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德國銷售百萬冊的育兒寶典,2015年好評改版再推出!

  ★專業性強:由德國兒童行為治療師與小兒科醫師合力撰寫,全球暢銷逾百萬冊,堪稱德國育兒寶典。
  ★容易吸收:語言簡單鮮明,每章均有言簡意賅的重點整理,科學實證觀念易於理解,行動策略清楚明晰。
  ★實用性高:內附幼兒生長曲線案例解析,並特別設計廚房標語,讀者可自行剪下,提醒父母與孩子,謹記快樂吃飯法則,讓餐桌不再成為親子角力的戰場!
  ★全系列包括;《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解決所有父母必定會面對的教養問題。


  正餐時間像打仗,孩子哭鬧著要零食,營養不良,怎麼辦?孩子偏食又挑嘴,長得比別人瘦小,怎麼辦?

  什麼時候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吃飯慢吞吞,怎麼辦?為什麼專家主張「爸媽決定食物何時上桌、如何上桌;孩子決定是否吃、吃多少」?

  別讓餐桌變戰場的祕訣大公開!即使在糧食過剩的時代,孩子偏食、不肯吃飯,「吃飯vs. 健康」的問題始終是所有父母要面臨的大挑戰。

  家長都知道,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絕對離不開營養均衡以及正確的飲食習慣。本書以最新、最正確的營養觀念,提供簡單有效的「好好吃飯法則」。不管原本孩子吃得太多、太少或吃得不健康,用餐氣氛總是鬧得不愉快,使用好好吃飯法則都能讓家長免緊張,孩子沒壓力。

  本書作者為資深的行為治療師與小兒科醫師,從豐富的自身經驗出發,說明為什麼孩子不肯好好吃飯,同時以簡明易懂的方式,指出每個年齡的孩子該遵守哪些吃飯的規矩,並提出實際的做法,一步一步教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能建立受用一生的正確飲食觀。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教師培育科主任    陳昭惠醫師
  知名親職部落客推薦   小雨麻、Ashley、水瓶面面、彭菊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 Kast-Zahn)


  心理學碩士及行為治療師,提供父母諮商及兒童輔導,治療經驗甚豐。在少子化的德國,作者育有三名子女,她從自身與多年的看診經驗中,歸納了深入淺出的教養指南,寫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並與小兒科醫師哈特穆.摩根洛特合著《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本本暢銷,堪稱德國育兒聖經。

哈特穆.摩根洛特(Hartmut Morgenroth)

  小兒科醫師,曾在印度與坦尚尼亞行醫、於多所兒童醫院擔任主治醫師,亦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一九八二年自行開業,每天在診所都會遇到父母詢問該如何引導孩子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二十五年來,他診治了許多有睡眠與飲食問題的兒童,並將豐富的諮詢經驗集結在本書之中,與父母分享。

譯者簡介

陳素幸


  德國特利爾(Trier)大學德國文學暨語言學碩士,現任大學講師。曾獲吳大猷基金會科普類翻譯佳作獎。譯作有《生命的時間學》、《不斷幸福論》等十餘冊。
 

目錄

作者的話     
中文版推薦     
人氣部落客推薦     

1好好吃飯非難事
吃飯是緊張還是有趣?
想想小時候     
童年晚餐     
我家的經驗     
小兒門診的案例     
吃飯的重要規則!     
小規則大效果     
重點整理     
父母對吃飯應有的認識
孩子的「內在調節系統」     
克拉拉.黛維斯的孤兒實驗     
「超市飲食」的動物實驗     
創造好條件     
小小孩大行家     
是胖是瘦,教育或遺傳?     
遺傳扮演何種角色?     
環境扮演何種角色?     
結論     
太胖、太瘦,成長曲線怎麼說?     
太矮或太高?     
太輕或太重?     
成長減緩或加速     
不對勁的成長曲線     
結論     
孩子需要哪些養分?營養學輕鬆學     
拿父母做榜樣     
什麼是「健康食物」?     
端什麼食物上桌?     
健康飲食新知     
太多脂肪的壞處為何?     
碳水化合物的好處為何?     
蛋白質,簡單!     
各種「食物金字塔」     
紅綠燈食物金字塔     
平常就應用食物金字塔     
重點整理     

