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有平裝本($280元)、精裝($380元)2種版本。
本書收錄十餘篇訪談幾位曾任國防醫學院領導者的院長,以及服務於學院至退休的資深教授、前輩的寶貴口述紀錄。透過耆老們娓娓道來親身經驗,述說昔日過往雲煙,不僅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長廊,瞭解國防醫學院發展的歷史軌跡,進一步更能在史鏡的借鑑裡,追尋先哲篳路藍縷的腳步,緬懷拓荒闢土諸賢們的苦心孤詣,而親切認識點滴累積成今日學院茁壯基礎的各種人、事、地、物等故事。
作者介紹
撰修者簡介
葉永文
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專長為醫療社會學、醫療與文化、醫療史、中國近代史,近年來專注於臺灣醫學發展研究,出版過《臺灣醫療發展史》、《醫療與文化》、《臺灣中醫發展史》、《中華民國軍醫教育發展史》等書。
劉士永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長為醫學史,近年來專注於日本殖民醫學史、廿世紀現代醫學與公共衛生史等研究,出版過《蘭大弼醫生口述歷史》、《榮藥濟世:臺灣產業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專題》、《Prescribing Colonization: the Role of Medical Practice and Policy in Japan-Ruled Taiwan 1895-1945》、《武士刀與柳葉刀: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等書。
郭世清
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專長為政治學、兩岸關係、醫易整合研究,近年來專注於軍醫史、軍事專業倫理等研究,發表過〈林可勝:闇聲晦影的中研院院士與國防醫學院院長〉、〈政府遷臺後的國防醫學貢獻與發展〉、〈關公刮骨療毒之人文醫學觀〉、〈臺灣援外軍醫團口述歷史計畫〉等文章。
葉永文
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專長為醫療社會學、醫療與文化、醫療史、中國近代史,近年來專注於臺灣醫學發展研究,出版過《臺灣醫療發展史》、《醫療與文化》、《臺灣中醫發展史》、《中華民國軍醫教育發展史》等書。
劉士永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長為醫學史,近年來專注於日本殖民醫學史、廿世紀現代醫學與公共衛生史等研究,出版過《蘭大弼醫生口述歷史》、《榮藥濟世:臺灣產業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專題》、《Prescribing Colonization: the Role of Medical Practice and Policy in Japan-Ruled Taiwan 1895-1945》、《武士刀與柳葉刀: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等書。
郭世清
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專長為政治學、兩岸關係、醫易整合研究,近年來專注於軍醫史、軍事專業倫理等研究,發表過〈林可勝:闇聲晦影的中研院院士與國防醫學院院長〉、〈政府遷臺後的國防醫學貢獻與發展〉、〈關公刮骨療毒之人文醫學觀〉、〈臺灣援外軍醫團口述歷史計畫〉等文章。
目錄
訪談人物寫真
第一篇:歷任院長/代院長口述歷史
蔡作雍院長口述訪談
潘樹人院長生涯歷程
尹在信院長生涯歷程
馬正平院長口述訪談
李賢鎧院長口述訪談
沈國樑院長生涯歷程
張聖原院長口述訪談
陳宏一代院長口述訪談
王先震院長口述訪談
張德明院長口述訪談
第二篇:耆老口述歷史
施純仁署長口述訪談
許織雲教授口述訪談
張家聲總務科長口述訪談
童吉士教育長口述訪談
第一篇:歷任院長/代院長口述歷史
蔡作雍院長口述訪談
潘樹人院長生涯歷程
尹在信院長生涯歷程
馬正平院長口述訪談
李賢鎧院長口述訪談
沈國樑院長生涯歷程
張聖原院長口述訪談
陳宏一代院長口述訪談
王先震院長口述訪談
張德明院長口述訪談
第二篇:耆老口述歷史
施純仁署長口述訪談
許織雲教授口述訪談
張家聲總務科長口述訪談
童吉士教育長口述訪談
內容連載
蔡作雍院長口述訪談記錄稿
