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阿嬤半世紀育兒經驗結晶
教養不必花大錢讀名校、請名師、買教材,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洗米煮飯、摺衣疊被,就能培育出一生受惠無窮的好品格、好習慣、好教養。
◎全書搭配圖解示範,清晰易懂,讀者能立即掌握阿嬤的智慧,輕鬆實行在每個育兒生活情境中。
孩子的教養、習慣、品格是父母最掛心、卻覺得最棘手的事。來自府城的Super阿嬤是一位育兒持家「資歷」超過半世紀的全職家庭主婦,經驗結晶出一套「喜之客」教養撇步,將家庭餐桌當成孩子生活與品格的現成教室,從每一天接觸的家事、應對中,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引導,養成孩子的好習慣、體貼互助的心意和品賞身邊美麗事物的能力。
什麼是「喜之客」?「喜之客」是Super阿嬤的趣味發明,來自日文漢字「(身美)」(發音為si-tsu-ke,舉止、修養美好的意思)的諧音。意思是自小好教養的孩子,從裡到外看起來都很美、很舒服,這樣的孩子到哪裡都受人喜愛,就是一位「喜之客」。小時候的教養可以保持到老,做為一生的資產,還可以再傳給下一代,當成永遠的傳家寶。
全書全彩圖解,穿插Super阿嬤繪製的教養情境插畫,可作為父母讀者們教導孩子的參考,是最有趣又實用的育兒手邊書。
本書是Super阿嬤半世紀經驗結晶的子女教養秘訣,讓父母將日常家事當作生活教材,引導孩子的學會規矩、家事,鍛鍊手腦協調,也觸發最初的五感品味。「喜之客」分為三大部分、共二十堂教養法寶:
Part1:煮食
包含下廚的提醒、前置準備、量米洗米煮飯、認識蔬果學切菜、燒開水、整理碗筷、洗碗筷、認識四季彩盤等八堂課。
→孩子懂得體會父母的愛心、學會獨立、發揮創意。
Part2:做家事
包含打理自己、摺棉被、洗衣服、曬衣服、收納、掃地等六堂課。
→孩子練習手眼協調、鍛鍊認知判斷能力、學會負責、互助合作。
Part3:個人生活禮儀
包含家教、衛浴禮儀、洗臉刷牙、出入鞋子擺放、餐桌禮儀、開發五感等六堂課。
→孩子學會生活自理、養成氣質、培養生活美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Super阿嬤 李金娥
來自府城,是一位在廚房修煉一輩子的生活藝術家。二○○一年她號召成立「台南市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把三代經驗結晶的育兒家事基本功,以講故事、寓教於樂的方式義務推廣。充滿創意的她用無師自通的油畫功夫製作講義、教具,長年奔波於南台灣校園也不喊累,就是想將下一代教養成優質的「喜之客」。
Super阿嬤希望將對孩子的愛和關心,透過這本書傳遞出去,讓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幸福滿滿。
攝影者簡介
邱勝旺
一九六○年出生於台南,就讀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修新聞攝影。
曾任職管理、卓越及新聞局光華雜誌。報禁開放後,進入聯合報系擔任攝影記者。任職期間得過吳舜文新聞攝影獎、新聞攝影金鼎獎。
目前回家務農,並在社區擔任櫻花志工。為興趣工作。
Super阿嬤 李金娥
來自府城,是一位在廚房修煉一輩子的生活藝術家。二○○一年她號召成立「台南市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把三代經驗結晶的育兒家事基本功,以講故事、寓教於樂的方式義務推廣。充滿創意的她用無師自通的油畫功夫製作講義、教具,長年奔波於南台灣校園也不喊累,就是想將下一代教養成優質的「喜之客」。
Super阿嬤希望將對孩子的愛和關心,透過這本書傳遞出去,讓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幸福滿滿。
攝影者簡介
邱勝旺
一九六○年出生於台南,就讀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修新聞攝影。
曾任職管理、卓越及新聞局光華雜誌。報禁開放後,進入聯合報系擔任攝影記者。任職期間得過吳舜文新聞攝影獎、新聞攝影金鼎獎。
目前回家務農,並在社區擔任櫻花志工。為興趣工作。
目錄
推薦序 復育賢慧家庭主婦◎夏瑞紅(作家)
推薦序 「身」與「美」的結合,打造「感恩多謝、富而好禮」的地球村◎賴清德(台南市長)
自序 好教養是傳承來的,好習慣一生受惠無窮
緣起 Super阿嬤與「喜之客」
請孩子們來當「喜之客」
守護孩子到成年的台灣傳統,「做十六歲」的府城古禮
part 1 煮食
第1堂課:大手牽小手煮食趣
第2堂課:煮食前的小提醒
第3堂課:一起來量米、洗米和煮飯
第4堂課:認識蔬果、學會切菜
第5堂課:安全使用瓦斯爐
第6堂課:學會整理碗筷及餐桌
第7堂課:吃飽了!一起洗碗及餐後收拾吧!
