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多情簡史:GDP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每個國家都愛GDP?

GDP的多情簡史:GDP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每個國家都愛GDP?
定價:350
NT $ 204 ~ 315
  • 作者:黛安‧柯爾
  • 原文作者:Diane Coyle
  • 譯者:劉道捷
  • 出版社:好優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4-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33850
  • ISBN13:9789866133855
  • 裝訂: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華爾街日報》非小說類選書
《被賣掉的未來》作者黛安‧柯爾最新力作!

  GDP成長=/=國民幸福指數
  =/= 薪水一定會漲!


  過去,我們用GDP來評估國力。
  現在,我們用GDP來騙取選票。

  ◎GDP的誕生,一開始就與你我的幸福生活無關

  在《被賣掉的未來》中,黛安‧柯爾告訴你,GDP無法衡量出國民福祉。在本書中,黛安‧柯爾則要進一步告訴你: GDP打從一開始就不是被設計來衡量國民福祉或幸福指數。

  ★起初,GDP其實被拿來評估國家可以花多少錢打仗。
  ★後來,GDP被拿來算:不打仗,可以省多少錢?
  ★曾經有人想過GDP應該要能夠衡量國民福祉,但最後仍不敵政治鬥爭。

  結論:GDP其實不是故意忽視你我的幸福生活……而是一開始,幸不幸福這件事,就不在GDP的管轄範圍內。

  ◎大家都愛GDP!但我們跟它,很熟嗎?

  或許大家都知道GDP,但我們真的知道,GDP計算了什麼、又不計算什麼嗎?

  ★女性對家庭的付出到底值不值錢?嗯,GDP要告訴你:不值錢。只要女性待在家裡操持家務、撫育幼兒,就註定無法對GDP產出任何貢獻。
  ★不過,不論是戰爭支出、戰後收拾殘局,都會對GDP成長造成極大的貢獻。所以從GDP的角度看,戰爭要比女性對家庭的貢獻要值錢多了。至於實際如何……抱歉,那與GDP無關。
  ★順帶一提!因為GDP的重點在「生產」,所以……去血拚,對GDP的貢獻也比在家裡做家事高。

  結論:其實,不只是家庭勞務,就連學校教育與醫療品質的好壞──老師教出多少好學生?護士照顧病人的品質?這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事,就GDP來看,幾乎沒有貢獻可言。

  ◎什麼都能喬!連GDP也是……

  喬人事、喬檔期?這都不希奇,你看過GDP也能喬的嗎?另外,為什麼GDP非喬不可?

  ★七○年代時,英國因為負債與GDP提供的警示而決定力行樽節,爭取國際貨幣基金的緊急貸款。但這個警示在三年後被證實過份誇大經濟危機,英國其實根本不需要這筆貸款。
  ★據說中國政府已經在二○○○年時說服世界銀行,降低該行對中國的人均GDP估計值。相較於七○年代的英國,中國政府是真的想申請優惠貸款!
  ★二○○一年時,希臘靠著帳面上的債務「喬」到GDP的三%以下,成功混進歐盟。二○一五年的現在,希臘不但沒打算還錢,還打算從歐盟借出更多錢。

  結論:GDP要「喬」嗎?當然要!不管是借錢、不借錢,或是不還錢,把GDP「喬」好,全都有可能!

  ◎我們還需要GDP嗎?

  是的,我們仍然需要GDP。我們仍然需要一個衡量工具,為我們評估國家財政,藉以確認施政方向。然而,黛安‧柯爾要告訴我們的是:GDP在廿世紀是很好的衡量工具,卻越來越不適合廿一世紀的經濟現況,因為廿一世紀的經濟火車頭是創新、服務與無形商品。

  ★奈及利亞是窮國嗎?★
  有一項針對已經是非洲最大經濟體之一奈及利亞的估計認為,如果考慮行動電信和奈萊塢電影之類繁榮產業的成長,二○一四年奈及利亞的GDP會一舉增加四○%,奈國的經濟規模會直追南非。整個非洲,或許不像英國或美國那麼富有。但真的有我們想的那麼窮嗎?

名人推薦

  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林向愷     
  中華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吳惠林

  -專業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黛安‧柯爾(Diane Coyle)


  1961年2月生於英國蘭開斯特郡。曾進入牛津大學布拉斯諾茲學院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再到哈佛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柯爾曾在英國財政部擔任顧問、也曾是英國競爭委員會(UK Competition Commission)、英國皇家經濟學會、皇家文藝學會的成員。並曾擔任BBC Radio 4的節目主持人。2009年因在經濟方面的貢獻榮獲大英帝國勳章。2011年起成為BBC信託的副主席。曾撰寫過一系列教導不同的經濟概念的書籍。

