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新解

素書新解
定價:250
NT $ 110 ~ 288
  • 作者:黃石公
  • 編者: 王清遠
  • 出版社:華志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2-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636093
  • ISBN13:9789865636098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黃石公依才學不同,將人才分為俊、豪、傑三類。他認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危莫危於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來自生活的總結,至今有著指標性含義。

  相傳黃石公於圯橋,密授張良此書,張良僅用十之一、二,便助劉邦滅項羽,興大漢,並能以此書明哲保身,得享天年。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素書》深邃的智慧和哲理進行了充分的解讀,對《素書》的主題:「人」的問題予以深入的闡釋,讓讀者獲得高屋建瓴的人生謀略。本書中蘊含著極大的智慧,用心參研,定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本社謹將先哲們留下的謀略和智慧盡皆展現,希望能帶給讀者一次愉悅的閱讀體驗。

本書特色

  本書以簡練易懂的語言闡明了箇中蘊含的哲理。包含了五大內容:
  黃石公:道、德、仁、義、禮一體。
  依才學不同,人才運用,量材而用。
  從政者需提高自己的政治道德修養。
  治國安邦上,順應天理、無為而治。
  黃石公的為人處世和技巧策略智慧。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王清遠教授


  文學博士,曾榮獲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優等獎、中興文藝獎、優秀教師獎座。曾任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後轉任中研院擔任語文研究專員。

  著有:《帝王管理哲學》、《現代人的歷史新論》、《人生智慧》等書。
 

目錄

壹 原始章:道不可以無始
身兼五德,立身成名 /14
遵循天道,萬物可知 /17
順應自然,各得其所 /20
宅心仁厚,天下歸一 /23
適宜變通,剛柔並濟 /26
遵禮重道,人倫有序 /28
德才兼備,為人之本 /31
治亂興衰,關乎君子 /33
審時度勢,運籌帷幄 /35
知進識退,見好就收 /37
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40
時至而行,位極人臣 /43
把握時機,建立偉業 /45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47
德高望重,名垂千古 /49

貳 正道章:道不可以非正
以德服人,眾望所歸 /52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54
賞罰分明,以得人心 /57
以史為鑑,通曉時務 /59
明察秋毫,得人之心 /62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64
釋人之嫌,從容應對 /66
信守承諾,不失於人 /68
廉潔公正,重義輕利 /70
盡忠職守,量力而行 /72
情勢相逼,義無反顧 /75
犯難涉嫌,委曲求全 /77
大公無私,不貪私利 /79

參 求人之志章:志不可以妄求
清心淡泊,不為所累 /82
抑非損惡,所以禳過 /85
貶酒闕色,所以無汙 /87
於跡無嫌,於心無疑 /89
博學切問,所以廣知 /91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93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 /96
深謀遠慮,所以不窮 /9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0
近恕篤行,所以接人 /103
識人善用,各盡其才 /105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108
以史為鏡,必無惑亂 /111
先揆後度,所以應卒 /113
因應變化,得情制人 /115
謹言慎行,明哲保身 /118
不屈不撓,鍥而不舍 /121

肆 本德宗道章:本宗不可以離道德
集思廣益,借梯登高 /124
忍辱負重,以成大業 /127
立身之本,修德為先 /130
樂善好施,以誠待人 /132
洞明真相,人情練達 /134
有求皆苦,無求乃樂 /136
勞而有度,逸而有時 /139
短視苟得,必無長久 /141
貪心不足,以身徇物 /144
恃才自傲,孤家寡人 /147
上下相疑,危亡之患 /150
私心勝者,可以滅公 /152

