood Mamdani),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本書提供關於中非關係議題的犀利見解。傅好文不拘泥於官方數據,而更重視有血有肉的中國新移民故事,以及移民者如何改變在地者的生活。他並不空論其動機,而是細緻地檢視中非兩地人民如何強烈地交融彼此生活。」

【國際書評】

★「雖然目前有多本著作著眼於……中國近年對非洲大陸的強勢經濟與自然資源入侵……但是《紐約時報》前記者傅好文擁有親身造訪中國與非洲大陸的經驗。傅好文親歷非洲莫三比克、獅子國、納米比亞等地,生動地描繪中國的軟殖民主義如何成形。此外,中國外移人口背後的推力還包括中國本地的空間不足、商業競爭激烈與污染等因素。」──《書單》

★「故事饒富趣味……非洲的中國移民人口已透過大規模商業行為達成經濟性成功,但是思及意識形態或文化層面,傅好文所做的研究似乎證實中國尚未帶來影響。」──《經濟學人》

★「精彩……傅好文直擊近百萬中國移民的日常,目睹他們如何在非洲營生……他所說的故事極其動人。」──《紐約時報》

★「傅好文的精彩著作訪談了無數中國移民與非洲當地居民,提供讀者極度客觀並且幽默動人的軼事。作者以犀利、飽含情感且幽默的方式觀看中國集體意識與個人經驗,他觀察中國展現強大的企圖並持續擴展中非合作版圖,並藉此提升國家經濟影響力。」──《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中非經貿關係日益茁壯…但是中國投資熱錢所帶來的影響力,則遠不及遍布十五個非洲國家的中國海外移民所親手建立起的人際雙邊關係。前駐非記者傅好文認為新移民多半因中國當地社會的壓力與壓迫,或受非洲大陸的可能性所吸引,決心移往海外……傅好文的新書將能滿足中非關係系所學生,或任何對全球經濟動態與其地緣政治有興趣的人。」──《出版人週刊》

★「中非關係議題向來不脫數據範疇,然而作者不只著眼於數據,他深入刻畫了中國移民者的行動……他以專業的報導方式,敏銳的心思,記錄下無數個動人的時刻。」──《民主》

★「作者讓十五個不同國家的非洲人與當地中國海外移民說出自己的故事。本書豐富、富有深度,並讓人得以窺見中非聯姻面紗後的真相。」──《紐約書評》

★「不時會有新的作者提供詳盡報導以及深入分析,扭轉社會觀點,甚至重新定義了問題……傅好文的新書《中國的第二個大陸》就提供了迥異且極具啟發性的觀點,洞察中國經濟的大未來及其與非洲大陸的關係。作者具有多年報導中國與非洲的經驗,他親臨非洲大陸數個月,了解中國在非洲的目的及其手段,扭轉了我們對中非關係的觀點。」──南非《獨行者日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傅好文Howard W. French


  《紐約時報》資深撰稿人,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教授新聞學與攝影。

  1980年代初期,擔任《華盛頓郵報》自由記者報導非洲事務,1986年加入《紐約時報》,先後擔任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西部與中部非洲地區、日本及中國上海分社社長,駐外二十餘年,工作暨旅行足跡遍及五大洲共一百多個國家。

  他的作品獲獎無數,包括兩度入圍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兩次榮獲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 of America)新聞獎,以及尤里西斯國際報導文學獎(Lettre Ulysses Award)等。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雜誌》、《大西洋月刊》、《紐約書評》、《滾石》等雜誌。

  著有《被掠奪的土地:非洲的悲劇與希望》、《消失的上海》。
 

目錄

引言

第一部  天定命運
第一章  莫三比克
第二章  眺望未來
第三章  友好的呼喚

第二部  惡魔與深藍海域
第四章  賴比瑞亞:命運微渺
第五章  柯那克里:姍姍赴宴
第六章  自由城:魔力相助
第七章  為什麼是馬利?
第八章  迦納:民主之習

第三部  家族發財夢
第九章  近廟無神
第十章  肥美之地

後記
謝辭
註釋

 

推薦序

中國與非洲、中國在非洲、中國人在非洲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台灣非洲研究論壇執行長)