第8堂課:認識四色彩盤
阿嬤給爸媽的特別提醒 順著季節走的吃法
喜之客人生劇場 一天的生活好習慣1
Part2:做家事
第9堂課:會打理自己的小生活智慧王
第10堂課:學會自己摺棉被
第11堂課:左搓右揉,洗衣服
第12堂課:晾曬衣服,一起來!
第13堂課:收納衣服,動手又動腦
第14堂課:掃掃地,全家乾乾淨淨!
阿嬤給爸媽的特別提醒 教孩子澆花
喜之客人生劇場 一天的生活好習慣
Part3:個人生活禮儀
第15堂課:好家教是傳承來的
第16堂課:學習衛浴禮儀,孩子教養好
第17堂課:讓孩子乾淨清爽的洗臉、刷牙禮儀
第18堂課:出入鞋子擺放整齊
第19堂課:學習餐桌禮儀,用餐得心應手
第20堂課:和孩子一起開發五感
阿嬤給爸媽的特別提醒 用隨手可得的小東西培養孩子的美感
喜之客人生劇場 一天的生活好習慣
推薦序 「身」與「美」的結合,打造「感恩多謝、富而好禮」的地球村◎賴清德(台南市長)
自序 好教養是傳承來的,好習慣一生受惠無窮
緣起 Super阿嬤與「喜之客」
請孩子們來當「喜之客」
守護孩子到成年的台灣傳統,「做十六歲」的府城古禮
part 1 煮食
第1堂課:大手牽小手煮食趣
第2堂課:煮食前的小提醒
第3堂課:一起來量米、洗米和煮飯
第4堂課:認識蔬果、學會切菜
第5堂課:安全使用瓦斯爐
第6堂課:學會整理碗筷及餐桌
第7堂課:吃飽了!一起洗碗及餐後收拾吧!
第8堂課:認識四色彩盤
阿嬤給爸媽的特別提醒 順著季節走的吃法
喜之客人生劇場 一天的生活好習慣1
Part2:做家事
第9堂課:會打理自己的小生活智慧王
第10堂課:學會自己摺棉被
第11堂課:左搓右揉,洗衣服
第12堂課:晾曬衣服,一起來!
第13堂課:收納衣服,動手又動腦
第14堂課:掃掃地,全家乾乾淨淨!
