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毅力」開拓孩子的無限才能
「孩子不管做什麼事都持續不久……」
「之前他說要打棒球,我就幫他買齊了整套球具,結果才持續不到半年,現在他又吵著要踢足球……我家孩子不但容易改變心意,做事又沒有毅力,真的很令人頭痛。」
「雖然孩子有固定去上鋼琴課,但不管再怎麼鼓勵他,他都沒辦法每天自動自發持續練習,琴藝完全沒進步!」
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煩惱?對於自家孩子「沒有毅力」、「無法持續下去」而感到不安,這是天下父母心。
然而,對孩子而言,人生的可能性是無限大的。乍看之下無法達成的偉大夢想與目標,只要每天持續努力,就一定有實現的一天。
拿起這本書的爸爸媽媽們,一定也都抱持著「希望我家孩子能培養出『持續下去的毅力』」這樣的心願吧。
大家知道「一萬小時法則」嗎?提倡這個法則的,是以雜誌《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寫手身分活躍中的紀實文學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他調查在IT、音樂、商業等各種領域獲得巨大成功的人士後,發現所有人在能發揮卓越的才能之前,都花費了高達一萬小時的時間來進行訓練。雖然他所調查的對象幾乎都是歐美人士,但這樣的法則當然是適用於普羅大眾的。
棒球選手鈴木一朗與足球選手本田圭佑,在小學的畢業文集上都已經非常具體地寫下將來的夢想,除此之外,這兩人還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給自己的練習量都比別人還要多。
並且,他們也照著開給自己的功課,每天持續不斷地練習,正因如此,他們才能得到超乎常人的實力及豐碩的成功果實。
反過來說,不管是誰,只要能朝著某個目標累積一萬小時的努力,就一定能成為一流的專家。但我們都知道,要成為專家是很困難的,因為「持續做下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把玩具跟漫畫收好」、「把聯絡簿拿出來」、「做功課」,就連這些基本的習慣,要每天持續做下去也非常困難吧?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的孩子沒有耐力吧!」
「我的孩子是個意志薄弱的人吧!」
「我自己也是沒有毅力的個性,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體質』是我遺傳給孩子的吧……」
真的是這樣嗎?無法持續做一件事,真的是因為「個性」或「幹勁」的緣故嗎?並不是這樣的。孩子之所以會「沒有毅力」,單純只是因為他不知道「持續的方法」。
而本書的目的,就是活用「行動科學」,培養出孩子的「毅力」。
行動科學最大的特徵,就是不論「何時‧何者‧何地」來進行,都會出現相同的效果。只要實踐本書所介紹的方法,不管是怎樣的孩子,都能培養出「毅力」,並持續成長下去。
只要能培養出孩子的「毅力」,爸媽花費在育兒上的勞力、對孩子的行為感到焦躁、大聲斥責孩子的情形也會大幅減少。當然,也能跟「我又遷怒在孩子身上了」的自我厭惡感道別了。
在書中,我會針對孩子從幼兒期~小學三、四年級各階段有關的各種「習慣」,為大家介紹「讓孩子學會做的方法」及「輔助孩子繼續下去的方法」。
當然,不須馬上實踐所有方法;先挑戰一項,等進行順利之後,再針對其他生活習慣,一點一點地實踐下去就好了。
「毅力」是一輩子的力量。
成功培養出有毅力的孩子,就算沒有爸媽的叮嚀,他也會確實地持續進行自己決定「我要這樣做」的事物──亦即,他會成為「自己主動去做的孩子」。
「毅力」,正是能開拓蘊藏在孩子心中無限才能的力量。
行動科學管理研究所所長石田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