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獲高度推崇,
是時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真心本來就是存在的,真心也時時刻刻都在作用。
只是我們不知道:起作用者原是「真心」,但都被「妄識」所扭曲了……
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慧可禪師雖修行了很久,但心還是不能安。達摩祖師說:很簡單啊,你把心拿來,我就替你安。慧可禪師思忖良久,對曰:「覓心了不可得。」這「良久」是什麼意思?慧可禪師想了又想,本來很多人都認為很簡單,因每個人都自認為有心。但真問到你:心在哪裡時,就張口結舌,答不出心在哪裡?因為,既眼耳鼻舌身都不是,受想行識也不是……想來想去,竟沒有一個是的。所以最後只能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了老半天,卻找不到我的心啊。
慧可禪師修行了老半天,最後遇到達摩祖師時,還說我心未安。
◆真心是性,而非相。建立「正知見」才可能開悟!
就《楞嚴經》的宗旨來看,見到真心後,在修行的過程中,才算找到真正的方向跟門路。在未見真心前,雖很認真修行,卻起起落落,有的時候比較清楚;有的時候又渺渺茫茫。所以在修行上,總不能落實。
「未有正知見做基礎,一個人單憑參一個話頭就能開悟的話,那滿街都是禪師了。所以,如果不能先以正知見來消除邪知邪見,就算你打坐、修定、參禪,都不可能開悟。」果煜法師透過講《楞嚴經》,作出這樣提醒。
◆佛教各派必讀經典!今果煜法師以白話講述的精要版本
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的《楞嚴經》,唐代後才傳入中國。隋朝的智者大師很早就聽說有這部經典,也確認它的義理非常崇高、深妙,但是這部經典卻一直沒能傳到中國。那是因為當時印度把這部經典當作國寶,禁止外傳。直到後來有人發心、偷渡成功,才於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更被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經文中反覆辯證「真心」究竟為何?又在何處?雖然因篇幅廣大而常被學習者延後研讀的時間,但事實上,其「明辨真心」、「建立正知見」的宗旨,學習者如能越早嫻熟、便越早受惠。
果煜法師早年研讀《楞嚴經》時也曾輾轉難明,講經時融入許多個人的修正經驗。本書中,果煜法師透過最白話易懂、最貼近現代人心的用語,佐以妙語如珠的生動比喻講述經文,是讀者一探此重要典籍之智慧、奧祕不容錯過的版本。
是時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真心本來就是存在的,真心也時時刻刻都在作用。
只是我們不知道:起作用者原是「真心」,但都被「妄識」所扭曲了……
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慧可禪師雖修行了很久,但心還是不能安。達摩祖師說:很簡單啊,你把心拿來,我就替你安。慧可禪師思忖良久,對曰:「覓心了不可得。」這「良久」是什麼意思?慧可禪師想了又想,本來很多人都認為很簡單,因每個人都自認為有心。但真問到你:心在哪裡時,就張口結舌,答不出心在哪裡?因為,既眼耳鼻舌身都不是,受想行識也不是……想來想去,竟沒有一個是的。所以最後只能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了老半天,卻找不到我的心啊。
慧可禪師修行了老半天,最後遇到達摩祖師時,還說我心未安。
◆真心是性,而非相。建立「正知見」才可能開悟!
就《楞嚴經》的宗旨來看,見到真心後,在修行的過程中,才算找到真正的方向跟門路。在未見真心前,雖很認真修行,卻起起落落,有的時候比較清楚;有的時候又渺渺茫茫。所以在修行上,總不能落實。
「未有正知見做基礎,一個人單憑參一個話頭就能開悟的話,那滿街都是禪師了。所以,如果不能先以正知見來消除邪知邪見,就算你打坐、修定、參禪,都不可能開悟。」果煜法師透過講《楞嚴經》,作出這樣提醒。
◆佛教各派必讀經典!今果煜法師以白話講述的精要版本
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的《楞嚴經》,唐代後才傳入中國。隋朝的智者大師很早就聽說有這部經典,也確認它的義理非常崇高、深妙,但是這部經典卻一直沒能傳到中國。那是因為當時印度把這部經典當作國寶,禁止外傳。直到後來有人發心、偷渡成功,才於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更被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經文中反覆辯證「真心」究竟為何?又在何處?雖然因篇幅廣大而常被學習者延後研讀的時間,但事實上,其「明辨真心」、「建立正知見」的宗旨,學習者如能越早嫻熟、便越早受惠。
果煜法師早年研讀《楞嚴經》時也曾輾轉難明,講經時融入許多個人的修正經驗。本書中,果煜法師透過最白話易懂、最貼近現代人心的用語,佐以妙語如珠的生動比喻講述經文,是讀者一探此重要典籍之智慧、奧祕不容錯過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