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劍:天‧地‧人

三才劍:天‧地‧人
定價:250
NT $ 163 ~ 225
  • 作者:徐紀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4-12-2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44213
  • ISBN13:9789570844214
  • 裝訂:平裝 / 160頁 / 20 x 20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武俠小說與電影中,高手、大俠們,都以劍術來行俠仗義。
  但你知道,那些劍法全是錯的嗎?
  想學真正中國武術的劍術,三才劍就是最好的教材!
  雲門舞集拳術教師徐紀師傅親自講解示範

本書特色

  三才劍:


  1.樸實無華,剛健大方。不混雜纖巧的戲弄,美化的舞姿。

  2.分為上下兩趟,每趟各分四段。指引學習者分段專精,最後一氣呵成,完成個人的單練。

  3.可以一人練上趟,另一人練下趟,招招對刺,式式互擊。將單練一變而成三才對劍。不必另學,經濟、現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徐紀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

  現任雲門舞集拳術教師、雲門舞蹈教室少年武術總監、止戈武塾創辦人。

  曾任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省立師範大學、臺北師範專科學校、政治作戰學校語文科系暨體育科系講師。

  曾入選全美十大高手、美國黑帶名人堂、美國功夫名人堂、美國武術名人堂。

  師承:韓慶堂(教門長拳,梅花長拳,刀,劍,棍,槍)、曹連舫(形意拳)、劉雲樵(劈掛掌,八極拳,八卦掌,迷蹤拳,刀,劍,棍,槍)、張詳三(六合螳螂拳)、杜毓澤(陳式太極拳老架,忽雷架)。

  曾任《潮州怒漢》、《日落紫禁城》等多部電影的武術指導;《大漢武術叢書》、《武壇》雜誌主編,文章散見中、美、日各大武術雜誌和書刊。著有《中國武術論叢》、《千里不留行》、《手熟餘談》、《學劍小札》、《聊持寶劍動星文》、《十萬橫磨》、《把吳鈎看了》、《腰間秋水橫》、《連環拳/連環腿/連環掌》等,及英文著作《磨劍錄》、《一劍倚天寒》。武術光碟《十路彈腿》、《三才劍》、《形意五行拳》、《傳統武術論戰篇》。

  主張:中國武術必須由中國人自己承擔起來。繼承傳統,挖掘整理。力求現代化,才能國際化。端正武術的基因,穩固武術的品質。建立基本功法,制定檢驗標準。編訂套路的階梯教材,實驗對戰的栽判規則。開創武術為現代社會的修行新法門,推展武術為身心運動的新時尚。為各種表演藝術,輸送華夏文化之營養。
 

目錄

第一章:概述
沿革
師承
特色

第二章:基功
寶劍操
劍胳膊
活把劍
插劍訣

第三章:單操
三才劍上趟劍
三才劍下趟劍

第四章:用劍
劍法三要
劍法三盤
劍法三門

第五章:對刺
三才對刺

附錄
劍形
三才劍譜
 

作者序

  劍,是中外各國無不皆有的兵器。

  而劍文化,則是中國獨有的,對於劍的一種特別的與痴迷……

  於焉,劍被美化、神化,而威力無邊,而諸器辟易。

  根本上,從武術──一種科學──漸變而為一種浪漫的情志。脫離了劍術的真實,而發揮虛幻的才思……

  因此,國畫上有劍,神像上有劍。收藏專家的箱匣中有劍,價值連城;尋常百姓的牆壁上有劍,鎮宅平安。道士作法,捉鬼驅妖,手中執劍;稚子嘻鬧,官兵強盜,童玩有劍。舞蹈用劍,唱戲用劍。武俠小說的大俠,一定擅劍;功夫電影的高手,必然用劍……

  終而至於,人人手中無劍,而心上有劍。劍與伊人,全無關連,卻極其熟悉。人人皆懂,自以為是;深入人心,習俗、禮儀、器皿……是之謂:劍文化。

  武林習俗,把練武叫做打拳。而刀是劈刀,棍是掄棍、槍是扎槍;劍嗎?就叫舞劍;而、舞是動詞。

  民族舞蹈裡頭,有許多手執道具而舞的舞碼。比如:執羽扇的羽扇舞,拿筷子的筷子舞;手捧牡丹,是牡丹舞;身佩荷花,作荷花舞。揚起馬鞭的,叫鞭舞;耍動寶劍的,就叫做「劍舞」。

  劍舞,是一種舞蹈的名稱。

  由此可知,同一個劍字,同一個舞字,字是全同,而排序不同。先後上下,相去確實無多,所言所指,就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了!

