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可食的綠色風景」理念,從生活中開始實踐!
台灣最完整“魚菜共生“主題書籍,帶您從了解到實作都能輕鬆上手。
台灣最完整“魚菜共生“主題書籍,帶您從了解到實作都能輕鬆上手。
【認識魚菜共生】
同時養魚+種菜=魚菜共生,打造滋潤心靈× 綠化空間的可食風景。
活用空間、最省體力、輕鬆栽種,讓每一株綠色植物都是幸福的開端。
魚幫菜、菜幫魚,從現在起即可實踐低碳足跡的綠色生活革命!
在澳洲、美國行之有年的「魚菜共生( 養耕共生) 」,
打破空間、環境以及耕作技能上的限制,
在頂樓、陽台、窗邊一隅甚至是書桌或牆上就可種菜。
水裡的魚釋放養分給菜, 菜再吸收養分、淨化水質,
不需要澆水、也不需要換水、除草施肥,
即可輕鬆坐享其成、享受一舉兩得的安全食材。
本書特色
1.詳細的圖文對照,清楚呈現魚菜共生原理與裝置,實行起來更容易。
2.書中邀請各領域達人解惑,不論水質維護、魚兒養殖、水耕技巧輕鬆掌握。
3.不論任何空間,不必侷限場地大小,都能DIY量身打造家庭中的菜圃。
4.數十道收成後的健康簡易料理食譜,從耕作到成為餐桌上的良食都安心。
5.個人空間、辦公桌也可運用魚菜共生種小盆栽,綠化環境同時療癒身心。
6.最自然、無負擔的養殖&耕作技巧,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學習生命教育。
各界專家好評齊推
李健全/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處處長
李鴻源/前內政部部長
陳益乾/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
黃秉德/政治大學商學院EMBA執行長
劉玉鳳/前駐希臘大使
劉和然/新北市環保局長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專文推薦
李健全/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處處長
「魚菜共生的意義不應只侷限在魚和菜的生產,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系統中體現大自然和諧的水/能量循環,以省水、節能、低碳足跡、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方式生產/消費食物,塑造都會中的可食風景。這是繼「綠建築之後許多先進國家所推動的可食城市的概念,也是棲身在都會中卻嚮往綠色生活的人士最值得嚐試的自然農法。在校園裹推廣魚菜共生實作課程,對於中、小學生而言,這個過程更可提供難得的生命成長、物種互相效力的體驗,更具生命科學的教育意義。」
李鴻源/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
「氣候變遷引起食物和水的爭奪戰,205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90億,需要2.3個地球資源才能提供人類生存條件,臺灣是世界第二多降雨國家,卻是第十八缺水國;能源供給高度仰賴進口,這些迫切的問題如何解決?養魚需要換水,種菜需要澆水,最近興起魚菜共生的觀念如何結合綠屋頂應用,正好提供我們一些機會和省思。」
陳益乾/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
「魚菜共生,魚幫菜、菜幫魚,互利共生,有植物園藝的平台,有水培養魚的系統,若能有效的推廣應用於大都會地區,讓菜再生,付予菜不同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在社區推廣,讓冷漠疏離的鄰居拉近彼此的距離,除了老有所養外,更能老有所用,凝聚親情聯繫,再現生命的價值與尊嚴。菜的分享,魚的悠遊,讓老年人不孤獨能怡然的生活。」
黃秉德/政治大學商學院EMBA執行長
「小時候的兒歌說到的幸福是: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小河裡有白鵝,鵝兒戲綠波。戲弄綠波,鵝兒歡樂,揚頭唱清歌。魚菜共生給我一個新的生活品味,透過創意設計與技術,許我們在擁擠的都市中,也有一個養生的空中田園。家裡的老人家、小孩甚至忙碌的上班族,都可以在這個空中田園得到滋養生息的情趣與身心健康。」
劉玉鳳/前駐希臘大使
「書裡不僅介紹目前採用魚菜共生系統的各種方式,也分析其優劣之處,撰述非常平實。更難能可貴的,書中也列舉目前建立魚菜共生環境的一些機關團體和個人,他們在打造魚菜共生的環境時,所採用的材料和目前使用的情形。尤其書裡面提供魚菜共生的圖片彷彿就是小型的植物園,另外也提供單純觀賞用的魚缸造景系統,增添居住環境的美觀視覺效果。」
劉和然/新北市環保局長
「環保在台灣已經成為一種普世價值,大家對低碳環保的生活形態也都有概念了;而在知道和行動間仍有差距的原因,是因為缺少讓自己能夠隨時實踐的習慣養成。所以,如果能在生活中開始一些新的改變,將是落實低碳生活的重要關鍵,這本書可以是各位朋友邁入環保實踐的開始。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