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它帶給患者對抗癌症的信心與勇氣/鄭翠芬醫師
從月嬌手中拿回一大疊初稿,下診後,我迫不及待的閱讀……看完後,不禁深深被這對母子的情深所感動!
想當初,月嬌在化療期間,大約是第三、四次時,傷口的變化與身體的不適,讓她想放棄治療。兒子也陪同媽媽看診,言談之間的不捨與心疼,充分流露在他臉上。其實,那時我也有相當的心疼。但是,我必須要武裝起這種「同情」進而「妥協」,同意她「放棄已快完成的療程」。
六次的化療是根據專家研究出來不是隨意定的。因為這樣的劑量、間隔,才能有效的在人體中發揮「殺癌」的藥物作用,拖太久,血中藥物濃度不足或代謝完,可以讓未殺光的癌細胞又伺機長大,如果不把該有的療程完成也可能會前功盡棄,因為還未全被殺死的癌細胞得以繼續潛伏,幾個月到幾年後,捲土重來還更為強悍!而在月嬌渡過了化療、手術的五年後,更可以證明不讓她中途放棄治療是正確的。
月嬌後來返診追蹤,都變得開朗了。隨著時間的過去,看著她的傷口好了,頭髮也長得很漂亮。每每都會讓我感到很開心,當然也每一次都會記起她當時的辛苦。
讀者們可以細細品味她的日記,看她怎麼記錄化療、放射治療中的肉軆與心靈之堅苦,但最後是「走過來」了。她的記錄可以為正要作化療惶惶不安的姐妹或因其他癌症將要面臨化療的病友一種正面的力量;而再細細品味兒子健原的記錄,可以作為照顧病人的家人,學習的指引。因為堅定的親情有時並不是時刻掛在嘴上的噓寒問暖才能表示,像健原這樣的去尋找更能幫助母親身心安寧的方式,知識也是一種智慧的照顧者。
誠如健原在序文中提的,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患者對抗癌症的信心與勇氣,也提供照顧者參考,更希望所有得到癌症的病友,像月嬌一樣遠離沮喪,不再孤獨,不再害怕。
鄭翠芬 2014年元月12日
乳房醫學會理事
新光醫院乳房、腫瘤、消化外科、專科醫師
推薦序
心靈的旅程與歸程/釋果鏡法師
旅程是具有多樣性、不定性,也具有挑戰性、冒險性,又可分為豐盛型、貧瘠型、適中型,雖然有各式各類的旅程型態,有的是可以掌控計畫,有的是無法預知。不論是經歷何種旅程?最終仍須歸程。因此,何處是我身所歸?何處是我心所依?這是每一位生命的旅人最大的課題。
作者健原菩薩是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第二十二屆學生,月嬌菩薩是法鼓山佛學初階班學員、合唱團團員、護法義工,母子兩人皆與法鼓山有著極深的因緣,看完本書心情非常歡喜,健原菩薩不但將佛法運用在醫療上,還將解行落實在日常中,用淺顯易懂的文辭分享讀者,陪伴著母親走過一段豐盛的旅程。
本書中字裡行間透露出母子情深的心靈對話,也表現出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智慧與慈悲,他們經歷一場藥物醫療與心靈療癒的過程時,漸漸尋回對生命的熱情與感動,逐步加深體悟宗教信仰的力量,並建立起全方位的重生課業,母子合力交出生命課題的作業《癌症是一場豐盛的旅程》,對於正處在人生的迷惑者,是值得一讀的激勵書籍!
釋果鏡
法鼓山中佛學研究所所長
法鼓佛教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推薦序
癌症讓人重新詮釋生命的真諦/陳秀蓉校長
閱讀本書的讀者是有福之人,您將會從書中所傳達的內容獲得多方面的啟發。它值得仔細地閱讀、品嘗與學習。
在生命的實存狀態中,親子關係不一定是母慈子孝,也不一定能和睦相處。
本書的兩位主人翁,一位是透過癌症洗禮的母親,她的慈愛、聰慧與堅強,讓她悟出存有的真諦,活出生命的喜悅與光彩;另一個是陪伴母親度過難關的兒子,他的孝順、睿智與堅毅,讓他與母親共同譜出救度、豐富與肯定存有實相的生命樂章。閱讀本書的讀者除了能增進癌症相關的知識之外,還會沉浸在一種孺慕煦煦的親子關係中。本書的兩位作者為「慈」與「孝」做出他們的詮釋與示範。
處在生命的斷裂處是危機也是轉機。當一向以女強人自許的陳女士被醫生宣判她罹患「惡化程度較快,治療上較棘手」的三陰性乳癌時,那種驚慌、憤怒、痛苦與無助的情緒,相信她在書中所寫的,可能還不及她真實狀況的百萬分之一。生命面臨這種殘酷的挑戰與考驗有多少人能像陳女士這樣的正視它、轉化它呢?她以日記的形式,一點一滴的告訴我們,與癌共舞的過程。這行徑有如慈悲的菩薩將其修行所得迴向眾生,救護眾生,令人讚嘆啊!
主人翁健原為我們示範陪伴「病親」的態度與方法。字裡行間道盡他對母親的關懷、努力與「並肩作戰」的決心。他在書中詳盡地說明西醫治療癌症的過程與患者的反應,進而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能,使盡各種方法,協助母親走過幽谷,度過重重難關。尤其是在經濟困窘的狀態下,仍鍥而不捨,令人感動與敬佩。
本書讓我們更清楚癌並非絕症,它對生命的威脅,強迫人重新面對與詮釋生命的真諦。陳女士手術後的調適與對生命視域的深廣辯證,帶領讀者了悟存有的實相。現今社會發展的樣態就如〈朋友不要哭〉的歌詞中所指出:「紅塵中有太多茫然痴心的追逐」,大家習以外在的功名利祿作為人生成功的指標,在生活的氛圍中,傾向以追求名牌、高官厚祿等外在的成就來肯定自己。這樣的生命目標容易讓人忽略生命的真實內涵,導致長期與真實的自己疏離,空洞了心靈的需求,貧乏的內在,造成生命的無意義感,降低面對挫折的容受與智慧。
在二○一四年二月四日之世界癌症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報告預測,未來二十年,全球癌症將激增百分之五十七,並警告目前全球正面臨癌症襲擊的「大浪潮」,癌症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人類災難」。根據WHO癌症專家指出新的癌症病例將在未來二十年內,由二○一二年的一千四百萬個上升到兩千兩百萬個。這些數據是一個呼喚,喚醒人正視癌症。在預防的層面,人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對生命的詮釋與生活態度,進而培養正確的習性,避免癌症的發生;萬一罹癌,在危機處理的當下,明白一切的慌亂情緒是正常的反應,重要的是要能覺察它,參考本書主人翁所經歷的方法,克服它;痊癒之後,重新調整自己再出發。
陳秀蓉 台北市立啟聰學校 前校長
輔仁大學宗教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