  二十世紀中葉,正要脫離歐洲殖民統治的非洲,對中國具有高度的國際政治意涵。不僅因為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次,需要新興獨立國家的支持,許多非洲國家都是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的一員,因此成為想肩負第三世界領導人的北京政府亟欲爭取的對象。周恩來總理於一九五五年的萬隆會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Five Principles for Peaceful Coexistence),並在一九六四年出訪非洲時多次強調,就成為中國與非洲國家發展關係的指導方針。

  來自這個地區的投票,也確實在一九七一年時發揮功能,將中國送進聯合國,而台灣長期爭取的非洲友邦,也在七○年代銳減,從最多時期的近二十國,到八○年代末期僅剩南部非洲三國(馬拉威、史瓦濟蘭和南非)。北京政府進入聯合國後,外交工作大有斬獲,在一九七九年與美國關係正常化時,達到巔峰。一九八○年代,中國忙於處理大國關係與周邊外交,直到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遭到國際社會孤立,才又開始經營非洲。

  中國的外交部長自九○年代開始,每年一月第一個國外行程都是非洲,已長達四分之一世紀而未中斷,國家領導人出訪非洲,更是遠較改革開放前要頻繁許多。一九九三年中國成為能源淨進口國,非洲豐富的石油及礦物蘊藏,更是必須爭取的資源。二○○○年,中非合作論壇(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在北京開幕,成為中國對非洲進行援助、投資及貿易的新平台。這段期間,國際觀察家所關注的是中國與非洲(China and Africa),除了能源的取得,他們更加重視其中的政治及安全意涵。

  隨著國營企業大批「走出去」,在非洲進行各項基礎建設,援助的項目不斷擴大之下,雙邊貿易由二○○○年的一百億美元增加至二○○八年的一千億美元,許多批判者認為中國在非洲進行的是新殖民主義,與過去歐洲殖民母國的剝削掠奪並無二致;但也有人認為中國的出現,讓非洲國家與西方國家打交道時,有了替代選擇,多了討價還價的籌碼。這段時間外界集中於中國在非洲(China in Africa)的討論,不免也會做一番價值判斷:中國對非洲的經濟發展究竟是正數還是負數?

  過去十年,或許是替國營企業工作、對環境熟悉,因此合約滿後就自立門戶,並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在這個新興市場打拚;抑或是原先就在海外有投資項目的企業家將重點轉到非洲,無論動機如何,其結果乃是有上百萬的華人散居在非洲大陸。他們的創業、融入當地社會、維繫家庭等挑戰,遂成了人類學家及社會學家觀察的重點。傅好文的大作,《中國的第二個大陸:百萬中國移民如何在非洲投資新帝國》就是一部中國人在非洲(Chinese in Africa)的忠實紀錄。

  傅好文是一位少數具有豐富非洲經驗(父親曾是世界衛生組織駐象牙海岸的醫生;本身也是《紐約時報》駐西非的記者),又在亞洲的日本及中國服務多年的媒體人,不僅精通英法語和一些非洲當地語言,亦具備日文及中文能力。當他著手寫這本書時,對非洲懷有濃厚的情感,但卻能將中國人在當地經營企業的點點滴滴做極為客觀的描述,少了批判,而多幾分真實感。

  個人在紐約曾訪問過這位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任教的作者,直接問他為何有這些中國人或中國企業家願意接受他的訪問,述說自己的故事,難道他們不怕遭到報復嗎?除了有重要的牽線人外,傅好文非洲裔的族群背景是否也成為優勢?不過,他的回答倒是令我有些驚訝。傅好文坦誠如果他們有所保留,就不會接受採訪,一旦決定受訪,基本上都很願意回答他的提問。

  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難得一見的中國移民。在美加地區,來自中國的移民許多是留學生、後來靠著專業辦身分,留下工作定居,也有的是在餐廳打工的非法移民,等待永久居留權;這個地區當然也會是官二代及富二代進行投資移民的標的。傅好文筆下、在非洲的中國人顯然有別於上述類型,他們是一群具有草莽性格、膽識過人、勇於闖蕩的冒險家,而無垠的非洲大地正好提供他們施展抱負的機會。中國的官僚體制讓他們處處受到拘束,但卻可在較為自由的非洲一展長才。儘管大多數的中國移民看待非洲人帶有歧視眼光,但他們若最終想要留在當地,也有可能如莫三比克的小郝一般,讓孩子與非洲人通婚。他們後裔的認同問題,或許又是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研究的對象。