阿嬤給爸媽的特別提醒 教孩子澆花
喜之客人生劇場 一天的生活好習慣
第15堂課:好家教是傳承來的
第16堂課:學習衛浴禮儀,孩子教養好
第17堂課:讓孩子乾淨清爽的洗臉、刷牙禮儀
第18堂課:出入鞋子擺放整齊
第19堂課:學習餐桌禮儀,用餐得心應手
第20堂課:和孩子一起開發五感
阿嬤給爸媽的特別提醒 用隨手可得的小東西培養孩子的美感
喜之客人生劇場 一天的生活好習慣
序
推薦序
復育賢慧家庭主婦
◎夏瑞紅(作家)
有一天,忽然想到,自己是這樣長大的:
十歲前,毫無「垃圾」概念。當年物資有限,所有東西都必須一再「輪迴重生」。大人的破衣服改一改,變小孩的褲子;果皮菜渣和一和,變牲畜的飼料;即使已到完全無用境界,仍可化身堆肥,或投效柴薪。一切自有出路,沒有東西會杵著當「垃圾」,讓人必須白白拋棄。
十五歲前,很少吃不認識的人做的食物。那時人們大都在家吃飯,親友常互贈收成果菜或自製點心,偶爾去柑仔店買汽水、泡泡糖,就算特別牙祭。
二十歲前,學校制服外,幾乎只穿媽媽做的衣服。那樣就夠穿了,四周朋友沒人在計較名牌行頭。
後來,整個社會「發」了,下一代是這樣長大的:
一出生就遇見各種免洗、可拋、一次性物件,從尿布、濕巾、塑膠袋、包裝紙、飲料罐,到流行旋風中接力快閃的玩具、教具和三C用品。「持久耐用」已不是他們對東西的期望,輕鬆delete、隨時update、永遠煥然一新,才是王道。雖然從小就被教育「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但那只是概念,垃圾一丟就與我無關,才是每天的事實。
他們不得不吃不認識的人做的食物。因為家裡幾乎不開伙,經常上餐館、買便當,即使見過廚師、攤販,其食材也來自中央廚房或工廠料理包。要他們吃東西時感懷天地農夫,有點強人所難,因為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食物天生就是商品的樣子。商品食物貼條碼、標價錢,記註成份、產地、公司電話、製造日期,看似一清二楚,但吃下去終究不明不白。
他們從小就懂造型,勤於追逐時尚,在意品牌形象、廣告代言,普遍相信這不僅關乎丰采品味,甚至是人格的符號了。對他們來說,穿媽媽做的衣服已屬古人行徑。這今昔之別,除大環境因素外,也因小環境變了--那個每天忠實地坐鎮在家,讓滿屋子因她而生生不息、也讓全家人得到安穩依靠的主婦,已經「離家出走」了。
我的忘年之交,台南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創辦者、人稱「Super阿嬤」的李金娥女士,是個「資歷」超過半世紀的全職家庭主婦。談起家事,她能從廚餘講到生態保育、民生農糧;從餐桌講到家教門風、生活真諦,渾身「資深家庭經理人」的架式,洋溢專業自信。
她敬重過去勤儉樸實的生活方式,認為在這方面,依賴金錢、過度消費,又一味追求方便快速的目前社會,其實大開倒車,而非進步。
她觀察到,大家的享受增加了,但健康快樂卻未必增加;家庭束縛鬆綁了,但精神壓力卻未必減輕;環境、教育、兒童與青少年問題,也日益嚴重。她認為,這些痛苦的根源之一,就在於家庭失能、生活脫序。
為此,她宛如傳教士般,帶著自創講義、教具,長年奔波於南台灣,宣揚家庭餐桌是孩子生活與品格的教室,也是國民健康的基地,呼籲大家回歸家庭、好好做飯,並善用每日家事以身作則,教養優質下一代。她志於「復育」賢慧家庭主婦,硬是「不信春風喚不回」!
Super阿嬤一身持家功夫得來不易。畢業於台南女中的她,在當年算是稀罕的高學歷女性,但她自幼一樣跟著祖母和媽媽學習家事,嫁作「先生娘」(閩南語,醫生的太太)後,又全心投入相夫教子,同時還要為全醫院員工和住院患者料理伙食。因此她特別能體會,現代職業婦女在兼顧家庭上面,更需進一步的「管理智慧」。
很高興大塊文化慧眼獨具,出版了Super阿嬤的《喜之客》。這不是學者論述,也不是作家、名嘴的家庭生活散文,這是三代經驗結晶的家政基本功秘笈,也是Super阿嬤修煉一輩子的子女教養手冊。
儘管世界變化劇烈,但那單純、安靜和充滿手工溫馨的生活原味,至今歷久彌新。因此,我樂於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朋友,特別是新世代的女性,源遠流長又博大精深的家庭主婦文化,正等妳來承先啟後呢!