  柯爾目前擔任國際性投資顧問公司Enlightenment Economics的常務董事、英國能源公司EDF Energy的顧問,也是英國移民諮詢委員會的成員。2014年9月起將在曼徹斯特大學擔任兼職教授。著有《高尚的經濟學》(The Soulful Science)、《Sex, Drugs and Economics》,以及《無重量世界-科技和創意主導的年代》(The Weightless World)等書。

譯者簡介

劉道捷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譯作包括《21世紀資本論》、《能源大探索》、《股票作手回憶錄》、《看的到的世界史》、《基業長青》、《下一個社會》、《野蠻的下一個社會》、《猶太人致富金律》、《資本家的冒險》、《打敗大盤的獲利公式》等書。譯作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章    18世紀到1930年代:戰爭與大蕭條
第一節    現代國家帳目的誕生
第二節    GDP的特質
這是什麼?定義
非洲算窮嗎?
矽谷的統計頭痛症
1976年英國無危機
製造的極限

第二章    1945-1975:黃金時代
第一節    戰後的反彈
第二節    我們表現得有多好?
第三節    匯率與購買力
第四節    國際比較能展現什麼?

第三章    70年代的遺產:資本主義的危機
第一節    經濟的膨脹性蕭條
第二節    共產主義
第三節    環境保護論
第四節    人類發展

第四章    1995-2005:新典範
第一節    了解什麼是成長
第二節    新經濟繁榮
第三節    衡量服務業
第四節    多樣化的大爆炸

第五章    我們的年代:大崩潰
第一節    希臘悲劇:傲慢與復仇女神
第二節    加值與減值
第三節    製造的極限
第四節    非正式的經濟
第五節    經濟產出與福利

第六章    未來:21世紀的GDP
第一節    複雜性
第二節    多產性
第三節    持續性
第四節    結論:21世紀我們需要怎樣的國家統計?
 

推薦序

認清GDP,才能買回「被賣掉的未來」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我在《聯合報》發表了一篇題目為〈諾貝爾、史密斯、凱因斯、顧志耐〉的小文,先是說諾貝爾獎設立的緣由,竟是阿弗烈‧諾貝爾(Alfred Nobel)為了贖其發明的火藥被用作殺人工具之罪而出資設立,呈現的是:「無心」的好事卻可能釀成巨禍。火藥若用於增進人類福祉的事,當然有大貢獻,但用作殺人武器卻成巨災,發明者雖無心,甚至是善意,卻可能將人推向地獄。其餘三人都是經濟學界巨人,卻也出現與諾貝爾發明火藥的異曲同工後果。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是公認的經濟學始祖,其經典之作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旨在探索財富的本質及源頭,而財富是要造福全人類,但「nations」一字的「s」被忽視,乃被誤導為只為「某一國」追求財富,於是助長「以鄰為壑」的「國家主義」之興盛。在台灣,該書通譯為《國富論》,正是反映此種誤解和誤導,與史密斯的原意可說相反。

  凱因斯(J. M. Keynes)有「總體經濟學之父」稱呼,其倡議「創造有效需求」的理論,讓政府掌握權力以各種政策創造有效需求解決「過剩供給」、經濟不景氣難題,是為一九三○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提供解藥,但此政策風行全球的結果卻成為酗酒、毒癮,表現在「債留子孫」、大債時代、金錢泡沬、沒有明天,這也並非凱因斯創造其理論的本意。

  顧志耐(Simon Kuznets)是第三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國民所得之父」尊稱,他是在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之際,創造了「國民所得會計帳」,本意是在藉之了解一國經濟的內涵,就像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收支帳一樣。哪知由國民所得所引發的各國「競逐」經濟成長率,強調「本國」的經濟實力、經濟競爭力,導致全球貨幣戰爭、經濟戰爭,脫離各國應分工合作、互通有無的本質,和史密斯的《原富》被解為《國富論》之後果相同。

  我們的未來即將被拚掉

  我在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警訊和憂慮,迄今的演化可說每下愈況,各國都一再應用凱因斯理論讓政府拚經濟、追求經濟成長,竟已到「拚掉我們的未來」之不堪境地。英國經濟學者黛安‧柯爾(Diane Coyle)在二○一一年出版的《The Economics of Enough》為我們作詳細的描述,她質疑政府拚經濟卻賣掉人民的未來,將環保、公債、貧富懸殊等等當今重大課題作明確剖析,並明指「永續發展」愈來愈沒希望。她不只一針見血提出警訊,還將諸種待解決的問題歸結,認為要妥善處理必須想清楚三件事,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改變衡量經濟的指標,而當今全球最通用的指標就是GDP,但黛安‧柯爾明確指出,以GDP衡量經濟成長卻讓人民「無感」,她認為癥結所在是沒能含括無形資產,而且以一個專章將近四十頁的篇幅說明。