引言:傅好文(本書作者)
 
  當中國於一九七○年代末期展開歷史性的開放時,中國與其子民不僅因為精準的經濟新政策而受益,更重要的是,她還掌握了絕佳的時機。隨著局勢開展,接下來幾年,史無前例的全球化時代登場,而中國乘著這波經濟突變浪潮,獲利遠勝世界其他國家。不到十年,中國就從進出口量低迷無奇的貧窮國家,轉型成所謂的「世界工廠」,而這正是她今日最顯著的名號。
 
  儘管中國政府與其子民取得新時代的改變契機,全球化事實上還是遵循歐美、日本等強權國家的遊戲規則。世界經濟強權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尋找資本市場和廉價勞動力,為西方消費者提供更廉價的商品。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比中國更符合這兩項需求。
 
  如今當代全球化的第一波浪潮已然抵達顛峰,未來將有相應的新潮流予以取代。而中國面對新的世代,已不再是被動的參與者,而轉型為更為強硬的直接介入者。確實,中國正在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經濟變動的主要因素。
 
  在今日,中國的銀行、營造公司與其他類型日益增加的企業主們遊走於世界各地,為他們的資金與貨品市場尋求出口,開創新的商機與市場,為中國的快速成長尋找所需的原物料。於此同時,中國開始制定自己的規則,根據自己的想像藍圖重新改造全球化風貌,逐漸取代歐美多年來壟斷第三世界所立下的諸多準則與規範。
 
  在北京所創建的現代版「以物易物制」(barter system)裡,開發中國家買單建構新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以換取長期穩定取得烴或其他礦物的權利,並因此為中國企業贏得大筆合約。在川流不息的跨國交易中,中國進出口銀行(China’s Export Import Bank)與其他大型國家控股的「政策性銀行」共同結盟,提供誘人的金融計畫,不過幾乎總是得雇用中國企業、中國原物料與中國勞工。
 
  非洲成為中國展示新建制的最佳舞臺,並讓此新興勢力得以史無前例地競逐商機,並且大放光芒。因為冷戰因素而備受西方冷落的非洲大陸,成了中國鍛鍊其國際貿易實力的完美練兵場。除此之外,非洲亦是全球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寶庫,得以提供中國工業持續擴張與大規模全國建設所需的原物料,更是一大利多。
 
  上述種種原因,使得非洲在北京當局眼中的重要性大增。事實上,中國的新領導者習近平首次以主席身分進行國外參訪時,即是造訪非洲。而一年之内又有多位政府高官頻訪非洲,和美國的非洲政策形成強烈對比,我相信北京方面是刻意營造此一對比。就美國來說,不管是總統或國務卿,皆甚少親臨非洲。對非洲異乎尋常的關注,以及出手闊綽的官方資金,讓非洲領導者口中的「服務式關係」(servicing the relationship),為中國帶來極為優渥的報酬。二○一二年,中非貿易總額據估已急遽上升至兩千億美元,為本世紀初的二十倍,並遠勝美非與歐非貿易總額。同時,對中國重點發展工業如營造業而言,非洲的工程訂單已占其海外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近年來,諸如此類的中非貿易發展引發人們激烈而未果的爭論。中國的深度介入,是否會從根本上幫助非洲重建,是否會讓非洲從此走上康莊大道,抑或是引發換湯不換藥的新一輪殖民擴張?上述的種種辯論結果似乎大部分早已注定,如同可預期的法律公報般貧乏:人們要不選擇以反省的態度為中國進行辯護,要不就是高聲歡揚西方強權的價值觀,並幸災樂禍地數落中國的每筆失敗爛帳。
 
