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看

東西看
定價:220
NT $ 149 ~ 198
  • 作者:馬森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2014-10-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62714
  • ISBN13:9789863262718
  • 裝訂:平裝 / 17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透視當代思維的先行者
對東西方文化的最深刻體察

 
  他的論評是針對現實而發,基本上是具有「後五四人物」的批判氣息,對中國傳統抱著批評的態度,而又受西潮極大衝擊。他所受的訓練─中國古典文學、電影、戲劇、社會學─都使他的觸角更加靈敏,談問題也常能一針見血,尤其回到臺灣,接觸到活生生的人,踩到踏實的土地上,更能接觸到問題的核心,更能把問題與西方並列同觀。─金恒煒(時事評論家)

  《東西看》收錄馬森過往刊載於各報章雜誌的文章,以詼諧且略帶嘲諷的筆調,直指東西兩方的文化差異與迷思。其觀察之細膩,題材涉獵之廣泛,從日常生活淺談,到當代時事的針砭,不論以西方觀點看東方,或是以東方觀點看西方,文中的論述時至今日仍可引領廣大的迴響與反思。

本書特色

  作者馬森為知名戲劇家、小說家、文學評論家,曾兼任《聯合文學》總編輯,並曾任教於多所知名大學,包括台師大、巴黎語言研究所、墨西哥學院、加拿大亞伯達及維多利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香港嶺南學院、國立藝術學院、國立成功大學等。

  文化研究長期以來皆為熱門題材,本書關照東西兩方的文化觀點,逐一破解其兩方文化交融之過程中的衝突與迷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森


  原名馬家興,一九三二年生於山東省齊河縣。撰寫專欄常用飛揚、牧者、樂牧、文也白等筆名。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法國巴黎電影高級研究院(IDHEC)專攻電影、戲劇,巴黎大學漢學研究院博士班,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先後執教於台灣師範大學、巴黎語言研究所、墨西哥學院東方研究所、加拿大阿爾白塔大學、維多利亞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香港嶺南學院(今嶺南大學),台灣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及國立東華大學駐校作家。一九八一到一九八二年曾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校講學。一九六五年在巴黎創辦《歐洲雜誌》,並曾任台北《聯合文學》總編輯。退休後當選成功大學科技與人文講座教授及受聘為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作品有學術著作《東方戲劇‧西方戲劇》、《當代戲劇》、《台灣戲劇─從現代到後現代》、《中國文化的基層架構》、《與錢穆先生的對話》;文化及文學評論有《文化‧社會‧生活》、《東西看》、《中國政制的前途》、《繭式文化與文化突破》、《戲劇─造夢的藝術》、《文學的魅惑》;小說有《巴黎的故事》、《北京的故事》、《孤絕》、《夜遊》、《海鷗》、《M的旅程》;劇作有《腳色》、《花與劍》、《美麗華酒女救風塵》(歌劇)、《我們都是金光黨》、《蛙戲》(歌舞劇);散文有《愛的學習》、《墨西哥憶往》、《大陸啊!我的困惑》、《台灣啊!我的困惑》、等五十餘種。曾獲第一屆五四文學獎、府城文學特殊貢獻獎等。
 

目錄

秀威版總序
序/金恒煒
羅素之死
也談「原文」
留學政策與殖民地心理
年輕人的頭髮
性與愛
張天師捉妖
常識與科學
也算寓言
膚色的悲哀
考試方法與惡補
爵士的勝利
賤人賤業
英國青年的頭髮
成人的權利與權力
復仇的聯想
維多利亞的末日
〈附錄〉中央日報「讀者投書」
維多利亞的陰魂未散
劫馬者
腐草化為螢
人性的面相
理想的魔術
面對自我
藝術與色情
惡補的價值
要命的校園歌曲
丟了半條命的牧者
詩與誦
紅燒鷄與清蒸魚
改良與革命
話說幫閒階級
階級與階級的帽子
不退休的老人
防民如防賊
移民與流放
竊國大盜與人民導師
不堪回首話中國
三訪馬克思
英國人的兩種嘴臉
政治家的形象
甘地在英國
〈附錄〉甘地與英國/林俊義
批評與自我批評
談「英為中用」
英雄與犯罪
對待生命的態度
實利主義與面子問題
英國的大選
選民三型
大哉讓‧保羅!
落葉歸根
馬森著作目錄
 

秀威版總序

  我的已經出版的作品,本來分散在多家出版公司,如今收在一起以文集的名義由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出版,對我來說也算是一件有意義的大事,不但書型、開本不一的版本可以因此而統一,今後有些新作也可交給同一家出版公司處理。

  稱文集而非全集,因為我仍在人間,還有繼續寫作與出版的可能,全集應該是蓋棺以後的事,就不是需要我自己來操心的了。

  從十幾歲開始寫作,十六、七歲開始在報章發表作品,二十多歲出版作品,到今天成書的也有四、五十本之多。其中有創作,有學術著作,還有編輯和翻譯的作品,可能會發生分類的麻煩,但若大致劃分成創作、學術與編譯三類也足以概括了。創作類中有小說(長篇與短篇)、劇作(獨幕劇與多幕劇)和散文、隨筆的不同;學術中又可分為學院論文、文學史、戲劇史、與一般評論(文化、社會、文學、戲劇和電影評論)。編譯中有少量的翻譯作品,也有少量的編著作品,在版權沒有問題的情形下也可考慮收入。

