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知道哪些事情會讓習近平夜不能寐,那就讀這本書吧!」─謝淑麗,《脆弱的強權》作者
「如果中國夢被延遲,那該怎麼辦?」——本書作者
習近平的「中國夢」到底能不能如預期實現?答案的關鍵就是中國的「匱乏」!透過「匱乏」因素來觀察中國,就像用紅外線來看原先熟悉風景:各種各樣平時你看不到的問題、限制都被凸顯出來。
土地:如此多卻又如此少,具中國特色的所有權社會
能源:從工廠、運輸到住宅,如同阿基里斯腱般的進口依賴
糧食:長江上的馬爾薩斯,要養活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
勞動力:人口紅利兌現完畢,失去低廉勞力的中國該如何主導全球生產?
食品安全:從快樂兒童餐到……最後(致命)的晚餐
教育:平等?但等我兒子進入清華大學之後再說!
福利:被市場拆解得七零八落,憤怒的人民正考驗著政府的分配能力!
住宅:「當你買得起兩個臥室的房子之後,我才會愛你…」
意識形態:共產主義崩潰了,改革後中國只剩下「務實」,沒有方向!
價值觀:曾是「四舊」的孔子現在卻被當作文化出口的商品?
自由:網民在「微博」上「大鳴大放」,引爆各地抗爭,中國政府如何面對翻越防火牆的渴望?
和諧的十年?「中國穩定有限公司」無限期壟斷!
當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中國令人乍舌的經濟增長上,馬暘(Damien Ma)和葉文斌(William
Adams)卻首創風氣,剖析了中國的「匱乏性」——從水、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資源,到住宅、就醫、教育等社會福利,再到意識形態、價值觀等精神和制度層面。作者尖銳指出,中國政府與人民間的「大交易」逐漸瓦解,長久以來倚賴的社會穩定器也漸漸失效。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這些「匱乏」將成為中國政府「待做的功課」,更是習近平和李克強政府的當務之急。
下個十年,中國的匱乏會是一股顛覆性的力量,而中國和全世界該如何面對?《匱乏》一書利用生動敘事結合務實分析,提出經濟、社會、政治三大匱乏,縱貫中國,完整呈現今日中國社會的複雜真相,更揭示「中國夢」的挑戰!
國際書評
「對中國未來潛力的理解中最艱巨的挑戰是,如何對以下兩種意識加以平衡:對中國的優勢的認知,卻也要指出中國所面臨的可能障礙和陷阱。馬暘和葉文斌找到了一種奇妙的、具原創性而且具有說服力的方式,來對中國的強項和脆弱之處加以描述。我希望任何計畫與中國做生意,或即便只是對中國問題有興趣的人士,都能讀到他們這部著作。」—James Fallows,《大西洋月刊》、China
Airborne一書作者
「馬暘和葉文斌對中國現實中面臨的許多問題做了全面、清晰且豐富詳實的說明,卻沒有要麼積極擁護中國當前發展模式,也無意對中國未來進行惡毒詛咒,從不落入兩極化的俗套。總而言之,作者一再強調了中國所缺乏的那些因素將如何重塑全球格局。我認為這是一本有價值的書籍。」—Anne-Marie Slaughter,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院教授、美國國務院前政策規劃處主任
「透過本書的分析,馬暘和葉文斌為瞭解中國現實及其未來的潛在可能,提供了一面重要的棱鏡。當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中國令人乍舌的經濟增長之上,但馬暘和葉文斌卻專注於研究中國各種類的缺乏—從實體的資源,到社會資本、價值觀及政治制度—,都讓中國領導人和中國的公民面臨巨大的挑戰。該書對中國所遭遇的深刻挑戰做了真實而冷靜的描述;繼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如果政治領導人勇敢採取正確改革,就能開通中國龐大的潛力開關,那這樣人們會堅定地把希望寄託在這樣的政治領導人身上。這是本具有刺激性和挑戰性的書。」—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暘(Damien Ma)
目前是鮑爾森研究所的研究員,主要關注投資和政策研究計劃。曾任政治風險研究的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首席中國分析家。他擅長分析中國政策與市場間的交集,尤其關注能源、商品及產業政策、美中關係以及社會和網路政策的問題。也曾任華盛頓特區美中商務委員會出版物部門的負責人。也為線上《大西洋月刊》專欄撰稿,並在《外交事務》、《新共和》、《沙龍》、《外交政策》等刊物上發表大量評論。亦是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長期成員。
葉文斌(William Adams)
