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魯賓表示:
「讀完這本,我立刻一連定下三個約會,邀朋友相聚!」
★亞馬遜書店讀者四星半好評
★學者與媒體盛讚力挺
想改變命運,先換一批新朋友!
你的人生看起來如何,
除了取決於出身背景、學經歷,
甚至是自己的選擇與努力之外,
你可能不知道,你所交的朋友,
對你的人生面貌,也有很大的決定性。
因此,選擇朋友,就像選擇命運,
改變交友的方向,也能改變你的命運!
本書作者深入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訪談與研究,發掘許多我們在與人關係上不自覺的傾向,比如說:
-人在一歲的時候,就已經會選擇朋友了。
-每七年,我們朋友圈裡的成員,會換掉一半。
-每十年,我們常播電話的清單,有一半會淡出我們的人生!
-說來或許殘酷,許多人都會把朋友分等級。
-在緩解寂寞的功能上,伴侶還比不上朋友。
-有些人的朋友跟他一個樣,有些則維繫多個不同面貌的小圈圈,你是哪一種?
作者也指出,一般人很難抗拒朋友對我們的影響,好的、壞的都是。比如,擁有快樂朋友的人,跟著快樂的機會比別人高15%。而有些朋友對你有害,長期下來不僅情緒、健康甚至未來前景都賠上,這種「毒友」,作者建議早早「分手」為妙。書中諸多精闢忠告,也值得身為父母,以及在意自己人生的人參考:
-不討喜的孩童,若安排跟社交型的孩子為友,就能避免向下沉淪。
-青少年「有沒有好朋友」,比「受不受歡迎」更重要。
-青少年跟成熟大人為友,可降低負面偏差行為。
-擁有多少朋友最好?沒有標準。內向人不必強迫自己交很多朋友。
-善用網路科技,為自己篩選想要的交誼。
-有些友誼「有毒」,應拋棄有責任跟他們繼續往來的負擔。
-把時間投資在能帶來養分的人身上,擁抱以愛與關懷為基礎的真摯友誼。
名人推薦
【暢銷作家推薦】
「當代科學家與古典哲學家都同意:友誼是快樂的關鍵。這本書很有說服力,我讀完之後,立刻一連定下三個約會,邀朋友相聚。」――葛瑞琴•魯賓/《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
「我不知道你怎麼樣,但若沒有我的摯友們,我就無法成為今天的我。現在卡琳‧福洛拉終於解釋清楚朋友為何又如何這麼重要。這是一本迷人的好書!」――萊恩(M.J.Ryan)/《新年新希望》(This Year I Will)的作者
【國際媒體盛讚】
「在家庭關係與社會結構轉變的此時,這本書針對友誼對人們的影響,提出了迷人又詳實的檢驗。其中有許多洞見,有的很反直覺,但大體來說非常及時、機智、謹慎。」――哈芬登郵報
「如果你想過要跟自己最好的朋友組讀書會,這就是你們該讀的第一本書。」――書頁雜誌(Book Page)
「非常引人入勝。這是非常令人折服的見解,關於如何經營我們的友誼,就像經營伴侶與家庭關係一樣,並且同時涵蓋網路上及現實生活中。」――科克斯書評
「作者從科學、哲學並用有趣的角度探討了我們一生各個階段的友誼。非常具說服力,又揭露了許多友誼背後的秘辛。」――出版人週刊
【專家學者力挺】
具名推薦。――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不管是益友或損友,甚至有無朋友,朋友這件事的確對人影響很大。本書討論友誼的各種面相,從童年、成人,談到網路交友。取材角度廣泛,有助於我們對於友誼的瞭解。對研究者來說,它提供了很多可以刺激思考的素材。所以我認為這是一本重要而又有趣的書。我自己看得津津有味。不僅一般大眾,我也希望我社會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學生能閱讀這本書。」――張文哲/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友誼就像一場人生的舞會盛宴,你所遇見的朋友就像舞伴,決定著彼此的曼妙舞姿與輕快節奏。」――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我們常把朋友想成就是目前擁有的關係現狀,但從更深刻的角度來看,朋友映射出、同時也決定了我們是怎麼樣一個人。幸福和成功始於自知,而就像卡琳‧福洛拉在這本既有說服力又讓人開心的書中所說的,自我了解的鑰匙或許就藏在你擁有的友誼裡面,包括過去的和未來的。這是任何想要體驗更多幸福的人必讀之書。」――海蒂‧格蘭特‧哈爾佛森博士(Heidi Grant
Halvorson)/哥倫比亞大學動機科學中心副主任
「在這個網絡很有彈性、家庭結構更迭與界線模糊不清的瞬息萬變社交世界裡,很多人感受到朋友和友誼對人們來說越來越重要,但又無法說出個理由來。在《你交的朋友,決定你的人生面貌》一書中,作者用她鮮活的筆觸細數友誼當中的科學與詩意,精準地細說分明。只要你不是遁入深山野嶺的隱士,都應該讀一讀;或者說,沒有什麼朋友的人更該讀。」――達爾頓‧康立博士(Dalton
Conley)/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
「這本迷人的好書,談的是始終讓人著迷的主題:友誼。作者輕鬆易讀的文體,天衣無縫地結合了敘事剖白與科學研究。當你讀完本書後,將會更瞭解為何好友值得我們好好維繫。」――心理學教授珍‧葛拉瓦‧納許(Jane Gradwohl Nash)
「一本關於友誼的力量,令人欣喜的著作。結合了科學研究與真實故事,這本書具有權威性,又是每個人必讀的作品,它讓我們了解為何自古以來,人就是想與人連結。」――詹姆士‧佛勒(James H. Fowler)/加州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