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造為何重要,因為城市是我們傳給後代子孫的生活藍圖,寄寓著許多人的美好未來。
建築評論家保羅.高柏格在《建築為何重要》中提出,「好的街道比好的建築更重要」,「城市的脈動是把大家結合起來,接受雖然彼此天差地別,卻有某些事情讓我們成為一體」,簡單道出城市的偉大,在於讓市民相處、交流,而非把市民依階級隔離起來。
由學者及行動主義者共同創作的《城市造反》,則實際走入社區,則以行動主張城市營造的主體並不是個別建築,也不是政府官方,而是城市的所有居民與群體。即便是弱勢、新居民,都應該能在城市找到主體性及認同。
不論是基於建築史學家的美學、城市觀,或基於行動主義者的公義關懷,這兩本書都提出共同主張:社群感、認同感、地方記憶、時代的活力與意義,才是偉大城市所帶來的高貴禮物,足以流傳給後代的資產。
當我們在思考城市再造時,想要從中寄寓的,究意是哪些人士的美好未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保羅.高柏格(Paul Goldberger)
美國建築評論大師,唯一摘下《紐約時報》、《紐約客》兩大建築評論桂冠的作家,因此被推崇為美國當代建築評論最重要的人物,動見觀瞻。
一九五○年生,現居紐約。曾擔任全美盛名的帕森設計學院院長,現為新學院設計和建築系教授。四十年來關注建築與藝術,專長城市歷史變遷,與「歸零地帶」重建總規劃師李伯斯金對談世貿遺址,與法蘭克.蓋瑞同台在電視節目中談論建築,在建築界擁有深遠影響,並將建築評論提高至公共領域的層次。為《紐約時報》撰寫建築評論二十年,獲普立茲傑出評論獎,之後轉至《紐約客》週刊負責極富聲望的Sky Line專欄,現為《浮華世界》專欄作家,著作十餘本,並為各大名建築師、攝影師、畫家寫作導論與序言,文字融合易讀性與學院風格,優美流暢。
艾倫.狄波頓:「關於藝術方面的指導書籍很多,但是建築方面卻寥寥無幾。《建築為何重要》便是最好的作品之一。」
侯志仁
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系主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
曾參與七股濕地及黑面琵鷺保育、美濃文化造鎮、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與宜蘭演藝廳規劃設計,以及台灣諸多社區及文化保存工作。近年於西雅圖推動跨文化的民眾參與及都市開放空間設計、公共空間研究,以及跨國性的社區服務學習。著有《浮游城市》 (Transcultural Cities: Border-Crossing and Placemaking) (2013)、《反叛的公共空間》(Insurgent Public Space: Guerrilla Urbanism and the Remaking of Contemporary Cities) (2010)、《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向西雅圖的社區園圃學習》(Greening Cities, Growing Communities: Learning from Seattle’s Urban Community Gardens) (2009)(Julie Johnson與Laura Lawson合著) 等書,其中《反叛的公共空間》與《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分別榮獲「環計設計研究協會」(EDRA) 2012年與2010年最佳著作獎。編有《城市造反》《反造城市》二書。
譯者簡介
林俊宏(《建築為何重要》譯者)
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大數據》、《英語的秘密家譜》、《建築為何重要》、《如果房子會說話》、《大科學》、《群的智慧》等書。現就讀於台師大譯研所博士班。
吳比娜(《城市造反》代表譯者)
覺得城市不該(只)是住大房子、好辦公室的地方,城市應該是學習、成長,跟不同人相遇的所在。喜歡在路上跟陌生人聊天,並在廣場和草地上發呆,希望從夢想漸趨於實踐。常從事寫作與翻譯,作品散見《聯合報》、《鄉間小路》、《大自然》、《人籟》。台大城鄉所畢,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
保羅.高柏格(Paul Goldberger)
美國建築評論大師,唯一摘下《紐約時報》、《紐約客》兩大建築評論桂冠的作家,因此被推崇為美國當代建築評論最重要的人物,動見觀瞻。
一九五○年生,現居紐約。曾擔任全美盛名的帕森設計學院院長,現為新學院設計和建築系教授。四十年來關注建築與藝術,專長城市歷史變遷,與「歸零地帶」重建總規劃師李伯斯金對談世貿遺址,與法蘭克.蓋瑞同台在電視節目中談論建築,在建築界擁有深遠影響,並將建築評論提高至公共領域的層次。為《紐約時報》撰寫建築評論二十年,獲普立茲傑出評論獎,之後轉至《紐約客》週刊負責極富聲望的Sky Line專欄,現為《浮華世界》專欄作家,著作十餘本,並為各大名建築師、攝影師、畫家寫作導論與序言,文字融合易讀性與學院風格,優美流暢。
艾倫.狄波頓:「關於藝術方面的指導書籍很多,但是建築方面卻寥寥無幾。《建築為何重要》便是最好的作品之一。」
侯志仁
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系主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
曾參與七股濕地及黑面琵鷺保育、美濃文化造鎮、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與宜蘭演藝廳規劃設計,以及台灣諸多社區及文化保存工作。近年於西雅圖推動跨文化的民眾參與及都市開放空間設計、公共空間研究,以及跨國性的社區服務學習。著有《浮游城市》 (Transcultural Cities: Border-Crossing and Placemaking) (2013)、《反叛的公共空間》(Insurgent Public Space: Guerrilla Urbanism and the Remaking of Contemporary Cities) (2010)、《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向西雅圖的社區園圃學習》(Greening Cities, Growing Communities: Learning from Seattle’s Urban Community Gardens) (2009)(Julie Johnson與Laura Lawson合著) 等書,其中《反叛的公共空間》與《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分別榮獲「環計設計研究協會」(EDRA) 2012年與2010年最佳著作獎。編有《城市造反》《反造城市》二書。
譯者簡介
林俊宏(《建築為何重要》譯者)
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大數據》、《英語的秘密家譜》、《建築為何重要》、《如果房子會說話》、《大科學》、《群的智慧》等書。現就讀於台師大譯研所博士班。
吳比娜(《城市造反》代表譯者)
覺得城市不該(只)是住大房子、好辦公室的地方,城市應該是學習、成長,跟不同人相遇的所在。喜歡在路上跟陌生人聊天,並在廣場和草地上發呆,希望從夢想漸趨於實踐。常從事寫作與翻譯,作品散見《聯合報》、《鄉間小路》、《大自然》、《人籟》。台大城鄉所畢,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