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讓神成為青年詩章的主詞
二○一四年夏天,某個週六清早,六點左右,我在首爾江南區一個公車站等車。我注意到旁邊有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似乎是準備好了要去讀一整天的書。她與我搭上同一班公車。坐穩後,就看她拿出一本像是靈修的讀本(這種Quiet Time出版品韓國很多),一邊讀著,一邊想著。在這一段搭乘公車的大好清晨時光,女孩專注沈浸在上帝的話語裡。我想,她將擁有充滿恩典的一天。
這樣的年輕人在韓國有代表性嗎?或者僅是非常少數的特例、恰巧被我看到呢?由韓國李在哲牧師所著的《現在,決定未來》(原書名:《青年人啊!即使流淚也要撒種》)一書,或者可以為幫助我們找到一些解惑的線索。
青年面對的時代問題
青年人向來就是韓國基督教興起的關鍵。韓國教會在二次世界大戰及韓戰之後經歷了驚人的爆炸性成長,尤其在李牧師成長的七○到九○年代。伴隨著韓國經濟發展,物質環境改善的祝福裡,更多青年投入到教會生活,神的教會也跟著壯大起來。但九○年代末期以後,雖然韓國經濟成就已經有目共睹,也躋身世界富國之林,但教會卻開始產生許多問題。尤其年輕的一代,很多人已經不再像父母輩一樣,願意無條件進入教會當中,單純地服事上帝。社會上的機會似乎較上一個世紀更多,誘惑也更大。許多年輕人被世界迷惑,期待能一步登天,例如希望成為K-Pop明星來獲得名利。但讓青年有如此轉變,並非一夕之間發生,而是有著時代變遷的處境,包括伴隨基督信仰進入韓國社會的現代思潮、科技,以及同時褪去的傳統文化。
韓國社會在半世紀之間不僅經過快速的經濟成長,也受到西方社會世俗化過程的影響,而把文化區隔出「神聖」與「世俗」的二元領域。隨著物質文明的發達,二元的世俗化理念讓人們輕易切割教會生活與日常生活,產生兩個不同、甚至對立的「神聖」與「世俗」生活空間。神聖的僅能存在於教會裡面,離開教會就是世俗的日常生活。對此,李牧師非常堅持要打破聖俗二元的生活型態。信仰不是只在教會發生,而必須在生活中實踐出來,並不是只有教會生活才是神聖的。神給人在世界上有不同的位置,無論在職場、校園、或家庭中,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位置,而且是神聖的位置。
由於二十世紀下半葉的資訊革命,今日的青年世代是資訊科技時代的原住民,也象徵當前人類社會與過去有著非常不同的文明型態。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虛擬世界比真實世界更讓人覺得自由自在,但也因此不習慣面對和處理現實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耶穌教導人要愛人如己,這對處於現代以虛擬為特徵的青年是一大挑戰。尤其居住在都會中的人們,根本不認識鄰舍,愛鄰舍又從何談起呢?如何在彼此競爭的同學之間有好的見證,如何在利害關係複雜的同事之間成為神的使者,這些都是現代基督徒青年相當大的挑戰。
解決問題的關鍵:眼光
李在哲牧師一再強調要以神的眼光來看待青年的生命,因為青年是一個時代的未來,而且每一個時代都有青年。惟有神的眼光才能夠看到超越性,不被眼前或情感的障礙擋住視線。無論是少年的約瑟、大衛、保羅,或更多蒙召的歷代屬靈偉人,都有相同的眼光與原則,就是不把眼光定著在個人的夢想上,而是看到神的夢想。所謂「異象」就是神的夢想。
二○一四年三月韓國發生世越號船難,數百名高中生喪失了生命。李牧師接受韓國中央日報(五月十三日)訪問時,沈重地指出這事件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貪婪與對於生命的不尊重,這也是本書的核心論點。如果基督徒真地按照神的吩咐,用滿足神的夢想的方式來生活,就能活出愛神、愛人的生命,也就會去尊重別人的生命。要有神的眼光,並按著這樣的看見來培養實力、有勇氣來堅持信仰,這一切都需要透過更認識神、更親近神才有可能,也就是必須更明白神的話語。原書名《青年人啊!即使流淚也要撒種》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把神的話語投資在自己的生命裡面,讓神成為自己生命詩章的主詞,使自己活出可以榮耀讚美神的生命見證。
反思韓國,想想台灣
二十一世紀的韓國社會,物質環境方面是有史以來最富足的狀態,但靈性生活卻出現了許多問題,原因之一就是許多人以個人替代了神,成為主人。台灣社會與韓國有類似的時代背景,年輕人也比上一代享受更為豐裕的物質條件,但面對生命的不成熟作為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看到許多不尊重生命的現象持續在台灣發生,像是塑化劑、毒澱粉、餿水油等食品安全問題,以及捷運殺人事件等。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若不是來自於物質慾望的驅使,就是因失去生命目標的孤立生活。這些現象都與韓國的世越號事件有近似的根源,若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再多的防範制度也是枉然。
此外,台灣青年進入大學的門檻降低,使得眾多青年學子畢業後必須面對類似22K低薪的生涯發展困境。攸關未來青年的十二年國教改革,同樣也讓孩子與家長們面臨痛苦的選擇。在稱為「世代不正義」的整體環境中,究竟該如何決定人生目標,做出正確生涯的選擇,這都有賴青年們將視野提到更高的層次。這個層次就是可以超越短暫的利益考量,進入到合乎真理的理性層次。李牧師在書中提出一個有意義選擇的標準,就是「究竟透過我們的工作,可以服事多少人?」。書中論及的時代問題與解答,確實都值得台灣的青年思考。
最後要指出的是台灣與韓國最不一樣、卻是台灣青年所應深思之處──韓國基督徒比例相當高。根據各種不同來源的統計資料,韓國基督徒佔有總人口的三成以上。反觀台灣基督徒卻是相當的少,但人數多少並不是李牧師強調的重點。其實晚近韓國青年上教會的比例已經變少了,但是像公車上的女孩一樣,用神的話語開始每一天,讓自己的生命被神使用、揮淚撒種的青年仍然不算少數。這一代韓國基督徒青年的人數雖不及上一代,但信仰的品質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多青年因為清楚明白神的道而委身在教會之中,因為世界的誘惑比起他們父母的年代更大。而且不只聽道,還要行道。即使基督徒不到2.8%的人口,即使教會中只有一名信徒,那卻正是基督徒最珍貴的存在價值,因為如李牧師在書中所言,「神要藉著敬虔的他們,更新他們所處的時代」。這是值得台灣基督徒青年共勉並深思力行之處。如果青年的生命是首一連串動詞譜出的詩篇,就讓神來成為這些動詞的主詞吧。
陳宗文
政大社會學系副教授
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院社會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