2 餐桌變戰場?
當父母管太多時
「不准吃太多!」     
刪除甜食和點心     
野蠻的限制     
命令節食     
用遵守規則取代施加壓力     
「多吃點!」     
強迫餵食     
「你不愛我!」     
廚房標語     
「不吃青菜就沒有點心!」     
更多招數     
壓力或招數都沒用     
為什麼父母管太多     
重點整理     
當父母管太少時
「聽命」煮飯     
毫無節制的飲食     
時間     
方式     
重點整理     

3每個年紀都好好吃飯
前六個月:全靠吸吮
小嬰兒吃什麼?     
母乳     
嬰兒奶粉     
何時與如何餵寶寶?     
如果你餵母乳     
偏見和事實     
如果寶寶喝配方奶     
媽媽和寶寶各司其職     
喝奶和睡覺     
重點整理     
六到十二的月:過渡到與家人共餐
可以餵副食品了嗎?     
可以用湯匙了嗎?     
副食品的順序是?     
與家人共餐     
提供支持     
讓孩子主導     
喚起好奇心     
體重不會過重     
重點整理    
一到六歲:「我已經不是小寶寶了!」
端什麼食物上桌?     
一到六歲孩子好好吃飯的訣竅     
用餐氣氛如何?     
吃飯時避免權力鬥爭     
賦予信任、促進獨立     
設定界線     
重點整理     
學齡兒童——定型期
深化學習     
解釋規則     
讓學齡兒童好好吃飯     
重點整理     

4特殊問題
當飲食失衡時
體重過重:太多養分滯留體內     
生活方式造成差異     
多胖算過重?     
如何幫助胖小子?     
飲食失調:當身體失去控制     
厭食症     
暴食症     
預防飲食失調     
重點整理     
當食物致病時
消化不良     
過敏     
其他的不良反應     
治療和預防     
需要時加以預防     
食物「留不住」:腹瀉和嘔吐     
防止脫水!     
遵守規則     
結語     
重點整理     

附錄1:「廚房標語」     
附錄2:越洋獨家作者專訪
 

好評再版 獨家越洋作者專訪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是德國二十年不敗的育兒指南經典,作者安妮特‧卡斯特尚繼此書之後又出版《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三好系列】至今已經翻譯成數十國語言,幫助了全世界無助的父母。

  身為行為治療心理師的她,從三名子女身上學會:如何做一位相信孩子、不過度恐懼的母親。她曾為迎合七個月大女兒每晚七次的夜間喝奶需求,而讓孩子睡不好、自己也幾乎崩潰,直到學會調整彼此的需求後,情況才逐漸改善。在德國哈廷根(Ratingen)優雅安靜的家中,她接受了《親子天下》的專訪:

  Q:《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這本書在德國是二十年不敗經典之作,初版在一九九五年,可否談一下當時的出版緣由?

  我是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一九九五年我已經有自己的小診所。我家老三在七個月大時睡得很不好,我一晚得起來餵奶七次,清晨四點以後她就黏在我胸前沒好好睡了,白天她常在嬰車裡睡著,但時間也很短,我幾乎崩潰;老大、老二也有睡覺問題,但沒這麼嚴重。

  當媽媽後,我大概有五年不能一覺睡到天亮。我的朋友哈特穆.摩根洛特是小兒科醫生,用一整套睡眠計畫教我如何調整,大概花了兩、三個禮拜,讓老三戒掉半夜喝奶的習慣,她反而多睡了三小時,尤其白天,她一放在床上就睡著了,完全不需要大哭吵著要喝母奶。

  當年女兒不能好好睡覺,是我造成的。因為她晚上一哭,我就餵她母奶。我從女兒身上學到,必須將餵母奶和睡覺這兩件事分開:先餵奶、換尿布、親親、然後放上床睡覺;如果她哭,我就在旁邊安慰她,讓她慢慢學會自己入睡。這個成功經驗,我也分享在書中。

  Q:你後來陸續寫了《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與《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也是起因於你在診所看到父母的無助之處嗎?

