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哥吉拉:解開跨越半世紀的怪獸之謎

一本書讀懂哥吉拉:解開跨越半世紀的怪獸之謎
定價:320
NT $ 190 ~ 585
  • 作者:小野俊太郎
  • 譯者:王榆琮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8-1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63049
  • ISBN13:9789571363042
  • 裝訂:平裝 / 24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人類電影史上最為傳奇的怪獸,日本怪獸們的始祖──
哥吉拉究竟有什麼魅力,可以風靡超過半世紀?
走進一九五四年第一部日本怪獸電影《哥吉拉》(ゴジラ),
台灣第一本哥吉拉聖經,看見哥吉拉不可思議的誕生過程!
 
  看到哥吉拉出現就紛紛舉手喊「來踩我!」之:
  ★資深怪獸愛好者 唐澄暐 特別導讀
  ★默默深愛著哥吉拉的設計師 小子  封面設計
 
  日本亞馬遜書店★★★★★強力推薦!
  哥吉拉迷、怪獸迷與特攝電影愛好者今年度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哥吉拉》(ゴジラ)是日本東寶株式會社製作的怪獸電影系列,其角色塑造與電影配樂深受一九三三年美國電影《金剛》(King Kong)以及一九五三年《原子怪獸》影響,此後哥吉拉便成為日本電影、動畫與漫畫的怪獸原型。
 
  自一九五四年起第一部哥吉拉電影推出後,六十年來哥吉拉擁有廣大粉絲,牠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竟可以風靡超過半世紀?第一部哥吉拉電影的劇本與拍攝究竟包含了哪些元素,可以抓住廣大影迷的心、不僅在當時甚至半世紀後仍維持哥吉拉在影迷心中不墜的地位?作者小野俊太郎重回一九五四年的第一部哥吉拉電影,也重回當時的日本社會,看見導演如何精心安排,透過哥吉拉的一舉一動來反應出當代的日本社會現況。一部《哥吉拉》,不僅開啟了電影史上的怪獸風潮,小野俊太郎從社會與文化脈絡分析哥吉拉在電影裡角色的轉變與隱喻,揭開哥吉拉何以能永傳後世的祕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野俊太郎
 
  1959年於札幌出生。東京都立大學畢業後,成城大學大學院博士班中退。是一位文藝評論家,並且擁有在成蹊大學等各校任教的經歷。

  其主要著作為
  《情色莎士比亞》(figure彩⑧)
  《《大亨小傳》了不起的原因》(彩流社)《摩斯拉的精神史》(講談社現代新書)
  《大魔神的精神使》(角川one Thema21新書)《電子人文學》(松柏社)
  《科學怪人》《明治百年─另一個1968年》(青草書房)等許多作品。
 
譯者簡介                    

王榆琮

  熱愛日本的理工人,著迷於翻譯工作,希望未來可以引介更多日本文化給同樣熱愛日本的人們。譯有《AV女優的工作現場》、《日本之黑霧-上》、《健忘症100問100答》等書。
 

目錄

前言 哥吉拉突破60大關
哥吉拉的誕生
邁向國際化的哥吉拉
哥吉拉是氫彈怪獸嗎?
本書的主旨
故事大綱與主要登場人物
 
第一章 作為史詩的《哥吉拉》
北緯24度,東經141度
明神礁和洞爺丸颱風
侏儸紀的恐龍
歸類為兩棲類的哥吉拉
身為複合恐龍的哥吉拉
消滅惡龍的史詩
成為嶄新手法下的史詩電影
 
第二章 潛藏在海中的影子
盔式潛水法
海上保安廳與飢餓作戰
解除武裝後的發展
香山滋的哥吉拉創作背景
《海底兩萬哩》和《哥吉拉》
兩艘鸚鵡螺號潛艇
《哥吉拉》和《潮騷》
本多豬四郎和《艾蘭島的人》
 
第三章 終極武器間的對決
哥吉拉登陸本土
圍繞在哥吉拉身旁的社會文脈
容忍外界干涉的戰役
神奈川條約一百週年
破壞當代象徵的哥吉拉
從江戶城到皇居
祕密開發下的武器
芹澤博士與日製原子彈
芹澤博士與化學兵器
 
第四章 原始怪獸乎?原子怪獸乎?
原始怪獸變成原子怪獸
恐龍與兩百萬年前
古生物學與進化論
恐龍電影的族譜
《哥吉拉》和《原子怪獸現身》的不同之處
創造原子怪獸的男人們
促進原子科技的和平利用
 
第五章 哥吉拉=大猩猩+大鯨魚
《大金剛》與《哥吉拉》
以猴子來比喻
金剛對哥吉拉
鯨魚和日本人
大戶島和美國的陰霾
社會改革與哥吉拉的造訪
 
第六章 美國哥吉拉和日本哥吉拉
哥吉拉與GODZILLA
兩個神明的國度
解讀《哥吉拉》的美國
太平洋戰爭的回憶
輻射能的比喻
被當作日本之神的哥吉拉
戰後復興和女性們
哥吉拉和山根惠美子
與過往訣別的惠美子
 
