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

紙牌屋
定價:380
NT $ 110 ~ 342
  • 作者:麥可‧道布斯
  • 原文作者:Michael Dobbs
  • 譯者:藍弋丰
  • 出版社:水靈文創
  • 出版日期:2014-10-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096905
  • ISBN13:9789869096904
  • 裝訂:平裝 / 40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熱門美國電視劇紙牌屋原著小說
美國總統歐巴馬要求 網民不要爆雷
中國高層口耳相傳 列為官場必修
電視劇榮獲艾美獎、金球獎多項肯定
金鼎作家藍弋丰熱情執譯
金鐘編劇吳洛纓真摯推薦

  政治就是決定誰能成王,誰為敗寇的方式。不論我們喜歡與否,都已身陷局中……

  政治需要犧牲,當然是別人的犧牲。無論一個人為國家的犧牲奉獻能夠成就何等大業,讓別人先去犧牲,我們的收穫也就更豐厚。


  野心勃勃的執政黨黨鞭法蘭西斯熟知政治遊戲的各種規則,為了成為首相,不擇手段是唯一的方法。初出茅廬的小記者瑪蒂為求成就,不惜犧牲一切,只為尋得埋藏在層層泥沼下最不堪的真相。兩人玩弄政治角力、操控媒體,政壇的腥風血雨已經悄悄展開。

  美國版電視劇第一季榮獲
  艾美獎劇情類影集最佳導演
  劇情類影集最佳選角
  金球獎劇情類影集最佳女主角
  第二季入圍第六十五屆艾美獎十三項獎項

媒體推薦

  「有一件事是無庸置疑的,F.U.這個名字會一直留在讀者的心目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程度遠超過首相真正的名字。」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

  「這是一個暴力廝殺的故事,活生生、血淋淋,憤世嫉俗又非常寫實。」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紙牌屋》是一部情節緊湊,極具啟發又高明的作品。」英國《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可.道布斯(Michael Dobbs)


  一九四八年生,英國保守黨政治家。一九七五年獲得博士學位後步入政壇,曾為保守黨議員撰稿,也出任柴契爾夫人的顧問及幕僚長,後任政府特別顧問、參謀總長等職。於二○一○年受勛,成為道布斯男爵,進入英國上議院。

  道布斯同時也是一名作家,除在《周日郵報》撰寫專欄外,一九八九年出版的政治鬥爭小說《紙牌屋》也讓他躍身為暢銷作家之列,隔年由BBC電視台改編成英國電視劇。後又出版兩本續作《To Play the King》、《The Final Cut》,也相繼改編成英國電視劇。二○一三年,美國導演大衛.芬奇將本書改編成美國電視劇,由金獎影帝凱文.史貝西、蘿蘋.萊特主演,同年二月於Netflix網路串流平台播送,一舉改寫網路串流平台收視紀錄。作者也擔任美國版電視劇的監製。

  道布斯的寫作風格依循傳統,受到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作家的影響,在虛構的故事裡加入真實的史實。目前他兼職寫作,住在倫敦與威爾特。

譯者簡介

藍弋丰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從事翻譯、圖文創作,關心歷史、財經、能源與生醫產業。曾任台灣微軟及國家地理雜誌特約翻譯,著有《海角七號電影小說》、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歷史著作《橡皮推翻了滿清》獲第37屆金鼎獎非圖書類「最佳非文學圖書獎」。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以及水靈文創劇作組組長。
 

目錄

第一部:洗牌
第二部:切牌
第三部:發牌
 

導讀

政治不是戰爭的延續,政治就是戰爭!── 吳洛纓


  因為美國Netflix網站自製劇《紙牌屋》兩季的播出造成全球性轟動,紙牌屋(House of Cards)英國原著和它的作者麥可‧道布斯再次成為愛好政治社會題材者們的熱門話題。連道布斯自己都自稱為這部美國版紙牌屋的粉絲,看到二十多年前的作品被改編得這麼成功,他說,他高興得彷彿得到第二枚奧運會金牌,而第一枚正是《紙牌屋》1990年首次被BBC搬上螢幕那次。

  有趣的是,當時的影響力如同2013美國版一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在推特上請大家不要爆雷),1990年BBC播出的時間,正好是柴契爾夫人下台、保守黨黨魁選舉的前兩天,當時正在繼任首相的約翰梅傑也要求他的競選團隊,一律不准看這部劇。