  後來我們又出版了《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也很成功。二○○五年後,這三本書改由GU出版社(編按:GU為德國最大的實用書出版社)出版,一直合作至今。

  九〇年代末,很多被子女搞得不知所措的父母來找我。德國那時有許多書籍談教育理論、孩童心理,但卻沒告訴父母可以立即採用的實際做法。《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首先指出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可能犯的錯誤,然後告訴父母如何一步一步設定行為界限、如何和孩子說話他會聽,以及萬一行不通時,如何和孩子討論。

  吃飯問題也是從小兒科醫生那邊收集來的,大多數父母會跟醫生說:「我孩子什麼都不吃、吃太少。」他們因為太擔心,會拿著食物追著孩子跑、要孩子吃下去,這對全家都是一種災難性的壓力。

  所以我們建議,父母決定用餐的時間和提供的食物──幾點吃三餐、或兩次點心?擺上桌的是有營養的蔬菜、魚、肉,還是巧克力、甜點?因此,父母需要知道哪些食物有營養、有益健康,但是由孩子自己來決定要不要吃、吃多少。「把碗裡的東西吃光」是錯誤的想法與做法,因為這會引發後續很多問題,這做法早已被科學家證實無效。

  Q:在近年的看診、諮詢經驗中,您覺得新一代德國父母對於寶寶在吃飯、睡覺、規矩等議題上,與上一代相較,最大的困擾與不同是什麼?

  除了睡覺問題以外,我發現很多年輕父母不敢也不捨讓孩子生氣、哭鬧。當孩子不被允許做什麼時會不開心,孩子有權利生氣,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有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哭鬧、生氣,因為彷彿那代表自己不是好父母。於是父母就給孩子要的一切,只要他不吼不叫就好,我稱之為「氣急敗壞的放棄與妥協」。這會啟動後續更多問題,因為孩子會學到:只要我吵鬧,就可以得到我所要的。

  更糟糕的是,那些總是用吵鬧為所欲為的孩子,根本無法建立自信,進了小學得長時間坐在教室裡聽老師的話、配合團體生活,這些孩子也許會說,這麼無聊,我才不要去這種笨蛋學校,若媽媽又妥協,就真的沒完沒了。

  講到吃飯禮儀,在德國還有一種聲音:讓孩子做孩子。所以小孩要做什麼都   可以,例如在餐廳裡喧鬧、吵到別的客人等。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教養的界限,   孩子也必須學習,怎樣的行為會干擾別人。

  Q:若孩子決定就等點心,而不吃正餐呢?

  沒關係啊,幾次之後他就會餓了。父母當然不能因此就給很多點心,孩子點心吃飽了,當然正餐就吃不下了。而且父母有權決定點心要給水果、優格、兩片餅乾,還是一顆巧克力。所以,父母還是有某種程度的控制權。

  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在一兩天內就調整過來,正常吃飯了。當然也有很極端的例子,例如有的孩子完全拒絕吃午飯,那媽媽就要隨時準備麵包等代替主食。我有一個十一歲的小病人,他只吃小麵包、香蕉和蘋果,很偏食也不吃熱食,但他很健康,運動量也足夠。孩子有時比我們想的還要結實,小兒科醫師會看得出來孩子是否缺乏營養,但大部分孩子都沒有問題。

  關於吃飯,我認為較嚴重的問題反而是過分擔心的母親。當她們擔心到拿食物追著孩子跑、逼迫他吃下去時,才真的變成問題。我看過一位媽媽,因為擔心孩子吃不夠,隨時在包包裡帶著麵包屑,只要女兒一不注意,她就把麵包屑塞進她嘴巴。這樣,孩子怎麼會對吃麵包有興趣呢?

  Q:對你來說,理想的父母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不過於擔心、恐懼,把生育子女看成一件平常的事。當然,有了孩子,大人的生活會有很大改變,但真的不需要把孩子當成你世界的全部或唯一重心。當我們學會帶著孩子,卻依然能好好過自己的人生時,生養子女才會變得真正有趣、開心。我兒子今年三十一歲,兩個女兒分別二十九、二十五歲,我現在覺得不只養小小孩好玩,孩子長大成人了更有趣。

  再舉個吃飯的例子:有些孩子很偏食,認真的媽媽就會專門做孩子喜歡吃的食物,但她自己卻不吃,就看著孩子吃,看他吃多少,這對孩子來說是多大的壓力!媽媽期待孩子喜歡,若孩子不吃或吃不多,媽媽是否覺得失望?正因為父母把養兒育女看得太複雜,德國的生育率也高不起來。〈撰文、攝影=賓靜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3
    $130
  2. 二手書
    5
    $149
  3. 二手書
    67
    $200
  4. 二手書
    7
    $210
  5. 二手書
    7
    $210
  6. 二手書
    7
    $210
  7. 新書
    79
    $237
  8. 新書
    79
    $237
  9. 新書
    79
    $237
  10. 新書
    79
    $237
  11. 新書
    79
    $237
  12. 新書
    85
    $255
  13. 新書
    9
    $270
  14. 新書
    9
    $270
  15.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