  可是,顧志耐的這個偉大發明,怎可能這樣就可講清楚說明白的,而且,過去我們用GDP來評估國家的經濟力,現在的政客們卻用GDP來騙取選票,人民若不能清楚明白GDP,就會被騙得團團轉。雖然當前經濟學教科書都有專章介紹國民所得,但不容易看懂也很難教,亟需深入淺出容易看懂的書籍出現。黛安‧柯爾或許有同樣的感受,乃緊接著《The Economics of Enough》再寫出這本《GDP的多情簡史》,教導一般庶民弄懂GDP。

  GDP的精采故事

  本書由國民所得、國民經濟會計的誕生下筆,以歷史過程演變階段陳述GDP的來龍去脈,分成五階段來回顧過去,各以一章介紹,先是十八世紀到一九三○年代的戰爭與蕭條時期,現代國民所得帳和GDP誕生;第二章講的是一九四五到一九七五年所謂的黃金時代GDP的面目;第三章則是一九二○年代到一九九○年代資本主義危機時期的GDP角色;第四章描述一九九五到二○○五年新典範時期的GDP;第五章則是全球金融海嘯迄今GDP的面貌。黛安‧柯爾還用最後一章來展望GDP的未來。

  同樣的GDP,在不同時期的內涵卻不相同,即使同樣的意涵所涵蓋的項目也不一定相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GDP從一開始就不是被設計來衡量國民福祉,它是衡量一國財政收支的工具,是一種會計帳,但其帳目複雜,資料又難精確,很容易被喬來喬去,人民也很容易受唬弄。不過,即使它有諸多缺失,但GDP還是一個好的衡量工具,而且也不會被丟棄,所以任何人都應對它有所了解,以免受騙。可是它難教難懂,總體經濟學被視為畏途,關鍵就在國民所得(GDP)難搞。

  很幸運地,黛安‧柯爾的這本講述GDP故事的新書,為我們化解了這個難題,因為它好看、好懂,讓讀者輕鬆的就能讀懂GDP。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內容連載

引言

「在希臘,統計是一種技擊運動。」安德烈亞斯.耶奧爾耶歐(Andreas Georgiou)聽說自己要面臨刑事控訴和國會調查後,說了這句話。耶奧爾耶歐很傑出,曾經在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工作多年,如果要拍跟歐洲經濟災難有關的電影,耶奧爾耶歐或許可以由影星喬治.克隆尼扮演。二○一○年下半年,他由國際貨幣基金和歐盟空降,出任新成立的希臘官方統計機構統計局(Elstat)局長。幾星期後,他的電子郵件遭到駭客攻擊,幾個月後,新近遭到裁員的舊統計局理事指控他違反希臘國家利益。檢方後來在造成希臘人意見嚴重分歧的一個案子裡,指控他玩忽職守、偽造報表、偽造官方資料等重罪。

他犯了什麼罪?就是試圖在統計官員承政客之命、粉飾統計數字幾十年後,提出跟希臘經濟有關的精確統計。這個案子關係至為重大,因為歐盟是否撥付紓困資金,救援希臘政府、防止希臘經濟崩潰,取決於希臘是否達成刪減政府支出與借貸的嚴苛目標。目標是以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表示,國內生產毛額是一國經濟規模的標準,是大家熟悉的術語,對大多數人卻沒有太大的意義。本書意在敘述這種統計怎麼會這麼重要的故事。

耶奧爾耶歐獲得任命前不久,歐盟執行委員會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希臘已經篡改數字多年。這一年稍早,希臘國家統計服務局(新統計局的前身)局長在多少有點絕望之餘,跟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官員聯絡,「宣稱官方干預數字的提供。」這份調查報告斷定,希臘多次誤報統計數字,希臘政府無論如何,都無法掌握自己的支出,大家對「希臘制度架構的可靠性」深表懷疑──這句官僚用語的意思是:希臘政府沒有能力控制、甚至沒有能力計算國防支出之類很多領域的花費。

官方調查其實毫無必要。統計專家可以告訴歐盟執行委員,希臘人只是看著報上來的數字做假帳。二○○六年,希臘宣布GDP比先前想像的高出二五%一事,就是潛在的警訊:因為當時的希臘國家統計服務局在經濟統計中,加上沒有列入帳簿、稅捐機關也不察的估計產值。當然不是只有希臘會在官方GDP統計中,納入所謂的非正式經濟(後面會重新探討)估計值,但是在需要對外舉借更多債務時,這樣大幅提高GDP很有用,因為GDP規模是放款人判斷借款人償還貸款能力的關鍵。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8
    $204
  2. 二手書
    59
    $205
  3. 二手書
    6
    $210
  4. 新書
    71
    $249
  5. 新書
    79
    $277
  6. 新書
    79
    $277
  7. 新書
    79
    $277
  8. 新書
    85
    $298
  9. 新書
    88
    $308
  10.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