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來自土地的戀歌
人稱「台灣梵谷」的本土畫家陳來興,一九四九年出生於台中縣后里墩仔腳,一九五八年隨教員父親調動搬遷至彰化市萬安莊,進入中山國小就讀。當時葉宏甲畫的四郎真平及魔鬼黨,或是流行的童玩畫作,都是陳來興筆下模仿的對象。
陳來興小時好吃又好動,頗具音樂、藝術的天份,喜歡描繪大自然,在紙上畫出的色彩與線條,都相當流暢又協調。長大後擅長以繪畫為台灣社會各階層的人物活動作記錄,透過畫作,可窺見本土社會的變遷,更可感受到陳來興對土地的疼惜,對同胞的摯愛,每一幅畫皆是一首土地的戀歌。
從陳來興的畫中亦可了解其成長歷程,他在彰化商職就學時,最喜歡美術課和博物課,啟蒙老師黃文德教學自由度與包容力相當大,鼓勵學生互相觀摩,引導學生思考、發表想法,並養成關懷環境的習慣,培養學生接近土地與人民,仔細觀察社會的變遷。
一九七二年進入國立台灣藝專美工科,畢業後獲聘於彰化縣秀水國中,為期七年的工藝教師生涯。陳來興眼見台灣教育發生許多問題,自己卻無力可施,心中鬱悶不樂,於是辭去教職,改賣麵包維生,並回到鄉間,過著牧羊、閱讀西方小說以及存在主義哲學思想書籍的單純生活。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四年陳來興離開家鄉,到台北過著流浪的生活,白天在台北街頭打工、擺地攤,晚上靠著繪畫,轉移思鄉和貧窮的苦悶感受。
一九九四年,他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撰寫畫評、散文、小說,一九九七年以短篇小說〈BMW500一個戀物狂的獨白〉榮獲一九九七年《台灣新文學雜誌》「王世勛小說新人獎」,獲作家好友林央敏、林雙不、宋澤萊等人的肯定。
筆者與陳來興的緣份頗深,早於一九九二年作家林雙不籌組「台灣教師聯盟」並擔任會長時,筆者與陳來興同是教師聯盟會員,常常偕伴同場演講,不僅共同布置會場,更於演講會的休憩互動中,培養出深厚的友誼。講話純真、個性耿直、待人誠懇的陳來興,空閒之餘喜歡下棋,愛抽菸、嚼檳榔又愛喝啤酒,有顆猶如十九世紀後期印象畫家荷蘭梵谷般熱情和悲天憫人良善的心,無法接受扭曲低俗的功利社會,同情勞苦普羅大眾,也將自己置入困苦勞動中,體驗普羅大眾的苦勞生活,而這些體驗皆成了陳來興的創作題材。
陳來興熱切參與台灣各項社會運動,從反核活動、台灣獨立運動、環保運動等,抗議不公不義的事情,對反對壓迫的人致敬,並對一些為台灣自由民主、為這塊土地獻身的候選人,捐畫拍賣籌備競選經費,更為他們站台演講。參與活動之餘創作不輟。一九八一年被美國在台協會AIT發掘,並受邀前往AIT開個展。陳來興的畫風,早期深受歐洲表現派影響,常常運用強烈的刺激色彩、誇張的扭曲變形表達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他畫過「五二○農民事件」、「鄭南榕自焚事件」,以及近來「軍中洪仲丘事件」。陳來興用自己的繪畫思想和力量對抗社會的不公不義,畫庶民的行動來表達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從他的畫裡,可以強烈感受到細膩的觀察力與敏銳度,通過畫筆揮灑出周遭的人、事、物、環境的變遷,將台灣生活在社會底層民眾的鬱悶表現出來。
二○一四年十一月,透過媒體得知「陳來興美術館」成立之際,我正巧為《彰化學叢書》企畫編輯《陳來興的土地戀歌》一書,便特地至和美鎮柑竹路的「陳來興美術館」拜訪陳來興伉儷,參觀美術館中的畫作,並欣賞病後重新拾筆後的作品。
在言談之間,陳來興滿腔的憤怒與無奈,說去年被藝術掮客的三寸不爛之舌迷惑,欺瞞他花掉一百多萬賣畫的錢,以及一整年的時間,有種受人設計的悲哀,感嘆這個社會只剩下唯利是圖的人,世間的人情、義理都被拋到九霄雲外,最後還必須尋找法律途徑去解決,近些日子為自己的無知感到自責,對拖累家人而感到痛苦。
說到激動之處,陳來興總是面紅耳赤,我勸他息怒,請他放下過去的事,舊事就隨風飄去。二○○○年陳來興因高血壓腦溢血,導致腦部文字表達區的細胞受損,記憶力稍減,寫作與繪畫皆不若往昔流暢、敏銳,近幾年才逐漸康復,又提起畫筆創作,沒有想到居然遇到這種事情。我擔心他過度生氣又再度中風,趕緊將話題轉向編輯《陳來興的土地戀歌》一書的進度與內容。