復育賢慧家庭主婦
◎夏瑞紅(作家)
有一天,忽然想到,自己是這樣長大的:
十歲前,毫無「垃圾」概念。當年物資有限,所有東西都必須一再「輪迴重生」。大人的破衣服改一改,變小孩的褲子;果皮菜渣和一和,變牲畜的飼料;即使已到完全無用境界,仍可化身堆肥,或投效柴薪。一切自有出路,沒有東西會杵著當「垃圾」,讓人必須白白拋棄。
十五歲前,很少吃不認識的人做的食物。那時人們大都在家吃飯,親友常互贈收成果菜或自製點心,偶爾去柑仔店買汽水、泡泡糖,就算特別牙祭。
二十歲前,學校制服外,幾乎只穿媽媽做的衣服。那樣就夠穿了,四周朋友沒人在計較名牌行頭。
後來,整個社會「發」了,下一代是這樣長大的:
一出生就遇見各種免洗、可拋、一次性物件,從尿布、濕巾、塑膠袋、包裝紙、飲料罐,到流行旋風中接力快閃的玩具、教具和三C用品。「持久耐用」已不是他們對東西的期望,輕鬆delete、隨時update、永遠煥然一新,才是王道。雖然從小就被教育「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但那只是概念,垃圾一丟就與我無關,才是每天的事實。
他們不得不吃不認識的人做的食物。因為家裡幾乎不開伙,經常上餐館、買便當,即使見過廚師、攤販,其食材也來自中央廚房或工廠料理包。要他們吃東西時感懷天地農夫,有點強人所難,因為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食物天生就是商品的樣子。商品食物貼條碼、標價錢,記註成份、產地、公司電話、製造日期,看似一清二楚,但吃下去終究不明不白。
他們從小就懂造型,勤於追逐時尚,在意品牌形象、廣告代言,普遍相信這不僅關乎丰采品味,甚至是人格的符號了。對他們來說,穿媽媽做的衣服已屬古人行徑。這今昔之別,除大環境因素外,也因小環境變了--那個每天忠實地坐鎮在家,讓滿屋子因她而生生不息、也讓全家人得到安穩依靠的主婦,已經「離家出走」了。
我的忘年之交,台南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創辦者、人稱「Super阿嬤」的李金娥女士,是個「資歷」超過半世紀的全職家庭主婦。談起家事,她能從廚餘講到生態保育、民生農糧;從餐桌講到家教門風、生活真諦,渾身「資深家庭經理人」的架式,洋溢專業自信。
她敬重過去勤儉樸實的生活方式,認為在這方面,依賴金錢、過度消費,又一味追求方便快速的目前社會,其實大開倒車,而非進步。
她觀察到,大家的享受增加了,但健康快樂卻未必增加;家庭束縛鬆綁了,但精神壓力卻未必減輕;環境、教育、兒童與青少年問題,也日益嚴重。她認為,這些痛苦的根源之一,就在於家庭失能、生活脫序。
為此,她宛如傳教士般,帶著自創講義、教具,長年奔波於南台灣,宣揚家庭餐桌是孩子生活與品格的教室,也是國民健康的基地,呼籲大家回歸家庭、好好做飯,並善用每日家事以身作則,教養優質下一代。她志於「復育」賢慧家庭主婦,硬是「不信春風喚不回」!
Super阿嬤一身持家功夫得來不易。畢業於台南女中的她,在當年算是稀罕的高學歷女性,但她自幼一樣跟著祖母和媽媽學習家事,嫁作「先生娘」(閩南語,醫生的太太)後,又全心投入相夫教子,同時還要為全醫院員工和住院患者料理伙食。因此她特別能體會,現代職業婦女在兼顧家庭上面,更需進一步的「管理智慧」。
很高興大塊文化慧眼獨具,出版了Super阿嬤的《喜之客》。這不是學者論述,也不是作家、名嘴的家庭生活散文,這是三代經驗結晶的家政基本功秘笈,也是Super阿嬤修煉一輩子的子女教養手冊。
儘管世界變化劇烈,但那單純、安靜和充滿手工溫馨的生活原味,至今歷久彌新。因此,我樂於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朋友,特別是新世代的女性,源遠流長又博大精深的家庭主婦文化,正等妳來承先啟後呢!