  能這樣「左右」政壇的,正是作者麥可‧道布斯。未若他書中主角法蘭西斯厄克特能在政壇呼風喚雨,道布斯寫作本書時,已經是位失意政客。他于1948年生於英國赫特福德郡,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塔夫茨大學攻讀核防禦政策研究博士,爾後回英加入保守黨。他曾在柴契爾政府擔任首相內閣幕僚長,1989年在與柴契爾出現意見分歧後,道布斯自己去了地中海的小島度假,在游泳池邊,他拿著本子和筆,喝著酒,酒過三巡後,開始了《紙牌屋》的創作。沒想到他第一部小說就一炮而紅。1990年BBC首度改編成電視劇,再次展現他的影響力。1994年─1995年他擔任英國保守黨的副主席,於2010年封爵併入上議院。除了政界背景,他也在BBC當過主持人,為《星期日郵報》、《每日電訊》當專欄作家,水門事件時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編輯,他還曾擔任世界最大廣告傳媒公司薩奇廣告的第二把交椅。

  「紙牌屋」這個書名頗具隱喻,“House”在英文中常指代議會,而“Cards”也與投票有關,道布斯寫這個政治小說的想法起于1987年,當時柴契爾夫人大選獲勝,但道布斯認為這次勝利,其實讓她樹敵,從長遠看來,未必是好事。這樣的背景,讓人們對小說中黑暗且迷幻的政壇世界,增加相當的可信度。他來自那個地方,他書寫那個地方,沒有人比他更合適、更了解或者更準確的描繪了英國政壇讓人不寒而慄的真面目。儘管其他地方的政壇也不盡是善男信女,但紙牌屋小說中的世界,似乎更指向一種心機有理、敗德無罪的理直氣壯,這才是讓人最窒息的部分。

  小說中的主角法蘭西斯厄克特(Francis Urguhant),一開始就是國會議員、樞密院委員,他擁有各式勳章頭銜,身分已然尊榮不凡。但這樣一個人中龍鳳,仍然不放棄地朝著炙熱燃燒的野心奔去。他利用每日紀事報的記者馬蒂斯道林小姐作為放消息、試水溫的媒介,媒體傳話、泄露錯誤消息,讓決策因此被摧毀或建立。也開始一連串兩面手法,扭曲事實,挑撥離間。為獲取政治資源,不惜犧牲大眾利益,來交換自己政治前途。遇上政爭危機,他立刻又身段柔軟的妥協,或者威脅利誘。對司法人員關說,為政治人物脫罪。利用政策遊說管道和企業交易,謀集政治資金。甚至為了博取大眾同情,不惜攻擊自己,讓自己從災難中脫身。這樣厲害的狠角色,相信各國政壇都公平的配上一兩個,而玩弄權術向來是政治中的基本遊戲規則,連這門檻都過不去,註定在政壇一敗塗地。這場選舉引發他第一次想寫小說的動機,是因為心有所感,還是居心匪測,在政治人物身上我們永遠得不到答案。但毋庸置疑,這個虛構的故事,1990年,由道布斯親自改編,被BBC搬上螢幕後,也被英國電影學院收錄進「100部最佳英國電視劇」,居於第84位。《紙牌屋》的確改變了道布斯的人生,他退出政壇,開始專心寫起小說了。一開始並沒有計劃寫成三部曲,因為他在小說結尾把厄克特處死了(與女記者的瓜葛導致跳樓自殺)。由於厄克特這個角色實在太迷人,也是少見的負面英雄,他為BBC寫劇本時,為了滿足廣大英國人民的需求,在電視劇裡把他寫活了(改成他將女記者推下了樓)。這部小說就此奠下最佳政治驚悚小說的基石。《紙牌屋》與之後的《To Play the King 》(1992年)和《The Final Cut》構成了真正的「三部曲」。

  美國版《紙牌屋》吸取了原版故事線及人物關係,但將原版的英國政壇故事搬到美國華盛頓D.C.。第一季,故事描寫了沒有當上國務卿的民主黨眾議院多數黨黨鞭法蘭克‧安德伍德,是如何在白宮中合縱連橫,剷除異己,最後一步步接近副總統寶座。第二季在他當上副總統後野心並未罷休,他殺了知情的記者,同時操弄輿情,結合多數黨黨鞭和企業金主的外圍勢力,形成政黨國會、總統府、企業集團完美的金三角,政治與金錢相輔相成。當然,許多關於權力的名言,也令人嘖嘖稱奇,例如:「權力和房地產一樣,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越接近中心,越值錢。」例如:「私人飛機、財產、股票都是可數的資產,但都不比可供收買的靈魂價值更高。」例如:「選擇金錢而非權力,就是浪費才華,這個城市幾乎每個人都會犯這種錯誤。金錢好比一座豪宅,十年之後就開始衰頹,而權力卻是歷經數百年不壞的石造建築。」二十多年後,美國又重新改編小說搬上螢幕,道布斯表示,正是因為大衛‧芬奇、凱文‧史派西這些偉大的創作者,讓他決定把版權售出,讓「美國人」再次演繹這場精構華美的政壇大戲。