本書分成五輯:第一輯〈畫家的文學創作〉,首先編入三篇陳來興的藝術觀〈美術生涯憶往〉、〈殘存的美感─畫家懺悔錄〉、〈畫筆下的沉思〉,透過這些篇章可了解其創作過程,以及創作中產生的美感經驗,是了解陳來興繪畫的敲門磚;〈「台灣」!她就在你身邊〉、〈寂寞遼闊的嘉南平原〉、〈台灣生活手記〉三篇則是陳來興以文字記錄了台灣的當代歷史,例如:台灣農民無奈地以血肉之軀與官商、政客和財團對抗,台灣寶島從美麗祥和走向農民無田可種,漁民被海盜搶劫,台灣政府卻沒能力營救台灣人質的歷程;〈校長的拉鍊〉則是以小說形式,演繹出校園教育的問題,批判教育人員的不當心態、教育政策的偏失,升學主義掛帥下年輕學子所受到的殘害;〈BMW
500 一個戀物狂的獨白〉小說深刻挖掘人性的醜陋,不管是社會環境的髒亂、文化的墮落、意識形態的紛爭等問題,都有深刻的批判與反省,也對一些逆來順受的奴性人物,提出諷刺與自嘲,是一篇頗具魅力的心理描寫小說。
第二輯〈土地戀歌,半線圖像〉與第五輯〈畫家沉思 家庭生活〉,是屬於彰化縣的地景與人物的繪畫創作,八卦山、鹿港古鎮、彰化市街、秀水街、西海岸的港口、柑仔井社區等地方,都是陳來興生活的場域,以及身邊生活的人物。陳來興常說:「我的畫沒有什麼大的主題,我畫自己所看到的人與事,比如:妻子、父親、妹妹、學生;也會繪畫自己的書房,田野的稻穗、牆邊的木瓜、水牛與農民……。然而,我選擇自己喜歡又熟悉的質料、顏色與形狀來表達。我的畫不止用眼睛看,我用全部的感官去感覺;模仿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做視覺的侍從,用全部的感觀去感覺,可以感受到成長的喜悅……。」
第三輯〈自由民主,獨立護土〉則是陳來興藉著創作,在畫布中用最深沉、最激烈熱情的線條和筆觸畫出台灣政治社會的不公、人民的苦,包括工業入侵農村的農民無力抗爭,將生活在社會底層民眾的鬱悶無奈充分表現出來。他的畫作運用暗沉的色調,筆觸在畫面上每一筆如雕刻般落下,每一筆都觸動著觀畫者的心。
此輯所收錄的繪畫作品,完全展現陳來興的畫作除了鄉土關懷與認同外,更緊扣時代脈動,關心農民、工人的心聲。當鄉下的農民為了生存,到台北去抗爭,走在街頭遭受到統治機器毫無人性的迫害時,他說:「像五二○那夜,無抵抗的生命隨時可在龐大的藍色壓力下消失,我從錄影帶中,看到許多民眾的驚慌失措,民眾逃離的恐怖情形,一直在腦海中浮現。」於是他畫下了許多五二○事件的作品,用彩繪畫出憤怒,為受迫害的民眾申訴,來抗議猶如希特勒的國民黨政府,他利用表現主義的技法,去呈現畫家心中的痛苦與不滿。
第四輯〈台灣風土,街頭巷尾〉,創作地點擴及全島,有農村的回憶、恆春、淡水、九份、霧峰、苑裡等地的風景、古坑林蔭、檳榔山、鳳梨田、港口、台南赤崁樓;還有工地的夜晚、拉胡琴的老人、唱北管的人、夜間釣蝦場、電動玩具店、中產階級人物、養老院、古董商等形形色色的人,可以看出台灣人的生活情況,以及地方的風物與歷史的軌跡。
陳來興不僅是目前在台灣中生代的知名的本土畫家、作家,屢次獲得台灣美展大獎,並受邀至美國、加拿大和台灣國內美術館、文化中心以及畫廊展出,是具有代表台灣本土文化和精神藝術創作的國際現代藝術家。
二○一三年五月,陳來興又應美國國務院所頒布台灣傳統週邀請,在南加州三個城市包括聖地牙哥、橙僑中心、惠堤爾(Whittier)藝術中心展出。這次巡迴展精選四十件油畫,展出代表陳來興現在和過去藝術創作中不同的幾個階段,幾種風格的變化,另外也增加展出陳來興在南加州這段期間所創作的現場油畫寫生作品,這些寫生作品在南加州許多的海邊、山邊和景色優美的港灣與公園所創作。他在南加州近兩個月,每天清晨出門寫生到黃昏,所到之處都有許多人在現場參觀,創作時如同藝術表演非常精采,受到許多讚賞。
《陳來興的土地戀歌》是闡揚彰化的磺溪精神,不管是文學作品或繪畫,都代表著一種為公理、正義而戰的文化精神。陳來興感謝宋澤萊的跋與林央敏的序文,由於他們文章的介紹與親自訪問,增加對作品的了解,同時感謝陳來興伉儷,提供許多資料,也感謝國立台灣文學館陳慕真小姐,協助搜尋陳來興的相關資料,於此一併致上最大謝意。
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