內容連載
請孩子們來當「喜之客」
四十多年前,我搭飛機出國省親,在機上我坐靠走道的位置,旁邊是一位東方臉孔的中年男人。奇怪的是,每當有人用完飛機的洗手間出來,他都起身去洗手間,不知道在觀察什麼,回到座位後又頻頻在筆記上記錄東西。我看他來回好幾次,感到十分好奇,看來似乎像是個日本人,就隨口用日語問他在做什麼、記錄什麼?他沒察覺我是台灣人,也用日語回答:「我是個研究人類行為的學者,我正在觀察各國人使用洗手間的習慣。」問他有何發現,他說:「我發現台灣客人用過的洗手間最髒亂。洗手台邊的水漬不清理、用品也很雜亂不歸位。台灣人的生活習慣較差。」他因為沒發現我是台灣人而說出的率直言語,讓我啞口無言,覺得又難過又不好意思……
為什麼國際航線的眾多旅客中,台灣客的習慣最不好呢?台灣人明明是很善良,懂得關心他人,也會體貼他人感受的呀!為什麼在飛機上的舉止非但顯現不出這善良、美好的一面,卻讓人覺得髒亂、習慣不好呢?也許是教育出了問題?
這趟旅程中,我茶不思、飯不想,試著找出台灣人帶給他人習慣不好印象的種種原因。回台灣後,我仔細觀察,雖然台灣人善良有愛心,但父母很少注意孩子的生活教育、學校裡也沒有教導生活習慣的課程,造成有部分的人行為習慣較差,為他人帶來不便、甚至造成群體的負擔。這些習慣不好的人無論是在鄰里中、學校裡,因為生活品質差,連帶使自己的外在形象也不好,結果影響了人際關係,是自己的損失、也使群體生活不能和諧。唉!不好的生活習慣形成了不好的結果,是多麼遺憾啊!
因為這樣,我開始在「台南市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開始推廣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首先由孩子的家庭教育開始。先針對孩子,是因為習慣如果能自小養成,可以跟著人一輩子,無論是打理自己生活、或是照顧家人,都是人一生可貴的資產。針對庭教育,則是因為父母親可以隨時為孩子做好機會教育,讓孩子沈浸在好的學習環境、好的親子互動中,自然培養出懂得為他人著想、為自己負責的正面人格。
四十多年前,我搭飛機出國省親,在機上我坐靠走道的位置,旁邊是一位東方臉孔的中年男人。奇怪的是,每當有人用完飛機的洗手間出來,他都起身去洗手間,不知道在觀察什麼,回到座位後又頻頻在筆記上記錄東西。我看他來回好幾次,感到十分好奇,看來似乎像是個日本人,就隨口用日語問他在做什麼、記錄什麼?他沒察覺我是台灣人,也用日語回答:「我是個研究人類行為的學者,我正在觀察各國人使用洗手間的習慣。」問他有何發現,他說:「我發現台灣客人用過的洗手間最髒亂。洗手台邊的水漬不清理、用品也很雜亂不歸位。台灣人的生活習慣較差。」他因為沒發現我是台灣人而說出的率直言語,讓我啞口無言,覺得又難過又不好意思……
為什麼國際航線的眾多旅客中,台灣客的習慣最不好呢?台灣人明明是很善良,懂得關心他人,也會體貼他人感受的呀!為什麼在飛機上的舉止非但顯現不出這善良、美好的一面,卻讓人覺得髒亂、習慣不好呢?也許是教育出了問題?
這趟旅程中,我茶不思、飯不想,試著找出台灣人帶給他人習慣不好印象的種種原因。回台灣後,我仔細觀察,雖然台灣人善良有愛心,但父母很少注意孩子的生活教育、學校裡也沒有教導生活習慣的課程,造成有部分的人行為習慣較差,為他人帶來不便、甚至造成群體的負擔。這些習慣不好的人無論是在鄰里中、學校裡,因為生活品質差,連帶使自己的外在形象也不好,結果影響了人際關係,是自己的損失、也使群體生活不能和諧。唉!不好的生活習慣形成了不好的結果,是多麼遺憾啊!
因為這樣,我開始在「台南市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開始推廣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首先由孩子的家庭教育開始。先針對孩子,是因為習慣如果能自小養成,可以跟著人一輩子,無論是打理自己生活、或是照顧家人,都是人一生可貴的資產。針對庭教育,則是因為父母親可以隨時為孩子做好機會教育,讓孩子沈浸在好的學習環境、好的親子互動中,自然培養出懂得為他人著想、為自己負責的正面人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46折$130
-
新書51折$143
-
二手書57折$160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2
-
新書85折$238
-
新書88折$246
-
新書9折$252
-
新書9折$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