伍 遵義章:遵而行之者,義也
智者自省,愚者自得 /156
玩物喪志,當局者迷 /158
君子慎言,禍從口出 /160
出爾反爾,自取其辱 /163
不怒而威,君主之尊 /165
寬厚待人,禮敬有加 /167
親小遠賢,自取滅亡 /169
沉迷美色,誤國廢事 /172
恃強者侵,名虛者耗 /175
君子責己,小人責人 /178
措置失宜,群情隔息 /181
薄施厚望,有失天理 /184
用人不當,岌岌可危 /187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189
私授權勢,擾亂綱紀 /191
任用不仁,國將不國 /193
機若不密,其禍先發 /196
橫徵暴斂,民不聊生 /199
說客當政,天下大亂 /201
用而信之,立事成功 /203
牧人以德,得民之心 /206
賞罰不明,叛亂必生 /209
喜讒仇諫,亡之不遠 /212

陸 安禮章:言安而履之,之謂禮
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216
安在得人,危在失士 /218
輕上生罪,侮下無親 /220
近臣不重,遠臣輕之 /222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22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7
擇木而棲,擇主而事 /229
謙虛受益,自滿招損 /231
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233
民生凋敝,國家衰亡 /235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37
防微杜漸,以防不測 /239
居安思危,樂不忘憂 /241
有道則吉,無道則凶 /244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46
志趣相投,情投意合 /248
同美相妒,同貴相害 /251
同聲相應,相互扶持 /253
同藝相窺,同巧相勝 /256
以身作則,取信於人 /258
因勢利導,順水推舟 /261

附錄
《素書》原文 /263
《素書序》原文 /267
 

序言

讀千年謀略奇書,學治人之兵法

  
  《黃石公素書》又稱《素書》,是一部謀略之書,相傳為黃石公所撰。
  
  有關黃石公的言行和事蹟,史籍記載很少。按張良的生卒年代推算,黃石公當為秦末漢初的人。在道教的典籍記載中,據說黃石公後得道成仙,被納入神譜當中,還有傳言說他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對於黃石公的真實姓名,幾乎無從考證。不過從《素書》的內容來看,撰寫此書的人當經歷過大風大浪,眼界開闊,思維敏銳,方才有此真知灼見。
  
  有一種說法認為,黃石公可能是秦始皇父親莊襄王的重臣——魏轍。魏轍不滿秦始皇驕奢淫逸、不聽勸誡,於是掛冠歸隱。後人們根據其居住地黃華洞稱其為黃石公,有關黃石公的名字來歷,還有很多說法。據說黃石公三試張良後,贈其《太公兵法》並言曰:「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張良助劉邦奪得天下後,在濟北谷城下僅找到黃石,於是便其供奉在宗祠中,而據《神仙通鑑》記載:「神龍為帝,見一異人,形容古怪,言語癲狂。上披草氈,下繫皮裙。蓬頭蹺足,指甲長如利爪,遍身黃毛覆蓋,手執柳枝,狂歌亂舞。口稱:『予居黃石山,樹多赤松,故名。』」
  
  隱居後的黃石公把一生的抱負和理想傾注於筆墨上,著有《三略》、《黃石公記》、《兵書》、《素書》等作品。黃石公晚年四處尋找可傳授之人,透過三試張良,以「圯下授書」的形式將衣缽傳給張良。之後,張良不但協助漢高祖劉邦開創了漢王朝,解決了一個個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危機,且在功成名就後,巧妙地遠離了朝堂的紛爭,得以安享晚年,這樣的灑脫很少有人做得到。張良死後,此書隨葬墓中,直到五百多年後,即西晉時,有盜墓賊盜掘張良之墓,此書才重現於世。書上有訓示:「不許將此書傳與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此後,《素書》才流傳於世。
  
  當然,這只是傳說,至於《素書》的來歷、真偽及「圯下授書」授的是何書,還是存在爭議,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素書》雖僅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璣。在短短的六章之中,在認識世道、把握人性方面,頗有卓見,有醍醐灌頂之功效。
  
  《素書》是一部類似「語錄體」的書,文字簡練,但寓意深遠,被後人稱為「天書」。
  
  「素」,本意是白色的生絹,有「質樸」、「根本」之意,所謂素書也就是「簡單的道理形成的書」。「天地之道,簡易而已」,天道、人倫、萬物等遵循自然規律,將和諧融洽的發展。《素書》在中國謀略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修身方法、處世之道、用人原則、治國經驗等無不濃縮在這本薄薄的書當中。
  