目前是PNC金融集團(PNC Financial Group)專職國際經濟學家,主要研究全球經濟議題,並預測中國、其他新興市場及歐元區的經濟前景。曾任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中國經濟與企業研究中心的常駐經濟學家,也發表大量關於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的文章。亦是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中心以及杜肯大學(Palumbo Donahue)商學院經濟顧問委員的成員。
譯者簡介
楊濤斌
譯文散見於《領導者》、《文化縱橫》雜誌,參與過《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的合譯工作。
蔣文豪
自由譯者,譯文散見於《領導者》、《文化縱橫》、《共鳴》雜誌及《東方歷史評論》網站,參與過《北京說了算?》、《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的合譯工作。
魏宏舉
曾參與《北京說了算?》等外文著作的合譯工作,其他譯作散見於相關報刊及網路媒體。
馬暘(Damien Ma)
目前是鮑爾森研究所的研究員,主要關注投資和政策研究計劃。曾任政治風險研究的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首席中國分析家。他擅長分析中國政策與市場間的交集,尤其關注能源、商品及產業政策、美中關係以及社會和網路政策的問題。也曾任華盛頓特區美中商務委員會出版物部門的負責人。也為線上《大西洋月刊》專欄撰稿,並在《外交事務》、《新共和》、《沙龍》、《外交政策》等刊物上發表大量評論。亦是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長期成員。
葉文斌(William Adams)
目前是PNC金融集團(PNC Financial Group)專職國際經濟學家,主要研究全球經濟議題,並預測中國、其他新興市場及歐元區的經濟前景。曾任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中國經濟與企業研究中心的常駐經濟學家,也發表大量關於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的文章。亦是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中心以及杜肯大學(Palumbo Donahue)商學院經濟顧問委員的成員。
譯者簡介
楊濤斌
譯文散見於《領導者》、《文化縱橫》雜誌,參與過《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的合譯工作。
蔣文豪
自由譯者,譯文散見於《領導者》、《文化縱橫》、《共鳴》雜誌及《東方歷史評論》網站,參與過《北京說了算?》、《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的合譯工作。
魏宏舉
曾參與《北京說了算?》等外文著作的合譯工作,其他譯作散見於相關報刊及網路媒體。
目錄
序章
第一部分 經濟性缺乏
第一章 資源:儘管供應一直持續
貓熊式榮景
笨蛋,問題出在CPI
打破鐵飯碗
私房錢:儲蓄過了頭
世界不是平的,或者是好鄰居若即若離
竹子的消耗還在繼續…
土地:如此之多卻又如此地少
有中國特色的產權社會
土地所留下來的難題
能源:從工業到運輸業再到住宅
如阿基里斯腱般的進口依賴
水
高耗水的工業
水資源政治
第二章 糧食:長江上的馬爾薩斯
要養活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
富饒之地的飲食
出問題的肉食
過熱、惱怒…和口乾舌燥
機器的崛起?
從快樂兒童餐到最後的晚餐
美國太空人喝「果珍」牌飲料,中國太空人吃「專供的草飼牛肉」
第三章 勞動力:農民工都去哪了?
社會主義雇主的樂園…
…卻變成了社會主義雇主的失樂園
農民工來到城市,看了看,接著就對城市說再見
他們往西部去
有態度的工人
更加溫暖可親的農民工政策
逆境的磨練
當關鍵的經濟投入縮水時,會發生什麼事?
兌現人口紅利:一個形勢轉糟的時刻?
公共政策:需要一點創造力和智慧
當一億五千萬工人團結起來
第二部分 社會性缺乏
第四章 福利: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那根本不是社會主義
拆解福利體制…
…接著又把它拼湊回來
從青年人口激增到老年人口激增
沒有銀子,就沒有愛情
為人民服務
第五章教育:給我平等…但要等到我的孩子考上清華大學之後再說
一個思想實驗:土庫曼巴什的一天
不,我是認真的,「城市偏向」確實存在
名不符實的社會等化器
從城市偏向到城市戶籍的偏向
打開,收聽,接著出國留學:頂尖人群的生活
用盡手段去拉拔
第六章 住宅:錢包決定家的所在
超屌的鷹架和鼓脹的錢包
城市中產階級誕生了
遍地都是工作
天上掉餡餅:屬於有錢人的榮景
那就一起取樂吧
當優點變成缺點
「當你有兩個臥室的房子之後,我就會愛你」
從外向裡面看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財產權
資本家的復仇
無代表不納稅…但卻伴隨貪腐的現象
壓榨
第三部分 政治性缺乏
第七章 意識形態:黃河精神不可承受之輕
一個年輕的民族國家
合眾為雜
革命之後呢?