第七章 哥吉拉後來所留下來的足跡
哥吉拉之後的發展
《哥吉拉的逆襲》
《哥吉拉(1984年版)》
《哥吉拉VS戴斯特洛伊亞》
哥吉拉常保不滅的原因
 
後記
 

導讀

以哥吉拉為中心,探索我們的世界
唐澄暐(怪獸愛好者,著有《超復刻!怪獸點名簿》及《陸上怪獸警報》)


  二○一四年,好萊塢最高規格打造的全新哥吉拉,終於順利以怪獸迷最支持的譯名「哥吉拉」 上映了。讚嘆其精緻造型與特效之餘,我卻在許多觀眾討論中,注意到一些從沒想過的批評:

  「都沒有聽到經典的『登登登』出場音樂」
  「哥吉拉吐的火焰怎麼那麼弱」
  「哥吉拉體型看起來不夠壯」

  我很快發現這些批評的共通點:不管是哥吉拉強壯結實的肉體、一碰到對手就大爆炸的強力嘴砲,還是一出場就「登登登、登登登」響起的主題曲,都是一九九○年代哥吉拉的招牌特色。當時,每一年寒假都可以到電影院,看著一隻又一隻的新怪獸出場挑戰哥吉拉的王位,家裡如果有錄影機,還可以把哥吉拉租回來一看再看。此時用力將哥吉拉刻在記憶中的孩子們,難免覺得二○一四年的好萊塢哥吉拉不如小時候那麼「霸氣」。

  但對看過每部哥吉拉電影的其他孩子來說,二○一四年《哥吉拉》觸動的,卻是更細微的記憶。在第四台違法接收的日本衛星電視中,我還看過一隻來自更久遠過往的哥吉拉。那隻哥吉拉古老到只剩黑白兩色,噴出的火焰不強,體態也鬆垮垮的,但在低鳴中緩慢夷平東京的牠,卻散發出一九九○年代哥吉拉從未展現過的陰沉壓迫感。這部片也叫《哥吉拉》,是日本怪獸電影風潮的起點,也是讓「GODZILLA」這個名字響遍世界、延續至二○一四年的經典第一作。

  二○一四年的好萊塢《哥吉拉》,就隱約能看到元祖《哥吉拉》的影子。二○一四年《哥吉拉》最精彩的幾個場面,都是與海有關的戲碼──哥吉拉晃動整座金門大橋、哥吉拉翻攪整個艦隊、哥吉拉像海嘯一樣的破壞力、哥吉拉隨波平靜離去的最後身影,再三強調著哥吉拉來自海的威脅性;而在芹澤博士(也來自元祖電影角色名)的解說中,觀眾也得以明瞭,這次的哥吉拉並非一九九○年代那種因氫彈落塵而突變的普通爬蟲類,而是連氫彈攻擊都奈何不了的未知生物。這些都遙遙呼應著六十年前元祖《哥吉拉》企圖帶給觀眾的訊息──哥吉拉是原本安居海中的生命,卻意外曝露在氫彈試爆下;沒想到牠的生命力戰勝了輻射落塵,使牠變得更強大,卻也迫使牠離開棲地,從海浪間浮出巨大身軀,將好不容易從戰爭中復甦的繁華東京再度化為灰燼。

  元祖《哥吉拉》留下的印象,使我更能察覺二○一四年《哥吉拉》企圖抓住原典精神的努力;但那些因一九九○年代哥吉拉印象而產生的批評,卻引導我看見真實世界的故事。一九九○年代的哥吉拉為何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以高成本復活哥吉拉、斷交後禁止輸入的日本電影終於逐步解禁、台灣經濟的榮景、有線電視和錄影帶出租店的蓬勃發展、盜版和溢波盜收的缺乏管制......當我思考「為何小時候我們可以不停看著哥吉拉?」,這些越累積越複雜的背景因素,總讓思考過程充滿驚喜,也揭開了單看電影無法看穿的有趣世界。

  《一本書讀懂哥吉拉》揭開的,便是元祖《哥吉拉》背後的日本面貌。這本書細密地分析元祖《哥吉拉》的每一個畫面、台詞、情節安排,怎麼呼應著當時的日本──男主角尾形對女主角惠美子說:「應該有避開危險海域才對」,指的是當時日本近海的什麼危險?哥吉拉的名字來自日語的「猩猩」和「鯨魚」,但這兩種動物在當時有什麼樣的文化含意?而作者認為躲在這兩者之下的「第三隻動物」又是什麼?挺身對抗哥吉拉的村民、在城市中抱怨著時局的男女、在戲外為哥吉拉踩扁國會議事堂而歡呼的觀眾,他們在精神上各自呈現了當時日本的哪些價值觀?