時間:2011年11月9日(三)1500-1630、2012年1月19日(四)1000-1130
地點:國防醫學院6樓生理學科6326研究室、王世濬教授紀念室
口述人:蔡作雍
訪談人:郭世清、劉士永、林廷叡
一、生涯歷程:國防醫學院與中央研究院
我1928年於廣州市附城澳溪出生,小學三年級時適逢抗戰,避難香港,後又遭遇珍珠港事變、太平洋戰爭,乃折返粵北,於流離中完成高中學業。對日抗戰勝利後返回廣州,1946年考入陸軍軍醫學校醫科47期就讀。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羅光瑞和我同期,但他因健康關係延遲畢業。盧健泰教授也是同班,他後來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擔任教職。尹在信院長低我兩期班,是49期。
早年規定,軍校畢業生必須先到部隊若干年,然後才得調回學校擔任教職。我在1953年畢業,適逢此時學校奉上級特准、留六名醫科畢業生擔任助教,我有幸雀屏中選,得以直接進入生物物理學系。該系包含數學、物理、生理與藥理,員額共21人。我選擇生理學部門,逐年經講師、副教授至教授。最後,在1968-1975年期間擔任系主任。
自後,於1975年歷經兼教務處長,教育長後、升任國防醫學院副院長。最後,於1976年繼盧致德院長接任院長,就任後將學院的大學系集中分科制;如生物物理學系釋出藥理學部門成藥理學科,本身則改稱為生理及生物物理學科。197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我任院長職8年,任內奉准將原不相統屬的醫學院與三軍總醫院(三總)合而為一;三總院長成為國防醫學院首席副院長,醫院的醫療部門系所主任擔任學院相關部門主任。當時為了構想三總的全銜曾花費了不少心思。個人覺得醫院用「附屬」一詞,如「臺灣大學附屬醫院」,有疏離且附帶的意涵,因而呈准改稱為「直屬教學醫院」。後來醫院覺得這名稱不方便,乃不冠國防醫學院,而只使用「三軍總醫院」。這固然能表現三總獨立運作的一面,唯自此一般人不一定知曉三總有以教育及學術為主的國防醫學院在背後支撐。
時間:2011年11月9日(三)1500-1630、2012年1月19日(四)1000-1130
地點:國防醫學院6樓生理學科6326研究室、王世濬教授紀念室
口述人:蔡作雍
訪談人:郭世清、劉士永、林廷叡
一、生涯歷程:國防醫學院與中央研究院
我1928年於廣州市附城澳溪出生,小學三年級時適逢抗戰,避難香港,後又遭遇珍珠港事變、太平洋戰爭,乃折返粵北,於流離中完成高中學業。對日抗戰勝利後返回廣州,1946年考入陸軍軍醫學校醫科47期就讀。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羅光瑞和我同期,但他因健康關係延遲畢業。盧健泰教授也是同班,他後來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擔任教職。尹在信院長低我兩期班,是49期。
早年規定,軍校畢業生必須先到部隊若干年,然後才得調回學校擔任教職。我在1953年畢業,適逢此時學校奉上級特准、留六名醫科畢業生擔任助教,我有幸雀屏中選,得以直接進入生物物理學系。該系包含數學、物理、生理與藥理,員額共21人。我選擇生理學部門,逐年經講師、副教授至教授。最後,在1968-1975年期間擔任系主任。
自後,於1975年歷經兼教務處長,教育長後、升任國防醫學院副院長。最後,於1976年繼盧致德院長接任院長,就任後將學院的大學系集中分科制;如生物物理學系釋出藥理學部門成藥理學科,本身則改稱為生理及生物物理學科。197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我任院長職8年,任內奉准將原不相統屬的醫學院與三軍總醫院(三總)合而為一;三總院長成為國防醫學院首席副院長,醫院的醫療部門系所主任擔任學院相關部門主任。當時為了構想三總的全銜曾花費了不少心思。個人覺得醫院用「附屬」一詞,如「臺灣大學附屬醫院」,有疏離且附帶的意涵,因而呈准改稱為「直屬教學醫院」。後來醫院覺得這名稱不方便,乃不冠國防醫學院,而只使用「三軍總醫院」。這固然能表現三總獨立運作的一面,唯自此一般人不一定知曉三總有以教育及學術為主的國防醫學院在背後支撐。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21
-
新書9折$252
-
新書9折$252
-
新書95折$266
-
新書$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