形成鄧小平共識
新口號,舊共識
第二次認同危機
民族主義(適當地)伸出援手
聖賢就是道德
作為文化輸出品的孔子
尋找一個獨特的中國典範?
第八章 價值觀:孔子會怎麼做?
去哪兒?
軟體升級
追求幸福
分立卻並不平等
治理後唯物主義的中國:「最近你為我做了什麼」的問題
廣東(大多時候)是陽光明媚的
打蒼蠅
中國在價值觀上的反擊
中國是例外?
第九章 自由:在防火牆後的世界繼續搖滾
和諧的十年?
穩定有限公司
「普通人」的反擊
從百花齊放到一億微博
速度與激情…以及致命
給我PM2.5否則毋寧死
變通
結論
你所有的(經濟)基礎都屬於我們
擁抱變化:基礎方案
未帶來富足的經濟成長
有中國特色的「新政」
中國式治理4.0
慢慢來
如果中國夢被延遲,又將如何?
第一部分 經濟性缺乏
第一章 資源:儘管供應一直持續
貓熊式榮景
笨蛋,問題出在CPI
打破鐵飯碗
私房錢:儲蓄過了頭
世界不是平的,或者是好鄰居若即若離
竹子的消耗還在繼續…
土地:如此之多卻又如此地少
有中國特色的產權社會
土地所留下來的難題
能源:從工業到運輸業再到住宅
如阿基里斯腱般的進口依賴
水
高耗水的工業
水資源政治
第二章 糧食:長江上的馬爾薩斯
要養活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
富饒之地的飲食
出問題的肉食
過熱、惱怒…和口乾舌燥
機器的崛起?
從快樂兒童餐到最後的晚餐
美國太空人喝「果珍」牌飲料,中國太空人吃「專供的草飼牛肉」
第三章 勞動力:農民工都去哪了?
社會主義雇主的樂園…
…卻變成了社會主義雇主的失樂園
農民工來到城市,看了看,接著就對城市說再見
他們往西部去
有態度的工人
更加溫暖可親的農民工政策
逆境的磨練
當關鍵的經濟投入縮水時,會發生什麼事?
兌現人口紅利:一個形勢轉糟的時刻?
公共政策:需要一點創造力和智慧
當一億五千萬工人團結起來
第二部分 社會性缺乏
第四章 福利: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那根本不是社會主義
拆解福利體制…
…接著又把它拼湊回來
從青年人口激增到老年人口激增
沒有銀子,就沒有愛情
為人民服務
第五章教育:給我平等…但要等到我的孩子考上清華大學之後再說
一個思想實驗:土庫曼巴什的一天
不,我是認真的,「城市偏向」確實存在
名不符實的社會等化器
從城市偏向到城市戶籍的偏向
打開,收聽,接著出國留學:頂尖人群的生活
用盡手段去拉拔
第六章 住宅:錢包決定家的所在
超屌的鷹架和鼓脹的錢包
城市中產階級誕生了
遍地都是工作
天上掉餡餅:屬於有錢人的榮景
那就一起取樂吧
當優點變成缺點
「當你有兩個臥室的房子之後,我就會愛你」
從外向裡面看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財產權
資本家的復仇
無代表不納稅…但卻伴隨貪腐的現象
壓榨
第三部分 政治性缺乏
第七章 意識形態:黃河精神不可承受之輕
一個年輕的民族國家
合眾為雜
革命之後呢?
形成鄧小平共識
新口號,舊共識
第二次認同危機
民族主義(適當地)伸出援手
聖賢就是道德
作為文化輸出品的孔子
尋找一個獨特的中國典範?
第八章 價值觀:孔子會怎麼做?
去哪兒?
軟體升級
追求幸福
分立卻並不平等
治理後唯物主義的中國:「最近你為我做了什麼」的問題
廣東(大多時候)是陽光明媚的
打蒼蠅
中國在價值觀上的反擊
中國是例外?
第九章 自由:在防火牆後的世界繼續搖滾
和諧的十年?
穩定有限公司
「普通人」的反擊
從百花齊放到一億微博
速度與激情…以及致命
給我PM2.5否則毋寧死
變通
結論
你所有的(經濟)基礎都屬於我們
擁抱變化:基礎方案
未帶來富足的經濟成長
有中國特色的「新政」
中國式治理4.0
慢慢來
如果中國夢被延遲,又將如何?