  作者以其廣博見識和淺明文字,揭開了元祖《哥吉拉》在銀幕之外所承擔的種種政治、經濟、社會、歷史與文化背景,也說明了本片在前所未有的感官震撼外,這部日本第一怪獸片想要傳達給世人的沉重訴求。元祖《哥吉拉》絕不只因開創特攝風潮而居於怪獸片的巔峰,更因以細節緊緊抓住真實的二戰後世界,而成為怪獸電影中都不可多得的經典。其後六十年間,更有眾多續作開創出哥吉拉的眾多風味,其中不乏效法最初作、努力抓住各自時代精神的傑作,這些作品也在本書中也略有分析。

  身為一個以文字為主的哥吉拉愛好者,折服於《一本書讀懂哥吉拉》之餘,會不會產生一種「想寫的早被寫得更好」的挫折?其實不會。生長在台灣的愛好者依舊能挖出自己豐富的哥吉拉──舉個例,只有台灣的哥吉拉有著從「原子恐龍」、「恐龍」、「大恐龍」、「暴龍」、「酷斯拉」直到「哥吉拉」的五花八門譯名,這樣的現象就是種日本難以發掘的特色,更隱含著我們自身文化的發展歷程。我始終認為,身邊任一種喜好都充滿這樣微妙的細節──不僅哥吉拉、怪獸,也包括每一種動漫、遊戲甚至一切引人深刻投入的活動──,它們能引領自己朝「我究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的終極答案踏出一小步;但大量吸收歐美日第一手情報並不足夠,還要主動挖掘這些喜好與內外世界的聯結,問題的答案才會顯露出來。如果你也是個想同時抱緊自身喜好與整個世界的OTAKU,讀讀《一本書讀懂哥吉拉》,或許你也可以在自己的熱愛中,找到一條通往世界的思路。
 

內容連載

哥吉拉突破六十大關
 
哥吉拉的誕生
 
從《哥吉拉》於一九五四年公開上映到二○一四年,總共歷經了六十個年頭,以人類的標準來看,哥吉拉已是耳順之年。在這段期間內,說哥吉拉影響各種日本文化、社會也不為過。在日本社會上,許多人很喜愛哥吉拉那融合禽龍和劍龍的外觀,以及獨有的咆哮、腳步聲。如果這世上沒有哥吉拉,或許恐龍的人氣就無法在日本社會中傳播開來,甚至連春假、暑假的恐龍展都沒辦法順利舉辦。
 
哥吉拉就跟福爾摩斯、皮卡丘、哆啦A夢這些頗有人氣的虛擬角色一樣,光看剪影的輪廓就能立刻猜出來。也因為如此,全國各地的觀光景點都能找到「哥吉拉岩」。例如北海道的知床半島、秋田縣的男鹿半島、靜岡縣的伊豆半島等,全都因為「哥吉拉岩」而聲名大噪。許多人也樂於將滔滔海浪中的風化岩當成哥吉拉來看待。
 
當「受佔領的日本」脫離了一九五二年生效的《對日和平條約》後,到了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三日文化之日,第一代的哥吉拉終於登場。所以這一天可說是哥吉拉的生日。既然是十一月三日,也就是明治天皇的生日「天長節」。後來這個節日被改稱為「明治節」,戰後也根據憲法的發布而改為法定紀念日。
 
至於片商將首映日選在星期二的放假日,可能是因為這一天方便讓家長帶小孩到電影院的關係。不過選在代表日本邁向近代化的這一天,也多少算是一種機緣巧合。
 
其實,當時的觀眾不是從宣傳海報上和哥吉拉邂逅,而是比《哥吉拉》本篇還要早在電影院上映的預告片。雖然預告片對部分人來說只是起了提醒的作用,不過同時也是讓觀眾提昇期待感的重要手段。而且片商也不只要以創作《哥吉拉》的本多豬四郎 、圓谷英二 作為賣點,他們也知道必須加上其他的手法來大肆宣傳。
 
看當時保存下來的預告片,你會發現音樂用的不是伊福部昭 的曲子,而是從一開始就用像是穆索爾斯基 的《展覽會之畫》般的詭異曲子。還有剪接出和劇情發展不同調的畫面,使預告片本身有著和電影本篇不同的氛圍。預告片中所能看到的哥吉拉摧殘房屋、因輻射線而燃燒的船隻、襲擊東京的哥吉拉、紛紛逃難的人群、陷入混亂的國會、對抗哥吉拉的軍隊、潛入水中接近哥吉拉的場面,其實只有短短的數幀畫面而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9
    $190
  2. 新書
    66
    $211
  3. 新書
    66
    $211
  4. 新書
    75
    $240
  5. 新書
    79
    $253
  6. 新書
    79
    $253
  7. 新書
    85
    $272
  8. 新書
    88
    $282
  9. 新書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