  道布斯自己則感慨著厄克特在兩個版本中的面向,他無法忘記在政壇的往事:「二十多年過去了,他還在影響著我。」
 
  原著小說中保留了許多文學性的描述,對於角色的內心世界,或者英國政壇瀰漫的氣息,都有深刻的描繪,未必只是爾虞我詐的驚險情節,但原著的字裡行間充滿了細膩的畫面感,彷彿是引領你的雙眼走進一個又一個「空間」,那些與我們日常居處差異甚大的空間感,適當的調整了讀者與小說內涵之間,在不逼視也不輕掠的視線內,閱讀者得以保留一種安全感,不被風波流彈所傷的安全距離。加上情節的奇巧,都是一般老百姓難以探知的世界。相對於美版紙牌屋的改編劇,集中於法蘭西斯與克萊兒這對夫妻汲汲營營如何縱橫、如何默契、如何攻城掠地,小說原著顯然保留更舒緩的節奏,容人反覆品味。

  我們要如何品味一場戰爭──如果政治的本質就是一種戰爭──品味的過程或許正是對自身存在價值、一場更赤裸裸的檢驗。我們或者無意於攀上高位,但誰知想博得掌聲、或者抱得美人、或者廣屋豪宅、或者征服山嶽不都是一種野心欲望的展現?冷不防,它就出來打你的臉,於是你醒來,戰爭就開始了。
 

內容連載

世間萬物均不長久,不可能亙古永存,笑語無法常駐,情慾無法長守,甚至連生命本身也不會長在,因此我們會盡可能利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何必浪費生命,只為求得墓誌銘上寫著一句「深受緬懷」?除了愚不可及的人,誰會在自己的頭頂刻上這四個字?那不過是不可自抑的多愁善感罷了。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生命就是一場零和遊戲,政治就是一種決定誰王誰寇的方式。再說,無論喜歡與否,我們全都身陷局中。

「認識他的人都尊敬他」──又一句中聽不中用的悼詞,我的葬禮上絕不會有這句話。驅使人的不是崇敬,而是恐懼,帝國憑藉恐懼建立,革命仰賴恐懼而起,這是偉人的祕密。當一個人恐懼時,就能藉機擊垮他,徹底摧毀他之後,他總會獻上崇敬。深層的恐懼既讓人沉醉又使人解放,勢不可擋,且總比崇敬更強而有力。

總是如此。

第一章

六月十日,星期四

感覺好像是在不久前,她才剛疲憊地蹣跚踏上門口最後一階樓梯,終於回到家。不過似乎才過了片刻,清晨的陽光就已經躡手躡腳地繞進窗簾,盤踞在她的枕頭上,亮得刺眼。她心浮氣躁地翻來覆去,頭重得發沉、兩腿發痠,床上的另一半空蕩蕩的。昨夜替人擋酒,乾了第二瓶聖母乳白酒,真是個爛主意,她卸下心防,卻害自己身陷困境。那個一臉痘子、滿口嘲諷的《太陽報》爛男人食髓知味步步進逼,就像此刻的陽光一樣。她不得不反擊,趁他還來不及躲開,就把最後一口酒吐得他滿襯衫都是。她迅速偷瞄了羽絨被下一眼,彷彿想確認被窩裡真的沒有人,還好,她還沒有徹底搞砸,沒有醉到把那傢伙帶回家上床。她嘆了一聲氣,昨晚她倒頭大睡前,竟然連襪子都沒脫。

馬蒂.斯道林拍鬆枕頭,再躺回床上。她過去幾週的生活真是水深火熱,主編對她緊盯不放;截稿日一個緊接著一個,毫無喘息空間;追蹤選戰新聞,讓她的情緒翻騰在興奮狂喜與疲憊不堪之間。今晚是大選之夜,即將上演的是政黨的破滅與選民的復仇,她值得在床上享有更久的睡眠,或許在今晚之後,她能夠偷得幾天空閒,重新整理生活,找到更美的紅酒,發現更好的男人,陪她共度良宵。她把羽絨被拉近了些,緊緊裹著身子,雖然沐浴在初夏暖陽之下,她仍感到一絲寒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9
    $110
  2. 二手書
    29
    $110
  3. 二手書
    55
    $209
  4. 二手書
    66
    $250
  5. 二手書
    68
    $259
  6. 新書
    79
    $300
  7. 新書
    79
    $300
  8. 新書
    79
    $300
  9. 新書
    85
    $323
  10. 新書
    9
    $342
  1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