內容連載
序章
二○一二年十一月初的一個上午,七名身著黑色西裝的男子闊步走上人民大會堂的舞臺。新當選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站在中央的位置,他的每一側都站著三位中共的政治局常委。外界首次得以仔細打量這個將在今後十年主宰中國的委員會—那將會是一個標誌著里程碑的十年。在習近平的率領下—他預計將執政至二○二二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到那個時刻來臨之時,許多西方人也許會妄下斷言:全球強弱秩序將重新洗牌。他們勢必會聲嘶力竭地宣稱,美國,這個自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便一直在GDP總量上執世界之牛耳的國家,將不得不屈服於中國這個新的「世界第一」。
毫無疑問地,中國的經濟成長獲得了成功。自二○○五年以來,它先後快速地超越了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了二○一二年底,中國的GDP初步預計是八十三兆美元。而在經濟產出方面,中國將超出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整整一個法國的經濟規模。「美國的二十世紀將讓位給中國的二十一世紀」,此論調一時之間甚囂塵上,一些評論家和作者紛紛認為,世界將很可能再次以中國為中心,對此全球應該做好準備。
有朝一日中國將贏得世界經濟第一頭銜的前景既引發了豔羨,也帶來了不安,對此的全球觀感也可能發生快速的轉變。隨著美國式的理念被中國模式的持久活力所取代,這種心理閥值(psychological threshold)的日益迫近已使某些領域的全球專家宣稱:美國式理念將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然而,就在美國和其他國家「衰落主義」的言論如預期般湧現之時,幾乎沒有人停下來問一問:「那又怎樣?」中國的持續崛起真的應當激起如此反覆交替出現的焦慮和讚揚嗎?沒錯,中國幾乎相當肯定地會成為領先世界的經濟強權,但吊詭之處在於,這種成就與其說它反映了中國力量和影響力的增長,毋寧說它反映了更多人們一直以來的傳統看法。
中國在GDP的絕對數量上將使美國黯然失色,但這種景象不應該特別地出人意料——畢竟,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但令許多人吃驚的地方也許在於,中國竟然以如此快的速度趕上了世界的其他國家,即便是中國的領導人恐怕也始料未及。但是,增長的速度將不再是這個國家占壓倒性地位的當急之務。圍繞中國未來的「牛市熊市」之爭常年不間斷,這種爭論尤其專注於中國投入種種努力以保持經濟快速的成長,但它忽視了一個更加根本的事實。
二○一二年十一月初的一個上午,七名身著黑色西裝的男子闊步走上人民大會堂的舞臺。新當選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站在中央的位置,他的每一側都站著三位中共的政治局常委。外界首次得以仔細打量這個將在今後十年主宰中國的委員會—那將會是一個標誌著里程碑的十年。在習近平的率領下—他預計將執政至二○二二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到那個時刻來臨之時,許多西方人也許會妄下斷言:全球強弱秩序將重新洗牌。他們勢必會聲嘶力竭地宣稱,美國,這個自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便一直在GDP總量上執世界之牛耳的國家,將不得不屈服於中國這個新的「世界第一」。
毫無疑問地,中國的經濟成長獲得了成功。自二○○五年以來,它先後快速地超越了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了二○一二年底,中國的GDP初步預計是八十三兆美元。而在經濟產出方面,中國將超出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整整一個法國的經濟規模。「美國的二十世紀將讓位給中國的二十一世紀」,此論調一時之間甚囂塵上,一些評論家和作者紛紛認為,世界將很可能再次以中國為中心,對此全球應該做好準備。
有朝一日中國將贏得世界經濟第一頭銜的前景既引發了豔羨,也帶來了不安,對此的全球觀感也可能發生快速的轉變。隨著美國式的理念被中國模式的持久活力所取代,這種心理閥值(psychological threshold)的日益迫近已使某些領域的全球專家宣稱:美國式理念將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然而,就在美國和其他國家「衰落主義」的言論如預期般湧現之時,幾乎沒有人停下來問一問:「那又怎樣?」中國的持續崛起真的應當激起如此反覆交替出現的焦慮和讚揚嗎?沒錯,中國幾乎相當肯定地會成為領先世界的經濟強權,但吊詭之處在於,這種成就與其說它反映了中國力量和影響力的增長,毋寧說它反映了更多人們一直以來的傳統看法。
中國在GDP的絕對數量上將使美國黯然失色,但這種景象不應該特別地出人意料——畢竟,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但令許多人吃驚的地方也許在於,中國竟然以如此快的速度趕上了世界的其他國家,即便是中國的領導人恐怕也始料未及。但是,增長的速度將不再是這個國家占壓倒性地位的當急之務。圍繞中國未來的「牛市熊市」之爭常年不間斷,這種爭論尤其專注於中國投入種種努力以保持經濟快速的成長,但它忽視了一個更加根本的事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39折$150
-
二手書43折$162
-
新書5折$190
-
二手書58折$220
-
新書79折$300
-
新書79折$301
-
新書88折$334