  有些作品曾經多家出版社出版過,例如《巴黎的故事》就有香港大學出版社、四季出版社、爾雅出版社、文化生活新知出版社、印刻出版社等不同版本,《孤絕》有聯經出版社(兩種版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麥田出版社等版本,《夜遊》則有爾雅出版社、文化生活新知出版社、九歌出版社(兩種版本)等不同版本,其他作品多數如此,其中可能有所差異,藉此機會可以出版一個較完整的版本,而且又可重新校訂,使錯誤減到最少。

  創作,我總以為是自由心靈的呈現,代表了作者情感、思維與人生經驗的總和,既不應依附於任何宗教、政治理念,也不必企圖教訓或牽引讀者的路向。至於作品的高下,則端賴作者的藝術修養與造詣。作者所呈現的藝術與思維,讀者可以自由涉獵、欣賞,或拒絕涉獵、欣賞,就如人間的友情,全看兩造是否有緣。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就是一種交誼的關係,雙方的觀點是否相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書寫能否產生同情與好感。所以寫與讀,完全是一種自由的結合,代表了人間行為最自由自主的一面。

  學術著作方面,多半是學院內的工作。我一生從做學生到做老師,從未離開過學院,因此不能不盡心於研究工作。其實學術著作也需要靈感與突破,才會產生有價值的創見。在我的論著中有幾項可能是屬於創見的:一是我拈出「老人文化」做為探討中國文化深層結構的基本原型。二是我提出的中國文學及戲劇的「兩度西潮論」,在海峽兩岸都引起不少迴響。三是對五四以來國人所醉心與推崇的寫實主義,在實際的創作中卻常因對寫實主義的理論與方法認識不足,或由於受了主觀的因素,諸如傳統「文以載道」的遺存、濟世救國的熱衷、個人的政治參與等等的干擾,以致寫出遠離真實生活的作品,我稱其謂「擬寫實主義」,且認為是研究五四以後海峽兩岸新小說與現代戲劇的不容忽視的現象。此一觀點也為海峽兩岸的學者所呼應。四是舉出釐析中西戲劇區別的三項重要的標誌:演員劇場與作家劇場,劇詩秀威版總序 005

  與詩劇以及道德人與情緒人的分別。五是我提出的「腳色式的人物」,主導了我自己的戲劇創作。

  與純創作相異的是,學術論著總企圖對後來的學者有所啟發與導引,也就是在學術的領域內盡量貢獻出一磚一瓦,做為後來者繼續累積的基礎。這是與創作大不相同之處。這個文集既然包括二者在內,所以我不得不加以釐清。

  其實文集的每本書中,都已有各自的序言,有時還不止一篇,對各該作品的內容及背景已有所闡釋,此處我勿庸詞費,僅簡略序之如上。

馬森序於維城,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內容連載

性與愛

自從去年丹麥京城哥本哈根的性展舉行以後,歐美各國性的風潮已達到了白熱的程度。性的問題已不再屬於私人生活的範圍,而成為公眾生活的一部分。近幾年文學藝術的潮流也不由自主的傾向於性問題的討論。沒有性的描寫的文學、電影及繪畫,可說是非常罕見的。在西歐,電影上的性愛表演已不在禁例。在美國,紐約市對於舞臺劇性愛場面的規定,也僅限於男女兩性的性器不得密接而已。由美國人創始而大盛於西歐各國的「生活劇場」(Living theatre),演員開口不到幾句話,就脫得赤條條的,然後再邀請觀眾照樣來做。雖然不時遭到警察的干涉,但仍可以在警察看不到的地方上演。對這種種社會現象,衛道的人士,特別是教會中的人,認為是世紀末的歪風;更有的人,敏感地預見到世界末日的陰影。但這到底是不是世紀末的歪風,或是世界末日的預兆,是值得我們深思討論的一個問題。

性的問題,從原始人到最近一個世紀,一直是一個神祕的問題。據人類社會學者的考查,愈原始的種族,對性的問題便愈感神祕。在非洲有些原始的種族,不但對性問題諱莫如深,連吃飯也覺得是一種羞於見人的事。在西歐各國,對性的問題也一直是很保守的,一直到佛洛依德把這個問題用到醫學的研究上,並主張性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原動力,性才成為一個公開討論的題目。我國在歷史上,本來是一個對性問題相當開放的國家,我們的詩詞、小說,以及流行於民間的春畫可以證明。不過只停留在觀賞的階段,並沒有拿他當作一個科學的題目來研究,所以那一層神祕的色彩始終是相當濃厚的。最近一個世紀,雖說我國的納妾制度或明或暗的保持著,雖說娼妓一業也始終不衰,雖說正常的或不正常的性關係的形形色色並不下於其他種族,其他國家,可是一談到性問題就不免面紅耳赤,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到一種羞恥之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很多。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社會型態,都是原因。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8
    $149
  2. 新書
    79
    $174
  3. 新書
    85
    $187
  4. 新書
    88
    $194
  5. 新書
    9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