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銀行學在商學經營科系中,佔有重要地位。隨著全球金融與經濟的快速結合,在過去,傳統的貨幣銀行學重視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現代的貨幣銀行學則強調需結合資本市場、國際金融市場進而與財貨市場的總體經濟活動有密切關係。
本書根據現代金融市場體系總體經濟活動的趨勢,將整體架構分為七篇,共計20章:第一篇貨幣概論,以3章的篇幅介紹貨幣的定義與演進、貨幣本位制度、貨幣供給;第二篇信用、金融體系與金融市場也包含3章,分別說明金融中介及金融體系、信用及信用工具、金融市場簡介;第三篇金融市場的價格則包含匯率、利率等2章;第四篇商業銀行共3章,分別介紹商業銀行之經營管理、銀行的演進及管制與未來、存款貨幣的創造;第五篇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分成3章介紹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工具;第六篇貨幣理論亦分成3章,分別探討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需對所得及利率的影響(IS-LM模型)、貨幣政策對物價與所得的影響(AD-AS模型);第七篇國際貨幣制度則以3章引導讀者認識國際貨幣制度的演進、歐洲貨幣制度、國際收支平衡表。
本書第一版出版於2001年,當年年底即發生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安隆事件(Enron scandal)。為了挽救投資人的心,美國總統布希於2002年7月簽署一項嚴厲掃蕩企業詐騙的「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公司治理成為重要議題。而在2004年7月我國成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則開啟中華民國金融監理一元化的時代。
另外,在1999年美國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及2001年我國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後,顯示金融機構進入全球化經營的激烈競爭環境。
2006年,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實施的「新巴塞爾資本協定」(Basel II),則顯示出公司治理及資本管制的重要性。尤其自2007年7月以來,美國爆發的次級房貸危機(subprime mortgage
crisis),此亦引發世人對「證券化商品」、「銀行跨業經營」及「全球金融風險管理」等議題的討論。
本書第三版於2008年出版後,美國於2010年7月為了有效防範金融機構「大而不倒」之系統性風險並保護消費者利益,簽署「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2010年9月,國際清算銀行發布「巴塞爾資本協定三版」,以促進金融市場穩健發展。2010年4月,標準普爾將希臘主權債務評等降至垃圾等級,引發歐債危機;2012年美國啟動第三次量化寬鬆「QE3」政策,以刺激經濟。
第四版依上述最新的發展與趨勢修訂內容,並更新最新年度統計資料及圖表,以符合時勢變化,除了為讀者最完整、系統化貨幣銀行學概念之外,也提供最新的貨幣銀行學知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志標
學歷:
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候選人
美國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企管碩士
東吳大學經濟系法學士
現職:
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財經法律系講師
經歷:
中央再保險公司四等專員
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股長
專長:
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經濟學、管理學
張愛卿
學歷:
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候選人
美國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企管碩士
靜宜女子文理學院商學士
現職:
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講師
專長:
貨幣銀行學、金融機構經營與管理、管理學、行銷管理、國際貿易實務
陳志標
學歷:
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候選人
美國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企管碩士
東吳大學經濟系法學士
現職:
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財經法律系講師
經歷:
中央再保險公司四等專員
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股長
專長:
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經濟學、管理學
張愛卿
學歷:
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候選人
美國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企管碩士
靜宜女子文理學院商學士
現職:
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講師
專長:
貨幣銀行學、金融機構經營與管理、管理學、行銷管理、國際貿易實務
目錄
第一篇 貨幣概論
第一章 貨幣的定義與演進
第一節 貨幣的概念與定義
第二節 貨幣的起源
第三節 貨幣的演進
第四節 貨幣的衡量
第五節 貨幣在經濟上的重要性
第二章 貨幣本位制度
第一節 金屬本位制
第二節 金本位制
第三節 紙幣本位制
第四節 台灣地區的貨幣發行概況
第三章 貨幣供給
第一節 定義貨幣及衡量貨幣的兩種論點
第二節 貨幣供給之構成
第三節 貨幣供給量與經濟活動的關係
第二篇 信用、金融體系與金融市場
第四章 金融中介及金融體系
第一節 資金的融通
第二節 金融中介
第三節 我國金融體系
第五章 信用及信用工具
第一節 信用之意義及基礎
第二節 信用之種類及功能
第三節 信用工具
第四節 信用評等
第六章 金融市場簡介
第一節 金融市場之意義及其參與者
第二節 金融市場之種類與條件
第三節 金融市場的信用工具
第四節 貨幣市場
第五節 我國的貨幣市場
第六節 我國的資本市場
第三篇 金融市場的價格
第七章 利率
第一節 利率的意義及種類
第二節 利率的風險結構與期限結構理論
第八章 匯率
第一節 外匯與外匯存底
第二節 匯率
第三節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第四節 均衡匯率決定理論
第四篇 商業銀行
第九章 商業銀行之經營管理
第一節 商業銀行的定義與業務
第二節 商業銀行之流動性
第三節 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