  然而,中非關係中最重要且最難以預期的因素之一,卻常詭異地在討論中受忽略:實際上,大規模的中國人口以移民或長期居民的身分,移居偏遠大陸的深處。據估計,近十年來,已有上百萬的中國新移民進駐非洲大陸,迅速成為各行各業的新面孔:農民、建立中小型工廠的企業家、五花八門的貿易商、醫生、教師、走私販與性工作者。本書的描述重心正是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 的新移民。我的踏察足跡遍及非洲大陸的十五個大小國家,我試圖透過他們的經歷來了解中國與非洲日益緊密的關係。
 
  國家政府向來樂於進行經濟計畫,而中國與非洲亦不例外。北京官方的貸款計畫以及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大型工程,時時盤據非洲報紙的頭條,使得中國於非洲的國際聲勢如日中天。但是,歷史早已告訴我們,時代總是由數量可觀的小人物一點一滴有意義地形塑而成,他們未知的動機與目的,間接地創造了所謂的現實。若以此觀點看來,非洲的中國新移民正是操控中非重大外交新關係的主宰者。當新移民為非洲與原生家鄉建立非官方網絡,進行商品、資本、貨物輸送流時,他們確實建立了政府無從掌握與計量的地下渠道。
 
  中國的非洲移民熱潮主要是靠口耳相傳和訊息傳播,即便深居內陸的尋常百姓,也視非洲為機遇無限的新大陸。每個踏上非洲大陸的中國人,都有可能成為移民鎖鏈的重要一環,其親戚、友人、女友與家人們往往會緊隨其後。北京政府雖然縝密地籌畫如何增強國家實力,提高國家聲譽,但在非洲的中國新移民對待商業的態度,對法律、環境、地方習俗,尤其是當地人民的尊重程度,更能直接決定中國的形象與中非關係。
 
  做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近身觀察中國的快速崛起並深感讚嘆,同樣地,過去我亦見證了非洲的動盪改革時期。眾所周知,中國乃全球成長最迅速的巨大經濟體。過去二十年來,中國平均每年以百分之十‧二的速度成長,相當於全球經濟成長的百分之四十。近來,儘管未受國際普遍支持,非洲經濟也急起直追。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預測,二○一三年至二○一七年間二十個發展最快速的國家,有十個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而這些事實都將緊密糾結。
 
  最近幾年在非洲,我幾乎所到之處都能見到中國人的身影,對此情況,我的驚訝程度更甚以往。我在坦尚尼亞的三蘭港(Dar es Salaam)和平凡的街頭小販相談甚歡;我在尚比亞的首都路沙卡(Lusaka)和肉雞小攤結識;我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盜採銅礦的山貓幫打交道,這些中國朋友大大改變了我對中國的觀點。
 
  在這塊新的大陸上,中國人總是毫不保留地向我表示他們對中國問題與缺點的擔憂,以及對祖國的殷切期盼。相反地,我很驚訝地得知,對他們許多人而言,非洲似乎意謂著無限的自由,和他們口中擁擠、過度競爭並且充滿惡意的中國相比,非洲閃爍著機會的光芒。大多數人還認為非洲的貪腐問題相較之下似乎較不嚴重。
 
  非洲,正處於自身歷史的深刻轉捩點。對許多非洲國家而言,由於人口、教育與傳播技術的轉變,新的時代將有可能使非洲一舉脫貧,並且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在過去十年來,非洲的整體增長已幾可媲美亞洲,以目前狀態看來,不久將位居世界前列。
 
  預估在本世紀中期,非洲的人口將從十億增長至二十億之譜,並就此進入「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時期,該階段意謂著年輕的工作人口比重上升,並將遠遠超過沒有勞動力的年輕與老年人口。直至本世紀末,人口統計學家預估非洲人口將瀕臨三十五億大關,並超過中國與印度兩國人口的總和。
 
  當然,增長與發展難以等同而論,我們不妨保守推測政府組織最先進的國家,主要也就是新興民主國家,將最有可能處理好自然資源財富和人口暴增之間的矛盾,從而進入更高階段的繁榮昌盛。然而,許多受貪婪與短視近利的政治權貴階級所操控的非洲國家,將會因國際對原物料的需求激增,短期間內大發洋財,若該國統治菁英濫用資金,未明智投資於其人口的就業與專業訓練計畫,他們或許將濫情揮霍,打造嶄新、炫耀式的首府,建造華而不實的宮殿,並將多數資金匯入外國銀行戶頭。
 
