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美國,現在的台灣?
不新鮮的食物很糟糕,偽裝成美食就是惡俗….
惡俗比糟糕不堪,它是矯飾的優雅。
《格調》作者福塞爾給現代文明的最後諍言:
「你們大可糟糕,但不能低劣到惡俗,這是我們的底限……」
以假為真,以醜為美,以淺薄為深刻,以愚昧為智慧。
這,就是惡俗。
惡俗不是糟糕、低俗或庸俗;惡俗更糟糕,
它是優雅的反面,它是偽裝優雅,它是矯揉造作裝腔作勢,
它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它是冒牌貨;它是騙術騙局,
它是假事物假傳播假時尚格調品味之名……
一切攏是假的,沒人認真在意什麼才是真實。
.
■小心,這是一個惡俗充斥的時代
食物、餐館、電視、電影、文化、圖書、政治……惡俗遍地開花。出門吃個飯,隨手買一件衣服,閒來看個電視,上網買本書,都躲不過惡俗的入侵。那麼,究竟惡俗是什麼?按照本書作者福塞爾的定義,惡俗比糟糕更糟糕,因為糟糕不帶有欺騙成分,不會假高貴裝優雅,不會刻意虛飾或矯揉造作,糟糕的事物你能一眼就看得出來。
但,惡俗不一樣。惡俗是將原本糟糕的東西裝扮成優雅、精緻、富於品味、有價值和符合時尚。比如說,不新鮮的食物是糟糕的,但若餐館刻意奉上不新鮮的食物,還要賦予「美食」之名,那就是惡俗了。可怕的是,惡俗無所不在,除非你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否則就只能成為幫惡俗搖旗吶喊的一份子。
■不想成為惡俗的俘虜,除了警醒,還要有觀察力
不可諱言的,每個時代都有惡俗的人事物,更讓人無奈的是,時代進步了,惡俗的技倆也跟著與時俱進。今天的社會,不僅作者福塞爾在本書中所批判的美國惡俗現象,都能在台灣找到對應,而且顯而易見的是它們變本加厲了──包裝得更天衣無縫,詐騙的範圍更寬更廣,受害者的數目更多更慘。
有人說這個時代的無知,令人震驚;但這個時代的容忍度,同樣也讓人稱奇。當惡俗的人玩出新高度,臉不紅氣不喘地自我合理化;當惡俗事件劣化無下限,拿大眾的生命開玩笑,我們是不是還能一如既往地自虐說「見怪不怪,習慣就好」?
惡俗的必然性確實讓人氣餒,而一般人都在受害過後才覺醒也讓人萬分無奈。但,我們真的拿惡俗沒辦法嗎?其實,只要洞悉所有惡俗的本質,就不難戳破惡俗美麗的幻影。真相是,凡是過分包裝的人事物都是惡俗的,貪圖的不是權力,就是金錢,更多的是兩者兼有。
■從他人真實的反思中,可以映照出我們怎樣的面貌?
惡俗的場景屢見不鮮、惡俗的人物一樣混世跳梁,但本書作者福塞爾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放棄爭取美好的權利。因為,當我們從本書描繪的現象裡看到我們自己生活中的鄙俗時,其實是獲得了一次拒絕向下沉淪的機會。惡俗現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俯首聽命於惡俗的擺布,放棄追求真實、良善、公義的權利。雖然本書描寫的是二十多年前的美國社會現象,但放到現今的台灣社會來看,卻是一面作用良好的照妖鏡,既照出了人心的可鄙,但也還原了人性良善的一面,同時更為我們照亮了明天的出路。
當我們身心俱疲地想要對惡俗棄械投甲時,這本書就像一劑苦澀的良藥,可讓我們迷亂惶惑的心情安靜沉澱下來,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繼續過日子。
【各界推薦】好讀好看,還能一語中的……
憑藉非凡的才智和對虛偽的敏銳嗅覺,保羅•福塞爾以小短文的形式,精準地分析並揭露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種種惡俗事物。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保羅•福塞爾是一個典型的公共知識份子……他的評論並非都是諷刺,雖然經常被形容為「冷嘲熱諷」,事實上,他的批判背後有著深切的關懷和悲憫。
──《衛報》(The Guardian)
保羅•福塞爾是觀點尖銳的文學學者、文化評論家,是影響力巨大的公共知識份子……他具備寫出博大精深又有趣的作品的才能,還敢於觸犯一些勢利的話題,比如等級、服飾、美國文化的愚蠢化等等。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保羅•福塞爾是繼范伯倫(Thorstein Bunde Veblen)和孟肯(H.L. Mencken)之後目光最為銳利的美國評論家……他揭示了生活中的種種愚蠢,還能令讀者捧腹大笑。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福塞爾真正譴責的,是人們在等級上的不安全感、愚蠢和褊狹……他既研究了惡俗影響下無知的大眾文化,又以這本極為有趣的書,為美國喪失的魅力唱了一曲輓歌。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