第四節 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
第五節 商業銀行財務狀況評價
第六節 商業銀行之業務經營理論
第七節 商業銀行之創新業務
第十章 銀行的演進、管制與未來
第一節 銀行的起源
第二節 銀行的定義與功能
第三節 我國銀行之分類
第四節 銀行管制與存款保險
第五節 銀行的結構
第六節 銀行業的未來發展
第七節 銀行的合併
第十一章 存款貨幣的創造
第一節 存款貨幣創造的來源
第二節 簡單模型的信用創造過程
第三節 放寬假設的信用創造過程
第五篇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第十二章 中央銀行
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歷史及組織
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業務
第三節 準備貨幣與準備貨幣方程式
第四節 準備貨幣與貨幣供給量的關係
第十三章 貨幣政策目標
第一節 貨幣政策目標
第二節 貨幣政策目標的經濟意義
第三節 貨幣政策目標的衝突─權衡與法則
第十四章 貨幣政策工具
第一節 貨幣政策工具
第二節 重貼現率政策
第三節 存款準備率政策
第四節 公開市場操作
第五節 選擇性的信用管制
第六節 直接管制與間接管制
第六篇 貨幣理論
第十五章 貨幣需求理論
第一節 古典學派的貨幣理論
第二節 凱因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第十六章 貨幣供需對所得、利率的影響(IS-LM模型)
第一節 IS曲線
第二節 LM曲線
第三節 IS-LM曲線的均衡
第四節 貨幣供需變動對所得及利率的影響
第十七章 貨幣政策對物價、所得的影響(AD-AS模型)
第一節 總合需求曲線
第二節 總合供給曲線
第三節 貨幣政策對物價與所得的影響
第七篇 國際貨幣制度
第十八章 國際貨幣制度的演進
第一節 金本位制
第二節 布列敦森林協議與固定匯率制度
第三節 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第十九章 歐洲貨幣制度
第一節 歐洲統合的歷程與「歐元」的誕生
第二節 歐元對國際貿易、投資、經濟與金融的影響
第三節 國際貨幣制度的未來
第二十章 國際收支平衡表
第一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意義
第二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
第三節 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與運用
第四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新舊版本參照說明
第一章 貨幣的定義與演進
第一節 貨幣的概念與定義
第二節 貨幣的起源
第三節 貨幣的演進
第四節 貨幣的衡量
第五節 貨幣在經濟上的重要性
第二章 貨幣本位制度
第一節 金屬本位制
第二節 金本位制
第三節 紙幣本位制
第四節 台灣地區的貨幣發行概況
第三章 貨幣供給
第一節 定義貨幣及衡量貨幣的兩種論點
第二節 貨幣供給之構成
第三節 貨幣供給量與經濟活動的關係
第二篇 信用、金融體系與金融市場
第四章 金融中介及金融體系
第一節 資金的融通
第二節 金融中介
第三節 我國金融體系
第五章 信用及信用工具
第一節 信用之意義及基礎
第二節 信用之種類及功能
第三節 信用工具
第四節 信用評等
第六章 金融市場簡介
第一節 金融市場之意義及其參與者
第二節 金融市場之種類與條件
第三節 金融市場的信用工具
第四節 貨幣市場
第五節 我國的貨幣市場
第六節 我國的資本市場
第三篇 金融市場的價格
第七章 利率
第一節 利率的意義及種類
第二節 利率的風險結構與期限結構理論
第八章 匯率
第一節 外匯與外匯存底
第二節 匯率
第三節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第四節 均衡匯率決定理論
第四篇 商業銀行
第九章 商業銀行之經營管理
第一節 商業銀行的定義與業務
第二節 商業銀行之流動性
第三節 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
第四節 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
第五節 商業銀行財務狀況評價
第六節 商業銀行之業務經營理論
第七節 商業銀行之創新業務
第十章 銀行的演進、管制與未來
第一節 銀行的起源
第二節 銀行的定義與功能
第三節 我國銀行之分類
第四節 銀行管制與存款保險
第五節 銀行的結構
第六節 銀行業的未來發展
第七節 銀行的合併
第十一章 存款貨幣的創造
第一節 存款貨幣創造的來源
第二節 簡單模型的信用創造過程
第三節 放寬假設的信用創造過程
第五篇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第十二章 中央銀行
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歷史及組織
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業務
第三節 準備貨幣與準備貨幣方程式
第四節 準備貨幣與貨幣供給量的關係
第十三章 貨幣政策目標
第一節 貨幣政策目標
第二節 貨幣政策目標的經濟意義
第三節 貨幣政策目標的衝突─權衡與法則
第十四章 貨幣政策工具
第一節 貨幣政策工具
第二節 重貼現率政策
第三節 存款準備率政策
第四節 公開市場操作
第五節 選擇性的信用管制
第六節 直接管制與間接管制
第六篇 貨幣理論
第十五章 貨幣需求理論
第一節 古典學派的貨幣理論
第二節 凱因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第十六章 貨幣供需對所得、利率的影響(IS-LM模型)
第一節 IS曲線
第二節 LM曲線
第三節 IS-LM曲線的均衡
第四節 貨幣供需變動對所得及利率的影響
第十七章 貨幣政策對物價、所得的影響(AD-AS模型)
第一節 總合需求曲線
第二節 總合供給曲線
第三節 貨幣政策對物價與所得的影響
第七篇 國際貨幣制度
第十八章 國際貨幣制度的演進
第一節 金本位制
第二節 布列敦森林協議與固定匯率制度
第三節 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第十九章 歐洲貨幣制度
第一節 歐洲統合的歷程與「歐元」的誕生
第二節 歐元對國際貿易、投資、經濟與金融的影響
第三節 國際貨幣制度的未來
第二十章 國際收支平衡表
第一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意義
第二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
第三節 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與運用
第四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新舊版本參照說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4折$490
-
新書9折$594
-
新書95折$627
-
新書95折$627
-
新書95折$627
-
新書$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