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即是抵抗,抵抗即是創造。
漠不關心──是最糟糕的態度。
抵抗就是拒絕接受羞辱,就是追求道義上的合法性,而不是法律上的合法性。
只有每一個個體都保持一種對世界平和而非暴力的憤怒,這個世界才有改變的可能,才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2010年10月,〈世界人權宣言〉起草人史蒂芬‧黑塞爾(Stéphane Hessel)在93歲高齡所寫的一本只有32頁的小冊子《憤怒吧!》在法國正式出版。
顯然,無論是作者,還是出版者都沒有料想到它隨後引起的撼動全世界各地的力量。
這本首版印刷只有8000冊,售價只有3歐元的小冊子,出版六個月,加印12 次,累計銷售將近兩百萬冊。之後更迅速成為全球暢銷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三十五個國家總銷量達到四百五十萬冊!
《憤怒吧!》這本書特別強調抨擊當今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的狀況,鼓舞、激勵無數人勿忘對不公義保有憤怒,並闡明憤怒的意義與價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本小冊子最終成為全球反抗現狀者的最高指導原則。
西班牙在二○一一年五月十五日開始,抗議政府緊縮措施、拒絕為金融危機買單的年輕人走上了街頭示威遊行,並為自己貼上了「憤怒者」的稱號。而這一場「憤怒者運動」短時間內迅速在希臘、英國、智利及以色列……等全世界其他國家得到迴響。參與「憤怒者運動」的人數,約有八百萬人。
紐約街頭的「憤怒者」更發起了「佔領華爾街運動」,舉世震撼。而史蒂芬‧黑塞爾所提出的「和平反叛」呼籲,更是在阿拉伯世界引發了「阿拉伯之春」抗議浪潮,最終造成許多國家的獨裁者下台。
就在幾個月內,占領運動風起雲湧,近一千個城市、八十二國家響應。反對運動不僅在全球開枝散葉,也互相影響、發揮綜效。《憤怒吧!》所揭示的精神也身在其中從未缺席。
史蒂芬‧黑塞爾在93歲高齡所寫的《憤怒吧!》,喚醒了世界各地無數青年人的反抗意識;在即將揮手告別塵世之際,以他堅守人道主義情懷的一生重新提醒世人,只要有不公存在,就要行動,就要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