  《素書》共講了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黃石公的思想體系,即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這五種品德是成大事的基礎,凡能建功立業成大事者所必備。
  
  二、依據才學不同,黃石公將人才分為俊、豪、傑三類。對人才的運用,強調量材而用,揚長避短,務使其各盡其才。
  
  三、對如何加強個人修養,黃石公也有其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人,尤其是從政者,須在道德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如此便可游刃有餘地處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
  
  四、黃石公在治國安邦的經驗上,如順應天理、無為而治、民為天下之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認為治國安邦需要長遠的眼光,不可為眼前的小利所誘惑。
  
  五、黃石公的處世之道則認為,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人治的社會,因而對人際關係的處理十分重要。為人處世的策略和技巧,在這部著作中更是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和策略指導,這對成大事者來說尤為重要。
  
  本書按原書的順序分為六部分,參照宋代宰相張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評析(書中的注即為張商英所作,王氏指的是清代姓王之人,其名已失),在盡量保留《素書》精華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新註解。同時,本書以左文右圖的排版方式,將文字與繪圖一一對應。用語言精練、通俗易懂的故事來詮釋全書,將先哲們留下的謀略和智慧精華盡皆展現,希望能帶給讀者一次愉悅的閱讀歷程。
  
  
 

內容連載

原始章
 
道不可以無始
 
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內,先說道、德、仁、義、禮,此五者是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的道理。
 
身兼五德,立身成名
 
【原文】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註釋】
 
注曰:「離而用之則有五,合而渾之則為一;一之所以貫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遵循行事,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解讀】
 
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天道、德行、仁愛、正義、禮制,這五種思想體系是渾然一體的,不可分離。天道、德行、仁愛、正義、禮制這五種不同的道德標準,分開來看,似乎毫不相干,但用在做人的道理上卻是合而為一、互相貫通的。
 
這五個方面都是精神方面的,即所謂的人的修養問題。黃石公認為,天道、德行、仁愛、正義、禮制是做人的根本,只有同時具備這五種品德的人,才是至善至美的人。後世的人也對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進行了總結,在《大學》(治國安邦的學問)中將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列在一起,可見個人修養的重要性。在中國的文化當中也十分重視個人修養,即「內省」,儒家所提倡的「仁者無敵」、「得人心者,得天下」等,都是用精神上的指引者來帶動影響社會。
 
黃石公之所以選擇張良作為自己衣缽的傳承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個人素質。雖然沒有歷史記載證明黃石公以前是否認識張良,但他應該是很仔細地觀察過張良,並透過最後一次的實地考察,最終選中了張良。
 
據《史記》、《漢書》記載,張良本是韓國的貴族,在秦滅韓之後,他意圖復興韓國,於是結交刺客。在刺殺秦王失敗後,逃亡到下邳隱姓埋名,藏匿起來。也正是在此時期,張良得到了黃石公的賞識,得到了《素書》,最後得以輔佐劉邦平定關中、計破嶢下、鴻門鬥智、計謀天下。漢朝建立後,張良畫箸阻封、奇謀制韓、勸都關中,以及在朝政穩定後假託神道,功成身退的明哲保身的行動中都透露著智慧之光。張良曾使用「小怨不赦,大怨必生」這條計謀,勸說漢高祖封雍齒為侯,安撫了開國的功臣,避免內亂。因而劉邦讚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後世把張良的這些功績皆歸於《素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4
    $110
  2. 新書
    7
    $175
  3. 新書
    79
    $198
  4. 新書
    79
    $198
  5. 新書
    85
    $213
  6. 新書
    88
    $220
  7. 新書
    88
    $220
  8. 新書
    9
    $225
  9. 新書
    9
    $225
  10. 新書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