  劍舞優雅,美觀;觀之引人心怡,令人情舒,可以淘洗心魂,使歸於美。

  而舞劍則常常寒光一閃,流血十步,嚴峻迫切,以決生死。其心志,能忍能狠;其身手,緊守急攻。它沒有閒情逸致,它不見倜儻風流。

  這自然各行其是,不涉不干,不成問題,不必研討。乃是同樣可貴、各具價值的兩件文化遺產與活動。

  除非,不知其故地,卻普遍地以劍舞代替了舞劍──包含武林高手在內!

  又或者,可知其故的是:真正的技術──舞劍,已經失傳……

  僥倖殘留的劍論、劍技與劍這件兵器的正確形制,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摩登時代,必然敗選,而無權發言;又何談匡正偏頗,使歸於正呢?!

  技不輕傳,是過去不良的傳統。中國人擅行此道,而以武術界最惡最甚!

  依賴言論自由的時俗,老傳統要現代化的認知,以及敝帚不敢自珍,拋磚可以引玉的深切渴望……

  於是,就有了這麼一本小書。
 

內容連載

第一章:概述

沿革


三才劍,是中國傳統武術北派武術之中,極其著名的一個劍術套路。

因為它的優質內涵,早經跨門越派地傳習。到了清末民初,已經很難追溯三才劍的淵源與歸屬了。

雖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談論它的由來,以及它的名稱。可惜都缺乏足夠的證據,不構成有力的主張。

時至今日,難求詳解,究竟是何時、何地、何人創編出如此優異的劍術套路?只怕,在崇敬感佩之餘,也只能付諸遺憾了。

師承

本書所記述的三才劍,傳自山東即墨的韓慶堂老師。

韓老師自幼習武,兼擅教門長拳、梅花長拳以及各種長短兵器。

為了追求武藝,韓老師南下南京,考入剛剛成立的中央國術館深造。

而三才劍,正是館中開放的課程之一。就此不但學習了三才劍,而且十分地喜愛。

到了臺灣以後,韓慶堂老師終身授武,設帳課徒。除了在警官學校的教職之外,更在多所初高中及大專院校,創立國術社團,教授青年學子,提倡傳統武術。

在韓老師的課程中,共有劍術五套,學生可以選修;三才劍則列為必修,是習劍開蒙的第一個套路。

遇有比賽慶會的活動,不但常命學生表演三才劍,韓老師也常親自下場,現身說法,與學生合演三才對劍。

其後,韓老師的門下精英,有許多投入傳授武術的文化工作。而在他們的劍術課程中,也一律以三才劍作為啟蒙的課程。

再加上,中央國術館出身的武術老師,播遷來臺的人,北中南部皆有,也都珍愛、傳習這套三才劍術。

所以三才劍在寶島臺灣的流傳面,可謂廣大。一般人士對它的熟悉度,也在各種劍術中,堪稱傑特。

特色

一百年前,武術退出了戰場。現代社會的人練武,主要是為了健身。變殺人刀,為活人劍,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進展。

但是也正因為武術不再用來決生死了,在學習的心態上,就因從容,而成鬆弛,而欠認真,而不知講究了起來。

劍術,因為成就高而受普遍之推崇,然而也因為技術高妙,學起來就不容易,真正傳承了劍術的老師,很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65
    $163
  2. 新書
    75
    $188
  3. 新書
    75
    $188
  4. 新書
    79
    $198
  5. 新書
    85
    $213
  6. 新書
    88
    $220
  7. 新書
    9
    $225
  8.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