  這些國家隨著人口激增,城市將變得擁擠不堪,社會動盪不安,許多國家甚至會逐漸走到國家失靈(state failure)的地步,同時其地下資源耗盡,環境亦遭到破壞。本世紀中期許多非洲國家將會達到兩個極端,一個是人口增長達到頂峰,而另一個則是已知的石油和礦產資源殆盡。
 
  因此,對部分非洲國家來說,中國開展的「再發現」(rediscovery)正巧與上個世代的中國歷史互相呼應,那時,中國首次展開歷史性的開放。中國,做為非洲最為龐大而飢渴的新夥伴,將帶來嶄新而巨大的投資。然而,對部分不幸的非洲國家來說,中國深不見底的胃袋,將加速悲劇前來的腳步。
迦納獨立智庫資深執行長艾德‧布朗(Ed Brown)告訴我:「中非關係將主導非洲未來五十年的命運。最重要的關鍵是,非洲國家是否有足夠應變能力爭取到好處,而不是再次成為其他國家的附屬品。」
 
  我期盼,藉由了解中國與世界發展較為落後的非洲國家所建立的新關係,及其所創造的新世界,我們能夠對未來有更多的認識。
 

內容連載

摘自第一章〈莫三比克〉
 
郝盛利擁有的農場位於莫三比克偏遠區域的中南部地帶,他在該處建立起新家園。過去幾天以來,我們透過斷斷續續的手機收訊進行通話。目前他人在首都馬布多(Maputo)補貨,將讓我搭便車回到他的大農場。
 
當司機把白色新型豐田小貨車停在旅館前面時,小郝正對著手機怒吼。情況看起來很明顯,時間很緊迫,他很抓狂。我們急促地握握手,他繼續粗俗地用中文對著手機大吼大叫,聽得出對方應該是中國賣家,卻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中國就是他媽的太大,太多他媽的方言了。」他抱怨地掛掉了電話。這個人約莫五十多歲,理著小平頭,身材結實。
 
我提著行李,站在莫三比克清晨艷陽下直冒大汗,而小郝則是開始將怒氣轉移到高大、體型魁梧的莫三比克司機約翰身上。司機一邊忙著上貨到豐田貨車,一邊冷靜地抽菸。
 
「你,大塊佬,狗娘養的。」這個脾氣火爆的移民農夫大爆粗口,他短而粗魯的句子裡摻混了三種語言,最後的粗話是用中文。當他聽到我用西班牙文和司機溝通時,以為那是葡萄牙文,央求我快快幫他翻譯。「你能不能和這混蛋解釋我們要去哪裡?我們得趕快離開這兒。趕快上路。」
 
在一、兩個世代以前,美國佬可說是世界舞臺上最醜陋的老粗角色。不管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只要當地人聽不懂自己的語言,美國佬就會傲慢地大聲咆哮。在認識小郝不到幾分鐘後,我相信美國佬後繼有人了。
 
過去十年以來,中國砸下重金投資非洲,許多評論家認為中國把非洲從西方數世紀以來的控制中爭奪了過來,但西方世界並沒有對中國的大動作投以太多的關注。事實上,中國如此大張旗鼓的背後,其動機早已醞釀多時。早在一九九六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就接連拜訪六個非洲國家。他於非洲聯盟總部衣索比亞的阿迪斯阿貝巴市(Addis Ababa)發表恢弘演說,並提議建立中非合作論壇(Forum China-Africa Cooperation,簡稱FOCAC)。
 
江澤民此舉為中國兩階段式重點計畫踏出了第一步。江澤民返國後,立刻於唐山發表另一場演說,明確表示中國應當「走出去」,意指中國應該要向外拓展商業機會。江澤民為首位透露此類型經濟企圖的中國領導者,非洲顯然一開始就成為該國的首要目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7
    $210
  2. 二手書
    49
    $220
  3. 新書
    67
    $303
  4. 新書
    79
    $356
  5. 新書
    79
    $356
  6. 新書
    85
    $383
  7. 新書
    85
    $383
  8. 新書
    88
    $396
  9.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